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共351,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草木槁木风木缘木森木端木材木灵木
乔木啄木凡木疏木斫木横木空木刊木
花木树木珍木梁木散木扶木蠹木盘木
枯木寒木择木秀木刳木荣木窾木楚木
山木卉木拱木析木瘿木瑞木果木行木
落木嘉木蟠木刻木入木黄木五木寻木
林木灌木金木樛木墓木断木登木徙木
伐木宰木竹木竿木丛木白木衔木围木
云木若木朽木拔木秋木就木尺木连理木
土木恶木佳木生木霜木枣木陵木寿木

词语解释:草木  拼音: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词语解释:乔木  拼音:qiáo mù
(1).高大的树木。《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唐 张乔 《题友人林斋》诗:“乔木带凉蝉,来吟暑雨天。”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影子》:“我手栽的那株大山朴,怕已经长成乔木了。”
(2).《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赵岐 注:“所谓是旧国也者,非但见其有高大树木也,当有累世修德之臣,常能辅其君以道,乃为旧国可法则也。”后因以“乔木”为形容故国或故里的典实。《文选·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 李善 注:“《论衡》曰:‘观乔木,知旧都。’” 明 高攀龙 《鸣阳伯兄六十序》:“乔木之门,百世不易姓可矣。” 清 曹寅 《读葛庄诗有感》诗:“故家乔木今谁在,永日残碁局更新。”
(3).植株高大,主干和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
词语解释:花木  拼音:huā mù
泛指花草树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花木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 唐 戴叔伦 《南轩》诗:“更爱閒花木,欣欣得向阳。”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诗之一:“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峻青 《秋色赋》:“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词语解释:枯木  拼音:kū mù
(1).老树;枯树。《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寧是荣木之体!”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城北 渭 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新唐书·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树復生枝叶……占曰:‘枯木復生,权臣执政。’”
(2).比喻颓丧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心则 歷陵 枯木,髮则 睢阳 乱丝。” 宋 范成大 《与时叙现老纳凉池上》诗:“笑我两枯木,独与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秦中子得先人书》:“富室少年列状始末,诉於县官,詰问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异录·肉雷》:“ 来绍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禀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则百囚俱断,轰响震动一邑,时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今兵士之徒无罪,乃驱之行阵之间,委之锋鏑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黄庭坚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陈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呜呼昊天,忍此荼毒。”
词语解释:山木  拼音:shān mù
(1).山中的树木。《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唐 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诗:“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选·江淹〈恨赋〉》:“若乃 赵王 既虏,迁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赵王 迁流 房陵 ,思故乡,作《山木》之呕,闻者莫不陨涕。” 清 钱谦益 《〈梅村先生诗集〉序》:“夫所谓不学而能者,《三侯》《垓下》《沧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称心而衝口者是也。”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十》
词语解释:落木  拼音:luò mù
落叶。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鋭进百餘步,困惫,又皆落木梗路,遂迴。”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二:“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词语解释:林木  拼音:lín mù
(1).树林。《荀子·劝学》:“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三国 魏 曹植 《上疏陈审举之义》:“蚌蛤浮翔於 淮 泗 ,鼲鼬讙譁於林木。” 宋 文天祥 《翠玉楼晚雨》诗:“林木蔽亏烟断续,江流曲折雨横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郑刺史祠》:“比紆廻出林木,日已将夕。”
(2).木材。《墨子·杂守》:“重五斤已上诸林木,渥水中,无过一茷。” 孙诒让 间诂:“重五斤以上谓材木之小者。”
词语解释:伐木  拼音:fá mù
(1).砍伐木材。《国语·晋语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曹禺 《胆剑篇》第四幕:“大王这时还要我带人上山伐木。”
(2).《诗·小雅》篇名。其诗云:“伐木丁丁,鸟鸣嚶嚶……嚶其鸣矣,求其友声。”后因以“伐木”为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典故。 唐 骆宾王 《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风字诗序》:“诸君情谐伐木,仰登龙以缔欢。”
(3).《诗·小雅》篇名。其诗云:“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后因以“伐木”为讥刺不善交友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善交狎而不慢,和而不同……不面从而背憎,不疾人之胜己。护其短而引其长,隐其失而宣其得。外无计数之諍,内遗心竞之累。夫然后《鹿鸣》之好全,而《伐木》之刺息。”
词语解释:云木  拼音:yún mù
高耸入云的树木。 唐 陈子昂 《春台引》:“何云木之英丽,而池馆之崇幽。”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二:“层巢俯云木,信美非吾土。” 清 魏源 《昆山别龚定庵自珍》诗:“鸣榔一回首,云木冒平 楚 。”
词语解释:土木  拼音:tǔ mù
(1).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国语·晋语九》:“志有之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今土木胜,臣惧其不安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起土木於凌霄,构丹緑於棼橑。”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务农》:“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清 刘大櫆 《游万柳堂记》:“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
