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愿去声 [yuàn,动词][详注1][详注2]奿

[lùn,名词][tùn][pèn][急赴][详注3]


注1:圈 《唐韵》巨万切《集韵》《韵会》具愿切,韏去声。地名。《公羊传·文十一年》楚子伐圈。《注》求阮反,一音卷。《字林》臼万反。
注2:畹 《集韵》纡愿切《正韵》迂绢切,音怨,田亩。
注3:敦 通作顿。《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疏》诗卫风氓篇,至于顿丘,是也。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注》敦,音顿。《史记·历书注》困敦,混沌也。 又《庄子·列御寇》敦杖蹙之。《音义》敦,音顿。司马云:竖也。
首字词组
曼衍曼胡曼胡缨曼德琳曼延曼辞曼靡曼婉
曼曼曼语曼长曼矰曼帛曼谷曼丽曼巴
曼陀曼都曼陁曼睇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曼陀罗曼丘 
曼声曼缨曼鬋曼荼罗曼暖曼殊室利曼姬 
曼寿曼妙曼羡曼绰曼理曼陀林曼啸 
曼殊曼泽曼颊曼漶曼福曼音曼吟 
曼睩曼珠曼志曼游曼根曼陀铃曼头 

词语解释:曼衍  拼音:màn yǎn
(1).散漫流衍;延伸变化。《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老残游记》第十回:“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我只能说长诗的意境或情调必是复杂而错综,结构必是曼衍,描写必是委曲周至。”
(2).连绵不绝。《汉书·晁错传》:“土山丘陵,曼衍相属。” 颜师古 注:“曼衍,犹联延也。” 宋 韩琦 《安阳好》词:“曼衍山河环故国,昇平歌吹沸高楼。” 明 宋濂 《环翠亭记》:“其 青云 第一峯,雉堞实绕乎峯上,旁支曼衍,虵蟠磬折,沿城直趋而西。”
(3).分布;传播。《淮南子·俶真训》:“是故百姓曼衍於淫荒之陂,而失其大宗之本。” 章炳麟 《秦献记》:“今即弗焚,则恣其曼衍乎?”
(4).古代百戏的一种。 唐 司空图 《成均讽》:“鱼龙息曼衍之陈,鞮译沮兜离之献。” 宋 陆游 《小舟过御园》诗之一:“尽除曼衍鱼龙戏,不禁芻蕘雉兔来。” 康有为 《八月十五夜香港观灯》诗:“曼衍鱼龙陈百戏,参差楼阁倚高层。”参见“ 曼延 ”。
词语解释:曼延  拼音:màn yán
(1).连绵不断。《墨子·号令》:“火发自燔,燔曼延燔人,断。”《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长途升降,轩槛曼延。” 吕延济 注:“曼延,言长而不絶。”《三国志·吴志·孙坚传》“盖 孙武 之后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於天,曼延数里。”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至于 蒙古 ,戈壁曼延,虽平地亦多沙漠。”
(2).古代百戏的一种。《后汉书·安帝纪》:“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文选·张衡〈西京赋〉》:“巨兽百寻,是为曼延。” 薛综 注:“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作山车、旱船,往来御道,为鱼龙曼延之戏。”《明史·李俊传》:“方士献炼服之书,伶人奏曼延之戏。”
词语解释:曼曼  拼音:màn màn
形容距离远或时间长。《楚辞·离骚》:“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鬱鬱其不可再更。” 李善 注:“曼曼,长也。”《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山谷眇兮路曼曼,眷东顾兮但悲叹。”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易千里之曼曼,泝江流之汤汤。”
