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chǔn,动词][详注1][详注2][mǐn][详注3][音蠢。杂也。]


注1:吮 《玉篇》食允切《广韵》食尹切,音盾。《广韵》舐也。
注2:嶙 音凛。嶾嶙,山峻貌。《潘岳·西征赋》裁陂陀以嶾嶙。
注3:纯 音准。《书·顾命》篾席黼纯。《注》白黑杂缯缘之。《仪礼·士冠礼》服纁裳纯衣。《注》纯衣,缘衣也。又《既夕》缁纯。《注》饰衣曰纯。《礼·曲礼》冠衣不纯素。《注》纯,缘也。
槿[音隱。雷發聲也。][jìn,远近,副形词][详注1]忿[與抆同][详注2]


注1:听 《广韵》牛谨切《集韵》语近切,《说文》笑貌。《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亡是公听然而笑。《杨慎曰》听,古哂字。
注2:坟 音愤。土膏肥也。《书·禹贡》白坟,黑坟,赤埴坟。见土字注。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fèn,名分][yùn][jìn,走近,动词][名誉]忿[详注1][yùn]泿[详注2][yùn]


注1:拚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问切,音奋。埽除之名。《礼·少仪》埽席前曰拚。《疏》拚是除秽,埽是涤荡。《仪礼·聘礼》不腆先君之祧,既拚以俟矣。
注2:斤 音靳。《尔雅·释训》明明斤斤,察也。《诗·周颂》斤斤其明。《传》斤斤,明察也。
愿(半)[lùn,名词][tùn][pèn][急赴][详注1]


注1:敦 通作顿。《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疏》诗卫风氓篇,至于顿丘,是也。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注》敦,音顿。《史记·历书注》困敦,混沌也。 又《庄子·列御寇》敦杖蹙之。《音义》敦,音顿。司马云:竖也。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jìn 繁体或异体字:震韵

晉 jìn
〈动〉
  •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本义:上进)
  • 晉,进也。日出,万物进。——《说文》
  • 晋者,进也。——《易·序卦》
  • 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周礼·田仆》
  • 盍孟晋以迨群兮。(盍:为什么不;孟,勉力;迨,赶上;群:大家。)——班固《幽通赋》
  • 又如:晋谒(晋见;谒见);晋接(进见;接见);晋食(进献食品)
  • 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
  • 以功晋知府。——《清史稿·桂中行传》
  • 晋封英王。——《陈玉成》
  • 又如:晋封(晋升加封);晋秩(晋升官职或等级);晋阶(升级);晋号(—hào}晋升其称号)
  • 低,俯
  • 见梓晋然实而俯。——《尚书大传》
  • 又如:晋然(低垂的样子;俯下的样子)
  • 授予,尤指在公共典礼中授予(如学位或贵族称号) 。如:晋授
  • 晋见,正式地会见,拜访 。如:晋谒
晋 jìn
〈名〉
  • 周代诸侯国名 。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居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被其大夫韩、赵、魏所分而亡
  • 子夏。——《吕氏春秋·慎行论》
  • 师三豕过河。
  • 师己亥涉河。
  • 于是始墨。(晋国从此以黑衣为丧服。墨,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 又如:晋用楚材(谓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才);晋邦(指春秋时代的晋国);晋阳之甲(喻称地方官吏不满朝廷而举兵向内为兴“晋阳之甲”);晋棘(指春秋晋国垂棘之地所产的美玉)
  • 朝代名
  • 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65—316年),共四帝,为前赵所灭
  • 太原中。——·陶渊明《桃花源记》
  • 无论
  • 氏以下。——·柳宗元《柳河东集》
  •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爱莲说》
  • 司马睿即位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史称东晋(公元317—420年),共十一帝,为刘裕所取代
  • 五代时,石敬瑭灭后唐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后晋(公元936—946年)
  • 以归。——·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 又如:晋年(喻指怀念故朝之思);晋帖(指晋人的书迹或其摹本、刻帖);晋京(晋朝的京城。指洛阳)
  • 山西省的简称 。如:晋剧
  • 水名 。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分北、中、南三渠,东流入汾河
康熙字典

  • 《正字通》俗㬜字。


  • 《唐韻》《集韻》《韻會》𠀤卽刃切。 (震韵)
  • 《說文》作㬜,進也,日出萬物進也。《類篇》隸省作晉。《易·晉卦》晉,進也。《疏》以今釋古,古之晉字,卽以進長爲義。《又》明出地上晉。
  • 又《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疏》晉,插也。
  • 又《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註》晉,猶抑也。
  •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註》晉鼓長六尺六寸。
  •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凡爲殳,去一以爲晉圍。《註》鄭司農云:晉謂矛戟下銅鐏也。《釋文》晉如字。
  • 又國名。《詩·唐風譜》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晉水,至子燮改爲晉侯。
  • 又姓。《廣韻》本自唐叔虞之後,以晉爲氏,魏有晉鄙。
  •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 (霰韵)
  • 水名。
  •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晉圍。《釋文》又音箭。
  • 又《陸雲·登臺賦》長發其祥,天鑑在晉。肅有命而龍飛兮,跚重斯而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