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筱上声 [liǎo,未了,了得][shǎo,多少][憂也][ǎo,夭折][liǎo][tiǎo,挑拨][详注1][biào][jiǎo][rǎo][详注2][《集韻》丑小切。輕走貌。][yǎo][音藨。鸟毛变色也。本作皫。]丿


注1:剽 漂上声。末也。《庄子·庚桑楚》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注2:僚 音了。好貌。《诗·陈风》佼人僚兮。《陆氏曰》亦作嫽。
首字词组
朓朒朓侧      

词语解释:朓朒  拼音:tiǎo nǜ
朒朓。《新五代史·司天考一》:“乃包万象以为法,齐七政以立元,测圭箭以候气,审朓朒以定朔。” 明 陆垹 《篑斋杂著·岁差》:“是故定朔必视四百四十一画前后为朓朒,只在一画之閒。”《明史·历志一》:“不然,积以岁月,躔离朓朒,又不合矣。”参见“ 朒朓 ”。
词语解释:朒朓  拼音:nǜ tiǎo
旧历月初月见于东方和月末月见于西方。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朒朓警闕,朏魄示冲。” 唐 杨宏真 《月中桂树赋》:“春冬无清浄之景,朒朓闕婆娑之状。”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诗:“千秋磐陀石,潮汐应朒朓。”
词语解释:朓侧  拼音:tiǎo cè
谓月行疾缓合度。比喻行为规范。《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下节震腾,上清朓侧。” 李善 注:“言后道得宜,即地安静而月合度也……《尚书五行传》曰:‘晦日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 郑玄 曰:‘朓,犹条达也。条达,行疾貌;侧匿,犹缩懦,行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