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共13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儿曹仙曹诸曹卿曹敖曹人曹符曹辞曹
吾曹马曹铨曹南曹选曹柳仪曹学曹庾曹
官曹法曹何水曹剧曹客曹谏曹班曹刑曹
尔曹功曹豪曹星曹词曹纠曹驾曹寺曹
我曹吏曹骑曹孙曹清曹起曹田曹宫曹
坐曹西曹朋曹袁曹五曹散曹张曹谢功曹
汝曹仪曹郎曹冷曹版曹后曹念珠曹若曹
萧曹掾曹民曹贼曹六曹议曹二曹印曹
分曹闲曹天曹祠曹凡曹联曹市曹讼曹
水曹户曹属曹秋曹部曹连曹公曹冬曹

词语解释:儿曹  拼音:ér cáo
犹儿辈。《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论》:“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 唐 韩愈 《示儿》诗:“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生已沽名衒气豪,死犹虚伪惑儿曹。” 清 赵翼 《上元后一夕市口观灯》诗:“儿曹牵衣喜相告,出门要看红灯红。”
词语解释:吾曹  拼音:wú cáo
犹我辈;我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 宋 杨万里 《次主簿叔乞米韵》:“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 郭沫若 《在欢送志愿军大会上》诗:“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恒胜利属吾曹。”
词语解释:官曹  拼音:guān cáo
官吏办事机关;官吏办事处所。《东观汉记·光武纪》:“ 述 ( 公孙述 )伏诛之后,而事少閒,官曹文书减旧过半。”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若文章著述,犹择微相影响者行之,官曹文书,世间尺牘,幸不违俗也。” 唐 白居易 《司马厅独宿》诗:“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谋归》:“官路驱驰易折肱,官曹随处是愁城。” 元 卢挚 《青华观西轩》诗:“琳宇夏天晓,官曹今日闲。”
词语解释:尔曹  拼音:ěr cáo
犹言汝辈、你们。《后汉书·赵憙传》:“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寧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眼见 復社 东林 尽入囹圄也,试新刑,搜尔曹。”
词语解释:我曹  拼音:wǒ cáo
我们。《东观汉记·张堪传》:“ 堪 守 蜀郡 , 公孙 述 遣击之。 堪 有同心之士三千人,相谓曰:‘ 张君 养我曹,为今日也。’” 汉 蔡琰 《悲愤诗》:“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 长安 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看议何观》:“上虽怒 观 ,犹令我曹看议,盖甚盛德也。”
词语解释:坐曹  拼音:zuò cáo
指官吏在衙门里办公。《汉书·薛宣传》:“及日至休吏,贼曹掾 张扶 独不肯休,坐曹治事。”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起草香生帐,坐曹乌集柏。” 宋 陆游 《假日书事》诗:“万里西来为一飢,坐曹日日汗霑衣。” 明 方孝孺 《祭叶夷仲主事文》:“刀笔章程,众趋刻覈;顰蹙坐曹,谓匪吾职。”
词语解释:汝曹  拼音:rǔ cáo
你们。《后汉书·马援传》:“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结褵,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唐 杜甫 《渡江》诗:“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清 孙枝蔚 《移居怀远坊喜与汪叔定季甪爱园相近》诗:“汝曹非农復非商,胡不辛勤守几案?”
