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普贤 拼音:pǔ xián
佛教菩萨名。梵名为Samantabhadra,也译为“遍吉”。与 文殊菩萨 并称为 释迦牟尼佛 之二胁士。寺院塑像,侍立于 释迦 之右,乘白象。以“大行”著称,其道场为 四川 峨眉山 。 宋 黄庭坚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诗之一:“梦中沉却大法船, 文殊 顿足 普贤 哭。”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大乘经典特别称道 文殊师利 的大智, 普贤 的大厅, 观世音 的大悲, 地藏 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词语解释:普天 拼音:pǔ tiān
(1).整个天空。 汉 扬雄 《长杨赋》:“普天所覆,莫不沾濡。”
(2).遍天下。亦指遍天下的人。《三国志·吴志·胡综传》:“上定洪业,使普天一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孔庙废塑像》:“至 嘉靖 初, 永嘉 用事,而普天塑像被毁矣!”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他不但不被普天同愤,且可以大呼‘打倒……严办’者。”词语解释:普请 拼音:pǔ qǐng
(1).普遍延请。《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
(2).佛教语。谓集众。《百丈清规·送亡》:“白大众,粥罢普请送亡。”
(3).指 唐 怀海禅师 倡立的集合僧众集体劳作的农禅制度。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上:“共作者谓之普请。”词语解释:普化 拼音:pǔ huà
广施化育。 唐 吕岩 《百字碑》诗:“阴阳生復返,普化一声雷。”词语解释:普照 拼音:pǔ zhào
普遍地照耀。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慧日普照,毒霜并消。” 唐 柳宗元 《贺诛淄青逆贼李师状》:“鲸鯢已戮,见东海之无波;氛沴尽消,仰太阳之普照。” 闻一多 《太阳吟》:“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巴金 《秋》九:“用平等与自由代替不义与掠夺,让博爱的光辉普照世界。”词语解释:普门 拼音:pǔ mén
佛教语。谓普摄一切众生的广大圆融的法门。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卷十二:“所言普门者,普以周普为义,门是开通无滞之名。” 唐 封演 《魏州开元寺新建三门楼碑》:“寺主僧 法敬 ……及诸徒众等,并精通妙法,坚持密行,名称普门,威仪无缺。” 唐 李华 《荆州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法华三昧,惠照无边,菩萨普门,我愿亦然。”词语解释:普通 拼音:pǔ tōng
(1).平常的;一般的。 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左手边的桌角上有一个带绿灯罩的台灯,那灯泡是横着装的,在 上海 那是极普通的台灯。”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若用‘吃苦耐劳’等普通字样,是不足以说明 潘永福 同志这种生活风度的。”
(2).犹普遍。《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在府城里叫了一班戏子,把那些远来的客人合本地城里关外的绅衿铺户以至坊边左右这些乡邻普通一请,一连儿热闹了三天。”词语解释:普济 拼音:pǔ jì
普遍济助。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十:“威以齐物为肃,德以普济为弘。”词语解释:普陀 拼音:pǔ tuó
中国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梵语 补陀落迦 (Potalaka)的省音译。在今 浙江省 普陀县 ,属 舟山群岛 。古称 梅岑山 ,传说 汉 方士 梅福 在此炼丹。 五代后梁 时, 日 僧 慧锷 从 五台山 请 观音 圣像回国,为大风所阻,于此山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观音道场”之始。后人又据《华严经·入法界品》,附会为 善才 参访 观音菩萨 的 补陀落迦山 。《四溟诗话》卷四引 唐 安庆王 《西池送月泉上人归南海》诗:“天开 达摩 井,云护 普陀 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到六月里,那位 蒯老太太 照例是要带了合家人等到 普陀 烧香的。”参阅《翻译名义集·众山》。词语解释:普度 拼音:pǔ dù
亦作“ 普渡 ”。