(2).指坟墓和棺材。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柔丽之身亟委土木,刚清之才遽为丘壤。”
(3).谦辞,用作自称。语本《论语·公冶长》:“ 宰予 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 予 与何诛?’” 宋 范仲淹 《酬和黄太博》:“赠我百餘言,升堂出而示。土木朽且陋,黼黻谬增賁。”
(4).地名。《明通鉴·英宗正统十四年》:“辛酉,车驾至 土木 。”参见“ 土木堡 ”。
词语解释:土木堡  拼音:tǔ mù pù
地名。在今 河北 怀来县 东。本名 统漠镇 , 唐 初 高开道 所置,后沿误为“土木”。 明 永乐 初置堡。 正统 十四年(公元1449年) 英宗 率军与 瓦剌 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后 嘉靖 、 隆庆 间又曾重修。参见“ 土木之变 ”。
词语解释:土木之变  拼音:tǔ mù zhī biàn
亦称“ 土木之难 ”。亦作“ 土木之祸 ”。 指 明英宗 被 瓦剌 军俘虏的事件。 正统 十四年(公元1449年) 瓦剌 贵族 也先 率军攻 明 。宦官 王振 挟持 英宗 率军亲征,在 土木堡 (今 河北 怀来县 东) 英宗 被敌人俘虏, 王振 为部下所杀。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郑公孙申》:“国朝土木之变, 也先 挟王皇为名,邀求叵测。”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岁己巳,虏人 也先 犯边,劝上亲征者是也,乃没土木之难。” 明 马愈 《马氏日抄·井气》:“时 王振 擅权,将有土木之祸,水为异,以示象也。”
词语解释:槁木  拼音:gǎo mù
亦作“槀木”。 枯木。《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槀木。” 孔颖达 疏:“止如槀木者,言音声止静感动人心,如似枯槀之木止而不动也。” 唐 李山甫 《山中答刘书记寓怀》诗:“骨将槁木齐,心同止水浄。”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攖人心;以不攖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
词语解释:啄木  拼音:zhuó mù
即啄木鸟。《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晋 傅玄 《啄木》诗:“啄木高翔鸣喈喈,飘摇林薄著桑槐。” 前蜀 贯休 《湖头别墅》诗之三:“园飞青啄木,簷挂白蜘蛛。” 清 赵翼 《戏咏蛛网》诗:“啄木嘴画符,树蠹起受劾。”参见“ 啄木鸟 ”。
词语解释:啄木鸟  拼音:zhuó mù niǎo
鸟名。常见者身体上部青色,下部淡绿色,有暗色横斑。脚短,趾端有锐利的爪,善于攀援树木,嘴尖而直,很坚硬,能啄开木头,用细长而尖端有钩的舌头捕食树洞里的虫。是益鸟。
词语解释:树木  拼音:shù mù
(1).木本植物的统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水浒传》第三二回:“ 宋江 看了前面那座高山生得古怪,树木稠密,心中欢喜。” 杨朔 《木棉花》:“夜很黑,虽然铁道两旁树木上每隔一段距离便挂一盏灯,这并不能给予乘客多大的帮助。”
(2).植树。《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树木者忧其蠧,保民者除其贼。”
词语解释:寒木  拼音:hán mù
(1).耐寒不凋的树木,多指松柏之类。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五十》:“是以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 刘孝标 注:“夫冒霜雪而松柏不凋,此由是坚实之性也。”《南齐书·孝义传赞》:“孝为行首,义实因心。白华秉节,寒木齐心。” 宋 朱熹 《伏读云台壁间秘阁郎中盘谷传丈题诗辄次元韵呈诸同游》:“只有空山无岁月,倚天寒木但苍然。”
(2).泛指寒天的树木。 南朝 梁简文帝 《登城诗》:“靡靡见虚烟,森森视寒木。” 唐 寇泚 《度涂山》诗:“流月挥金戈,惊风折寒木。”
(3).指木柴。 唐 顾况 《焙茶坞》诗:“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词语解释:卉木  拼音:huì mù
草木。《诗·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毛 传:“卉,草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润色取美,譬繒帛之染朱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平泉庄 在 洛城 三十里,卉木臺榭甚佳。” 清 顾炎武 《赠同系阎君明锋先出》诗:“春风吹卉木,大海放禽鱼。”
词语解释:嘉木  拼音:jiā mù
美好的树木。 汉 张衡 《西京赋》:“嘉木树庭,芳草如积。”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于凝》:“时孟夏,麦野韶润,缓轡而行,遥见道左,嘉木美荫,因就焉。” 明 刘基 《北岭将军庙碑》:“繚以垣墉,甃以瓦石,植以嘉木,丹堊辉映。”
词语解释:灌木  拼音:guàn mù
(1).丛生之木。《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毛 传:“灌木,藂木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修竹葳蕤以翳薈,灌木森沉以蒙茂。”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灌木縈旗转,仙云拂马来。” 清 龚自珍 《臣里》:“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
(2).今指植株矮小,靠近地面枝条丛生而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 徐迟 《大场的一夜》:“远处的灌木丛中,突然一条红线,冲天而起。”
词语解释:宰木  拼音:zǎi mù
坟墓上的树木。语出《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秦伯 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 何休 注:“宰,冢也。” 宋 黄庭坚 《奉答谢公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谢公 遂如此,宰木已三霜。” 明 李东阳 《锺御史同追挽诗》:“五夜 虞渊 终见日,百年宰木再回春。”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宰木苍苍向南拱,此是改葬 祁连 塚。”
词语解释:若木  拼音:ruò mù
古代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 衡石山 、 九阴山 、 泂野之山 ,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郭璞 注:“生 昆仑西 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一说,即扶桑(见 清 段玉裁 《说文·木部》“榑”字注)。《楚辞·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唐 李峤 《日》诗:“日出扶桑路,遥升若木枝。” 清 钱谦益 《曾湖浴日》诗:“浴日晴波漾六时,丹渊若木影参差。” 郑泽 《登楼叹》诗:“不见若木娇榑桑,但见虾蟹变作长鲸长。”
词语解释:恶木  拼音:è mù
贱劣的树。《文选·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李善 注:“《管子》曰: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恶木尚能耻之,况与恶人同处!”《周书·寇儁传》:“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儁 於后知之,乃曰:‘恶木之荫,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悮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不子也》:“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况天子乎?”
