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翰去声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共13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一旦城旦正旦令旦晨旦吉旦黎旦休旦
月旦今旦朔旦熙旦霜旦元旦五旦闺门旦
昏旦诘旦昧旦朝旦日旦老旦卜旦贴旦
平旦震旦旭旦戒旦丘旦郑旦厌旦质旦
旦旦公旦春旦鹖旦司旦叔旦花旦优旦
待旦申旦拂旦凌旦霞旦昭旦调猱酿旦贺旦
华旦谷旦岁旦初旦警旦曷旦发旦乘旦
明旦盛旦彻旦至旦两旦景旦节旦风月旦
清旦复旦圣旦寿旦盍旦副旦舌端月旦肇旦
达旦失旦庆旦伊旦鸡旦猎旦刀马旦通宵彻旦

词语解释:一旦  拼音:yī dàn
(1).一天之间。《战国策·燕策二》:“ 伯乐 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史记·晋世家》:“一旦杀三卿,寡人不忍益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此树尝中枯,逮 晋 永嘉 中,一旦更茂,丰蔚如初。”《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安公子 一旦之间,两桩都得了,可不算得个意外的荣华、飞来的富贵吗?”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 俄国 的资产阶级,在 哈尔滨 盘据着 中东路 的要津,已经根深蒂固,如今一旦动摇,他们就起恐慌。”
(2).有朝一日。《战国策·赵策四》:“今媪尊 长安君 之位……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国,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 何以自託於 赵 ?” 汉 王充 《论衡·程材》:“一旦在位,鲜冠利剑;一岁典职,田宅并兼。”《朱子语类》卷二七:“如人寻一箇物事不见,终岁勤动,一旦忽然撞着,遂至惊骇。” 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词语解释:月旦  拼音:yuè dàn
(1).指旧历每月初一。《史记·龟策列传》:“常以月旦拔龟,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 张守节 正义:“以常月朝清水洗之,以鷄卵摩而祝之。”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 铜雀臺 ,善待之。於臺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輙向帐中作伎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顾和 始为 扬州 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月旦十五日》:“ 韩退之 《弔武侍御文》曰:月旦十五日出其衣珥拜之。夫不言朔望,而变言月旦十五日,其语脉有自也。”《明史·刑法志三》:“每月旦,厂役数百人,掣签庭中,分瞰官府。”
(2).指月旦评。《晋书·祖纳传》:“﹝ 王隐 ﹞曰:‘《尚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贬?’ 陶 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雌黄出自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唐 刘禹锡 《故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幼而擢陵苕之秀,长而成清庙之器。羣伦月旦,咸以第一流处之。”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无端月旦蒙推誉,薰蕕臭殊,雌雄路岐。”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三:“适有荐绅家居者,请 容甫 月旦, 容甫 大言曰:‘君不在不通之列。’”参见“ 月旦评 ”。
词语解释:月旦评  拼音:yuè dàn píng
谓品评人物。典出《后汉书·许劭传》:“初,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 唐 陆龟蒙 《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袭美》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心负云霄志,名高月旦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 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亦省作“ 月评 ”。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月评依 许劭 ,文体慕 相如 。”
词语解释:昏旦  拼音:hūn dàn
(1).黄昏和清晨。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夫自天观象,昏旦之刻未分;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李善 注引《五经要义》:“日入后,漏三刻为昏;日出前,漏三刻为明。” 唐 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诗:“深林迷昏旦,栈道凌空虚。”
(2).从黄昏到天明的时光。亦泛指时光。 唐 李绅 《南梁行》:“芻狗无由学圣贤,空持感激终昏旦。” 明 汤式 《一枝花·送车文卿》套曲:“安乐窝随缘度昏旦,伴几个知交撒顽,寻一会渔樵调侃。”
(3).谓晨昏短促。形容时间短暂。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诗:“痛彼道边人,形骸改昏旦。” 清 顾炎武 《意有未尽再赋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4).犹混蛋。詈词。不明事理的人。 沙汀 《代理县长》:“本来地方就很苦寒--你们看这个昏旦!”
