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杀人 拼音:shā rén
对人的杀害。例如:你不可杀人。词语解释:杀气 拼音:shā qì
(1).犹阴气;寒气。《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杀气浸盛,阳气日衰。”《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处北地,寒,杀气早降。” 唐 李昌符 《书边事》诗:“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袁国平 《和毛主席〈长征〉诗》:“ 金沙 大渡 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
(2).杀伐的气氛。借指战事或战斗。 唐 杜甫 《北风》诗:“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军罢战,马添膘,杀气散,阵云消。”《秦併六国平话》卷下:“二将场中宛转,杀气腾空。”
(3).凶恶的神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公孙黑 官职又空,面貌又美,只是带些杀气。”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坐在铁甲车上,满脸的杀气。”
(4).犹出气。发泄气愤。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我受了一天的累,临完拿我杀气呀。”词语解释:杀身 拼音:shā shēn
舍生;丧生。《墨子·兼爱中》:“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史记·楚世家》:“杀生以明君,臣之愿也。” 唐 卢纶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诗:“岂言沉族重,但觉杀生轻。”《水浒传》第四回:“提辖恩念,杀身难报。”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 明 末,真有被谣言弄得遭杀身之祸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李泌 的归隐是要避免杀身的灾难。”词语解释:杀青 拼音:shā qīng
(1).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太平御览》卷六○六引 汉 刘向 《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於火上炙乾之。”《后汉书·吴祐传》:“ 恢 欲杀青简以写经书。” 李贤 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復不蠧,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2).古人校书,初书于竹简上,改定后再书于绢帛。后因泛称缮成定本或校刻付印为“杀青”。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删次起实沉,杀青在建酉。”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 班 马 执简,既五经之罪人,而 晋 宋 杀青,又三史之不若。”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绪言:“既念欲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恐更閲数年,杀青无日。”一说,古人著书,初稿书于青竹皮上,取其易于改抹,改定后再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参阅 明 姚福 《青溪暇笔》。
(3).古时造纸方法。参阅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
(4).绿茶加工初制的第一个工序。将鲜茶叶置锅中炒焙,便于揉捻。词语解释:杀风 拼音:shā fēng
肃杀之风;极寒足以杀生之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是故春袭葛,夏居密阴,秋避杀风,冬避重湿,就其和也。” 唐 孟郊 《寒溪》诗之七:“因冻死得食,杀风仍不休。”词语解释:杀机 拼音:shā jī
(1).致死之道。《阴符经》上篇:“天发杀机,龙蛇起陆。” 唐 李涉 《咏古》:“顺天行杀机,所向协良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美色从来有杀机,况同释子讲于飞。” 郑文光 《夜渔记》:“在那深绿色的海水下面,看不见的旋涡在此起彼伏,沉默的海孕育着杀机。”
(2).欲加杀害之心。 唐 司空图 《歌者》诗之六:“胸中免被风波挠,肯为螳螂动杀机。”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从愤怒里又发了杀机,圆睁着眼睛。”词语解释:杀活 拼音:shā huó