词语解释:风木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养。典出《韩诗外传》。 宋 刘宰 《分韵送王去非之官山阴得再字》:“桃李春正华,风木养不待。”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 温嶠 今日正可承欢养志,报效劬劳,岂敢浮慕勛名,遗忧风木。”
词语解释:凡木  拼音:fán mù
平凡的花木。 唐 韩愈 《芍药歌》:“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 唐 刘禹锡 《华山歌》:“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託。” 宋 陆游 《张园海棠》诗:“池臺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 宋 朱熹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诗:“佳名一旦异凡木,絶艷千古高名园。”
词语解释:珍木  拼音:zhēn mù
珍贵的树木。《文选·刘桢〈公宴诗〉》:“月出照园中,珍木鬱苍苍。” 李善 注引《新语》:“楩梓豫章,立则为众木之珍。”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巧工。”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好鸟集珍木,高才列华堂。”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四:“三载重来榻未移,忽看珍木覆清池。”
词语解释:择木  拼音:zé mù
(1).谓鸟兽选择树木栖息。常用以比喻择主而事。《左传·哀公十一年》:“﹝ 孔子 ﹞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晋 左思 《吴都赋》:“菈擸雷硠,崩峦弛岑;鸟不择木,兽不择音。”《北史·万俟普可朱浑元等传论》:“ 神武 招携,理殊纳叛;诸将择木,情非背恩。”《三国演义》第三回:“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刘绍棠 《地母》:“原市委书记 杨仲芳 跟他是老战友;但是,为了做官、保官和升官,只有良禽择木而栖了。”
(2).喻选择官职。 晋 潘岳 《西征赋》:“夕获归於都外,宵未中而难作;匪择木以栖集,尠林焚而鸟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李弘度 常叹不被遇。 殷扬州 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 李 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 剡县 。”
词语解释:拱木  拼音:gǒng mù
(1).径围大如两臂合围的树。泛指大树。《国语·晋语八》:“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 韦昭 注:“拱木,大木也。”
(2).《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后因称墓旁之木为拱木。亦婉指已死。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试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敛魂。” 唐 白居易 《六十六》诗:“交游成拱木,婢僕见曾孙。” 宋 苏轼 《祭堂兄子正文》:“两塋相望,拱木参差。”
词语解释:蟠木  拼音:pán mù
(1).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唐 孟郊 《山老吟》:“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宋 李纲 《谢除尚书右仆射表》:“顾臣何者,被遇若兹。蟠木轮囷,无左右先容之助;循墙傴僂,怀颠危非据之慙。”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即 扶桑 。《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 幽陵 ,南至于 交趾 ,西济于 流沙 ,东至于 蟠木 。” 孔广森 补注:“《海外经》曰: 东海 中有山焉,名曰 度索 ,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裴駰 谓 蟠木 即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 顓頊 ,地东至 蟠木 ,南至 交趾 。 蟠木 者,一曰 榑木 ,则 扶桑 也。”参阅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一·五帝本纪》、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二》
词语解释:金木  拼音:jīn mù
(1).旧时施刑所用金属和木制刑具的总称。金属刑具如刀锯斧钺,木制刑具如捶楚桎梏等。《庄子·列御寇》:“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南史·王彧传》:“诸都令史住京师者,皆遭中兴之庆,人人蒙爵级; 宰 逢 义嘉 染罪,金木缠身,性命几絶。” 宋 秦观 《盗贼上》:“与其婴錮金木,束手而受毙,孰若遯逸山海,脱身而求生。” 清 方苞 《陈西台墓表》:“叔父某又为仇家扳连,将以金木讯,君请代受刑。”
(2).五行中的金与木。《吕氏春秋·处方》:“金木异任,水火殊事,阴阳不同,其为民利一也。” 晋 傅玄 《太子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以性成。”
词语解释:竹木  拼音:zhú mù
(1).竹与树木。《左传·襄公十八年》:“ 刘难 、 士弱 率诸侯之师焚 申池 之竹木。”《汉书·地理志下》:“ 巴 、 蜀 、 广汉 本 南夷 , 秦 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 唐 孟郊 《游城南韩氏庄》诗:“清气润竹木,白光连虚空。”
(2).草名。萆薢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词语解释:朽木  拼音:xiǔ mù
(1).腐烂的木头。《荀子·劝学》:“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今 仲由 冉求 无檀柘之材, 隋 和 之璞,而强文之,譬若彫朽木而礪鈆刀,饰 嫫母 画土人也。” 宋 梅尧臣 《睡意》诗:“且梦 庄周 化蝴蝶,焉顾 仲尼 讥朽木。”《花城》1981年第2期:“地板上堆着几件式样古老的樟木箱笼,上面的描金图案早已斑驳难辨,露出朽木的原色。”
(2).比喻不可造就的人。参见“ 朽木粪土 ”。
词语解释:朽木粪土  拼音:xiǔ mù fèn tǔ
语出《论语·公冶长》:“ 宰予 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 予 与何诛。’”后以“朽木粪土”、“朽木粪墙”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不可救治的事。《汉书·董仲舒传》:“ 汉 继 秦 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柰何。”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 宰予 昼寝,夫子有朽木粪土之喻。”
词语解释:佳木  拼音:jiā mù
犹言美木,嘉树。 汉 王粲 《柳赋》:“元子从而抚军,植佳木于兹庭。”《新唐书·王涯传》:“别墅有佳木流泉,居常书史自怡。” 宋 范成大 《游弁山石林先生故居》诗:“嶢峰俯前荣,佳木秀诸院。”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他透过那大雪纷飞朔风凛冽的寒冬季节,看到了佳木葱茏瑞木竞秀的春天。”