词语解释:萧曹  拼音:xiāo cáo
萧何 和 曹参 。《史记·张丞相列传》:“ 昌 ( 周昌 )为人彊力,敢直言,自 萧 曹 等皆卑下之。”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若使学 萧 曹 ,功名当不朽。”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赠玉》:“怎能树 萧 曹 旧日勋猷,还念鸞皇偶何年好逑。” 清 邵长蘅 《杂诗》:“ 萧 曹 自刀笔, 樊 灌 奋駑駘。”
词语解释:分曹  拼音:fēn cáo
(1).分对。犹两两。《楚辞·招魂》:“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王逸 注:“曹,偶。言分曹列偶,并进技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一曰布库,相扑为戏也。徒手搏击,分曹角力,伺隙蹈瑕,不专恃匹夫之勇。”
(2).分班;分批。《史记·平準书》:“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 司马贞 索隐引 如淳 云:“曹,辈也。谓分曹辈而出为使也。”《汉书·刘向传》:“分曹为党,往往羣朋。”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两将受命,分曹星驰。”
(3).犹今之分部门,分科。《后汉书·百官志二》:“ 成帝 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并命登仙阁,分曹直礼闈。” 明 何景明 《寄马君卿进士》诗:“通籍 金门 里,分曹画省东。”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其分曹治事,任久而责专。”
(4).犹分司。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时 崇 二子分曹 洛 邑,会 知古 至,恃其蒙恩,颇致请托。”参见“ 分司 ”。
词语解释:分司  拼音:fēn sī
(1).分掌;分管。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是以五正置於 朱宣 ,下民不忒。”
(2). 唐 宋 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 洛阳 )任职者,称为分司。 唐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达哉达哉 白乐天 ,分司 东都 十三年。” 宋 陆游 《简邻里》诗:“独坐空斋如自讼,小鎸残俸类分司。”
(3). 明 清 于盐运司下设分司,为管理盐务的官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作碱》:“凡地碱煎盐,除 并州 末盐外, 长芦 分司地土人,亦有刮削煎成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随即是盐院来拜,盐道来拜,分司来拜, 扬州 府来拜, 江都 县来拜,把 庄徵君 闹的急了,送了各官上去,叫作速开船。”
词语解释:水曹  拼音:shuǐ cáo
官名。水部的别称。 唐 杜甫 《北邻》诗:“爱酒 晋 山简 ,能诗 何水曹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水部为水曹。” 清 曹寅 《菜花歌》:“水曹散吏旧期门,也骑细马傍山村。”
词语解释:仙曹  拼音:xiān cáo
(1).仙人的行列。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善功潜著,则名列仙曹。”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四:“全部奕世列仙曹,长笑 三郎 钓六鰲。”
(2).指 唐 代尚书省属下各部曹。 唐 许浑 《十二月拜起居表回》诗:“一章西奏拜仙曹,回马 天津 北望劳。”
(3).泛指朝廷官署。 唐 李商隐 《迎寄韩鲁州》诗:“圣朝推 卫 霍 ,归日动仙曹。”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曾向人间拜节旄,乍疑因梦到仙曹。” 明 杨慎 《垂杨篇》:“临池归院总仙曹,应制分题竞彩毫。”
词语解释:马曹  拼音:mǎ cáo
(1).管马的官署。多用以指闲散的官职或卑微的小官。《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字 子猷 。性卓犖不羈……又为车骑 桓冲 骑兵参军, 冲 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诗:“数奇不得封龙额,禄仕何妨有马曹。” 元 马祖常 《次韵进士宋显夫海岸春行》:“ 曲江 别有新承宴,笑我官曹似马曹。” 清 赵翼 《贵县途次寄别镇安士民》诗之二:“ 镇安 虽僻自堪豪,最喜萧闲似马曹。”
(2).犹言马头娘。 清 吴伟业 《麦蚕》诗:“旧穀忧蛾贼,先农摄马曹。”
词语解释:法曹  拼音:fǎ cáo
(1). 汉 代掌管邮递驿传的官署。《后汉书·百官志一》:“法曹主邮驛科程事。”
(2).古代司法官署。亦指掌司法的官吏。《梁书·谢朏传》:“﹝ 谢朏 ﹞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法曹司法参军事,掌鞠狱丽法、督盗贼、知赃贿没入。”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法曹》:“ 汉 公府掾史有贼曹掾,主刑法曹之任也。歷代皆有,或为法曹。 隋 以后与功曹同。”《再生缘》第二六回:“你如感念宽饶德,到后来,须要公言在法曹。”
词语解释:功曹  拼音:gōng cáo
(1).官名。 汉 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 北齐 后称功曹参军。 唐 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2).吐绶鸟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吐綬鸟,一名功曹。”
词语解释:吏曹  拼音:lì cáo
(1).官署名。 东汉 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 魏 晋 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2).泛指官吏。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吏胥》:“吏曹清则庶务举。”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我是个秀才,你是个吏曹,大哥是个财主。”
词语解释:西曹  拼音:xī cáo
(1).古官名。太尉的属官,执掌府中署用吏属之事。《汉书·丙吉传》:“ 吉 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 吉 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吉 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復何所容?’”