(1).佛教语。广行剃度。《宋史·孔承恭传》:“尝劝上不杀人,又请於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
(2).佛教语。谓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当头棒喝,一毫也无用处。那里显得佛力普度,能使顽石点头。”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羣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 鲁迅 《坟·娜拉走后怎样》:“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词语解释:普遍 拼音:pǔ biàn
亦作“ 普徧 ”。 犹全面。谓广泛而有共同性。 唐 郭周藩 《谭子池》诗:“普遍拯疲俗,丁寧告亲知。”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既指 周 代之名,亦是普徧之义。” 明 陈大声 《集贤宾·中秋》套曲:“月有意清光普遍,人幸得此身康健。”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村里普遍地点着了灯,上下渠有几道手电光一闪一晃。”词语解释:普施 拼音:pǔ shī
普遍施与。《晏子春秋·问上七》:“不以宫室之侈,劳人之力,节取於民而普施之。”《史记·五帝本纪》:“ 高辛 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晋书·礼志上》:“地德普施,惠存无疆,乃建太社,保佑万邦。” 唐 吕令则 《义井赋》:“饮之则长鸣而忘其苦辛,酌之则充量而欣其普施。”词语解释:普及 拼音:pǔ jí
普遍传播;普遍推广。《大悲咒·甘露门》:“愿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花岗之役》:“而内地革命风潮,亦已普及,军心民心,皆同归向。” 夏曾佑 《小说原理》:“如《元人百种曲》、 汲古阁 所刊《六十种曲》之类,此种专为演剧而设,然犹病其文理太深,不能普及。” 阿英 《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所以能得到这样发展,正说明年画到了这个时期,才普及到民间,才有了群众基础。” 吴晗 《学习集·历史剧是艺术,但是和历史有关》:“从观众方面来说,历史剧是起了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词语解释:普洽 拼音:pǔ qià
犹遍及;普施。《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 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海内乐业,大化普洽。”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德礼既普洽,川岳徧怀柔。”《宋史·乐志十三》:“鸿霈普洽,言归端门。”词语解释:普淖 拼音:pǔ nào
指黍稷。《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齐溲酒。” 郑玄 注:“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为号云。” 晋 潘岳 《藉田赋》:“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一说,为铏羹,和以五味的羹汤。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仪礼》。词语解释:普教 拼音:pǔ jiào
普通教育。《人民日报》1983.3.19:“全国普教工作会议在 京 召开。”《人民日报》1983.7.15:“ 安徽省 决定增加普教经费。”词语解释:普罗 拼音:pǔ luó
(1).即氆氇,一种绒毛织品,可作床毯、衣服等。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锦·普罗》:“普罗出西蕃及 陕西 、 甘肃 ,亦用绒毛织者,阔一尺许。”
(2).见“ 普罗列塔利亚特 ”。
词语解释:普罗列塔利亚特 拼音:pǔ luó liè tǎ lì yà tè
法文prolétariat、英文proletariat的音译。源出拉丁文proletarius,原指古 罗马 社会的最下等级。今指无产阶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东京通信〉按语》:“又讲趣味,乞创造社‘普罗列塔利亚特’文学家暂且恕之。”亦省作“ 普洛 ”、“ 普罗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现在的统一战线-- 中国 的和全世界的都一样--固然是以普洛为主体的,但其成为主体,并不由于它的名义,它的特殊地位和历史,而是由于它的把握现实的正确和斗争能力的巨大。” 冰心 《南归》:“有许多新名词,我们还是先从她口中听到的,如‘普罗文学’之类。”词语解释:普博 拼音:pǔ bó
