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翰去声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首字词组
旦暮旦奭旦莫旦朝旦云旦儿旦俫旦角儿
旦夕旦过僧旦望旦宅旦明旦昔旦脚 
旦旦旦日旦昏旦过寮旦月旦旦信誓旦表 
旦昼旦气旦晚旦彩旦夕之危旦会旦角 

词语解释:旦暮  拼音:dàn mù
亦作“ 旦莫 ”。
(1).白天与晚上;清早与黄昏。《墨子·经说上》:“久,古今旦莫。宇,东西家南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春採者,必须长梯高杌,数人一树,还条復枝,务令浄尽;要欲旦暮,而避热时。”
(2).朝夕。谓整日。《国语·齐语》:“旦暮从事,施於四方。”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 元 马子振 《鹦鹉曲·和白无咎韵》:“巍峨峯顶移家住,旦暮见、上下樵父。”
(3).早晚。喻短时间内。《庄子·齐物论》:“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攻 赵 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 赵 ,必移兵先击之。” 宋 叶适 《母杜氏墓志》:“吾疾非旦暮愈也,而汝所谋以养者在千里之外。汝去矣,徒守我亡益也。” 章炳麟 《印度人之论国粹》:“求大同於百年以后,而不为旦莫计者,斯则为不知务耳。” 叶圣陶 《穷愁》:“俄思一月期犹遥,阿母飱餐,则旦暮间事,必弗能缺,吾且舍远谋邇耳。”
词语解释:旦夕  拼音:dàn xī
(1).早与晚。《墨子·号令》:“诸门下朝夕立若坐,各令以年少长相次,旦夕就位,先右有功有能。” 唐 张巡 《闻笛》诗:“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2).日夜;每天。《书·冏命》:“昔在 文 武 ,聪明齐圣……其侍御僕从,罔非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孟子 惧,旦夕勤学不息。” 宋 苏轼 《药诵》:“自今日以往,旦夕食淡麪四两。” 清 龚自珍 《葛伯仇饷解》:“ 葛 虽贫,土可兼, 葛伯 放而柔,彊隣圣敌,旦夕虎视,发众千百入其境……能无惧乎?”
(3).比喻短时间内。《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今復覩此文,旦夕当下笔,然不愿传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军方面消息》:“战况甚佳, 南京 旦夕可下。”
词语解释:旦旦  拼音:dàn dàn
(1).天天。《孟子·告子上》:“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夫人则旦旦洗面束髮衿绅之,趣使向学。” 清 龚自珍 《题鹭律上人书册》诗:“香花旦旦愿供养,诗讚侑之师其听。” 蔡元培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虽然,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
(2).诚恳。《旧唐书·李密传》:“ 黄河 带地,明余旦旦之言;皎日丽天,知我勤勤之意。” 李大钊 《青春》:“然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齦齦辩证白首 中国 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 中国 之再生。”
(3).称盟誓为“旦旦”。《北史·孙搴传》:“ 搴 要其为誓, 子昇 笑曰:‘但知劣於卿便是,何劳旦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薛慰娘》:“君欲老夫旦旦耶?我稔知君贫……何见疑!”