(1).谓死与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义继母》:“今皆赦之,是纵有罪也;皆杀之,是诛无辜也;寡人度其母能知子善恶,试问其母,听其所欲杀活。”《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帝不听,竟遣使齎金屑饮 晃 及其妻子”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晃 之为任,歷年已久,岂得於杀活之际,方论至理之本。”
(2).指定人之死活。《朱子语类》卷一一○:“盖 龟山 当此时,虽负重名,亦无杀活手段。”
(3).指下棋时的杀着与活路。 明 宋濂 《〈南堂禅师语录〉序》:“在他人为之,拘滞一隅,动輒有碍,或得乎此竟遗於彼。师於杀活之机纵横皆自如矣。”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格致有行者,如人学弈碁相似,但终日打谱,亦不能尽达杀活之机;必亦与人对弈,而后谱中谱外之理,皆有以悉喻其故。”词语解释:杀风景 拼音:shā fēng jǐng
谓行为有损风光景物,以俗伤雅,败人兴致。 唐 李商隐 《杂纂》卷上:“杀风景: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裩,游春重载,石笋繫马,月下把火,妓筵説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七:“ 王荆公 步月中山, 蒋頴叔 为发运使,过之,传呼甚宠, 荆公 意不悦。 頴叔 喜谈禪, 荆公 有诗云:‘怪见传呼杀风景,不知禪客夜相投。’”《孽海花》第七回:“ 胜芝 道:‘不叫局也太杀风景。’”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 龙华 的桃花虽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似乎也少了。”词语解释:杀戮 拼音:shā lù
亦作“ 杀僇 ”。 杀害;屠杀。《书·吕刑》:“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吕氏春秋·论人》:“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杀僇而不止,以至於亡而不悟。” 唐 杜甫 《佳人》诗:“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水浒传》第五四回:“今又将 高唐州 官民杀戮一空,仓廒库藏,尽被掳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天启 间,公为编修,而宦者 魏忠贤 窃政,日杀僇士大夫不附己者。”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从不像我似的常常‘碰壁’的青年学生的眼睛看来, 中国 也就如此之黑暗么?然而他们仅有微弱的呻吟,然而一呻吟就被杀戮了!”词语解释:杀生 拼音:shā shēng
(1).宰杀动物。《管子·海王》:“﹝ 桓公 曰:﹞‘吾欲籍於六畜。’ 管子 对曰:‘此杀生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狐锯树》:“汝家父子,驴羣相似,不肯做庄农,只学杀生。”
(2).佛家用以指杀害生灵。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佛者 汉 言觉,将悟羣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浄,其精者号为‘沙门’。”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士大夫学佛不杀生,固善事。”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一章:“﹝我﹞又是信佛教的,像杀生害命这种事,从来没有想过。”参见“ 十恶 ”、“ 五戒 ”。
(3).生杀。谓主宰生死。《管子·七法》:“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难易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 汉 桓宽 《盐铁论·除狭》:“垂青绳,擐银龟,擅杀生之柄,专万民之命。”《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权 疾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权 詔有司诸一统於 恪 ,惟杀生大事然后以闻。”
(4).砍伐。《荀子·王制》:“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 杨倞 注:“杀生,斩伐。”词语解释:杀伤 拼音:shā shāng
打死打伤。例如:杀伤者甚众。词语解释:杀伐 拼音:shā fá
(1).征战,讨伐。《孟子·滕文公下》:“杀伐用张,于 汤 有光。”《后汉书·王符传》:“季世之臣,以諂媚主,不思顺天,专杖杀伐。 白起 、 蒙恬 , 秦 以为功,天以为贼。”《隋书·天文志中》:“又为天狱,主杀伐。”