词语解释:曼陀  拼音:màn tuó
亦作“ 曼陁 ”。 指曼陀罗花。 唐 王维 《西方变画赞》:“迦陵欲语,曼陁未落。” 宋 苏轼 《游太平寺净土院观牡丹》诗:“醉中眼纈自斕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清 赵翼 《牡丹》诗之三:“轻寒轻暖几番过,酿出花天散曼陀。”参见“ 曼陀罗 ”。
词语解释:曼陀罗  拼音:màn tuó luó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悦意花。在 印度 被视为神圣的植物,特栽培于寺院之间。为一年生有毒草本,叶子互生,卵形,花白色,花冠像喇叭,结蒴果,表面多刺。全株有毒,花、叶、种子等均可入药,是麻醉性镇咳镇痛药。又称风茄儿。《法华经·序品》:“是时天雨曼陀罗华。”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杜杞 字 伟长 ,为 湖南 转运副使。 五溪蛮 反, 杞 以金帛、官爵诱出之,因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惟 翠香 面目如曼陀罗,指掌如兜罗绵。”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远处还萌生曼陀罗花,花极细小,惨白可怜。”
词语解释:曼声  拼音:màn shēng
拉长声音;舒缓的长声。《尸子》卷下:“曼声吞炭,内阑而不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延年 以曼声协律, 朱 马 以骚体製歌。” 唐 顾况 《朝上清歌》:“皇皇 紫微君 ,左右皆灵娥,曼声流睇,和清歌些。” 清 黄遵宪 《纪事》诗:“齐唱爱国歌,曼声音绕梁。”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尽后尾是一溜妇女,后脊梁背着小孩,背着手,踏着像舞蹈似的碎步,用脚培着土,曼声哼着小曲。”
词语解释:曼寿  拼音:màn shòu
长寿。《汉书·礼乐志》:“德施大,世曼寿。” 颜师古 注:“曼,延也。” 唐 李纾 《唐德明兴圣庙乐章·亚献终献》:“庆彰曼寿,胙撤嘉荐。”
词语解释:曼殊  拼音:màn shū
(1).佛教菩萨名。即 曼殊室利 。
(2). 满洲 别称。也写作“满珠”、“曼珠”。 清 黄遵宪 《八用前韵》:“三月麛裘思德化,诸天龙节护 曼殊 。” 钱仲联 笺注引《清朝通志》:“ 满洲 ,係 满珠 之转音,亦称 曼珠 。”参阅《清通志·氏族一》
词语解释:曼睩  拼音:màn lù
明眸善睐;目光明媚。《楚辞·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王逸 注:“曼,泽也。睩,视貌。” 唐 张说 《邺都引》:“ 鄴 旁高塚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张素 《自掾曹不辟而无贤吏》诗:“我梦钧臺曾尽醉,蛾眉曼睩半长筵。”
词语解释:曼胡  拼音:màn hú
长而无刃之戟。《周礼·考工记·冶氏》“是故倨句外博” 汉 郑玄 注:“博,广也。倨之外,胡之里也;句之外,胡之表也。广其本以除四病而便用也。俗谓之曼胡似此。” 贾公彦 疏:“按 庄公 四年《左氏传》:‘ 楚武王 荆尸,授师孑焉,以伐 随 。’注云:‘孑,句孑。凡戟而无刃, 秦 晋 之间谓之孑,或谓之鏕; 吴 扬 之间谓之伐; 东齐 秦 晋 之间,其大者谓之曼胡,其曲者谓之句孑曼胡。’”按,《方言》第九作“鏝胡”。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上好紫则下皆女服,上好剑则士皆曼胡,此俗之以贵移者乎!”