(2).兵部的别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兵部》:“ 崔豹 《古今考》:‘兵部称西曹。’案,西为金,主兵刑之义。故与刑部同称。”
(3).刑部的别称。 唐 元稹 《送复梦赴韦令幕》诗:“西曹旧事多持法,慎莫吐佗丞相茵。” 明 袁宏道 《送京兆诸君升刑部员外郎序》:“西曹旧称清秩,居是官者,多文雅修饰之士。”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刑部》:“《客燕杂记》:‘ 嘉靖 中, 李攀龙 、 王世贞 俱官西曹,相聚论诗,建 白云楼 榜诸君诗,人目刑部为外翰林,亦称西臺。’”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九三:“西曹那解 陈 家事,自有君王特达知。”
词语解释:仪曹  拼音:yí cáo
(1).官名。掌礼乐制度。始置于 三国 魏 , 晋 沿之。 南朝 时为祠部属官。 北魏 为仪曹尚书, 北齐 仪曹属殿中尚书。 隋 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 炀帝 时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 唐 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2). 唐 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参密命,弘益既多,乃贰仪曹,升擢惟允。” 宋 陆游 《跋〈出疆行程〉》:“予在仪曹,与之同廊。”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 瀛洲 无地不登仙,吏省仪曹次第迁。”
(3).用以泛称地方上掌管礼仪的属官。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 高公轩 者, 宣仁 之疎族也。 政和 末,为 沧州 仪曹。”
词语解释:掾曹  拼音:yuàn cáo
犹掾史。古代分曹治事,故称。《西京杂记》卷四:“﹝ 古生 ﹞为都掾史四十餘年,善訑谩二千石,随以谐謔,皆握其权要而得其欢心……京师至今俳戏皆称 古掾曹 。”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词语解释:闲曹  拼音:xián cáo
亦作“闲曹”。
(1).闲散的官职。《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以闲曹。”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或还之闕下,或处以闲曹,或引之近畿,属以一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读之,想见盛世昇平,官领閒曹之乐。” 沉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十年后跑了半个 中国 ,还是在一个少校闲曹的位置上打发日月。”
(2).清闲的官府。 清 端方 《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 中国 内阁,昔为枢要,今如閒曹,比之各国,固不同矣。”
词语解释:户曹  拼音:hù cáo
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的官署。 后汉 、 三国 魏 以下有户曹掾。 北齐 与功曹同为参军。 隋 有户曹参军。 唐 诸府称户曹。在州曰司户。户曹掌管籍账、婚姻、田宅、杂徭、道路等事。《后汉书·百官志一》:“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户曹》:“ 汉 公府有户曹掾,主民户祀农桑,州郡为史, 北齐 与功仓曹同为参军, 唐 诸府曰户曹,餘州曰司户。”又 清 代户部司员亦称户曹。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七》
词语解释:诸曹  拼音:zhū cáo
犹言各部。亦借指各部的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汉仪注》诸吏、给事中日上朝謁,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后汉书·马援传》:“诸曹时白外事。”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陈昱被冥吏误追》:“又使诸曹检己籍,曹示之。”
词语解释:铨曹  拼音:quán cáo
(1).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 唐 包湑 《会昌解颐录·麴思明》:“銓曹往例,各合得一官,或荐他人亦得。”《宋史·岳云传》:“﹝ 岳云 ﹞功在第一, 飞 不言。逾年,銓曹辩之,始迁武翼郎。”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漫劳乌府臺前客,屈作銓曹部下人。”
(2).借指主管选拔官员之长官。《明史·顾鼎臣传》:“兵部主事 马承学 恃 鼎臣 有联,自诡必得銓曹,臣故抑 承学 而用 崑 。”
词语解释:何水曹  拼音:hé shuǐ cáo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曾任 建安王 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后世因称为 何水曹 。见《南史·何逊传》。 唐 杜甫 《北邻》诗:“爱酒 晋 山简 ,能诗 何水曹 。”参见“ 何水部 ”。
词语解释:何水部  拼音:hé shuǐ bù
即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因其曾兼任尚书水部郎,后世因称之为 何水部 。见《南史·何逊传》。 清 孙枝蔚 《同孝威仙裳田授饮赵乾符郡丞署中》诗:“且和吟梅 何水部 ,休歌行路 鲍参军 。”
词语解释:豪曹  拼音:háo cáo
(1).古剑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王使取毫曹, 薛烛 对曰:‘豪曹,非宝剑也。’”
(2).借指利剑。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青萍、豪曹,剡锋之精絶也。” 唐 柳宗元 《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夫有湛卢、豪曹之器者,患不得犀兕而剸之,不患其不利也。” 宋 曾巩 《送叔延判官》诗:“献书又謁 蓬莱 宫,新斸豪曹试锋颖。”