(2).指杀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 郭沫若 《革命春秋·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我们以为他到了 芜湖 必定又有一场杀伐。”
(3).谓严峻,果断。《后汉书·冯鲂传》:“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
(4).大胆泼辣。《红楼梦》第十三回:“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歷练老成了。”词语解释:杀声 拼音:shā shēng
(1).古代指音乐中的肃杀之声。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声之不用商,先儒以谓恶杀声也。黄钟之太蔟,函钟之南吕,皆商也,是杀声未尝不用也。”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只见杀声在絃中见,敢只是螳螂来捕蝉。”
(2).杀伐之声,交战时喊杀之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俺只道塞马南来把战挑,杀声渐高,却是咱兵自鏖。”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 曹变蛟 听见北边的杀声暴起,立刻督催诸军加速前进。”词语解释:杀胡林 拼音:shā hú lín
地名。在今 河北省 栾城县 西北。 宋 范成大 《题〈蕃马射猎图〉》诗:“猖狂若到 杀胡林 ,郎王犹羓何况汝!”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卷十:“ 杀胡林 在 欒城县 。”自注:“ 唐 属 赵州 ,后属 真定府 。” 翁元圻 注:“《纪异録》云:‘林内射杀狐,因以名之。’《续通典》云:‘ 唐 天后 时,袭 突厥 ,群胡死於此,故以名之。’”词语解释:杀害 拼音:shā hài
谓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杀人致死。《后汉书·董卓传》:“ 遂 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其诸部曲并各分乖。”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毒味经时,无復杀害。”《英烈传》第六一回:“决不许妄行杀害,荼毒生灵。” 巴金 《新生·五月二十六日》:“人家不会杀害她们,她们没有罪。”词语解释:杀戒 拼音:shā jiè
戒杀生;禁止杀生的戒律。 宋 苏轼 《歧亭》诗叙:“则以前韵作诗,为杀戒以遗 季常 。”《再生缘》第二五回:“真人点首称知道,杀戒开时就逞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蒙古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旨》:“尔 哲布增丹巴 坐牀已久,精通佛理,洞达安危,谅不至以一念贪嗔轻开杀戒。”词语解释:杀业 拼音:shā yè
佛家以杀生为罪业,称“杀业”。《东周列国志》第九九回:“杀业之重如此,为将者可不戒哉!”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黄帝有熊氏》:“ 西陵氏 教蚕,又是一重杀业。”词语解释:杀杀 拼音:shā shā
谓刀剑锋利,寒光逼人。 唐 元稹 《五弦弹》诗:“呜呜暗溜咽冰泉,杀杀霜刀涩寒鞘。” 唐 元稹 《说剑》诗:“徐抽寸寸刃,渐屈弯弯肘。杀杀霜在锋,团团月临纽。”词语解释:杀礼 拼音:shā lǐ
减省礼仪。《周礼·秋官·象胥》:“凡礼宾客,国新杀礼,凶荒杀礼,札丧杀礼,祸烖杀礼,在野在外杀礼。” 唐 柳宗元 《亡姑渭南县尉陈君夫人权厝志》:“且愿杀礼,以成吾私。”《新唐书·赵憬传》:“ 寳应 中,方营 泰建 二陵,用度广,又 吐蕃 盗边,天下荐饥, 憬 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宋 司马光 《乞节用上殿札子》:“臣闻国有凶荒,则杀礼。”词语解释:杀才 拼音:shā cái
(1).佯嗔之词。常用于称呼所爱者。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爱你箇杀才没去就,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白娘子 看见道:‘你这杀才,把这一块好香与那贼秃去换酒肉喫!’”
(2).詈词。犹言该杀的。《水浒传》第三八回:“那节级便骂道:‘你这黑矮杀才,倚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来与我?’”亦作“ 杀材 ”。《红楼梦》第三九回:“真是个没用的杀材,这点子事也干不来!”
(3).指待宰杀的牲畜。《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此牛牙口尚小,且又精壮,原何把他买去做了‘杀才’。”词语解释:杀越 拼音:shā yuè
见“ 杀人越货 ”。