词语解释:曼语  拼音:màn yǔ
曼辞。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此例数篇,非雕饰曼语。”
词语解释:曼都  拼音:màn dōu
柔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曼都之姿,杂为顦顇,被緼絮,蒙萧艾……自以为陋。”
词语解释:曼缨  拼音:màn yīng
见“ 曼胡缨 ”。
词语解释:曼胡缨  拼音:màn hú yīng
结冠的粗带子。曼,通“ 縵 ”。语出《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説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曼胡之缨,谓麤缨无文理也。”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凯》诗:“悵然感时危,遂被曼胡缨。”亦省作“ 曼缨 ”。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曼缨左带作后队,睽睢面目纷追随。”
词语解释:曼妙  拼音:màn miào
美艳;柔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云栖》:“见有少女在堂,年可十八九,姿容曼妙,目所未睹。”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还有 西班牙 跳舞,多么曼妙的 西班牙 跳舞!”《花城》1981年第1期:“轻盈曼妙的琴声在寂静的荔枝林中回旋着。”
词语解释:曼泽  拼音:màn zé
细腻光润。《楚辞·大招》:“曼泽怡面,血气盛只。” 王逸 注:“肌肤曼緻,面貌怡懌,血气充盛,身体强壮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郑 女曼姬” 张守节 正义引 汉 文颖 曰:“曼者,其色理曼泽也。”
词语解释:曼珠  拼音:màn zhū
同“ 曼殊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曼珠,译言妙吉祥也,又作 曼殊室利 。按珠、殊同音,‘曼珠’亦即‘汉珠’二字。其易珠为洲,盖由洲字义近地名,故汉字假借承用之。”参见“ 曼殊室利 ”。
词语解释:曼殊室利  拼音:màn shū shì lì
梵文的译音。也译作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 中国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 山西 五台山 。与 普贤 左右随侍 释迦牟尼 ,司智慧。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菟罗国》:“ 释迦如来 诸圣弟子遗身窣堵波,谓 舍利子 …… 曼殊室利 诸菩萨窣堵波等。”
词语解释:曼胡缨  拼音:màn hú yīng
结冠的粗带子。曼,通“ 縵 ”。语出《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説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曼胡之缨,谓麤缨无文理也。”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凯》诗:“悵然感时危,遂被曼胡缨。”亦省作“ 曼缨 ”。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曼缨左带作后队,睽睢面目纷追随。”
词语解释:曼长  拼音:màn cháng
(1).犹容长。 前蜀 韦庄 《伤灼灼》诗:“桃脸曼长横緑水,玉肌香腻透红纱。”
(2).长;很长。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此类文字……大率篇幅曼长,记敍委曲,时亦近於俳谐。” 殷夫 《孤泪》诗:“忍耐吧,可怜的人,忍耐这曼长的夜。”
(3).谓拉长,延长。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他﹞曼长地低昂地诵读着。”
词语解释:曼陁  拼音:màn tuó
见“ 曼陀 ”。
词语解释:曼陀  拼音:màn tuó
亦作“ 曼陁 ”。 指曼陀罗花。 唐 王维 《西方变画赞》:“迦陵欲语,曼陁未落。” 宋 苏轼 《游太平寺净土院观牡丹》诗:“醉中眼纈自斕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清 赵翼 《牡丹》诗之三:“轻寒轻暖几番过,酿出花天散曼陀。”参见“ 曼陀罗 ”。
词语解释:曼陀罗  拼音:màn tuó luó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悦意花。在 印度 被视为神圣的植物,特栽培于寺院之间。为一年生有毒草本,叶子互生,卵形,花白色,花冠像喇叭,结蒴果,表面多刺。全株有毒,花、叶、种子等均可入药,是麻醉性镇咳镇痛药。又称风茄儿。《法华经·序品》:“是时天雨曼陀罗华。”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杜杞 字 伟长 ,为 湖南 转运副使。 五溪蛮 反, 杞 以金帛、官爵诱出之,因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惟 翠香 面目如曼陀罗,指掌如兜罗绵。”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远处还萌生曼陀罗花,花极细小,惨白可怜。”