(4).明亮。 汉 王逸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莫莫兮未晞。”《隋书·音乐志中》:“离光旦旦,载焕载融。”
词语解释:旦昼  拼音:dàn zhòu
第二天的白天。《孟子·告子上》:“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焦循 正义:“旦昼,犹云明日。”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汝旦昼有意羡我,故来相就,将与汝周旋,切勿语人。”
词语解释:旦奭  拼音:dàn shì
周公旦 与 召公奭 的并称。两人都是 周 初功臣。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傅圣德於幼冲,率 旦 奭 於旧职。” 前蜀 贯休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富人侯王, 旦 、 奭 、 摩詰 。” 明 谢谠 《四喜记·泥金报捷》:“际明时,逢圣主,显嘉猷,成懋烈, 旦 奭 齐肩。”
词语解释:旦过僧  拼音:dàn guò sēng
佛教徒称宿于旦过寮的行脚僧为“旦过僧”。因其夕来宿,过旦去,故称。 宋 陆游 《病中简仲弥性唐克明苏训直》诗:“心如泽国春归雁,身是云堂旦过僧。”参见“ 旦过寮 ”。
词语解释:旦过寮  拼音:dàn guò liáo
佛教指禅林行脚僧的宿泊处。以其夕来宿,过旦则去,故称。
词语解释:旦日  拼音:dàn rì
(1).太阳初出时;天亮时。《左传·昭公五年》:“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 杨伯峻 注:“旦日者,日初出也。”《史记·陈涉世家》:“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 陈胜 。”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太祖 闻 叶赫 兵来,时已夜半。恐我军昏夜出,致惊国人,传语诸将,旦日啟行,遂就寝甚酣。”
(2).明天,第二天。《穀梁传·宣公八年》:“绎者,祭之旦日之享宾也。” 范宁 注:“旦日,犹明日也。”《汉书·高帝纪上》:“於是饗士,旦日合战。” 颜师古 注:“旦日,明日也。”
(3).特指农历初一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正月旦日,世俗皆饮屠苏酒。”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欲知每岁逐月旦日,是何甲子,但取九年前次月望日,即是后九年前一月旦日,毫髮无差。”
词语解释:旦气  拼音:dàn qì
(1).清晨的空气。 明 钱宰 《过城南田舍》诗:“泠然旦气清,逍遥散尘绪。”
(2).语本《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 朱熹 集注:“平旦之气,谓未与物接之时,清明之气也。”后因以“旦气”泛指朝气。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绮语销魂》:“诗有销魂者三,《香奩集》其一也。夫销魂者,即坏心田之谓也……其曰‘最是断肠禁不得,残灯影里梦初回’,旦气梏亡也。”
词语解释:旦莫  拼音:dàn mò
见“ 旦暮 ”。
词语解释:旦暮  拼音:dàn mù
亦作“ 旦莫 ”。
(1).白天与晚上;清早与黄昏。《墨子·经说上》:“久,古今旦莫。宇,东西家南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春採者,必须长梯高杌,数人一树,还条復枝,务令浄尽;要欲旦暮,而避热时。”
(2).朝夕。谓整日。《国语·齐语》:“旦暮从事,施於四方。”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 元 马子振 《鹦鹉曲·和白无咎韵》:“巍峨峯顶移家住,旦暮见、上下樵父。”
(3).早晚。喻短时间内。《庄子·齐物论》:“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攻 赵 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 赵 ,必移兵先击之。” 宋 叶适 《母杜氏墓志》:“吾疾非旦暮愈也,而汝所谋以养者在千里之外。汝去矣,徒守我亡益也。” 章炳麟 《印度人之论国粹》:“求大同於百年以后,而不为旦莫计者,斯则为不知务耳。” 叶圣陶 《穷愁》:“俄思一月期犹遥,阿母飱餐,则旦暮间事,必弗能缺,吾且舍远谋邇耳。”
词语解释:旦望  拼音:dàn wàng
(1).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宋史·礼志十二》:“一遇旦望诸节序,下降香表,荐献行礼。”《元典章·礼部五·禁治庸医》:“每遇旦望,其提举教授等官,严立规程,课试诸生医书医义。”
(2). 周公旦 与 太公望 的并称。两人均为 周 代之贤辅。《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成汤 仗 阿衡 ( 伊尹 )之佐, 文 武 凭 旦 望 之力。”《晋书·景帝纪》:“逮至 周成 , 旦 望 作辅,故能离经辩志,安道乐业。”
词语解释:旦昏  拼音:dàn hūn
(1).白天与夜晚。 唐 李峤 《大周降禅碑》:“旦昏交谢,文质递迁。”
(2).指终日。 明 高启 《妫蜼子歌》:“山横川阻,两地俱不可以往兮,归来掩户卧旦昏。”