词语解释:杀人越货 拼音:shā rén yuè huò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指盗匪行为。语本《书·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孔 传:“杀人,颠越人,於是以取货利。” 蔡东藩 《五代史演义》第三六回:“贫民亦乘势闯入富家,杀人越货,抢劫至两昼夜。”亦省作“ 杀越 ”。 宋 曾巩 《饮归亭记》:“其不幸杀越剽攻,骇惊閭巷。”词语解释:杀定 拼音:shā dìng
定死,硬行规定。《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天下万事都是合做底,而今也不能杀定合做甚底事,圣贤教人也不曾杀定教人如何做。”词语解释:杀狠
狠命词语解释:杀毛树孔
形容极度疼痛恐惧时发出的喊叫词语解释:杀死个
方言。死命地;拼命地词语解释:杀落
被杀;杀死词语解释:杀千万,杀才
不得好死的,该杀的词语解释:杀巧
买东西时趁机压低价格词语解释:杀担
束紧担子词语解释:杀一警百 拼音:shā yī jǐng bǎi
见“ 杀一儆百 ”。
词语解释:杀一儆百 拼音:shā yī jǐng bǎi
亦作“ 杀一警百 ”。 杀一个人以儆戒许多人。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送难者皆天下黠猾游説而貌为老成迂拙者也。 粤省 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送,一本作“ 逆 ”。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亦泛指惩罚一人以儆戒众人。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 梅佐贤 向 徐义德 建议开除几个罢工的为首分子,杀一儆百,不然以后日子会更不太平啦。”词语解释:杀一砺百 拼音:shā yī lì bǎi
犹言杀一儆百。《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姦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礪百,以清王化。”一本作“ 杀一利百 ”。词语解释:杀一利百 拼音:shā yī lì bǎi
见“ 杀一礪百 ”。
词语解释:杀一砺百 拼音:shā yī lì bǎi
犹言杀一儆百。《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姦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礪百,以清王化。”一本作“ 杀一利百 ”。词语解释:杀人不眨眼 拼音:shā rén bù zhǎ yǎn
形容极其残暴。《五灯会元·青原下九世·圆通缘德禅师》:“ 曹翰 征 胡则 ,渡江入 庐山 寺, 缘德 淡坐如常。 翰 曰:‘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 德 熟视曰:‘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耶?’”《水浒传》第五回:“他是个杀人不眨眼魔君,你如何能够得他回心转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那杀人不眨眼的野性,忽然高兴,又杀个把人来顽顽。”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势盛时,杀农民真是杀人不眨眼。”词语解释:杀人处钻出头来 拼音:shā rén chù zuàn chū tóu lái
犹找死。喻在是非场中出头惹祸。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至死也休将口开,谁着你杀人处钻出头来。”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则索向盒中放,又不敢怀内揣,我正是杀人处钻出头来。”词语解释:杀人不过头点地 拼音:shā rén bù guò tóu diǎn dì
谓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太认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既是你众人代他苦苦哀求,杀人不过头点地,如今权且寄下他这颗驴头!” 张斌 《柳叶桃》五:“杀人不过头点地,能原谅就得原谅,不能得理不饶人。”词语解释:杀人不见血 拼音:shā rén bú jiàn xiě
杀人不露痕迹。比喻以阴险毒辣的手段害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这个官竟然不是人做的,头一件先要学会了卑污苟贱,才可以求得着差使,又要把良心搁过一边,放出那杀人不见血的手段,才弄得着钱。”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满洲国 ’大地主,杀人不见血。”词语解释:杀一儆百 拼音:shā yī jǐng bǎi
