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花朵 拼音:huā duǒ
亦作“ 花朵 ”。
(1).即花。《西京杂记》卷三:“復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皆缀花朶,儼若生人。” 宋 王禹偁 《芍药诗》之二:“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朶细含稜。”《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朶,烹着上好的雨水。” 茅盾 《诗与散文》一:“希望你只看见洁白芬芳的花朵,莫想起花柄上的尖利的刺罢!”
(2).比喻青少年。 张乐平 《永做画坛孺子牛》:“我爱祖国的今天,爱祖国的花朵。”词语解释:云朵 拼音:yún duǒ
云块。 唐 曹松 《贻住山僧》诗:“云朵缘崖发,峯阴截水清。” 明 张元凯 《寒食》诗:“屡逢蹴踘踏花茵,时见鞦韆乱云朵。” 李若冰 《在柴达木盆地》:“天上洁白的云朵,连结成一条长长的银河。”词语解释:耳朵 拼音:ěr duǒ
(1).听觉和平衡器官。人和哺乳动物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也用以指听觉。 五代 徐仲雅 《闲居》残句:“屋面尽生人耳朵,篱头多是老翁鬚。”《前汉书平话》卷中:“太后令宫人揪住耳朵,将药酒灌之,即死。”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侧著耳朵儿听,躡著脚步儿行。”《红楼梦》第三十回:“ 寳玉 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朵上的坠子一摘。” 沙汀 《涓埃集·闯关》:“用他那经过十年战争训练的耳朵测量了一下远近。”
(2).指形状或位置像耳朵的东西。《水浒传》第八回:“ 董超 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 林冲 穿。”
(3).借指探听消息的人。 茅盾 《子夜》十三:“我总疑心他是 钱葆生 派来我们这里做耳朵的。” 巴金 《爝火集·等着,盼着》:“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仿佛四处都有耳朵,四面都是眼睛,我多说一句话就会给朋友带来麻烦。”词语解释:梅朵 拼音:méi duǒ
梅花。 前蜀 韦庄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词语解释:钿朵 拼音:tián duǒ
用金银贝玉等做成的花朵状饰物。 唐 元稹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诗:“百里油盆 镜湖 水,千重鈿朵 会稽 山。”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五:“草妬佳人鈿朵色,风回公子玉衔声。”词语解释:繁朵 拼音:fán duǒ
繁花。 唐 方干 《题友人山花》诗:“浓香薰叠叶,繁朵压卑枝。”词语解释:山朵 拼音:shān duǒ
亦作“ 山朶 ”。 山头。 唐 曹松 《岳阳晚泊》诗:“湖影撼山朵,日阳烧野愁。” 南唐 李中 《思九江旧居》诗之三:“槛底江流偏称月,簷前山朶最宜秋。”词语解释:月朵 拼音:yuè duǒ
白菊花的别称。亦泛称菊花。 唐 陆龟蒙 《重忆白菊》诗:“月朵暮开无絶艷,风茎时动有奇香。”一本作“霜朵”。 元 吕诚 《菊田》诗:“摇落西风已愴然,金蕤月朵为谁妍。”词语解释:露朵 拼音:lù duǒ
带露水的花朵。 五代 齐己 《中春怆怀寄二三知己》诗:“竹撼烟丛滑,花烧露朵乾。”词语解释:峰朵 拼音:fēng duǒ
峰顶。 唐 李洞 《智新上人话旧》诗:“ 金陵 市合月光里, 甘露 门开峯朵头。” 明 李奎 《游天竺寺憩客儿亭有怀谢康乐》诗:“白云嵌紫芝,峯朵开芙蓉。”词语解释:簪朵 拼音:zān duǒ
犹簪花,戴花。 唐 薛能 《柳枝词》之三:“暖梳簪朵事登楼,因挂垂杨立地愁。”词语解释:雪朵 拼音:xuě duǒ
亦作“ 雪朵 ”。 指树枝上的积雪。因似花朵,故称。 唐 黄滔 《题郑山人居》诗:“枯杉擎雪朶,破牖触风开。” 曲波 《林海雪原》十:“院中满是古松怪柏,常绿叶上挂满了雪朵,好似腊月的梅花。”词语解释:瑶朵 拼音:yáo duǒ
洁白如玉的花朵。 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还是延年一种材,即将瑶朶冒霜开。”词语解释:破朵 拼音:pò duǒ
谓花绽蕾初放。 唐 李咸用 《同友生春夜闻雨》诗:“滴繁知在长条柳,点重愁看破朵花。”词语解释:青莲朵 拼音:qīng lián duǒ
《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佛图澄 , 天竺 人也。本姓 帛氏 。少学道,妙通玄术…… 勒 ( 石勒 )召 澄 ,试以道术。 澄 即取鉢盛水,烧香叩之,须臾鉢中生青莲花,光色耀目。”后因以“青莲朵”喻指佛法。 清 赵翼 《夜行曲》诗:“暗中有鬼不露形,但闪金睛赤如火。老夫独持正法眼,定光自放青莲朵。”词语解释:骨朵 拼音:gū duǒ
(1).指古代的一种兵器。是一长棒,顶端缀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以铁或坚木制成。 唐 以后用为刑杖。 宋 以后并用为仪仗,俗称金瓜。《宋史·仪卫志二》:“凡皇城司随驾人数, 崇政殿 祇应亲从四指挥,共二百五十二人,执擎骨朵充禁卫。”《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执着骨朵,躬身声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十》:“惰者輒以骨朵击背股。”