词语解释:平旦  拼音:píng dàn
(1).清晨。《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君昧爽而櫛冠,平旦而听朝。”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鷄鸣 洛城 里,禁门平旦开。” 唐 白居易 《郡亭》诗:“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下》:“凡诊病脉,平旦为準,虚静寧神,调息细审。”
(2).平日,平时。《醒世姻缘传·引起》:“絶义相持,岂无平旦良心?”
(3).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寅时。
词语解释:旦旦  拼音:dàn dàn
(1).天天。《孟子·告子上》:“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夫人则旦旦洗面束髮衿绅之,趣使向学。” 清 龚自珍 《题鹭律上人书册》诗:“香花旦旦愿供养,诗讚侑之师其听。” 蔡元培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虽然,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
(2).诚恳。《旧唐书·李密传》:“ 黄河 带地,明余旦旦之言;皎日丽天,知我勤勤之意。” 李大钊 《青春》:“然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齦齦辩证白首 中国 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 中国 之再生。”
(3).称盟誓为“旦旦”。《北史·孙搴传》:“ 搴 要其为誓, 子昇 笑曰:‘但知劣於卿便是,何劳旦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薛慰娘》:“君欲老夫旦旦耶?我稔知君贫……何见疑!”
(4).明亮。 汉 王逸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莫莫兮未晞。”《隋书·音乐志中》:“离光旦旦,载焕载融。”
词语解释:待旦  拼音:dài dàn
(1).等待天明。《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民困则多离叛,其祸必振矣。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慄慄而虑危乎?” 唐 李贺 《送沉亚之歌》:“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 穆 张 尝同造朝,待旦于 东华门 外。”
(2). 宋 代宫中谓天明前的一段时间。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前代夜五更至黎明而终,本朝外廷及外郡悉用此制。惟禁中未明前十刻更终,谓之待旦。盖更终则上御盥櫛,以俟明出御朝也。祖宗勤於政事如此。”
词语解释:华旦  拼音:huá dàn
吉日良辰;光明盛世。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恭维右丞,维岳降神,仪我华旦。” 宋 曾巩 《进奉元丰元年同天节功德疏状》:“矧属熙朝,实标华旦,是敢虔遵象教,恭啟法筵,倾率土之欢心,祝后天之遐算。” 宋 陆游 《贺皇帝表》:“臣等身逢华旦,目覿弥文,燕至祀禖,行庆则百男是祐;鷄鸣同寝,敢祝於万年之休。”
词语解释:明旦  拼音:míng dàn
(1).天亮。《史记·孟尝君列传》:“君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旁作穆穆,明旦不寐。”《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伯升 ﹞休卒三日,分为六部,潜师夜起,袭取 蓝乡 ,尽获其輜重。明旦, 汉 军自西南攻 甄阜 。”
(2).明晨。 唐 张说 《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唐 沉亚之 《冯燕传》:“明旦 婴 起,见妻毁死,愕然,欲出自白。”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年二十,独居所读书处,夜有奔者,君峻拒之。明旦遂移其处,终不以其故语人。”
(3).明天。《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 明帝 ﹞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 明 杨慎 《鹙郎行》:“今日盈盈 滇海 花,明旦萧萧 陆凉 草。”参见“ 明天 ”。
词语解释:明天  拼音:míng tiān
(1).指月光满天。 唐 元稹 《和乐天别弟后月夜作》:“闻君别爱弟,明天照夜寒。”
(2).今天的下一天。 鲁迅 《呐喊·端午节》:“叫小厮即刻上街去赊一瓶莲花白。他知道店家希图明天多还账,大抵是不敢不赊的。”
(3).不远的将来;未来。 公刘 《太阳的家乡》:“于是,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明天,我们美好的共产主义的明天。” 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略论清儒的语言研究》:“批判 清 儒不是为了昨天,而是为了明天。”