词语解释:缘木  拼音:yuán mù
(1).爬树。《楚辞·九章·思美人》:“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淮南子·说山训》:“为蝯赐者,非负而缘木。”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蜀 有魶鱼,善缘木,有声如啼儿。”
(2).见“ 缘木求鱼 ”。
词语解释:缘木求鱼  拼音:yuán mù qiú yú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爬上树去捉鱼,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劳而无所得。《后汉书·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採珠。”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负薪为罏復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封神演义》第三三回:“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 王西彦 《乡下朋友》:“他提出许多理论上的论证,说明如果忽略了这一起点,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为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空想。”《后汉书·周举传》:“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循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引 唐 罗隐 诗:“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
词语解释:疏木
疏远
词语解释:梁木  拼音:liáng mù
栋梁。亦以喻能负重任的人才。 晋 潘岳 《杨仲武诔》:“魂兮往矣,梁木实摧。”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苍生方愿治,梁木何先摧?” 清 方文 《严子餐招同王宇安等夜集有怀亡友子岸》诗:“梁木早见摧,惻焉伤我心。”参见“ 梁岳 ”。
词语解释:梁岳  拼音:liáng yuè
比喻重要人物。梁,栋梁。丘,指 泰山 。语出《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逍遥於门。歌曰:‘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憖遗,梁岳頽峻。”一说“ 梁岳 ”即 梁山 ,指 泰山 。参阅《文选》 李周翰 注。
词语解释:秀木  拼音:xiù mù
秀美的树木。 晋 陆机 《招隐》诗:“激楚佇兰林,回芳薄秀木。” 明 刘基 《九难》:“秀木修森以夏凉。”
词语解释:析木  拼音:xī mù
(1).星次名。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寅,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尾、箕两宿。《国语·周语下》:“我 姬 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汉书·律历志下》:“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终於斗十一度。” 晋 傅玄 《大寒赋》:“日月会於析木兮,重阴凄而增肃。”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今天子整齐乾坤,出入神圣……坐收 冀 部,旋定 幽 都,析木、天街,星宿清润。”
(2).古代 幽 燕 地域的代称。古代以析木次为 燕 的分野,属 幽州 。《晋书·天文志上》:“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 燕 之分野,属 幽州 。”《文选·木华〈海赋〉》:“东演 析木 ,西薄 青 徐 。” 李善 注:“言流至 析木 之境。”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 扶桑 衔日边, 析木 带津遥。”
(3).劈开的木头。指樵柴。 明 方孝孺 《双桂轩铭》:“ 慈溪 之阴,双桂森森,望於东南。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词语解释:刻木  拼音:kè mù
(1).在木质器物上雕刻。 汉 王充 《论衡·自然》:“ 宋 人或刻木为楮叶者,三年乃成。”
(2).指文字创制前在木板上刻划图形、符号记事。《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汉 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
(3).谓将木雕成人像。 晋 干宝 《搜神记佚文》:“ 丁兰 , 河内 野王 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
(4).狱吏的代称。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因思 蒲坂 、 江陵 二老,俱一时高才巨公,何至为一刻木而修怨於吉士三十人。”参见“ 刻木为吏 ”。
词语解释:刻木为吏  拼音:kè mù wéi lì
相传上古时,画地为牢,用木头雕成狱吏,作为刑威的象征。《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颜师古 注:“画狱,木吏,尚不入对,况真实乎!”《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词语解释:樛木  拼音:jiū mù
枝向下弯曲的树。《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郑玄 笺:“木下曲曰樛。”《汉书·叙传上》:“葛緜緜於樛木,咏《南风》以为绥。” 颜师古 注:“樛木,下垂之木也。”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林駢樛木,摧诚而敢望合懽;洲跃嘉鱼,取信而当期剖腹。”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师》诗:“踞堂俯视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
词语解释:竿木  拼音:gān mù
古代艺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种技艺动作的长竿。 唐 崔令钦 《教坊记补录》:“上偏私左厢,故楼下戏,右厢竿木多失落,是其隐语也。” 唐 崔令钦 《教坊记补录》:“筋斗 裴承恩大娘 善歌,兄以配竿木 侯氏 。”
词语解释:拔木  拼音:bá mù
大风拔起树木。古人以为灾异之变。语出《书·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汉书·刘向传》:“ 高宗 、 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 成王 有復风之报。”《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厥灾风雨雾,风拔木,乱五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弘治异变》:“ 苏 、 常 、 镇 三府,风雨骤作,拔木飘瓦,潮水泛滥。” 清 龚自珍 《礼龙树斋结鬘都序》:“偈曰:‘没迴避处,由法身遍,拔木毁舍,是谁知见?’”