普遍;广阔。 汉 王充 《论衡·感虚》:“夫蝗之集于野,非能普博尽蔽地也,往往积聚多少有处。”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 宋 苏辙 《笏记》之一:“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德施普博,恩及覃平。”词语解释:普天下 拼音:pǔ tiān xià
见“ 普天之下 ”。
词语解释:普天之下 拼音:pǔ tiān zhī xià
整个天下;遍天下。《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按,今本《诗·小雅·北山》作“溥天”。《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大悦,加 渊 爵位”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者以天下为家。”《旧唐书·李密传》:“普天之下,率土之滨, 蟠木 距于 流沙 , 瀚海 穷于 丹穴 ,莫不鼓腹击壤,凿井耕田,治致昇平,驱之仁寿。” 郭小川 《长江边上“五·七”路》诗:“普天之下,黑暗即将过去,曙光迎来白昼。”亦省作“ 普天下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普天下的妇道,第一件开心的事无过丈夫当着他的面赞他自己养的儿子。”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普天下没有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词语解释:普告 拼音:pǔ gào
广为告示。《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礼实宜之,可普告施行。”《魏书·前废帝纪》:“可普告令知。”词语解释:普覆 拼音:pǔ fù
(1).普遍覆盖,包容。《艺文类聚》卷六八引 晋 孙楚 《相风赋》:“兼乾坤之普覆,齐三光之朗明。”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
(2).谓普施恩惠。《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天子普覆,德布於朝。”
(3).指天。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序:“四布垂阴,五面益物,名高满月,德踰普覆。”词语解释:普率 拼音:pǔ lǜ
见“ 普天率土 ”。
词语解释:普天率土 拼音:pǔ tiān shuài tǔ
整个天下,四海之内。犹全国。语出《孟子·万章上》:“《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本《诗·小雅·北山》“普天”作“溥天”。 汉 班固 《明堂》诗:“普天率土,各以其职。” 前蜀 杜光庭 《贺诛刘知俊表》:“今则雷霆震令,斧鉞兴诛,使普天率土之人,荷去恶除兇之德。” 清 方文 《云居访晦山大师赠三十韵》:“普天率土皆怨痛,我曹悲愤情尤增。”亦省作亦省作“普率”。《宋史·乐志十五》:“皇泽浹黎庶,普率洽恩荣。”词语解释:普荐 拼音:pǔ jiàn
指铏羹,加五味作料而盛于铏器中的汤菜。《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普荐溲酒。” 郑玄 注:“普荐,鉶羹,不称牲记其异者。”一说,为俎上之物。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仪礼》。词语解释:普同 拼音:pǔ tóng
犹普通。一般。意谓不分彼此。《红楼梦》第三七回:“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普同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做不得的?”词语解释:普恩 拼音:pǔ ēn
普施的恩泽。指皇恩。 唐 白居易 《神策军及诸道将士某等一千九百人各赐上柱国勋制》:“念天下材力之将,勇敢之士,进有征讨之苦,退有守捍之勤,藏之中心,何尝暂忘?而亟因大庆,思洽普恩。” 唐 薛逢 《元日楼前观仗》诗:“欲识普恩无远近,万方欢忭一声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 咸康 末, 小魏公 沆 自闕下黜 循州 佐……未几, 沆 以普恩还京,命 隐 ( 郑隐 )偕行。”词语解释:普法 拼音:pǔ fǎ
普及法律知识。《新民晚报》1986.8.9:“这期普法培训班是 杨浦区 个体劳动者协会与民建、区工商联工商专业进修学校联合举办的。”词语解释:普存 拼音:pǔ cún
普遍富足。《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晋 潘岳 《藉田赋》:“人力普存,祝史正辞。”词语解释:普讯
遍及;普遍词语解释:普席
全席词语解释:普度群生 拼音:pǔ dù qún shēng