词语解释:清旦  拼音:qīng dàn
清晨。《列子·说符》:“昔 齐 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之三:“清旦朝 金母 ,斜阳醉玉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石类·石狮》:“清旦,﹝ 陈 氏﹞邀致入视, 张 不言昨夕事。”
词语解释:达旦  拼音:dá dàn
直到第二天早晨。《汉书·刘向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寇莱公 ﹞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黄文襄》:“公素咯血,既理军务,中夜輒起,或张目达旦,致积劳成疾。”
词语解释:城旦  拼音:chéng dàn
(1).古代刑罚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墨子·号令》:“以令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 孙诒让 间诂引 应劭 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岁刑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律説》:论决为髡钳,输边筑 长城 ,昼日伺寇虏,夜暮筑 长城 。城旦,四岁刑。”后以指流放或徒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叶衍兰秦淮八艳图咏》:“初 阮大鋮 以阉党论城旦,屏居 金陵 。”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由》:“若在文明国,轻则罚鍰,重则输城旦矣。”
(2).城旦书的省称。 宋 苏轼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宋 苏轼 《送江公著知吉州》诗:“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
(3).鸟名。
词语解释:今旦  拼音:jīn dàn
今朝,今日。《史记·孟尝君列传》:“今旦 代 从外来。” 南朝 陈 徐陵 《春情》诗:“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 唐 韩愈 《杏花》诗:“今旦胡为忽惆悵,万片飘泊随西东。”
词语解释:诘旦  拼音:jié dàn
平明,清晨。《宋书·柳元景传》:“自詰旦而战,至于日昃,虏众大溃。” 宋 司马光 《柳枝词》之十一:“ 五柳先生 门乍开,宅边植杖久徘徊。陌头遥认 颜光禄 ,詰旦先乘瘦马来。”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至夜,乳婢忽窜去,遍索不可得。詰旦,舟尾乃见尸浮於水面。”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若宿卿处,詰旦不能报平安。”
词语解释:震旦  拼音:zhèn dàn
古代 印度 称 中国 为 震旦 。《佛说灌顶经》卷六:“ 阎浮 界内有 震旦国 。”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蛟臺蜃阁,俄交 震旦 之墟;月面星毫,坐照 毗邪 之国。” 明 宋濂 《西天僧授善世禅师诰》:“ 大雄氏 之道以慈悲愿力导人为善,所以其教肇兴于西方,东流於 震旦 。”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近数日间,深入彼学生社会间,略一相度,敢决言其思想行为决不居我 震旦 青年上。”
词语解释:公旦  拼音:gōng dàn
指 周公 旦 。 汉 王粲 《从军》诗:“昔人从 公旦 ,一徂輒三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重以 公旦 多材,振其徽烈,剬《诗》《颂》,斧藻群言。”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上》:“故《周官》非肇制於 公旦 ,父子积思,以成斯业,信其勤精矣。”
词语解释:申旦  拼音:shēn dàn
自夜达旦。犹通宵。《楚辞·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繁》:“ 宏 在舫中讽其所作咏史诗…… 尚 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谈论,申旦不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叩寓归寝,展转申旦。”
词语解释:谷旦  拼音:gǔ dàn
良晨;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诗·陈风·东门之枌》:“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孔颖达 疏:“见朝日善明,无阴云风雨,则曰可以相择而行乐矣。”
词语解释:盛旦  拼音:shèng dàn
犹佳日。 宋 陆游 《贺莆阳陈右相启》:“固尝端拜於遗风,岂意亲逢於盛旦。”
词语解释:复旦  拼音:fù dàn