词语解释:骑曹  拼音:qí cáo
指骑曹参军一类的小官。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身终一骑曹,高盖者为谁。” 金 元好问 《送曹吉甫兼及通甫》诗:“意气羡君豪,怜君屈骑曹。”参见“ 马曹 ”。
词语解释:马曹  拼音:mǎ cáo
(1).管马的官署。多用以指闲散的官职或卑微的小官。《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字 子猷 。性卓犖不羈……又为车骑 桓冲 骑兵参军, 冲 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诗:“数奇不得封龙额,禄仕何妨有马曹。” 元 马祖常 《次韵进士宋显夫海岸春行》:“ 曲江 别有新承宴,笑我官曹似马曹。” 清 赵翼 《贵县途次寄别镇安士民》诗之二:“ 镇安 虽僻自堪豪,最喜萧闲似马曹。”
(2).犹言马头娘。 清 吴伟业 《麦蚕》诗:“旧穀忧蛾贼,先农摄马曹。”
词语解释:朋曹  拼音:péng cáo
犹朋辈。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贤良蔽而不羣兮,朋曹比而党誉。” 南朝 梁 何逊 《聊作百一体》诗:“枢机慎僕隶,媒孽畏朋曹。” 唐 杜甫 《雨》诗:“针灸阻朋曹,糠籺对童孺。” 宋 叶适 《徐文渊墓志铭》:“君与余游最早,余衰甚,朋曹益落。”
词语解释:郎曹  拼音:láng cáo
郎中,郎官。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结文·吏部郎中》:“吏部为銓综之司,而郎曹之选所以佐理天官,简拔贤俊者也。”
词语解释:民曹  拼音:mín cáo
官署名。 汉成帝 初置。后世名称多变,职责也并不完全相当。至 隋 时定名为民部, 唐高宗 时避 太宗 李世民 讳,又改称户部,因亦用作户部的代称。《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 成帝 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 刘昭 注引 蔡质 《汉旧仪》:“﹝民曹﹞典缮治、功作、监池、苑、囿、盗贼事。” 明 高启 《辞户部后东还出都门有作》诗:“詔贰民曹出禁林,陈辞因得解朝簪。”参见“ 民部 ”。
词语解释:民部  拼音:mín bù
即户部。古代官署名。 汉 置尚书,有民曹, 三国 魏 置度支, 吴 有户部, 晋 有度支, 北周 有民部,皆主财用。 隋 初置度支, 开皇 三年改为民部, 唐 永徽 初,因避 太宗 李世民 讳,复改称户部。
词语解释:天曹  拼音:tiān cáo
(1).道家所称天上的官署。《南齐书·高逸传·顾欢》:“今道家称长生不死,名补天曹,大乖 老 庄 立言本理。”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卫庭训》:“岁暮,神谓 庭训 曰:‘吾将至天曹,为兄问禄寿。’” 清 袁枚 《新齐谐·紫姑神》:“妾虽被謫谴,限满原可归仙籍,以私奔故无颜重上天曹。”
(2).指仙官。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词语解释:属曹  拼音:shǔ cáo
下属官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十·曹操不复姓》:“ 曹操 本姓 夏侯 ……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 汉 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
词语解释:卿曹  拼音:qīng cáo
犹言君等,你们。《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军中不见 光武 ,或云已殁,诸将不知所为。 吴汉 曰:‘卿曹努力!王兄子在 南阳 ,何忧无主?’”《后汉书·李固传》:“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詔书,干试有司乎?”
词语解释:南曹  拼音:nán cáo
(1). 唐 代吏部的属官。由员外郎一人充任,负责审核官吏的档案和政绩,并向上级呈报,以为升迁的依据。 唐 韩愈 《送灵师》诗:“手持南曹叙,字重青瑶鐫。”亦指南曹官署。《新唐书·韩滉传》:“三迁吏部员外郎。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簿最详緻。”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唐制,员外郎一人判南曹。在 曹选街 之南,故曰南曹。”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新唐书·职官志二》《唐会要·吏部员外郎》
(2).泛指 明 代留都 南京 各部的官员。 明 李东阳 《送尚书黄公之南京户部》诗:“早听仙履下星辰,帝遣南曹属重臣。”
词语解释:剧曹  拼音:jù cáo
(1). 汉 尚书属吏。《后汉书·百官志三》:“令史十八人,二百石。本注曰:曹有三,主书。后增剧曹三人,合二十一人。”
(2).泛指政务繁剧的郎官曹吏。 唐 孙逖 《送赵大夫护边》诗:“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 宋 陆游 《贺礼部曾侍郎启》:“刑名钱穀,独号剧曹。”
词语解释:星曹  拼音:xīng cáo
星官,星神。 唐 张碧 《鸿沟》诗:“ 神农 、 女媧 愁不言,蛇枯老媪啼泪痕,星曹定秤秤王孙, 项籍 骨轻迷精魂, 沛公 仰面争乾坤。”
词语解释:孙曹  拼音:sūn cáo
三国 时 吴 主 孙权 和 魏 主 曹操 的并称。 清 伤时子 《苍鹰击·劫械》:“ 庐江 最上游,赫赫雄藩守。弔 孙曹 争战陈迹空留。”
词语解释:袁曹  拼音:yuán cáo
袁绍 和 曹操 的并称。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大梁署寓对雪有感》词:“嘆河名 官渡 , 袁 曹 安在?地连 南顿 , 冯 邓 徒劳。”
词语解释:冷曹  拼音:lěng cáo
闲官。《明史·陈龙正传》:“ 龙正 居冷曹,好言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贫文胜富,贱文胜贵,冷曹之文,胜於要津;失路之文,胜於登第。”