亦作“ 杀一警百 ”。 杀一个人以儆戒许多人。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送难者皆天下黠猾游説而貌为老成迂拙者也。 粤省 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送,一本作“ 逆 ”。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亦泛指惩罚一人以儆戒众人。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 梅佐贤 向 徐义德 建议开除几个罢工的为首分子,杀一儆百,不然以后日子会更不太平啦。”词语解释:杀身成义 拼音:shā shēn chéng yì
犹言杀身成仁。《晋书·阎缵传》:“假令如今, 吕后 必谓 昌 已反,夷其三族,则谁敢復为杀身成义者哉。”《北史·崔鉴崔模等传论》:“ 模 雄壮之烈, 楷 忠贞之操,杀身成义,临难如归,非大丈夫亦何能若此矣!”词语解释:杀身之祸 拼音:shā shēn zhī huò
有被杀危险的灾祸词语解释:杀鸡吓猴 拼音:shā jī xià hóu
见“ 杀鸡骇猴 ”。
词语解释:杀鸡骇猴 拼音:shā jī hài hóu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俗话説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拏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亦作“ 杀鷄吓猴 ”。《袁世凯演义》第二回:“ 光绪 因朝廷守旧大臣抗拒他的命令,百般阻挠新政,正在气头上,便采取‘杀鸡吓猴’的手段,传旨革去 文悌 的御史之职。”词语解释:杀剁 拼音:shā duò
犹言该杀的,该死。叹息之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覷着日头儿,暂时间,斋时过。‘杀剁!又不成 红娘 邓我?’”词语解释:杀决 拼音:shā jué
处死。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度辽将军安定皇甫规》:“﹝ 皇甫规 ﹞顾弟,私也;离局,姦也;诱巧,诈也;畏舟,慢也。四罪是矣,杀决可也。”词语解释:杀厉 拼音:shā lì
杀戮染有疫病的人。《礼记·檀弓下》:“ 吴 侵 陈 ,斩祀杀厉。” 郑玄 注:“厉,疫病。”《新唐书·萧俛传》:“夫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招怀,后掩袭,故有不杀厉,不禽二毛,不犯田稼,其救人如免水火,此必胜术也。”词语解释:杀地 拼音:shā dì
(1).犹死地。军事上指极为不利的地形。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絶水、迎陵、逆溜、居杀地、迎众树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
(2).占卜中一个方位的名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日未出时,面向杀地,汲水二十斛。”词语解释:杀人灭口 拼音:shā rén miè kǒu
(1).谓将人处死。《新唐书·王义方传》:“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
(2).指为隐瞒真象而杀害知情人的凶恶手段。词语解释:杀鸡取卵 拼音:shā jī qǔ luǎn
喻贪图眼前微小好处而损害长远利益。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小民留一线生机。”词语解释:杀鸡儿抹脖子 拼音:shā jī ér mǒ bó zi
见“ 杀鸡扯脖 ”。
词语解释:杀鸡扯脖 拼音:shā jī chě bó
亦作“ 杀鸡儿抹脖子 ”。 伸长了脖子。形容情急作态。《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西门庆 见 月娘 脸儿不瞧,就折迭腿装矮子,跪在地下,杀鸡扯脖,口裡姐姐长姐姐短。”《红楼梦》第二一回:“一席话,説的 贾璉 脸都黄了,在 凤姐 身背后,只望着 平儿 ‘杀鸡儿抹脖子’的使眼色儿,求他遮盖。”词语解释:杀合 拼音:shā hé
收束。《朱子语类》卷二六:“ 子张 是箇有鋭气的人,他作事,初头乘些鋭气去做,少间做到下梢,多无杀合,故告以‘居之无倦’;又且不朴实,故告之以‘行之以忠’,欲其尽心力也。”词语解释:杀掠 拼音:shā lüè
见“ 杀略 ”。
词语解释:杀略 拼音:shā lüè
亦作“ 杀掠 ”。 杀戮掳掠。《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六月, 鲜卑 寇 代郡 ,杀掠民吏。”《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 魏 人遂寇 兗 、 青 、 冀 三州,至 清 东而还,杀掠甚众,北边骚动。”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明年西戎犯边,杀略吏士。”《金史·斡者传》:“ 璘 走险, 璋 急击之,杀略殆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唐 军收复 洛阳 , 回纥 入城大肆杀掠。”词语解释:杀手 拼音:shā shǒu