谓又光明,天明。《尚书大传》卷一下:“日月光华,旦復旦兮。” 郑玄 注:“言明明相代。” 唐 白居易 《曲江早秋》诗:“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復旦。”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六:“既宵乃復旦,日月悠悠尔。”
词语解释:失旦  拼音:shī dàn
谓鸡误报晓。比喻工作失职。 宋 陆游 《晚秋农家》诗:“豢犬使警夜,畜鸡用司旦。彻警盗所窥,失旦固吾患。” 清 顾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韵·祖豫州闻鸡》:“失旦何年补,先鸣意独难。”
词语解释:正旦  拼音:zhēng dàn
传统戏曲脚色名。简称“旦”。由 宋 杂剧、 金 院本的“装旦”演变而来。在剧中扮演女主角。 元 杂剧、 明 清 传奇及一些地方戏剧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剧里称作“青衣”。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冲末扮 竇天章 引正旦扮 端云 上。”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还是我 老妥 做了天下第一个正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正月初一。《列子·说符》:“ 邯郸 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鳩於 简子 , 简子 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 简子 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后汉书·党锢传·陈翔》:“时正旦朝贺,大将军 梁冀 威仪不整。” 唐 元稹 《酬复言》诗:“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旂。”《明史·彭韶传》:“正旦者,岁事之始。”
词语解释:朔旦  拼音:shuò dàn
旧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后汉书·顺帝纪》:“三朝之会,朔旦立春,嘉与海内洗心自新。”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华阴小厅子》:“有一事将语使君,吾祗役於邑中,来日朔旦,不可脱身,故乘休假驰至此。”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春秋说·春秋行夏之时》:“ 夏 正月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者,各用其月为岁首也。建寅则称正月朔旦。”
词语解释:昧旦  拼音:mèi dàn
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向晓昧旦,日未出时,下酿。” 陈去病 《趵突泉》诗:“暂来知未尽,昧旦去 幽 燕 。”
词语解释:旭旦  拼音:xù dàn
初升的太阳。亦指日出时。 南朝 梁 任昉 《苦热诗》:“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昨夜琴声奏悲调,旭旦含嚬不成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旭旦候之,已杳矣。”
词语解释:春旦  拼音:chūn dàn
元旦。亦指春日的早晨。 北周 庾信 有《奉和赵王西京路春旦》诗。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十:“春旦日初出,曈曈耀晨辉。”
词语解释:拂旦  拼音:fú dàn
拂晓。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拂旦鸡鸣仙卫陈,凭高龙首帝城春。”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拂旦视之,则流血涂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今夕察之,拂旦报公。”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绛县老人》:“迨夜,各就寝,拂旦行。”
词语解释:岁旦  拼音:suì dàn
一年的第一天。《东观汉记·吴良传》:“岁旦,与掾吏入贺。”《宋书·礼志一》:“旧时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门,以禳恶气。”《新唐书·吕元膺传》:“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三国演义》第五五回:“今岁旦在邇,使 备 悒怏不已。”
词语解释:彻旦  拼音:chè dàn
达旦,直至天明。《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 班 尹 陶陶於永夕” 李善 注引《东观汉记》:“ 尹敏 与 班彪 相厚,每相与谈,常晏暮不食,昼即至冥,夜彻旦。”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终日沉饮,听 郑 卫 之声,与胡乐合奏,自昏彻旦,谓之聒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前》:“风雨彻旦,溪喧如雷。”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