(2).见“ 骨朵子直 ”。
(1).指 宋 元 时一种面作的圆形小点心。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二折:“那边卖的油煠骨朵儿,你买些来我吃。”
(2).指花蕾。《西游记》第四九回:“九瓣攒成花骨朵,一竿虚孔万年青。” 杨朔 《三千里江山》头:“不过无穷花开的最旺,一个骨朵连一个骨朵,开起来没头。”
词语解释:骨朵子直 拼音:gū duǒ zǐ zhí
宋 代御前亲近卫士。因其手执骨朵,故称。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国朝有骨朵子直,衞士之亲近者。”《宋史·仪卫志二》:“御龙骨朵子直二百二十人,并全班祗应。”《宋史·职官志六》:“步军有御龙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及天武以下诸军指挥。”亦省称“ 骨朵直 ”、“ 骨朵 ”。 宋 陈世崇 《随隐漫录》卷二:“二十四班行门,长入祗后殿前指挥左右班、御龙直、金鎗班、银鎗班、散员散指挥、骨朵直、散祗候、散都头,东一至五,西一至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围子亲从官,皆顶毬头大帽,簪花,红锦团答戏狮子衫,金镀天王腰带,数重骨朵。”词语解释:钗朵 拼音:chāi duǒ
钗头镶饰的珠宝。 北周 庾信 《春赋》:“釵朶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词语解释:花咕朵 拼音:huā gū duǒ
见“ 花骨朵 ”。
词语解释:花骨朵 拼音:huā gū duǒ
花蕾的通称。 金近 《月季花》:“我的小月季花,你结出花骨朵来啦。”亦作“ 花咕朵 ”。 逯斐 等《市长的代表来了》:“哎呀,那是哪家树上的花咕朵啊?”词语解释:花骨朵 拼音:huā gū duǒ
花蕾的通称。 金近 《月季花》:“我的小月季花,你结出花骨朵来啦。”亦作“ 花咕朵 ”。 逯斐 等《市长的代表来了》:“哎呀,那是哪家树上的花咕朵啊?”词语解释:蒺藜骨朵 拼音:jí lí gū duǒ
古代的一种兵器。由 西羌 传入。为一长棒,棒端缀一蒺藜形的头,以铁或坚木制成。《水浒传》第一○八回:“这两个副将都蹬的七八百斤劲弩,各会使一枝蒺藜骨朵,手下有五千人马。”词语解释:吊朵 拼音:diào duǒ
亦作“吊朵”。 妇女的一种头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又有宫嬪数十,皆真珠釵插、吊朶、玲瓏簇罗头面。”词语解释:颐朵 拼音:yí duǒ
亦作“ 颐朶 ”。 犹朵颐。谓向往,羡馋。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 汪彦章 尝赋长篇:‘……区区於其中,臆决盖不可,伪真吾何知,且用慰颐朶。’”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鱼门 ( 程鱼门 )《晒书》诗云:‘老饕对长筵,未啖空颐朵。’”词语解释:软耳朵
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词语解释:鬓朵 拼音:bìn duǒ
插戴于鬓边的花朵。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前记异闻》:“ 后主 大周后 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鬢朵之妆,人皆效之。”词语解释:铁蒺藜骨朵 拼音:tiě jí lí gǔ duǒ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使一个铁蒺藜骨朶,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词语解释:闹耳朵 拼音:nào ěr duǒ
形容嘈杂。 老舍 《离婚》第五:“进了公事房,嘻嘻嘻,讨论着,辩论着彼此的私事,孩子闹耳朵,老太太办生日,春华楼一号女招待。”词语解释:小耳朵 拼音:xiǎo ěr duǒ
偷听消息的人。《官场现形记》第六回:“ 三荷包 在省的时候,早同他拜过把子,好託他在大人跟前做个小耳朵。”《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那知这位署院小耳朵极多,藩臺议论的话,不到晚上,就有人上去告诉了他。”词语解释:抛朵 拼音:pāo duǒ
见“ 抛躲 ”。
词语解释:抛躲 拼音:pāo duǒ
亦作“拋朵”。亦作“拋趓”。 回避;抛弃。 宋 柳永 《定风波》词:“镇相随,莫抛朵。针綫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少年光阴虚过。”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有意诉衷肠,争奈母亲侧坐,成抛躲,咫尺间如间阔。”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只为婚姻事成抛趓,劝不醒痴迷 楚子 ,直要娶薄倖 巫娥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拾画》:“断烟中见水阁摧残,画船抛躲。”词语解释:扎耳朵 拼音:zhā ěr duǒ