词语解释:曼鬋  拼音:màn jiǎn
有光泽而下垂的鬓发。《楚辞·招魂》:“长髮曼鬋,艳陆丽些。” 洪兴祖 补注:“言美人长髮工结,鬋鬢滑泽。”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发》:“盖闻光可鉴人,谅非兰膏所泽;髻餘绕匝,岂由脂沐而然。故艷陆离些,曼鬋称矣,不屑髢也。”
词语解释:曼羡  拼音:màn xiàn
广布。《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 大汉 之德,逢涌原泉,沕潏曼羡。” 李善 注:“或曰:曼羡,广散也。”一说,盛大之意。见《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颜师古 注。
词语解释:曼颊
细嫩的面颊
词语解释:曼志  拼音:màn zhì
远大的志向。 明 方孝孺 《吊茂陵文》:“慨雄心之靡托兮,悲曼志之无成。”
词语解释:曼德琳  拼音:màn dé lín
即曼陀林。参见“ 曼陀林 ”。
词语解释:曼陀林  拼音:màn tuó lín
[英mandolin,法mandoline]弦乐器,有四对金属弦。
词语解释:曼矰  拼音:màn zēng
射鸟所用结有丝绳的箭。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空柯无刃, 公输 不能以斲;但悬曼矰, 蒲苴 不能以射。”
词语解释:曼睇  拼音:màn dì
含情流盼;媚视。《玉台新咏·杨皦〈咏舞〉》:“顰容生翠羽,曼睇出横波。” 吴兆宜 注:“《正字通》:曼……媚也。”
词语解释:曼荼罗  拼音:màn tú luó
梵文的译音。佛教语。意为平等周遍十法界,轮圆具足。指佛教密宗按一定仪制建立的修法的坛场。参阅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
词语解释:曼绰  拼音:màn chuò
古代戏曲声腔之一。俗称高腔。 清 王昶 《秦云撷英小谱·小惠》:“院本之后,演而为曼绰、为弦索。曼绰流于南部,一变为弋阳腔,再变为海盐腔。”原注:“俗称高腔,在京师者称京腔。”
词语解释:曼漶  拼音:màn huàn
模糊不清,不分明。《汉书·扬雄传下》:“为其泰曼漶而不可知,故有《首》《衝》《错》……十一篇。”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曼音满。’曼漶,不分别貌,犹言濛鸿也。”
词语解释:曼游  拼音:màn yóu
随意游玩。《南史·齐始安王遥光传》:“太子不悦学,唯曼游是好。”
词语解释:曼延  拼音:màn yán
(1).连绵不断。《墨子·号令》:“火发自燔,燔曼延燔人,断。”《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长途升降,轩槛曼延。” 吕延济 注:“曼延,言长而不絶。”《三国志·吴志·孙坚传》“盖 孙武 之后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於天,曼延数里。”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至于 蒙古 ,戈壁曼延,虽平地亦多沙漠。”
(2).古代百戏的一种。《后汉书·安帝纪》:“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文选·张衡〈西京赋〉》:“巨兽百寻,是为曼延。” 薛综 注:“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作山车、旱船,往来御道,为鱼龙曼延之戏。”《明史·李俊传》:“方士献炼服之书,伶人奏曼延之戏。”
词语解释:曼帛  拼音:màn bó
细腻精美的丝帛。《淮南子·氾沦训》:“裘不可以藏者,非能具綈绵曼帛温煖於身也。” 高诱 注:“曼帛,细帛也。”
词语解释: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  拼音:màn chè sī tè wéi duō lì yà dà xué
英国的大学。1903年创建于曼彻斯特。设有文学、工商管理、经济及社会研究、教育、法学、医学、理学、音乐、理工、神学等学院。
词语解释:曼暖  拼音:màn nuǎn
轻细暖和。《文选·枚乘〈七发〉》:“衣裳则杂遝曼煖,燂烁热暑。” 李善 注:“曼,轻细也。”
词语解释:曼理  拼音:màn lǐ
细腻的肌肤。《韩非子·扬权》:“曼理皓齿,説情而捐精。” 梁启雄 解:“曼理,指细美的皮肤纹理。”《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张衡 《七辨》:“於是红华曼理,遗芳酷烈……此女色之丽也。”
词语解释:曼福  拼音:màn fú
绵绵福祉;大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时已有子女二十八人,内外孙十一人,一门羣从,章綬鼎盛,可谓殊荣曼福备於一身已!” 鲁迅 《书信集·致谢敦南》:“专此布达,敬颂曼福不尽。”