词语解释:圣旦  拼音:shèng dàn
指天子的诞辰。 宋 杨万里 《舟中追和张功父贺赴召之句》:“宾日扶桑遭圣旦,客星钓瀨愧天文。”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圣旦、千秋等节用三十九万千八百餘两。”
词语解释:庆旦  拼音:qìng dàn
对别人生日的敬称。 宋 杨无咎 《水调歌头·韩倅九月八日生辰》词:“下车初,逢庆旦,听欢传。”
词语解释:令旦  拼音:lìng dàn
犹吉日。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教坊致语》:“属诞弥之令旦,履长发之嘉祥,夙设九宾於廷,遍舞六代之乐。”
词语解释:熙旦  拼音:xī dàn
兴盛的日子。 宋 张元干 《瑶台第一层》词:“对熙旦,正格天同德,全 魏 分疆。”
词语解释:朝旦  拼音:cháo dàn
(1).早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愿安百禄,以光休宠”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朝旦为辉,日中为光。”《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更缮国内,起观阁游戏之,朝旦中晡三四见客。” 唐 韦应物 《贾常侍林亭燕集》诗:“朝旦气候佳,逍遥写烦忧。”
(2).指短时间。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宿昔改衣带,朝旦异容色。”
词语解释:戒旦  拼音:jiè dàn
(1).报晓警睡。 汉 陈琳 《武军赋》:“启明戒旦,长庚告昏。”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大鹏无戒旦之用,巨象无驰逐之才。” 唐 萧至忠 《三会寺应制》诗:“戒旦壶人警,翻霜羽骑来。”
(2).黎明。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戒子》:“朝华之草,戒旦零落。”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温风戒旦至,淑气应时加。”
(3).待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词语解释:鹖旦  拼音:hé dàn
亦作“ 鶡鴠 ”。 鸟名。即寒号虫。《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鶡旦不鸣。” 郑玄 注:“鶡旦,求旦之鸟也。”《吕氏春秋·仲冬》:“鶡鴠不鸣,虎始交。”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鶡鴠夜鸣,无益於明。” 清 龚自珍 《尊隐》:“夜之漫漫,鶡旦不鸣。”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寒号虫》
词语解释:凌旦  拼音:líng dàn
拂晓,清早。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煮胶》:“凌旦气寒,不畏消释;霜露之润,见日即乾。”
词语解释:初旦  拼音:chū dàn
犹拂晓。《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不谓夷之初旦,明而未融。” 南朝 梁 沉约 《岁暮愍衰草》诗:“露縞枝於初旦,霜红天於始夕。”
词语解释:至旦
到天明
词语解释:寿旦  拼音:shòu dàn
寿诞。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席;出轴金,贺寿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金老 生有四子,一日,是他七十寿旦,四子置酒上寿。”
词语解释:伊旦  拼音:yī dàn
即 伊尹 和 周公 。 周公 名 旦 ,与 伊尹 并称 伊旦 。《宋书·乐志四》:“三 王 到氏 ,文武赞,丞相作辅,属 伊旦 。”
词语解释:晨旦  拼音:chén dàn
天亮。 唐 皮日休 《正乐府十篇·贱贡士》:“南 越 贡珠璣,西 蜀 进罗綺,到京未晨旦,一一见天子。” 宋 梅尧臣 《晚泊观斗鸡》诗:“血流何所争?死鬭欲充玩。应当激猛毅,岂独专晨旦!”按,专晨旦,谓报晓。
词语解释:霜旦  拼音:shuāng dàn
冬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十五日……两岸緑橘丹枫,珍苞映日,虽霜旦严辰,有同暄藻。”
词语解释:日旦  拼音:rì dàn
每天早上。亦指每天。《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易者弗从,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内,战战惟恐不能乂;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内,战战惟恐失损之;大夫士日旦思其官,战战惟恐不能胜;庶人日旦思其事,战战惟恐刑罚之至也。”
词语解释:丘旦  拼音:qiū dàn
孔丘 、 姬旦 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日就月将,则德立道备,乃可以正梦乎 丘 旦 。”《梁书·处士传·阮孝绪》:“ 丘 旦 将存其跡,故宜权晦其本; 老 庄 但明其本,亦宜深抑其跡。”