词语解释:生木  拼音:shēng mù
活的树木。《墨子·耕柱》:“譬若匠人然,知槁木也,而不知生木。”
词语解释:森木  拼音:sēn mù
高耸繁茂的树木。 晋 左思 《蜀都赋》:“皛貙氓於葽草,弹言鸟於森木。” 唐 李贺 《有所思》诗:“鸦鸦向晓鸣森木,风过池塘嚮丛玉。” 宋 陈造 《山居》诗之三:“森木各天籟,连山同夕暉。”
词语解释:斫木  拼音:zhuó mù
(1).被砍削的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庞涓 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2).伐木。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当年 王中令 ,斫木南山赬。”
词语解释:散木  拼音:sàn mù
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齐,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北周 庾信 《奉和法筵应诏》:“覊臣从散木,何以预中天?” 唐 戴叔伦 《酬赠张众甫》诗:“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 宋 苏轼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二:“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词语解释:刳木  拼音:kū mù
剖凿木头(用以做舟)。《易·繫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孔颖达 疏:“舟必用大木刳凿其中,故云刳木也。” 唐 皎然 《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刳木新成舴艋舟,诸侯落舟自兹始。”
词语解释:瘿木  拼音:yǐng mù
指楠树树根。可制器具。 唐 张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六:“醉依斑藤杖,闲眠癭木牀。”《说文·疒部》“癭” 清 段玉裁 注:“凡楠树树根赘肬甚大,析之,中有山川花木之文,可为器械。《吴都赋》所谓楠瘤之木。 三国 张昭 作《楠瘤枕赋》。今人谓之癭木是也。”
词语解释:入木  拼音:rù mù
(1).指雕板刻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附录:“余因反覆沉思其致误之由,殊不可得,嗣取钞刻各本,刻意推研,乃知 卢氏 所得 叶石君 本,据以入木。”
(2).入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荆州 天崇寺 僧 智灯 常持《金刚经》, 贞元 中,遇疾死,弟子启手足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却活。” 明 李贽 《豫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参见“ 入殮 ”。
(3).喻书法笔力劲健。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轩。”参见“ 入木三分 ”。
词语解释:入殓  拼音:rù liàn
将死者装入棺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因你分付了,不敢入殮;况且心头温温的,只得坐守。”《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入殮的时候,你亲视含殮了没有?” 冰心 《南归》:“五点多钟诸事已毕。计自逝世至入殓,才用十七点钟。”
词语解释:入木三分  拼音:rù mù sān fēn
《说郛》卷八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王羲之》:“ 王羲之 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本谓笔力劲健,后借以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清 赵翼 《杨雪珊自长垣归来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入木三分诗思鋭,散霞五色物华新。” 茅盾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崇禎 等候‘讨贼’的捷报,焦急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词语解释:墓木  拼音:mù mù
墓地植的树木。《晋书·五行志下》:“ 太原 人发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妇人,问其本事,不知也,视其墓木,可三十岁。” 宋 苏轼 《祭滕大夫母杨夫人文》:“四十餘年,墓木十围,乃识其子,倾盖不疑。”
词语解释:丛木  拼音:cóng mù
丛生的树木。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素水盈沼,丛木成林。”
词语解释:秋木  拼音:qiū mù
秋日的树木。 汉 王嫱 《怨诗》:“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四:“攒攒劲秋木,昭昭浄冬暉。” 唐 皎然 《宿道士观》诗:“古观秋木秀,冷然属鲜飆。”
词语解释:霜木  拼音:shuāng mù
指树身白色如霜的古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天目山 ﹞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
词语解释:端木  拼音:duān mù
复姓。 春秋 时有 端木赐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词语解释:横木  拼音:héng mù
(1).横置木柴。《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毛 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
(2).横置之木。 唐 赵嘏 《寻僧》诗之二:“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掛禪衣。”
词语解释:扶木  拼音:fú mù
(1).扶桑。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孽摇頵羝 ,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淮南子·墬形训》:“扶木在 阳州 ,日之所曊。” 高诱 注:“扶木,扶桑也。在 汤谷 之南。” 晋 傅玄 《大寒赋》:“扶木憔悴於 汤谷 ,若华零落於 濛汜 。”
(2).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 汉 刘桢 《大暑赋》:“ 羲和 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 炎烛 。” 南朝 宋 谢灵运 《顺东西门行》:“出西门,眺云间,挥斤扶木坠 虞泉 。”《隋书·音乐志下》:“扶木上朝暾, 嵫山 沉暮景。”
(3).扶桑。东方古国名。《吕氏春秋·为欲》:“北至 大夏 ,南至 北户 ,西至 三危 ,东至 扶木 ,不敢乱矣。”