词语解释:贼曹  拼音:zéi cáo
(1).官署名。 西汉 成帝 于尚书初置二千石主郡国事。 东汉 光武帝 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称贼曹。《后汉书·何敞传》:“ 敞 备数股肱,职典贼曹,故欲亲至发所,以纠其变,而二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通典·职官五》:“ 汉成帝 时,尚书初置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又置三公曹,主断狱。 后汉 光武 ,改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政,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谓之贼曹,重於诸曹。”
(2).官名。 东汉 太尉属官以及各郡县置贼曹,主盗贼事。《后汉书·党锢传·岑晊》:“又以 张牧 为中贼曹吏。”后也泛称捕盗之官吏。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嗟我身为赤县令,操权不用欲何俟?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宪副 金坛 于公 备兵 大名 日,下令捕一大盗,部内贼曹诸捕,率以督限笞困。”
(3).特指兵部。 明 陈子龙 《感怀》诗之七:“圣明依重惟金部,海内经营恃贼曹。”
(4).贼众;匪类。《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 后蜀 周珽 《儆诫录·开照寺盗》:“寺元有 释迦 藕丝袈裟,为千载之异物也,贼曹分取,与其妻拆而易之。”《水浒传》第十八回:“诗曰:保正缘何养贼曹,押司纵贼罪难逃。” 清 黄遵宪 《京乱补述》诗之三:“举国成狂病,羣官作贼曹;驴王兼狗相,踊跃喜同袍。”
词语解释:祠曹  拼音:cí cáo
祠部机构。 隋 唐 时属礼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张楚 与 达奚侍郎 书:‘公任在 临淄 ,请僕为曹掾……僕转郎署,先在祠曹,公自臺端,俯临礼部,昔称同舍,今则同厅。’”
词语解释:秋曹  拼音:qiū cáo
刑部的别称。 唐 张蠙 《赠水军都将》诗:“平生为有安邦策,便别秋曹最上阶。”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令狐相》:“伏以某材非可採,艺不足称,出自门墻,树为梯级,纔荣地部,復陟秋曹,持鷦鷯决起之姿,到鸑鷟曾栖之地。”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四:“ 刘文正 与 兴县 孙文定 最相得, 文定 子 孝愉 官秋曹,为 文正 属吏, 文正 待之尤严。”
词语解释:敖曹  拼音:áo cáo
声音嘈杂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鼓鉦鍠聒,笙管敖曹,是谓‘和唱’。”
词语解释:选曹  拼音:xuǎn cáo
官名。主铨选官吏事。《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姿聪明,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跡可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山公 将去选曹,欲举 嵇康 , 康 与书告絶。” 唐 刘长卿 《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就便觐省》诗:“顷者游上国,独能光选曹。”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成帝 初,置常侍曹尚书一人,主公卿二千石;曹尚书一人,主郡国二千石,盖选曹之所始也。”
词语解释:客曹  拼音:kè cáo
官名。 汉成帝 时始置,主管外国朝聘事务。 光武帝 时亦曾设置,主管护驾朝贺等事。后又分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至 晋 分南北左右四主客。 唐 宋 时,隶属礼部,负责聘使、宴设、赐予等事。 唐 白居易 《送敏中新授户部员外郎西归》诗:“ 长庆 老郎唯我在,客曹故事望君传。” 唐 白居易 《闻行简赐章服》诗:“齿髮恰同知命岁,官衔俱是客曹郎。”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
词语解释:词曹  拼音:cí cáo
指文学侍从之官。亦借指翰林。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明 王錂 《春芜记·巧诋》:“他在词曹,独擅名高。”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时大学士 和珅 当国,有中贵人与君同里同姓来告曰:‘相国知子,欲一燕见。能往,吾导,子词曹可致也。’君谢不能。”
词语解释:清曹  拼音:qīng cáo
清要的官署。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舒守谦 ﹞官歷秘书郎,及持相印,许列清曹命之。” 宋 范仲淹 《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充天章阁待制》:“矧簉清曹,仍居旧治,辉荣大集,志愿何求。”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即今艺苑多供奉,八分草隶清曹重。”
词语解释:五曹  拼音:wǔ cáo
(1).指尚书省下分职治事的五个官署。 汉 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主刺史二千石事;民曹主庶人上书事;主客曹主外国事。 成帝 时置五人,设三公曹主断狱事。《后汉书·应劭传》:“輒撰具《律本章句》……《五曹詔书》《春秋断狱》凡二百五十篇。” 李贤 注:“ 成帝 初置尚书员五人,《汉旧仪》有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三公曹也。”《南史·恩倖传论》:“尚书八座五曹,各有恒任,係以九卿六府,事存副职。” 宋 王禹偁 《汉武帝用宦者典尚书议》:“今使之总领五曹,挈提百揆,专臺阁之任,同冢宰之司,不亦难矣哉!”