词语解释:司旦  拼音:sī dàn
报晓。 隋 卢思道 《北齐兴亡论》:“近世治乱,粤可略陈。在 魏 正光 ,牝鸡司旦。” 宋 陆游 《晚秋农家》诗:“豢犬使警夜,畜鸡用司旦。”
词语解释:霞旦  拼音:xiá dàn
犹霞朝。 唐 卢鸿 《终南十志·樾馆》:“卧风宵,坐霞旦,藿蘼朦朧依樾馆。”
词语解释:警旦  拼音:jǐng dàn
报晓。警,通“ 惊 ”。 南朝 齐 王俭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三兆戒辰,八鸞警旦。” 宋 邵雍 《诫子吟》:“鷄能警旦,马能代行,犬能守御,牛能力耕。” 明 高启 《寓感》诗之二:“鷄鸣一警旦,阳乌已东升。” 金松岑 《心声》:“於斯时也,僝焉媮息,简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唤大魘而使之觉,攄血泪,茹古愤,引吭长叹,一啸百应,冷然得秋晓之气。”
词语解释:两旦  拼音:liǎng dàn
“旦復旦兮”的简言。谓既夜而复明。语出古歌《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復旦兮。”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頽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碑》:“日乃再中,天成两旦。” 北周 庾信 《羽调曲》:“居休气而四塞,在光华而两旦。”
词语解释:盍旦  拼音:hé dàn
鸟名。《礼记·坊记》:“《诗》云:‘相彼盍旦,尚犹患之。’” 郑玄 注:“盍旦,夜鸣求旦之鸟也。”
词语解释:鸡旦  拼音:jī dàn
指天明之前。《孽海花》第二七回:“天帷昵就,搅留仙似龙拏;鈿盒承恩,寓脱簪於鸡旦。”参见“ 鸡鸣戒旦 ”。
词语解释:鸡鸣戒旦  拼音:jī míng jiè dàn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语本《诗·齐风·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 哀公 荒淫怠慢,故 陈 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晋书·文苑传·赵至》:“鸡鸣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託。”亦作“ 鸡鸣候旦 ”。 宋 徐铉 《和张先辈见寄》之二:“鸡鸣候旦寧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词语解释:吉旦  拼音:jí dàn
(1).农历每月初一。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苏惟甫 ﹞旬澣吉旦诣公,语餘遂及身计。” 明 张居正 《请册立东宫疏》:“以今首春吉旦,勑下礼官,早正储宫之位,以定国本,以慰羣情。”《西游补》第二回:“忽见殿门额上有‘緑玉殿’三个大字,旁边注着一行细字:‘ 唐 新天子 风流皇帝 元年二月吉旦立。’”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中华民国 十三年夏历菊月吉旦立。”参见“ 吉 ”。
(2).泛指吉祥的日子。
词语解释:元旦  拼音:yuán dàn
新年第一天。旧指夏历正月初一日,今指公历一月一日。 南朝 梁 萧子云 《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年节序,此为之首。”《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忽一年元旦, 潘华 和 萧雅 不约而同到 王奉 家来拜年。”如:我们在元旦开联欢会。
词语解释:老旦  拼音:lǎo dàn
戏曲中旦角的一种,饰老年妇女。 元 曲谓之卜儿,汉剧称为夫。《红楼梦》第五八回:“ 尤氏 便讨了老旦 茄官 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
词语解释:郑旦  拼音:zhèng dàn
春秋 末年 越国 美女名。相传曾与 西施 同时被 越王 勾践 献给 吴王 夫差 为妃。 汉 袁康 《越绝书·内经九术》:“ 越 乃饰美女 西施 、 郑旦 ,使大夫 种 ( 文种 )献之於 吴王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多力何必 孟賁 、 乌获 ,逸容岂唯 郑旦 、 毛嬙 。” 明 屠隆 《綵毫记·罗袜争奇》:“分甚么丑和妍,总不辨 西施 、 郑旦 。”
词语解释:叔旦  拼音:shū dàn
即 周公旦 。《楚辞·天问》:“到击 紂 躬, 叔旦 不嘉。” 王逸 注:“ 旦 , 周公 名也。”
词语解释:昭旦  拼音:zhāo dàn
(1).清明的日子。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眷是遐陬,遘此昭旦。”
(2).星名。《晋书·天文志中》:“荧惑散为昭旦、蚩尤之旗。”
词语解释:曷旦  拼音:hé dàn
即鹖鴠。古籍中的鸟名。又名寒号鸟。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如曷旦鸟寒自号,比紇乾雀冻不语。”
词语解释:景旦  拼音:jǐng dàn