词语解释:荣木  拼音:róng mù
木槿。 晋 陶潜 《荣木》诗:“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逯钦立 注:“荣木,木槿。其花朝生暮落。” 明 宋濂 《叶夷仲文集序》:“ 夷仲 生有异资,其文辞之进,如荣木升而春涛长。” 清 钱谦益 《追和朽庵和尚乐归田园十咏·农人告余以春及次韵》:“泉流荣木下,春入老农颜。”
词语解释:瑞木  拼音:ruì mù
(1).指连理木。古人认为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始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瑞木朋生,祥禽辈作。” 钱仲联 集注引《宋书·符瑞志》:“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则为生。 元嘉 中二十七见。” 唐 柳宗元 《为京兆府请复尊号表》之三:“神禾嘉瓜,祥莲瑞木,万物畅遂,百穀茂滋,此天之至灵也。”《宋史·乐志一》:“国朝, 合州 进瑞木成文,驯象由远方自至。”《镜花缘》第一回:“他如仙果、瑞木、嘉穀、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2).后世本此制作祭祀、朝会之乐歌。亦以之为乐曲名。《宋史·乐志五》:“昔 乾德 六年,尝詔 和峴 作《瑞木》《驯象》《玉乌》《皓雀》四瑞乐章,以备登歌。”
(3).佳木。指好的花木。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他透过那大雪纷飞朔风凛冽的寒冬季节,看到了佳木葱笼瑞木竞秀的春天风光。”
词语解释:黄木  拼音:huáng mù
地名。在 广州 东 南海 中。有时借指 南海 边远地区。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因其故庙,易而新之,在今 广州 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 扶胥 之口, 黄木 之湾。” 宋 唐庚 《杂兴》诗之十二:“浪迹 苍梧 外,放怀 黄木 东。”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题蒲涧寺》词:“且游戏, 扶胥 黄木 。” 清 钱谦益 《送人之广东》诗:“兵依 黄木 占烽戍,吏映红蕉望海船。”
词语解释:断木  拼音:duàn mù
(1).截断木材或树木。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皆有法焉。”
(2).锯断之木;片段之木。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古人覩道上之遗簪,为之泣涕;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3).啄木鸟。 宋 梅尧臣 《彼鴷吟》:“断木喙虽长,不啄栢与松。松栢本坚直,中心无蠧虫。”
词语解释:白木  拼音:bái mù
(1).树木名。《山海经·大荒西经》:“白木、琅玕。” 郭璞 注:“树色正白。今南方有文木,亦黑木也。” 北周 庾信 《枯树赋》:“ 东海 有白木之庙, 西河 有枯桑之社。”
(2).不加涂饰的木材。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二:“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託子以为命。”
词语解释:就木  拼音:jiù mù
入棺。指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将适 齐 ,谓 季隗 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杜预 注:“言将死入木,不復成嫁。”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就木残魂,游 岱宗 而载跃。”《明史·杨维桢传》:“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 杨沫 《难忘的悠悠岁月》:“直到今天--行将就木之年,我仍然那么深深地爱着大自然。”
词语解释:枣木  拼音:zǎo mù
(1).枣树。《新唐书·五行志二》:“八年六月庚寅,京师大风雨,毁屋飘瓦,人多压死者。丙申, 富平 大风,拔枣木千餘株。”
(2).指枣树的木材。质地坚硬,可用以翻刻碑石上的文字。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嶧山 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卑唐》:“ 欧 、 虞 、 颜 、 柳 诸家碑,磨翻已坏,名虽尊 唐 ,实则尊翻变之枣木耳。”
词语解释:材木  拼音:cái mù
可作木材的树;木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有斗入 汉 地,直 张掖郡 ,生奇材木,箭竿就羽,如得之,於边甚饶。” 唐 元稹 《估客乐》诗:“大儿贩材木,巧识栋梁形。”《元典章·户部九·立社》:“富家能自置材木者令自置,如贫无材木,官为买给。”
词语解释:空木  拼音:kōng mù
(1).传说 尧 死后用中空之木作棺。后因以为棺的代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昔 尧 之葬者,空木为櫝,葛藟为缄。”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一:“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2).光秃的树木。 唐 陆龟蒙 《子夜四时歌·冬歌》:“南光走冷圭,北籟号空木。”
词语解释:蠹木  拼音:dù mù
蛀坏的梁木。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嚙栋梁成蠹木。” 唐 李贺 《昌谷诗》:“歌尘蠹木在,舞衫长云似。” 王琦 汇解:“诗意谓清歌久歇,故尘满蠹梁之上而不动。”
词语解释:窾木  拼音:kuǎn mù
(1).当中挖空的木头。《淮南子·说山训》:“见窾木浮而知为舟,见飞蓬转而知为车。”《淮南子·齐俗训》:“故六騏驥,四駃騠,以济 江 河 ,不若窾木便者,处世然也。”《汉书·杨王孙传》:“昔 帝尧 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
(2).有孔洞的树木。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四:“无木亦无风,笙簧由喜怒。长风吹窾木,始有音韵吐。”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一:“衡门兼旬限泥潦,卧听窾木鸣相挨。”
词语解释:果木  拼音:guǒ mù
(1).果树。《管子·地员》:“蓄植果木,不若三土。” 晋 左思 《〈三都赋〉序》:“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果木有旧行,壤石无远延。”
(2).指水果。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叔父,你不饮酒呵,你请箇果木波……你看这桌子上,好枣、好桃、好梨也。”
词语解释:五木  拼音:wǔ mù
(1).五种取火的木材。《尸子》卷上:“ 燧人 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隋书·王劭传》:“伏愿远遵先圣,於五时取五木以变火。” 唐 无名氏 《灌畦暇语》:“五木之火,皆寄传於木。”