见“ 普度众生 ”。
词语解释:普度众生 拼音:pǔ dù zhòng shēng
佛教语。谓广济一切生死苦海中的众生。《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西方 释迦牟尼 佛祖……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度众生,号作天人师,这又是一教。”《人民日报》1983.7.28:“但是也不要以为 朱伯儒 的仁慈是不分对象的,他可不是一个普度众生的佛爷。”亦作“ 普度羣生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讲经説法,广开方便之门;普度羣生,接引菩提之路。”词语解释:普度大会 拼音:pǔ dù dà huì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超度先人而举行的盂兰盆会。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阐我佛超拔人鬼之因,爰以七月中元修举普度大会。”词语解释:普度众生 拼音:pǔ dù zhòng shēng
佛教语。谓广济一切生死苦海中的众生。《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西方 释迦牟尼 佛祖……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度众生,号作天人师,这又是一教。”《人民日报》1983.7.28:“但是也不要以为 朱伯儒 的仁慈是不分对象的,他可不是一个普度众生的佛爷。”亦作“ 普度羣生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讲经説法,广开方便之门;普度羣生,接引菩提之路。”词语解释:普及版 拼音:pǔ jí bǎn
指书籍在原有版本外出版发行的用纸较次、开本较小、装订从简、定价较低,因而能大量销售的版本。词语解释:普及本 拼音:pǔ jí běn
即普及版。 鲁迅 《书信集·致楼炜春》:“《自选集》出普及本事,我是可以同意的。”词语解释:普广 拼音:pǔ guǎng
普遍,广泛。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但自 晋 至 齐 ,达於 梁 朝,《华严经》类之研究仍不普广。”词语解释:普快 拼音:pǔ kuài
火车的普通快车的简称。《新民晚报》1987.4.29:“十分钟后,还有一列普快开往 上海 。”《新民晚报》1987.10.23:“我是利用假日去探亲,偕同妻女去 北站 赶乘2时17分开的302次 沪 宁 普快的。”词语解释:普尔 拼音:pǔ ěr
即普尔钱。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今则自 哈拉沙拉 以东皆用通宝,无普尔矣。”词语解释:普屯 拼音:pǔ tún
复姓。 北周 辛威 以累有成功,赐姓 普屯 氏。见《北史》本传。词语解释:普宴 拼音:pǔ yàn
普遍安乐。 晋 傅玄 《阳春赋》:“乐仁化之普宴兮,异鹰隼之变形。”词语解释:普客 拼音:pǔ kè
普通旅客列车的简称词语解释:普尔钱 拼音:pǔ ěr qián
清 代 新疆 、 西藏 地区通行的钱币。 乾隆 时在 阿克苏 设局制造,质以红铜为之,正面书“乾隆通宝”,背面标“阿克苏”,左满文,右维吾尔文。重二钱,每钱五十文。 嘉庆 以后所铸,仍多用 乾隆 字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西域赤铜普尔钱,一当内地之五。”参阅《清文献通考·钱币五》、《清续文献通考·钱币一》。词语解释:普米族 拼音:pǔ mǐ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 西蕃 、 巴苴 。主要分布在 云南省 兰坪 、 丽江 、 宁蒗 、 维西 、 永胜 等地。人口24,000多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词语解释:普罗美修士 拼音:pǔ luó měi xiū shì
亦作“ 普洛美修斯 ”。亦作“ 普罗米修士 ”。 希腊 神话中造福人类的神,相传他从主神 宙斯 那里偷了火种给人类,受到 宙斯 的惩罚。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炭坑里的工人,他们是全人类的 普罗美修士 。” 鲁迅 《准风月谈·别一个窃火者》:“火的来源, 希腊 人以为是 普洛美修斯 从天上偷来的,因此触了大神 宙斯 之怒,将他锁在高山上,命一只大鹰天天来啄他的肉。”《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那带给你火种的 普罗米修士 ,原来就在你身旁。”词语解释:普罗米修士 拼音:pǔ luó mǐ xiū shì
见“ 普罗美修士 ”。
词语解释:普罗美修士 拼音:pǔ luó měi xiū shì