(1).古代军队中经挑选特别悍勇善战的兵士。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公可遣 杨留 杀手百人,护巡按往 柳州 。”《东周列国志》第五五回:“﹝ 杜回 ﹞领著惯战杀手三百人,大踏步直冲入阵来。”
(2).刺杀人的凶手。如:职业杀手。
(3).比喻竞赛中技艺高超、致对方惨败的人。词语解释:杀收 拼音:shā shōu
收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将建 开寳寺 塔, 浙 匠 喻皓 料一十三层。 郭 以所造小样末底一级折而计之,至上层,餘一尺五寸,杀收不得。谓 皓 曰:‘宜审之。’ 皓 因数夕不寐,以尺较之,果如其言。”词语解释:杀损 拼音:shā sǔn
减省。《荀子·正论》:“以人之情为欲多而不欲寡,故赏以富厚,而罚以杀损也,是百王之所同也。” 王先谦 集解:“杀,减也。”词语解释:杀马毁车 拼音:shā mǎ huǐ chē
《后汉书·周燮传》:“﹝ 冯良 ﹞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 犍为 ,从 杜抚 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 宋 苏轼 《捕蝗》诗之二:“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词语解释:杀食 拼音:shā shí
减食。《淮南子·主术训》:“ 灵王 好细要,而民有杀食自飢也。”词语解释:杀力 拼音:shā lì
消耗力量。《商君书·一言》:“夫圣人之治国也,能摶力,能杀力……其摶力也,以富国强兵也;其杀力也,以事敌劝民也。”《商君书·说民》:“力多而不用则志穷,志穷则有私,有私则有弱。故能生力不能杀力,曰自攻之国,必削。”词语解释:杀人犯 拼音:shā rén fàn
杀了人的人词语解释:杀鸡为黍 拼音:shā jī wéi shǔ
谓殷勤款待宾客。《论语·微子》:“止 子路 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 专诸 復出其妻子相见,杀鸡为黍,欢如骨肉。”《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 张太太 也‘杀鸡为黍’的给他那位老爷备了顿饭。”词语解释:杀僇 拼音:shā lù
见“ 杀戮 ”。
词语解释:杀戮 拼音:shā lù
亦作“ 杀僇 ”。 杀害;屠杀。《书·吕刑》:“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吕氏春秋·论人》:“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杀僇而不止,以至於亡而不悟。” 唐 杜甫 《佳人》诗:“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水浒传》第五四回:“今又将 高唐州 官民杀戮一空,仓廒库藏,尽被掳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天启 间,公为编修,而宦者 魏忠贤 窃政,日杀僇士大夫不附己者。”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从不像我似的常常‘碰壁’的青年学生的眼睛看来, 中国 也就如此之黑暗么?然而他们仅有微弱的呻吟,然而一呻吟就被杀戮了!”词语解释:杀伤半径 拼音:shā shāng bàn jìng
距炸点或爆心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炮弹、导弹或其他射弹很可能摧毁目标或杀伤人员词语解释:杀回马枪 拼音:shā huí mǎ qiāng
比喻出其不意的回头一击词语解释:杀人如麻 拼音:shā rén rú má
形容杀人极多。 唐 李白 《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旧唐书·刑法志》:“遂至杀人如麻,流血成泽,天下靡然思为乱矣。”《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亦作“ 杀人如蓺 ”、“ 杀人如蒿 ”。《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焚室庐,杀人如蓺。” 宋 苏轼 《朱亥墓志》:“世之勇夫,杀人如蒿,及其所难,或失其刀。”词语解释:杀哀 拼音:shā āi
古代十二荒政之一。谓凶荒之年减少丧葬礼数,以省费用。《周礼·地官·大司徒》:“八曰杀哀。” 贾公彦 疏:“八曰杀哀者,谓凶礼之中杀其礼数。” 孙诒让 正义:“《公羊》 何 注训杀为省,谓减省丧礼,趋简易也。”词语解释:杀内 拼音:shā nèi
节制性欲。《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 杨倞 注:“此盖误耳,当为‘冰泮逆女,霜降杀内’,故《诗》曰:‘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杀,减也。内,谓妾御也,十日一御,即杀内之义。冰泮逆女,谓发生之时,合男女也;霜降杀内,谓闭藏之时,禁嗜欲也。”一说,杀下脱“止”字,“内”字属下句, 杨 注误。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此文本作‘霜降逆女,冰泮杀止。’《召南·摽有梅》及《陈风·东门之杨》正义两引此文,皆作‘冰泮杀止’。《周官·媒氏》疏载 王肃 论引此文,及《韩诗传》,亦作‘冰泮杀止’。自 杨 所见本‘杀’下始脱‘止’字,而 杨 遂以‘杀内’连读,误矣。冰泮杀止,指嫁娶而言,‘内’字下属为句,‘内,十日一御’是一事,非承‘冰泮’而言。”参见“ 杀止 ”。