(2).谓秤、尺、地、仓、金。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近有 鐘离 令 王仁岫 ,善功算,因集八卦五曹算法……五曹:秤、尺、地、仓、金。”
词语解释:版曹  拼音:bǎn cáo
宋 代户部左曹的别称。因职掌版籍,故称。亦借指户部。 宋 杨万里 《转对札子》:“凡内帑出入,皆令领於版曹,而经於中书。”《宋史·食货志下一》:“若使经制司能事事检察,则虽户部版曹,亦可废矣。”《明史·瞿式耜传》:“ 郑三俊 、 毕懋良 宜总版曹。”
词语解释:六曹  拼音:liù cáo
(1). 东汉 开始尚书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书为二人,故称“六曹”。后主客曹分为南、北两主客曹,仍称“六曹”。 魏 晋 以后,尚书六曹屡有变更,至 隋 ,尚书省分吏、殿中(左户)、祠、五兵、都官、度支六部, 唐 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后世亦以“六曹”称六部。 隋 唐 前,曹即尚书, 隋 唐 后,曹为各部尚书的下属机构,如 隋 度支尚书之下属为度支、仓、左户、右户、金、库六曹。 唐 沉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讽谏策》:“夫尚书六曹之设,犹人之有六腑也。”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当是时,犹有如 贾谊 所言‘国忘家,公忘私’者,则非特立独行以忠诚之士不能,能以概责之六曹、三院、百有司否也?”参阅《后汉书·百官志三》《隋书·百官志中》《旧唐书·职官志一》
(2). 唐 时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3. 宋 徽宗 时,州县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狼虎般排着祇从,神鬼般设着六曹。”
词语解释:凡曹  拼音:fán cáo
平庸之辈。 宋 苏轼 《野鹰来》诗:“鹰何在!嗟尔公子归无劳,使鹰可呼亦凡曹,天阴月黑狐夜嘷。” 元 朱晞颜 《菩萨蛮·乌洋观鱼》词:“鯤鹏已向天池徙,瀺灂凡曹争尺水。”
词语解释:部曹  拼音:bù cáo
汉 代尚书分曹治事, 魏 晋 以后,渐改吏曹为吏部,但六部各司仍有称曹的。到 明 清 时代,部曹就成为各部司官之称。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天子又奬其忠勤,嘉其才志,使出入边廷之间,拱揖部曹之上,皆尊以监视之名。”《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律例盘得极熟。”
词语解释:人曹  拼音:rén cáo
人群,人辈。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再生缘》第二回:“如若 少华 同一样,残身还可立人曹。”
词语解释:柳仪曹  拼音:liǔ yí cáo
唐 柳宗元 的别称。世称礼部郎官为仪曹, 柳 曾任礼部员外郎,故称。 唐 刘禹锡 有《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四:“ 韩退之 《罗池词》云:‘北方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时 柳仪曹 已死。” 宋 王直方 《诗话·柳仪曹诗》:“ 柳仪曹 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妙絶古今。” 明 王达 《〈却巧文〉序》:“昔 柳仪曹 曾製《乞巧文》,千载之下,有 铁厓 亦常拟之矣。”
词语解释:谏曹  拼音:jiàn cáo
指御史台。 唐 权德舆 《论裴延龄不应复判度支疏》:“臣职在諫曹,合採羣议,正拜已来,今已旬日,道路云云,无不言此。” 唐 柳宗元 《代节使谢迁镇表》:“不遗臣小善,擢处諫曹,叨承厚恩,备职藩翰。”
词语解释:纠曹  拼音:jiū cáo
亦作“糺曹”。 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职掌纠举六曹,勾稽失谬。 唐 刘宽夫 《汴州纠曹厅壁记》:“郡府之有録事参军,犹文昌之有左右辖,南臺之有大夫中丞也。纠正邪慝,提条举目,俾六联承式,属邑知方。”《太平广记》卷一六○引《异闻录·秀师言记》:“从此后六年,摄本府糺曹,斯乃小僧就刑之日,监刑官人即 九郎 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参 成都 议幙,摄事 汉嘉 ,一见荔子熟。时 凌云山 、 安乐园 皆盛处,纠曹 何预 元立 、法曹 蔡迨 肩吾 皆佳士,日相与同槃桓。”
词语解释:起曹  拼音:qǐ cáo
工部。 宋 曾巩 《工部尚书制》:“昔 舜 咨于众,畴若予工,羣臣荐 垂 ,往祇厥序,盖缮修兴造,程众艺,飭五材,国家之务,不可以不属之其人。今中臺起曹,实践其任。”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工部》:“《通典》: 隋 改工部为起曹。”