亦作“ 普洛美修斯 ”。亦作“ 普罗米修士 ”。 希腊 神话中造福人类的神,相传他从主神 宙斯 那里偷了火种给人类,受到 宙斯 的惩罚。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炭坑里的工人,他们是全人类的 普罗美修士 。” 鲁迅 《准风月谈·别一个窃火者》:“火的来源, 希腊 人以为是 普洛美修斯 从天上偷来的,因此触了大神 宙斯 之怒,将他锁在高山上,命一只大鹰天天来啄他的肉。”《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那带给你火种的 普罗米修士 ,原来就在你身旁。”词语解释:普洛美修斯 拼音:pǔ luò měi xiū sī
见“ 普罗美修士 ”。
词语解释:普罗美修士 拼音:pǔ luó měi xiū shì
亦作“ 普洛美修斯 ”。亦作“ 普罗米修士 ”。 希腊 神话中造福人类的神,相传他从主神 宙斯 那里偷了火种给人类,受到 宙斯 的惩罚。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炭坑里的工人,他们是全人类的 普罗美修士 。” 鲁迅 《准风月谈·别一个窃火者》:“火的来源, 希腊 人以为是 普洛美修斯 从天上偷来的,因此触了大神 宙斯 之怒,将他锁在高山上,命一只大鹰天天来啄他的肉。”《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那带给你火种的 普罗米修士 ,原来就在你身旁。”词语解释:普碌碌 拼音:pǔ lù lù
象声词。 元 孔学诗 《东窗事犯》第四折:“交 秦檜 ,见微臣,普碌碌推出狱门。”词语解释:普罗列塔利亚特 拼音:pǔ luó liè tǎ lì yà tè
法文prolétariat、英文proletariat的音译。源出拉丁文proletarius,原指古 罗马 社会的最下等级。今指无产阶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东京通信〉按语》:“又讲趣味,乞创造社‘普罗列塔利亚特’文学家暂且恕之。”亦省作“ 普洛 ”、“ 普罗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现在的统一战线-- 中国 的和全世界的都一样--固然是以普洛为主体的,但其成为主体,并不由于它的名义,它的特殊地位和历史,而是由于它的把握现实的正确和斗争能力的巨大。” 冰心 《南归》:“有许多新名词,我们还是先从她口中听到的,如‘普罗文学’之类。”词语解释:普小 拼音:pǔ xiǎo
普通小学。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土地改革后, 郭振山 倡议在 官渠 岸修一所普小,让稻地的贫雇农子弟在文化上翻身!”词语解释:普查 拼音:pǔ zhā
普遍调查。《人民日报》1981.3.25:“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新民晚报》1987.4.28:“ 上海 民间音乐普查有重大发现。”词语解释:普加 拼音:pǔ jiā
(1).普遍赐与;普遍施与。《南史·宋纪中·孝武帝》:“二月癸巳,閲武,军幢以下,普加班锡,多所原宥。” 宋 苏辙 《谢雨祝文》:“神明昭答,膏泽普加。”
(2).普遍增加。如:今年普加一级工资。词语解释:普特 拼音:pǔ tè
俄制重量单位,一普特合16.38千克词语解释:普冬冬 拼音:pǔ dōng dōng
象声词。击鼓声。 元 汤式 《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套曲:“鼓儿敲,普鼕鼕响。”词语解释:普渡众生 拼音:pǔ dù zhòng shēng
同“普度眾生”。 洪深 《贫民惨剧》第五幕:“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渡众生, 观世音菩萨 。”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当然不是庸俗的普渡众生,也不是惩恶劝善。”词语解释:普天之下 拼音:pǔ tiān zhī xià
整个天下;遍天下。《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按,今本《诗·小雅·北山》作“溥天”。《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大悦,加 渊 爵位”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者以天下为家。”《旧唐书·李密传》:“普天之下,率土之滨, 蟠木 距于 流沙 , 瀚海 穷于 丹穴 ,莫不鼓腹击壤,凿井耕田,治致昇平,驱之仁寿。” 郭小川 《长江边上“五·七”路》诗:“普天之下,黑暗即将过去,曙光迎来白昼。”亦省作“ 普天下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普天下的妇道,第一件开心的事无过丈夫当着他的面赞他自己养的儿子。”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普天下没有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词语解释:普济群生
