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穹昊 拼音:qióng hào
犹穹苍。 南朝 宋 谢灵运 《宋武帝诔》:“如何一旦,缅邈穹昊。”《周书·宣帝纪》:“穹昊在上,聪明自下。” 宋 范仲淹 《稼穑惟宝赋》:“故能富庶之风,告成穹昊。” 明 徐渭 《代再进白鹿表》:“斋戒以事神明,於穆而孚穹昊。” 林纾 《祭高梧州文》:“俯视庭轩,仰对穹昊,忽忽若癇,莫知所可。”词语解释:苍昊 拼音:cāng hào
苍天。《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据坤灵之寳势,承苍昊之纯殷。” 张铣 注:“苍昊,天也。” 唐 李白 《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诗:“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清 唐孙华 《七夕喜雨》诗:“有巧须从苍昊乞,一倾灵液徧乾坤。” 郭沫若 《满江红·毛主席去安源》词:“正前进,气吞玉宇,志凌苍昊。”词语解释:晴昊 拼音:qíng hào
晴空。 唐 杜甫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 明 屠隆 《昙花记·东游仙都》:“翠榭红亭,半出晴昊。”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词语解释:少昊 拼音:shǎo hào
见“ 少皞 ”。
词语解释:少皞 拼音:shǎo hào
亦作“ 少昊 ”。 传说中古代 东夷 集团首领,名 挚 (一作 质 ),号 金天氏 。 东夷 集团曾以鸟为图腾,相传 少皞 曾以鸟名为官名。传说 少皞 死后为西方之神。《左传·昭公十七年》:“ 郯子 曰:‘我高祖 少皞 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 杜预 注:“ 少皞 , 金天氏 , 黄帝 之子, 己 姓之祖也。”《吕氏春秋·孟秋》:“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 少皞 。” 高诱 注:“庚辛,金日也。 少皞 ……以金德王天下,号为 金天氏 ,死配金,为西方金德之帝,为金神。”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 羲和 鞭白日, 少昊 行清秋。” 明 何景明 《九咏》:“肆改辙兮西逝,遵 少皞 兮故域。”词语解释:太昊 拼音:tài hào
即 伏羲氏 。昊,通“ 皥 ”。《汉书·古今人表》:“ 太昊帝 宓羲氏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太昊 ,有天下号也。作罔罟田渔以备牺牲,故曰 宓羲氏 。”参见“ 太皥 ”。
词语解释:太皞 拼音:tài hào
亦作“ 太皞 ”。亦作“ 太曎 ”。
(1).传说中的古帝名,即 伏羲氏 。《荀子·正论》:“自 太皞 、 燧人 莫不有也。” 杨倞 注:“ 太皞 , 伏羲 也。 燧人 , 太皞 前帝王。”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或皇冯依,或继体育。 太曎 以前尚矣!” 汪继培 笺:“‘曎’与‘皥’同。隶书从‘皋’之字多作‘睪’。”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庖 牺氏 , 风 姓,代 燧人氏 继天而王。” 罗惇曧 《文学源流》:“况 仓頡 以前,文字未立, 太皞 之世,未见椎轮。”
(2). 秦 汉 阴阳家以五帝配四时五方,认为 太皞 以木德王天下,故配东方,为司春之神。《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 太皥 。”《吕氏春秋·孟春》:“﹝孟春之月﹞其日甲乙,其帝 太皥 。” 高诱 注:“ 太皥 , 伏羲氏 ,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於东方,为木德之帝。”《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 太皥 ,其佐 句茫 ,执规而治春。” 前蜀 韦庄 《放榜日作》诗:“ 邹阳 暖艷催花发, 太皞 春光簇马归。”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太皞 司春,春工着意,和气生 暘谷 。”