(2).古代博具。以斫木为子,一具五枚。古博戏樗蒲用五木掷采打马,其后则掷以决胜负。后世所用骰子相传即由五木演变而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 桓宣武 与 袁彦道 樗蒲, 袁彦道 齿不合,遂厉声掷去五木。” 唐 元稹 《酬孝甫见赠》诗之三:“十岁荒狂任博徒,挼莎五木掷梟庐。”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投五木琼橩玖骰》:“古惟斲木为子,一具凡五子,故名五木。后世转而用石,用玉,用象,用骨。”《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渐次学到手谈、象戏、五木、双陆、弹棋。”参阅 唐 李翱 《五木经》
(3).古代束身的刑具。《太平广记》卷二七九引 五代 景焕 《野人闲话》:“见有数人引入 刘公 ,则五木备体。”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玉女喜神术》:“命加械杻,囚诸狱……少顷雾散,唯五木狼藉於地,道士不见矣。”《明史·杨爵传》:“关以五木,死一夕復甦。”
词语解释:登木  拼音:dēng mù
(1).上树。《管子·地员》:“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汉 张衡 《思玄赋》:“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 宋 苏轼 《听贤师琴》诗:“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2).敲打棺木。《礼记·檀弓下》:“ 孔子 之故人曰 原壤 ,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原壤 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 郑玄 注:“木,椁材也。託,寄也。谓叩木以作音。”
(3).指登上棺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乐仲》:“﹝ 琼华 ﹞遂命工治双槥……﹝命子及妇曰:﹞‘我本 散花天女 ,偶涉凡念,遂謫人间三十餘年,今限已满。’遂登木自入。”
词语解释:衔木  拼音:xián mù
口叼树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三:“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参见“ 衔石填海 ”。
词语解释:衔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山海经·北山经》:“ 炎帝 之少女名曰 女娃 。 女娃 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后因以“衔石填海”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此日之衔石填海,他日未必不收人材蔚起之效。”衔,一本作“ 啣 ”。亦省作“ 衔石 ”。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 鲁迅 《题三义塔》诗:“精禽梦觉仍衔石,鬭士诚坚共抗流。”
词语解释:尺木  拼音:chǐ mù
(1).古人谓龙升天时所凭依的短小树木。 汉 王充 《论衡·龙虚》:“短书言‘龙无尺木,无以升天。’又曰‘升天’,又言‘尺木’,谓龙从木中升天也。”《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当与卿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问 慈 曰:‘……﹝卿﹞天下智士也,但所託未得其人。射钩斩袪,古人不嫌。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出教曰:‘龙欲腾翥,先阶尺木者也。’” 唐 刘禹锡 《薛公神道碑》:“文馆入仕,幽龙未光,尺木为阶,啾然欲翔。”或谓“尺木”是龙头上如博山形之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鳞介篇》:“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2).比喻登仕的凭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苏参政简 登科时, 宋尚书 白 为南省主文;后七年, 宋 为翰林学士承旨,而 苏 相继入院,同为学士。 宋 尝赠诗云:‘昔日曾为尺木阶,今朝真是青云友。’”
词语解释:陵木  拼音:líng mù
即陵树。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相逢虞子大,独记陵木数。”参见“ 陵树 ”。
词语解释:陵树  拼音:líng shù
(1).植于陵园的树木。《后汉书·虞延传》:“ 延 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諳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宋史·符瑞志中》:“太常丞上言,其日陵树叶有甘露,帝令百官采甘露。”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六和林卿韵》词:“投老泪,瞻 越山 紫翠,陵树青苍。”
(2). 汉 地名。在今 河南省 尉氏县 东北。《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冀州 平, 太祖 表封 攸 曰:‘军师 荀攸 ,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 攸 之谋也。’於是封 陵树亭侯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 建武 元年以户不满三千,罢为 尉氏县 之 陵树乡 ,又有 陵树亭 。 汉 建安 中,封尚书 荀攸 为 陵树乡侯 。”
词语解释:灵木  拼音:líng mù
(1).指松柏之属。 汉 张衡 《冢赋》:“曲折相连,迤靡相属,乃树灵木,灵木戎戎,繁霜峩峩。”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故非英非蘂,非香非馥。而珍跨仙草,宝踰灵木。” 胡之骥 注:“ 张平子 《西京赋》曰:‘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薛综 注曰:‘神木,松柏之属。’” 明 林鸿 《同郑二宣江上泛舟》诗:“猿禽相叫啸,灵木共清苍。”
(2).神异的树木。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冠五华於仙草,超四照於灵木。”
(3).即冥灵。传说中的长寿木名。 宋 苏轼 《斋日致语口号》序:“虽 絳县 之老人,难穷甲子;如 楚 南之灵木,莫计春秋。”参见“ 冥灵 ”。
词语解释:冥灵  拼音:míng líng
神话中的树木名。《庄子·逍遥游》:“ 楚 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冥灵,木名也。江南生,以叶生为春,叶落为秋。”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七四:“焉见冥灵木,悠悠竟无形。” 明 徐渭 《赠张君序》:“而其为年也,亦何有於 楚 之冥灵与大椿耶?”