同“普度眾生”。 明 无名氏 《庆长生》第一折:“九幽拔苦消灾障,普济羣生佑下方。”词语解释:普泛 拼音:pǔ fàn
见“ 普汎 ”。
亦作“ 普氾 ”。亦作“ 普泛 ”。 遍及;普遍。《淮南子·本经训》:“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氾无私。”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泽普氾而无私,法含弘而不杀。”《魏书·孝庄帝纪》:“夏四月癸未,迁 肃祖文穆皇帝 及 文穆皇后 神主于太庙,内外百僚普汎加一级。” 茅盾 《虹》十:“原来的口号不够,我们要提出更普泛的政治口号来。”词语解释:普天匝地 拼音:pǔ tiān zā dì
满天遍地,普天下。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二:“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药师本愿功德宝卷》:“举起如来一卷经,普天匝地放光辉。”词语解释:普天率土 拼音:pǔ tiān shuài tǔ
整个天下,四海之内。犹全国。语出《孟子·万章上》:“《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本《诗·小雅·北山》“普天”作“溥天”。 汉 班固 《明堂》诗:“普天率土,各以其职。” 前蜀 杜光庭 《贺诛刘知俊表》:“今则雷霆震令,斧鉞兴诛,使普天率土之人,荷去恶除兇之德。” 清 方文 《云居访晦山大师赠三十韵》:“普天率土皆怨痛,我曹悲愤情尤增。”亦省作亦省作“普率”。《宋史·乐志十五》:“皇泽浹黎庶,普率洽恩荣。”词语解释:普洛 拼音:pǔ luò
见“ 普罗列塔利亚特 ”。
词语解释:普罗列塔利亚特 拼音:pǔ luó liè tǎ lì yà tè
法文prolétariat、英文proletariat的音译。源出拉丁文proletarius,原指古 罗马 社会的最下等级。今指无产阶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东京通信〉按语》:“又讲趣味,乞创造社‘普罗列塔利亚特’文学家暂且恕之。”亦省作“ 普洛 ”、“ 普罗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现在的统一战线-- 中国 的和全世界的都一样--固然是以普洛为主体的,但其成为主体,并不由于它的名义,它的特殊地位和历史,而是由于它的把握现实的正确和斗争能力的巨大。” 冰心 《南归》:“有许多新名词,我们还是先从她口中听到的,如‘普罗文学’之类。”词语解释:普渡 拼音:pǔ dù
见“ 普度 ”。
词语解释:普度 拼音:pǔ dù
亦作“ 普渡 ”。
(1).佛教语。广行剃度。《宋史·孔承恭传》:“尝劝上不杀人,又请於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
(2).佛教语。谓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当头棒喝,一毫也无用处。那里显得佛力普度,能使顽石点头。”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羣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 鲁迅 《坟·娜拉走后怎样》:“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词语解释:普天同庆 拼音:pǔ tiān tóng qìng
遍天下的人共同庆祝。《晋书·礼志下》:“今皇太子国之储副,既已崇建,普天同庆,诸应上礼奉贺。” 明 张居正 《大婚礼成辞免加恩疏》:“仰惟皇上,嘉礼备成,普天同庆。” 鲁迅 《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大街上搭起几坐彩坊,中间还有四个字道;‘普天同庆’,据说这算是过年。”词语解释:普浃 拼音:pǔ jiā
犹普及,遍及。 唐 狄仁杰 《请曲赦河北诸州疏》:“昔 董卓 之乱,神器播迁。及 卓 被诛,部曲无赦,事穷变起,毒害生人,京室丘墟,化为禾黍。此由恩不普浹,失在机先。”词语解释:普测 拼音:pǔ cè
普遍的测量,测试或调查词语解释:普济堂 拼音:pǔ jì táng
清 代收容老病孤寡的慈善机构。《清会典事例·户部·收羇穷》:“ 康熙 四十五年,京城 广寧门 外,士民公建普济堂……凡老疾无依之人,每栖息於此。司其事者,殊为可嘉。”词语解释:普济众生 拼音:pǔ jì zhòng shēng
同“普度眾生”。 《太平广记》卷一六一引 唐 法琳 《辨正论》:“﹝ 张应 ﹞妻曰:‘我本佛家女,为我做佛事。’ 应 即往精舍中,见 竺曇镜 , 镜 曰:‘普济众生,但君当一心受持耳。’”词语解释:普洱茶 拼音:pǔ ěr chá