词语解释:散曹  拼音:sàn cáo
散官。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方先生守中书时,犹散曹也。”
词语解释:后曹  拼音:hòu cáo
汉 代称负责法令、刑狱的贼曹、决曹。《汉书·萧育传》:“传召 茂陵令 诣后曹,当以职事对。”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贼曹、决曹皆后曹。”
词语解释:议曹  拼音:yì cáo
(1).郡守的属吏。《汉书·循吏传·龚遂》:“数年,上遣使者徵 遂 ,议曹 王生 愿从。”《南史·崔慧景传》:“徧游公卿,仕至 扬州 议曹从事。”
(2).官署名。掌言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有一显贵,当世名臣,意嫌所议过厚。” 唐 道宣 《叙任道林辨周武帝〈除佛法诏〉》:“今圣上允可,议曹奏决,上下含和,定无异趣。” 明 李东阳 《次青谿岁祫享韵》:“祧庙有灵归祫祭,议曹无力预官寮。”
词语解释:联曹  拼音:lián cáo
同在一署任职。 唐 权德舆 《崔卫二侍郎诗集序》:“同为 渭南 尉,联曹结綬,相视莫逆。”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后当为地下职任,事权不减生时,与 杨乐道 待制联曹。”
词语解释:连曹  拼音:lián cáo
官署相连。喻同僚。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时武侯将军 田仁会 与侍御史 张仁禕 不协而诬奏之, 高宗 临轩问 仁禕 , 仁禕 惶惧,应对失次。 仁约 歷阶而进曰:‘臣与 仁禕 连曹,颇知事由。’”
词语解释:符曹  拼音:fú cáo
古代官署中主管印信的处所。 唐 王建 《谢田赞善见寄》诗:“错判符曹羣吏笑,乱书巖石一山憎。”
词语解释:学曹  拼音:xué cáo
国子监。 唐 张籍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诗:“ 越 地繒纱纹样新,远封来寄学曹人。”
词语解释:班曹  拼音:bān cáo
东汉 班固 和 三国 魏 曹植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 班 曹 是也。”
词语解释:驾曹  拼音:jià cáo
驾部中分管厩牧的部门。 清 林则徐 《驿马行》:“侧闻驾曹重考牧,帑给芻钱廪供菽。”
词语解释:田曹  拼音:tián cáo
(1).古时掌管农事的机构。《晋书·职官志》:“ 太康 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为六曹尚书。”《宋书·百官志上》:“今诸曹则有録事……法曹、田曹、水曹、鎧曹、车曹、士曹、集、右户、墨曹,凡十八曹参军,参军不署曹者,无定员。”《新唐书·百官志四下》:“田曹司田参军,掌园宅,口分、永业及荫田。”
(2). 唐 屯田官的别名。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屯田为田曹,水部为水曹。”
词语解释:张曹  拼音:zhāng cáo
(1). 东汉 张酺 、 曹褒 的并称。二人尝争论礼制于 章帝 朝。《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张 曹 争论於 汉 朝, 荀 挚 竞爽於 晋 世。” 李善 注:“《东观汉纪》曰, 张酺 拜太尉, 章帝 詔射声校尉 曹褒 案 汉 旧仪制 汉 礼, 酺 以为 褒 制礼,非禎祥之特达,有似异端之术。上疏曰, 褒 不被刑诛,无以絶毁实乱道之路。”
(2). 张衡 、 曹植 的并称。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潘 陆 辞锋骆驛飞, 张 曹 翰苑纵横起。” 陈熙晋 笺注:“谓 张衡 、 曹植 也。”
词语解释:念珠曹  拼音:niàn zhū cáo
户部京兆户曹的别称。念珠一般为一百零八颗,京兆户曹月俸数与之合,故名。 宋 钱易 《南部新书》戊:“京兆户曹月俸一百八索,故谓之念珠曹。”
词语解释:二曹  拼音:èr cáo
两队;两组。《墨子·号令》:“令门外为二曹,夹门坐,铺食更无空。” 孙诒让 间诂:“铺当为餔……言餔食则遣其曹更代,勿令空也。” 唐 孙思邈 《千金月令》:“腊日以后,叟嫗各随其儕为藏,彄分为二曹,以较胜负。”
词语解释:市曹  拼音:shì cáo
市内商业集中之处。古代常于此处决人犯。《魏书·常山王遵传》:“迁吏部尚书,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餘受职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 宋 朱熹 《知南康榜文》:“右出榜 星子 、 都昌 、 建昌县 并市曹,晓諭管下士民父老等,请详前项事理,逐一遵禀。” 宋 朱熹 《知南康榜文》:“切幸特赐开諭,及榜示市曹,仰居民知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押赴市曹,行刑示众。”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 潘锡三 , 汉 人也,以其为汉奸,故立即斩首市曹。”
