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zhá 黠韵

札 zhá
〈名〉
  •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 同本义
  • 札,牒也。——《说文》
  • 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汉书·循吏传》
  • 卿有札书。——《汉书·郊祀志上》
  • 上令尚书给笔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太平御览》
  • 古代公文的泛称 。如:札子(古代官方公文的一种);札付(官府上行下的文书,多指手谕);札吏(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使员);札委(旧时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札书(牒,公文);札函(奏折);札稿(文稿);札牍(借指簿册)
  • 引申为书信
  •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古诗十九首》
  • 又如:札帙(犹书函、书套);札诲(赐函教诲。旧时书信套语);札翰(书信)
  • 疫病。也指遭瘟疫死亡
  • 大札则不举。——《周礼》
  • 土气和,亡札厉。——《列子》
  • 又如:札荒(瘟疫与灾荒);札丧(因疫病死亡);札厉(因疫病死亡);札瘟(因疫疠、疾病而死);札手风(手张开而不能自由伸缩的一种病。亦比喻醒态)
〈动〉
  • 拔出;拔除
  •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孔子家语》
  • 夭死
  • 疠疾不降,民不夭札。——《左传》
  • 书写 。如:札记
  • 缠绕;捆,绑 。如:札裹(收拾;打扮);札缚(结扎;捆缚);札合(把分散的东西捆在一起);札足(缠足);札抹(犹缠束);札实(牢靠稳固)
  • 同“扎”。刺
  • 语来言去各仇恨,棒迎拐架当心札。——《西游记》
  • 同“炸”
  • 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又奏道:“和尚身微骨嫩,俱札化了。”——《西游记》
康熙字典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八切,音紮。 (黠韵)
  • 《說文》牒也。《徐》曰牒亦木牘也。《爾雅·釋器疏》古未有紙,載文於𥳑,謂之𥳑札。《中庸·方策註》𥳑、札、牒、畢,同物而異名。札,木𥳑之薄小者也。《釋名》札,櫛也。編之如櫛齒相比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請爲天子遊獵之賦,上令尚書給筆札。
  • 又甲葉也。《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
  • 又夭死爲札。《左傳·昭四年》民不夭札。
  • 又《釋名》撥水之櫂曰札,形似札也。
  • 又《集韻》一黠切,音軋。 (黠韵)
  • 報也。
  • 又叶側瑟切,音櫛。 (质韵)
  • 《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 《正譌》俗作扎,非。
  • 考證:〔《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穿七札焉。〕
  • 謹照原文穿改徹。〔《左傳·昭二年》民不夭札。〕
  • 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