云南省 西南部出产的一种茶,多压制成块。因产地中的部分地区在 清 代属于 普洱府 而得名。 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木部》:“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緑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老爷见给他倒的也是碗普洱茶。” 曹禺 《雷雨》第一幕:“开午饭了,普洱茶泡好了没有?”词语解释:普六茹 拼音:pǔ liù rú
亦作“ 普陋茹 ”。 鲜卑 诸姓之一。 北魏 孝文帝 改 茹氏 。 隋文帝 之父 杨忠 曾因功被赐姓 普六茹 。见《魏书·官氏志》、《隋书·高祖纪上》。词语解释:普乃 拼音:pǔ nǎi
鲜卑 的姓氏。 北魏 时改 周 氏。《北史·周摇传》:“其先与 魏 同源,初姓 普乃 ,及居 洛阳 ,改为 周 氏。”词语解释:普儿钱 拼音:pǔ ér qián
即普尔钱。 清 龚自珍 《御试安边绥远疏》:“ 阿克苏 设红铜局,官司鼓铸,制普儿钱,其重六銖。”参见“ 普尔钱 ”。
词语解释:普尔钱 拼音:pǔ ěr qián
清 代 新疆 、 西藏 地区通行的钱币。 乾隆 时在 阿克苏 设局制造,质以红铜为之,正面书“乾隆通宝”,背面标“阿克苏”,左满文,右维吾尔文。重二钱,每钱五十文。 嘉庆 以后所铸,仍多用 乾隆 字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西域赤铜普尔钱,一当内地之五。”参阅《清文献通考·钱币五》、《清续文献通考·钱币一》。词语解释:普选 拼音:pǔ xuǎn
(1).普遍选拔。《北史·祖珽传》:“ 文宣 崩,普选劳旧,除( 祖珽 )为 章武 太守。”
(2).一种选举方式。有选举权的公民普遍地参加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选举。 柳青 《狠透铁》:“组织起农会,自己当着农会小组长;取消了农会实行普选,自己又当人民代表。”词语解释:普进 拼音:pǔ jìn
普遍升迁(官阶)。《北史·魏纪五·孝静帝》:“内外百官普进一阶,营构主将别优一阶。”词语解释:普递 拼音:pǔ dì
普遍传布。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只须分省分年,作三年递为蠲免,则皇仁普递而京师米价亦平矣。”词语解释:普通教育 拼音:pǔ tōng jiào yù
指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我国实施普通教育的机构为小学和中学(包括业馀学校)。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盖自 法朗西 大革命以来,平等自由,为凡事首,继而普通教育及国民教育,无不基是以遍施。”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则像一所房屋的地基,有了地基,便可把楼台亭阁等建筑起来。”词语解释:普降 拼音:pǔ jiàng
雨雪大范围地普遍降下。例如:普降瑞雪;普降喜雨。词语解释:普陋茹 拼音:pǔ lòu rú
见“ 普六茹 ”。
词语解释:普六茹 拼音:pǔ liù rú
亦作“ 普陋茹 ”。 鲜卑 诸姓之一。 北魏 孝文帝 改 茹氏 。 隋文帝 之父 杨忠 曾因功被赐姓 普六茹 。见《魏书·官氏志》、《隋书·高祖纪上》。词语解释:普通人 拼音:pǔ tōng rén
与任何集团无利害关系或成员关系的人
与特殊阶级有别的社会群众
一般人
尤其被视为缺乏个性或社会责任心,其老一套思想乃来自报纸、电视一类的宣传工具,而且易被经济、社会或文化界的上层人士所操纵的芸芸众生的典型
公众或社会的成员
一般的人。例如:苏格拉底认为普通人征服了知识分子和贵族。词语解释:普速速 拼音:pǔ sù sù
象声词。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的薛薛心惊胆战,普速速肉跳身摇。”词语解释:普通话 拼音:pǔ tōng huà
(1).平常的话。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声明》:“这原是一句普通话,也不足为奇的。”
(2).以 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汉 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又是标准语。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语言政策。 王力 《推广普通话的三个问题》:“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 汉 民族共同语。”词语解释:普通电报 拼音:pǔ tōng diàn bào
电报业务的一种,和“加急电报”对称词语解释:普覃 拼音:pǔ qín
(1).普遍而及。 唐 常衮 《谢让加银青福建观察使表》:“德音频降,霈泽普覃。”
(2).普进(官阶)。《元史·选举志三》:“三年, 蒙古 儒学教授,一体普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