词语解释:公曹  拼音:gōng cáo
封建衙门中的差吏。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那里面又没官僚,又没王条,又没公曹,又没囚牢。”
词语解释:辞曹  拼音:cí cáo
(1).官名。 东汉 始置,主管辞讼。《后汉书·百官志一》:“辞曹主辞讼事。”《后汉书·陈宠传》:“ 昱 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 李贤 注引《续汉志》:“三公掾属二十四人,有辞曹,主讼事也。”
(2).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镇 襄阳 ,甚得民心。既卒,州人避其讳,改呼户曹为辞曹。户与祜谐音。《晋书·羊祜传》:“ 荆州 人为 祜 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参见“ 户曹 ”。
词语解释:户曹  拼音:hù cáo
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的官署。 后汉 、 三国 魏 以下有户曹掾。 北齐 与功曹同为参军。 隋 有户曹参军。 唐 诸府称户曹。在州曰司户。户曹掌管籍账、婚姻、田宅、杂徭、道路等事。《后汉书·百官志一》:“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户曹》:“ 汉 公府有户曹掾,主民户祀农桑,州郡为史, 北齐 与功仓曹同为参军, 唐 诸府曰户曹,餘州曰司户。”又 清 代户部司员亦称户曹。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七》
词语解释:庾曹  拼音:yǔ cáo
管理仓廪之曹司。 宋 梅尧臣 《和元之述梦见寄》诗:“勉子守庾曹,勿使兹物王。”
词语解释:刑曹  拼音:xíng cáo
分管刑事的官署或属官。 宋 秦观 《贺钱学士启》:“矧册府校讎之号,洎刑曹勾稽之司。”《明史·林俊传》:“御史在刑曹,黄门出后府。”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司计之户部,司法之刑曹,议论之臺諫翰林,尤为要剧。”
词语解释:寺曹  拼音:sì cáo
九卿官署。 唐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宫省旧推 皇甫謐 ,寺曹今得 夏侯婴 。”
词语解释:宫曹  拼音:gōng cáo
太子的属官。 唐 张籍 《送白宾客分司东都》诗:“病辞省闥归閒地,恩许宫曹作上宾。”
词语解释:谢功曹  拼音:xiè gōng cáo
指 谢朓 。 朓 曾任 南齐 随王 萧子隆 镇西功曹,故名。 唐 李商隐 《江上忆严五广休》诗:“逢著澄江不敢咏,镇西留与 谢功曹 。”
词语解释:若曹  拼音:ruò cáo
犹你们。《明史·王鏊传》:“讲罢,詔 广 曰:‘讲官指若曹耳。’”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吾天子命吏,岂屈若曹,且编民之不得,何王也?”
词语解释:印曹  拼音:yìn cáo
(1).掌刻印的官。《晋书·职官志》:“侍御使,案二 汉 所掌,凡有五曹……二曰印曹,掌刻印。”
(2).主簿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唐世辟僚佐有词》:“﹝ 钱武肃 在镇牒 钟廷翰 摄 安吉 主簿云﹞:‘ 安吉 属城印曹闕吏,俾期差摄。’……谓主簿为印曹,亦佳。”
词语解释:讼曹  拼音:sòng cáo
古代管理讼事的官署。 清 全祖望 《亭林先生神道表》:“僕婿復投里豪,以千金贿太守求杀先生,不繫讼曹,而即繫之奴之家。”
词语解释:冬曹  拼音:dōng cáo
工部的别称。 唐 元稹 《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裴公墓志铭》:“大凡公之行,孝爱友顺,显扬前人。冬曹 晋阳 ,竉备幽穸。而又勤尽让,不为竞争。”按,冬曹指其父工部尚书 裴郜 , 晋阳 指其母晋阳太君 王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佞倖·两六卿之进》:“ 河南 汤阴 人 李燧 者,歷官工部尚书,致仕归,其后 张永 西征还京过 汤阴 , 燧 敝衣破冠,而束上所赐玉带,跪迎於路, 永 惊曰:‘何至於是!’ 燧 因以情乞怜。 永 至京师吏部荐之,召復故官,再长冬曹,又十二年致仕归, 嘉靖 七年始卒。”
共13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