指冬至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肃五夜而叩露坛,祗荷重玄之鉴;踰十辰而逢景旦,预开首度之祥。”
词语解释:副旦  拼音:fù dàn
元 杂剧脚色名。仅见于《元曲选》《货郎旦》一剧,由副旦扮 张三姑 ,自第二折以下主唱全折。此剧另有 明 脉望馆 抄本,脚色安排是:正旦在第一折扮 李彦和 妻 刘氏 ,第二折以下均扮 张三姑 。一般认为,副旦名目可能为《元曲选》编者 臧懋循 杜撰。
词语解释:猎旦  拼音:liè dàn
打猎的日子。 唐 韩愈 《答张彻》诗:“觥秋纵兀兀,猎旦驰駉駉。” 蒋抱玄 注:“猎旦,行猎之日。”
词语解释:黎旦  拼音:lí dàn
犹黎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房文淑》:“黎旦,有少妇,叩门而入。”
词语解释:五旦  拼音:wǔ dàn
(1).古代 西域 曲调的五均。《隋书·音乐志中》:“就此七调,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以 华 言译之,旦者则谓‘均’也。其声亦应黄钟、太簇、林钟、南吕、姑洗五均。”均,古“韵”字。
(2).犹言五更。 宋 黄庭坚 《再和寄子瞻闻得湖州》:“相思欲面论,坐起鸡五旦。”
词语解释:卜旦  拼音:bǔ dàn
即卜儿。因 元 明 戏曲中呼老妇人为卜儿,故名。详“ 卜儿 ”。
词语解释:卜儿  拼音:bǔ ér
(1). 元 代戏曲里老娘或老妇人的俗称。 宋 元 时“娘”字俗写成左“女”右“卜”,进而省作“卜”。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卜儿云:‘孩儿也,便好道父母在堂,不可远游也。’” 元 无名氏 《玩江亭》第一折:“卜儿上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老身无甚事,且回后堂中去也。’” 清 焦循 《剧说》一:“末、旦、浄、丑之外,又有孤、倈儿、孛老、邦老、卜儿等目……《金线池》,搽旦扮卜儿;《秋胡戏妻》《王粲登楼》,并老旦扮卜儿;《合汗衫》,浄扮卜儿;是扮卜儿者,无一定也……卜儿者,妇人之老者也。”
(2).妓母的俗称。卜儿当即鸨儿的音转。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卜儿哭上: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自家 宋引章 (妓女)的母亲是也。” 元 刘庭信 《醉太平·走苏卿》曲:“老卜儿接了鸦青纱。俊 苏卿 受了金花誥。”
词语解释:厌旦  拼音:yàn dàn
黎明。《荀子·儒效》:“遂选马而进,朝食於 戚 ,暮宿於 百泉 ,厌旦於 牧 之野。” 杨倞 注:“厌,掩也;夜掩於旦,谓未明已前也。”
词语解释:花旦  拼音:huā dàn
传统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女子。在有些剧种里,女性角色除老旦、彩旦外,统称“花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以墨点破其面,谓之花旦。”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莺花小谱》:“近日京都优人以 四喜部 为第一,花旦姿首美者甚多。”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她能唱青衣,但是拿手的是花旦。”
词语解释:调猱酿旦  拼音:diào náo niàng dàn
谓玩弄女性。猱,猱儿,妓女的别名。 明 朱有燉 《曲江池》第三折:“我也曾雨云乡调猱酿旦,我也曾风月所暗约偷期。”亦省作“ 调猱 ”。 明 朱有燉 《神仙会》第一折:“我是个调猱新子弟,统鏝谎书生。”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而邸将舆皁之流,姑息於外;调猱庙客之辈,卫蔽於中。”
词语解释:发旦  拼音:fā dàn
周武王 姬发 、 周公 姬旦 的并称。《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 同母兄弟十人……唯 发 旦 贤,左右辅 文王 。” 三国 魏 杨修 《答临淄侯笺》:“伏惟君侯少长贵盛,体 发 旦 之资,有圣善之教。”
词语解释:节旦  拼音:jié dàn
元旦节日。 清 朱之瑜 《与安东守约书》之三:“节旦众人交礼之日,不佞不当往。”
词语解释:舌端月旦  拼音:shé duān yuè dàn
口头品评人物。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参见“ 月旦 ”。
词语解释:月旦  拼音:yuè dàn
(1).指旧历每月初一。《史记·龟策列传》:“常以月旦拔龟,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 张守节 正义:“以常月朝清水洗之,以鷄卵摩而祝之。”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 铜雀臺 ,善待之。於臺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輙向帐中作伎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顾和 始为 扬州 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月旦十五日》:“ 韩退之 《弔武侍御文》曰:月旦十五日出其衣珥拜之。夫不言朔望,而变言月旦十五日,其语脉有自也。”《明史·刑法志三》:“每月旦,厂役数百人,掣签庭中,分瞰官府。”