刺耳。谓话不中听。《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得这话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来又饮了一口。” 刘石 《真假李板头》:“站在背幕后面的 李板头 一听这话,可是有点扎耳朵,心里马上一楞。”词语解释:斡鲁朵 拼音:wò lǔ duǒ
辽 时的宫卫,即禁卫军, 金 元 沿用。亦指代皇帝的宫帐(行宫)。《辽史·兵卫志中》:“﹝ 太祖 ﹞立斡鲁朶法,裂州县,割户丁,以强干弱支。詒谋嗣续,世建宫卫。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元史·太宗纪》:“詔以 真定 民户奉太后汤沐、中原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贵戚、斡鲁朶。”亦作“ 斡耳朶 ”、“ 斡耳朵 ”。《元典章·圣政一·振朝纲》:“於十七日就皇太子斡耳朶里令 阔阔木纳真不花 启奉令旨依著圣旨行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 朝﹞皇帝宫帐称斡耳朵。斡耳朵有其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州县,构成一个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皇后也可有自己的斡耳朵。”词语解释:斡耳朵 拼音:wò ěr duǒ
见“ 斡鲁朶 ”。
词语解释:斡鲁朵 拼音:wò lǔ duǒ
辽 时的宫卫,即禁卫军, 金 元 沿用。亦指代皇帝的宫帐(行宫)。《辽史·兵卫志中》:“﹝ 太祖 ﹞立斡鲁朶法,裂州县,割户丁,以强干弱支。詒谋嗣续,世建宫卫。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元史·太宗纪》:“詔以 真定 民户奉太后汤沐、中原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贵戚、斡鲁朶。”亦作“ 斡耳朶 ”、“ 斡耳朵 ”。《元典章·圣政一·振朝纲》:“於十七日就皇太子斡耳朶里令 阔阔木纳真不花 启奉令旨依著圣旨行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 朝﹞皇帝宫帐称斡耳朵。斡耳朵有其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州县,构成一个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皇后也可有自己的斡耳朵。”词语解释:峻朵 拼音:jùn duǒ
高峻的山峰。 元 王恽 《游百家岩四十韵》:“天关瞰絶巔,黛色泼峻朵。”词语解释:烟朵 拼音:yān duǒ
亦作“烟朵”。 成团的烟雾。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敌机的身边,不时开放着高射炮的烟朵。”词语解释:咬耳朵 拼音:yǎo ěr duǒ
谓低声耳语。朵,亦写作“朶”。《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因为统领睡了觉,不敢高声,都凑上去同 周老爷 咬耳朵。”《负曝闲谈》第十四回:“ 包占嬴 与他嘖嘖的咬耳朶, 张媛媛 似理不理的。” 茅盾 《手的故事》十:“ 胡四 今天上午去找 君芳 的爸爸,咬耳朵谈了半天才走。”词语解释:耐朵 拼音:nài duǒ
见“ 耐篤 ”。
词语解释:耐笃 拼音:nài dǔ
亦作“ 耐朵 ”。 方言。你们。《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耐朵做官人,自家做勿动主,阿是一样格?”《官场现形记》第九回:“耐篤一淘出,一淘进,俚格住处,耐有啥勿晓得格。”词语解释:窝鲁朵 拼音:wō lǔ duǒ
亦作“ 窝里朵 ”。 蒙古语的译音。意即行宫、行帐。《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皇太子於 西凉府 北约一百里 习吉滩 下窝鲁朵处, 铁哥丞相 传奉皇太子令旨。” 叶玉森 《中冷诗·印度故宫词》:“零星紺宇 阿房 火,残额涂金窝里朵。”词语解释:窝里朵 拼音:wō lǐ duǒ
见“ 窝鲁朵 ”。
词语解释:窝鲁朵 拼音:wō lǔ duǒ
亦作“ 窝里朵 ”。 蒙古语的译音。意即行宫、行帐。《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皇太子於 西凉府 北约一百里 习吉滩 下窝鲁朵处, 铁哥丞相 传奉皇太子令旨。” 叶玉森 《中冷诗·印度故宫词》:“零星紺宇 阿房 火,残额涂金窝里朵。”词语解释:褭朵 拼音:niǎo duǒ
亦作“裊朵”。 古代妇女的一种头上装饰品。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义髻、闹粧、步摇、流苏、裊朶之类炫心夺目。闺中之物,十居其九。”词语解释:如花似朵 拼音:rú huā sì duǒ
犹言如花似玉。《水浒传》第一○一回:“轿子里面,如花似朵的一个年少女子。”《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又有那如花似朵的佳人,在傍打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