词语解释:刊木  拼音:kān mù
砍伐树木。《书·禹贡》:“ 禹 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孔颖达 疏:“随行山林,斩木通道。”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敷绩 壼 冀 始,刊木至 江 汜。” 南朝 梁 沉约 《上〈宋书〉表》:“臣闻 大禹 刊木,事炳《虞书》。”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诗:“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词语解释:盘木  拼音:pán mù
(1).谓枝干盘曲的树。《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衡天 ,有 先民之山 ,有槃木千里。”
(2).古国名。《后汉书·种暠传》:“ 岷山 杂落皆怀服 汉 德。其 白狼 、 槃木 、 唐菆 、 卭 、 僰 诸国,自前刺史 朱辅 卒后遂絶; 暠 至,乃復举种向化。”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匪徒 封离 授首,三十六之种落迎降; 槃木 归仁,六百万之宾夷向化。”
词语解释:楚木  拼音:chǔ mù
丛生之木。 唐 杜牧 《晓望》诗:“房屋随月晓,楚木向云秋。” 唐 皎然 《答黎士曹》诗:“楚木纷如麻,高松自孤直。” 前蜀 贯休 《海边见罗邺》诗:“楚木寒连寺,修江碧入云。”
词语解释:行木  拼音:xíng mù
巡察树木。《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树木方盛,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 陆德明 释文:“行,作巡视解。”《吕氏春秋·季夏》:“乃命虞人入山行木。” 高诱 注:“虞人,掌山林之官。行,察也。”
词语解释:寻木  拼音:xún mù
大木。《山海经·海外北经》:“寻木长千里,在 拘缨 南,生 河 上西北。”《文选·左思〈吴都赋〉》:“ 西蜀 之於 东吴 ,小大之相絶也,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寻木龙烛也。” 李周翰 注:“寻木,大木。” 晋 郭璞 《寻木》:“眇眇寻木,生於 河 边,疏枝千里,上干云天。”
词语解释:徙木  拼音:xǐ mù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后用为取信于民之典。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 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及 始皇 , 秦 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不可测也。” 清 吴伟业 《读史杂诗》之二:“ 商君 刑师傅,徙木见威约。”
词语解释:围木  拼音:wéi mù
指合抱之木。 晋 左思 《魏都赋》:“硕果灌丛,围木竦寻。”
词语解释:连理木  拼音:lián lǐ mù
(1).枝条连生一起的两棵树。古以为祥瑞。《宋史·五行志二上》:“ 檜 孙礼部侍郎 塤 请以 黎州 甘露降草木、 道州 连理木、 镇江府 瑞瓜。”
(2).比喻恩爱的夫妻或象征坚贞的爱情。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笼委独栖禽,剑分连理木。” 元 傅若金 《百日》诗:“昔为连理木,今为断肠枝。”《西湖二集·徐君宝节义双圆》:“后坟上生出连理木,人以为义夫节妇之感。”
词语解释:寿木  拼音:shòu mù
(1).传说中的仙木;生长年岁长久的树木。《吕氏春秋·本味》:“菜之美者, 崑崙 之苹,寿木之华。” 高诱 注:“寿木, 崑崙山 上木也。华,实也。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有寿木之林,一树千寻。日月为之隐蔽。若经憩此木下,皆不死不病。” 唐 元结 《退谷铭序》:“满谷生寿木,又多寿藤縈之。” 宋 范成大 《题径山寺楼》诗:“神光来烛夜,寿木不知秋。” 明 唐寅 《世寿堂诗》:“长山大谷出寿木,雨露沾濡元气足。”
(2).指棺木。《红楼梦》第六三回:“寿木早年已经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题棺》:“ 萧山 汪龙庄 大令治寿木,题前和曰:‘汪龙庄归室’。” 谌容 《白雪》:“ 西坡奶奶 把儿子给她打的寿木都献出来了。”
共351,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