(2).指月旦评。《晋书·祖纳传》:“﹝ 王隐 ﹞曰:‘《尚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贬?’ 陶 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雌黄出自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唐 刘禹锡 《故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幼而擢陵苕之秀,长而成清庙之器。羣伦月旦,咸以第一流处之。”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无端月旦蒙推誉,薰蕕臭殊,雌雄路岐。”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三:“适有荐绅家居者,请 容甫 月旦, 容甫 大言曰:‘君不在不通之列。’”参见“ 月旦评 ”。
词语解释:月旦评  拼音:yuè dàn píng
谓品评人物。典出《后汉书·许劭传》:“初,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 唐 陆龟蒙 《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袭美》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心负云霄志,名高月旦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 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亦省作“ 月评 ”。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月评依 许劭 ,文体慕 相如 。”
词语解释:刀马旦  拼音:dāo mǎ dàn
传统戏剧中旦角的一种。扮演骑在马上使用大刀长枪作战的女性,如《穆柯寨》的 穆桂英 、《战金山》的 梁红玉 、《扈家庄》的 扈三娘 等。
词语解释:休旦  拼音:xiū dàn
美好的日子。 宋 秦观 《代蔡州进生辰功德疏》:“格王休旦,夷夏同瞻,文母诞辰,天人合庆。”
词语解释:闺门旦  拼音:guī mén dàn
戏剧角色之一。又称小旦,扮演闺女、少妇等形象。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 唐弢 《“言论老生”》:“这种角色,也像京戏里的‘长靠’、‘短打’、‘闺门旦’、‘刀马旦’一样,在老生行中有一个因此而获得的专称,叫做‘言论老生’。”
词语解释:贴旦  拼音:tiē dàn
戏剧脚色名。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 珍儿 者,尤姣媚。”
词语解释:质旦  拼音:zhì dàn
质明,天刚亮的时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女但笑,卒不復去。质旦,晨妆甫竟,嫂自来抚问。”
词语解释:优旦  拼音:yōu dàn
戏曲旦角演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洪復 , 泉州 同安 人,初为优旦,赐姓,拔以为将。丰姿娇艳如妇人,而勇冠三军。”
词语解释:贺旦  拼音:hè dàn
月朔朝贺。《东周列国志》第十五回:“ 鲁庄公 十二年春二月, 齐 公孙无知 元年,百官贺旦,俱集朝房。”
词语解释:乘旦  拼音:chéng dàn
见“ 乘駔 ”。
词语解释:乘驵  拼音:chéng zǎng
亦作“ 乘且 ”。亦作“ 乘旦 ”。 骏马名。《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同駑驘与乘駔兮。” 王逸 注:“乘駔,骏马也。”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御驂乘且。”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一》:“乘旦当为乘且,字之误也。且与駔同。”
词语解释:风月旦
传统戏剧行当名。即贴旦。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兼跳打,谓之武小旦。”参见“ 贴旦 ”。
词语解释:贴旦  拼音:tiē dàn
戏剧脚色名。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 珍儿 者,尤姣媚。”
词语解释:肇旦  拼音:zhào dàn
元旦。《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北齐元会大飨歌之二》:“ 夏 正肇旦,周物充庭,具僚在位,俛伏无声。”
词语解释:通宵彻旦  拼音:tōng xiāo chè dàn
见“ 通宵彻昼 ”。
词语解释:通宵彻昼  拼音:tōng xiāo chè zhòu
整天整夜。 宋 韩琦 《广陵大雪》诗:“通宵彻昼不暂停,堆积楼臺满溪谷。”亦作“ 通宵彻旦 ”。《九尾龟》第一六九回:“ 秋谷 知道自己寒热来得厉害的时候,他们两人都是通宵彻旦的伏侍,心上十分感激。”
共13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