(3).天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聚义》:“剑锋辉太皥,旗焰拂蚩尤。”词语解释:清昊 拼音:qīng hào
犹天。《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哀音下迴鵠,餘哇彻清昊。” 吕向 注:“清昊,天也。” 唐 沉佺期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磅礴压洪源,巍峩壮清昊。” 清 徐芳 《夏日芙蓉峰登眺》诗:“踧足步流霞,澄心对清昊。”词语解释:有昊 拼音:yǒu hào
昊天。有,词头。《诗·小雅·巷伯》:“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毛 传:“昊,昊天也。”词语解释:轩昊 拼音:xuān hào
轩辕 、 少昊 的并称。 唐 白居易 《送毛仙翁》诗:“ 轩 昊 旧为侣, 松 乔 难比肩。” 宋 王禹偁 《为宰相上尊号表》:“岂可执劳谦之小节,废立极之大名,居 轩 昊 之至尊,慕 巢 由 之独行,此臣等之所未諭也。”《宋史·乐志十三》:“ 轩 昊 方同德, 成 康 粗比肩。”词语解释:青昊 拼音:qīng hào
青天。 明 徐渭 《丙辰八月十七日观潮》诗:“白日午未倾,野火烧青昊。”词语解释:秋昊 拼音:qiū hào
秋日的天空。 明 吴承恩 《赠宗万湖令江山》诗:“经由驻乡井,云物丽秋昊。” 郑泽 《读钝庵红薇感旧记作》诗:“亦有冥冥鸿,背负秋昊高。”词语解释:泰昊 拼音:tài hào
即 泰帝 。《汉书·郊祀志》“闻昔 泰帝 兴神鼎一” 唐 颜师古 注:“ 泰帝 者,即 泰昊 伏羲氏 也。”参见“ 泰帝 ”。
词语解释:泰帝 拼音:tài dì
传说中的古帝名。即 太昊 伏羲氏 。《史记·孝武本纪》:“ 泰帝 使 素女 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张守节 正义:“ 泰帝 谓 太昊 伏羲氏 。”词语解释:穷昊 拼音:qióng hào
上天。穷,通“ 穹 ”。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瞻穷昊而无归,虽非牢而被胾。”《梁书·沉约传》作“穹昊”。词语解释:昊昊 拼音:hào hào
盛大貌。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且夫贞而腾气者膴膴,健而垂精者昊昊。”词语解释:革昊 拼音:gé hào
犹革天。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高祖与周宰相书》:“昔有天地,便立帝王,革昊唯农,迁 虞 斯 夏 ,莫不三灵所佑,五运相推。”词语解释:中昊 拼音:zhōng hào
盛夏。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深念早衰之质,许以中昊之休。”按,《尔雅·释天》:“夏为昊天。”词语解释:炎昊 拼音:yán hào
炎帝 神农氏 与 太昊 伏羲氏 的合称。 南朝 宋 袁淑 《防御索虏议》:“阐燿 炎昊 之遗则,贯軼 商夏 之旧文。”参见“ 炎皥 ”。
词语解释:炎皞 拼音:yán hào
炎帝 神农氏 与 太皥 伏羲氏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炎皥 遗事,纪在三坟。”词语解释:类昊 拼音:lèi hào
祭告天神。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两曜如合璧,五精如连珠。禋宗类昊,虔丘礼泽,敬行五祀,功被百神。”词语解释:孔昊 拼音:kǒng hào
孔子 和 太昊 ( 伏羲氏 )的并称。《文选·班固〈幽通赋〉》:“登 孔 昊 而上下兮,纬羣龙之所经。”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昊 , 太昊 也; 孔 , 孔子 也。”词语解释:大昊 拼音:dà hào
即 大皞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亦即 伏羲氏 。《孔子家语·辩物》:“昔 黄帝 以云纪官,故为云师而云名。 炎帝 以火, 共工 以水, 大昊 以龙,其义一也。” 王肃 注:“ 包牺氏 也。”词语解释:玄昊 拼音:xuán hào
上天,苍天。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是以惠和畅於九区,则七曜得於玄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