词语解释:曼根  拼音:màn gēn
蔓延的根,细根。《韩非子·解老》:“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
词语解释:曼辞  拼音:màn cí
美饰之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於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李善 注:“ 如淳 曰:曼,美也。” 清 王夫之 《〈绎思〉序》:“论者云其曼辞导諛,闕箴瑱之义。”
词语解释:曼谷  拼音:màn gǔ
泰国首都。人口550万
词语解释:曼陀罗  拼音:màn tuó luó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悦意花。在 印度 被视为神圣的植物,特栽培于寺院之间。为一年生有毒草本,叶子互生,卵形,花白色,花冠像喇叭,结蒴果,表面多刺。全株有毒,花、叶、种子等均可入药,是麻醉性镇咳镇痛药。又称风茄儿。《法华经·序品》:“是时天雨曼陀罗华。”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杜杞 字 伟长 ,为 湖南 转运副使。 五溪蛮 反, 杞 以金帛、官爵诱出之,因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惟 翠香 面目如曼陀罗,指掌如兜罗绵。”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远处还萌生曼陀罗花,花极细小,惨白可怜。”
词语解释:曼殊室利  拼音:màn shū shì lì
梵文的译音。也译作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 中国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 山西 五台山 。与 普贤 左右随侍 释迦牟尼 ,司智慧。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菟罗国》:“ 释迦如来 诸圣弟子遗身窣堵波,谓 舍利子 …… 曼殊室利 诸菩萨窣堵波等。”
词语解释:曼陀林  拼音:màn tuó lín
[英mandolin,法mandoline]弦乐器,有四对金属弦。
词语解释:曼音  拼音:màn yīn
曼声。 清 陆次云 《跳月记》:“其歌哀艷,每尽一韵三叠,曼音以绕之。” 刘师培 《文说》:“虽曼音俳曲,未克移风;而促韵繁声,咸能入乐。”
词语解释:曼陀铃  拼音:màn tuó líng
即曼陀林。参见“ 曼陀林 ”。
词语解释:曼陀林  拼音:màn tuó lín
[英mandolin,法mandoline]弦乐器,有四对金属弦。
词语解释:曼靡  拼音:màn mí
(1).形容乐声悠长而柔和。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与金石而鏗鏘,共丝竹而曼靡。”
(2).指美人。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奸声在堂,諛舌在旁,曼靡在床,醲醴在觴。”
(3).指女子柔美的情态。 清 刘銮 《五石瓠·冠佩》:“士夫而为妇女之曼靡,寧非邪类?”
词语解释:曼丽  拼音:màn lì
犹美丽。《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曼丽之容不悦於目, 郑 卫 之声不过於耳。” 李贤 注:“曼,美也。”
词语解释:曼丘  拼音:màn qiū
复姓。 汉 有 曼丘臣 。见《汉书·高帝纪下》
词语解释:曼姬  拼音:màn jī
美人;美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郑 女曼姬,被阿锡,揄紵縞。” 张守节 正义引 文颖 曰:“ 郑国 出好女。曼者,其色理曼泽也。” 唐 王维 《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伶人在位,曼姬始縠。”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所室妖僮曼姬,丝竹杂进。”
词语解释:曼啸  拼音:màn xiào
长啸。《赵飞燕外传》:“悵然曼啸,泪数行下。”
词语解释:曼吟  拼音:màn yín
长吟。 应修人 《温静的绿情》诗:“鸟儿树里曼吟,鸭儿水塘边徘徊。”
词语解释:曼头  拼音:màn tóu
馒头。《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 《饼赋》:“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消,温不至热,於时享宴,则曼头宜设。” 清 韩昌 《红毛行》:“曼头煠漉出黄玉,牛臑燔炙成金牼。”
词语解释:曼婉  拼音:màn wǎn
柔美。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 太戈尔 底轻倩、曼婉的作风,却能随着简短的诗形一齐表现。”
词语解释:曼巴  拼音:màn bā
藏语。医生。《花城》1981年第5期:“不,不会的。曼巴,你在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