词语解释:旦晚  拼音:dàn wǎn
早晚。比喻短时间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公但备物,僕乘间言之,旦晚当有报命。” 清 潘高 《送友人之中州有怀》诗:“旦晚有题字,应报溪南扉。”
词语解释:旦朝  拼音:dàn cháo
指君王早朝听政。《韩诗外传》卷二:“ 庄王 旦朝,以 樊姬 之言告 沉令尹 。”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况復郊门致骑,先迎内史之宾;南宫旦朝,独识尚书之履。”
次日清早。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词语解释:旦宅  拼音:dàn zhái
谓变化的躯体。《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 成玄英 疏:“旦,日新也;宅者,神之舍也。以形之改变,为宅舍之日新耳。”
词语解释:旦过寮  拼音:dàn guò liáo
佛教指禅林行脚僧的宿泊处。以其夕来宿,过旦则去,故称。
词语解释:旦彩  拼音:dàn cǎi
朝霞。 唐 许敬宗 《侍宴莎册宫应制》诗:“暖日晨光浅,飞烟旦彩轻。”
词语解释:旦云  拼音:dàn yún
即朝云。 战国 楚怀王 尝游 高唐 ,梦一妇人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诗:“ 洛浦 疑迴雪, 巫山 似旦云。” 唐 许敬宗 《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旦云生玉舄,初月上银鉤。”
词语解释:旦明  拼音:dàn míng
天明时。《仪礼·少牢馈食礼》:“旦明行事。” 郑玄 注:“旦明,旦日质明。”《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 暘谷 ,浴于 咸池 ,拂于 扶桑 ,是谓晨明。登于 扶桑 ,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 曲阿 ,是谓旦明。” 高诱 注:“平旦。”
词语解释:旦月  拼音:dàn yuè
汉 许劭 与其从兄 靖 有高名,喜论乡党人物,每月更其品题,人称“月旦评”。见《后汉书·许劭传》。后因以“旦月”谓品评人物。《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陈叔明墓志》:“二子连环,高谈旦月。”
词语解释:旦夕之危
比喻非常迫促的危险
词语解释:旦儿  拼音:dàn ér
即旦角。 清 毛奇龄 《西河词话》卷二:“每入场以四折为度,谓之杂剧,其有连数杂剧……但唱者祇二人,末泥主男唱,旦儿主女唱。”参见“ 旦角 ”。
词语解释:旦角  拼音:dàn jué
戏曲角色。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花衫、老旦、刀马旦、武旦等区别,有时亦特指青衣、花旦。 沉从文 《旅店及其他·阿金》:“家里有福不享福,脚板心痒痒的,闪不知,就跟唱花鼓戏的旦角溜了。”
词语解释:旦昔  拼音:dàn xī
犹旦夕。早晚;日常。昔,通“ 夕 ”。《管子·小匡》:“旦昔从事於此,以教其子弟。” 尹知章 注:“旦昔,犹朝夕也。”
词语解释:旦旦信誓  拼音:dàn dàn xìn shì
信誓:表示诚挚可信的誓言。旦旦:诚实的样子。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
词语解释:旦会  拼音:dàn huì
指农历初一之朝会。《南齐书·礼志上》:“ 秦 人以十月旦为岁首, 汉 初习以大饗会,后用 夏 正,饗会犹未废十月旦会也。”
词语解释:旦俫  拼音:dàn lái
戏曲中扮演小女仆的旦角。倈,小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旦倈扮 红 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閒散心耍一回去来。”
词语解释:旦脚  拼音:dàn jiǎo
即旦角。《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捡一个极大的地方,把这一百几十班做旦脚的都叫了来,一个人做一齣戏。”参见“ 旦角 ”。
词语解释:旦角  拼音:dàn jué
戏曲角色。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花衫、老旦、刀马旦、武旦等区别,有时亦特指青衣、花旦。 沉从文 《旅店及其他·阿金》:“家里有福不享福,脚板心痒痒的,闪不知,就跟唱花鼓戏的旦角溜了。”
词语解释:旦表  拼音:dàn biǎo
封建时代在外的帅守监司,每月初一向皇帝上起居表,以代替朝参,谓之“旦表”。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文书·旦表》:“在外帅守监司,每月一日上起居表,所以代朝参也。各预先发上都进奏院,临期,经閤门投进。”
词语解释:旦角  拼音:dàn jué
戏曲角色。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花衫、老旦、刀马旦、武旦等区别,有时亦特指青衣、花旦。 沉从文 《旅店及其他·阿金》:“家里有福不享福,脚板心痒痒的,闪不知,就跟唱花鼓戏的旦角溜了。”
词语解释:旦角儿  拼音:dàn jué ér
旦角,有时特指青衣、花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