词语解释:杀止 拼音:shā zhǐ
截止,停止。《诗·邶风·东门之杨》“昬以为期,明星煌煌” 唐 孔颖达 疏:“ 毛 以秋冬为昬之正时……《邶风》云:‘士如归妻,迨氷未泮。’知迎娶之礼,当在氷泮之前。 荀卿 书云:‘霜降逆女,氷泮杀止。’霜降,九月也;氷泮,二月也,然则 荀卿 之意,自九月至於正月,於礼皆可为昬。”参见“ 杀内 ”。词语解释:杀喳 拼音:shā zhā
形容因痛而失声高叫。《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就一凿,把小和尚凿矮了半截,凿的杀喳的叫。”词语解释:杀千刀 拼音:shā qiān dāo
方言。詈词。犹言不得好死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 符太太 也插上了嘴,駡到快时,却又説的是 苏州 话,只听得‘老蔬菜( 吴 人詈老人之词)’、‘杀千刀’两句是懂的,其餘一概不懂。”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这没良心的杀千刀!” 茅盾 《多角关系》:“没良心的!杀千刀!还我凭据,凭据!”词语解释:杀毒 拼音:shā dú
(1).毒杀。
(2).去除毒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荠苨》集解引 陶弘景 曰:“薺苨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絶,能杀毒。以其与毒药共处,毒皆自然歇。”词语解释:杀殉 拼音:shā xùn
将人杀死殉葬。《墨子·节葬下》:“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殷 王或者高等贵族的坟墓,也有不少的生殉和杀殉,一墓的殉葬者,往往多至四百人。”词语解释:杀死 拼音:shā sǐ
夺去生命;处死;弄死。例如:杀死一只兔子。
使对方队员出局(棒球用语)例如:用他迅速而突然的传杀将很多跑垒员杀死。词语解释:杀获 拼音:shā huò
斩杀捕获。 汉 班固 《西都赋》:“览山川之体势,观三军之杀获。”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词语解释:杀药 拼音:shā yào
使药力减低。意指有抗药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威灵仙》﹝发明﹞引 苏颂 曰:“采得根阴干,月餘捣末。温酒调一钱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杀药,可加及六钱。”词语解释:杀材 拼音:shā cái
见“ 杀才 ”。
词语解释:杀才 拼音:shā cái
(1).佯嗔之词。常用于称呼所爱者。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爱你箇杀才没去就,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白娘子 看见道:‘你这杀才,把这一块好香与那贼秃去换酒肉喫!’”
(2).詈词。犹言该杀的。《水浒传》第三八回:“那节级便骂道:‘你这黑矮杀才,倚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来与我?’”亦作“ 杀材 ”。《红楼梦》第三九回:“真是个没用的杀材,这点子事也干不来!”
(3).指待宰杀的牲畜。《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此牛牙口尚小,且又精壮,原何把他买去做了‘杀才’。”词语解释:杀鸡骇猴 拼音:shā jī hài hóu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俗话説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拏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亦作“ 杀鷄吓猴 ”。《袁世凯演义》第二回:“ 光绪 因朝廷守旧大臣抗拒他的命令,百般阻挠新政,正在气头上,便采取‘杀鸡吓猴’的手段,传旨革去 文悌 的御史之职。”词语解释:杀鸡焉用牛刀 拼音: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语本《论语·阳货》:“ 夫子 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水浒传》第八五回:“常言道:‘杀鸡焉用牛刀。’哪里消得正统军自去。”词语解释:杀矢 拼音:shā shǐ
古代用于打猎的一种箭。《周礼·夏官·司弓矢》:“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 郑玄 注:“杀矢,言中则死。” 贾公彦 疏:“解称杀矢之名,以其最重,中则死故也。”《周礼·考工记·冶氏》:“冶氏为杀矢。” 郑玄 注:“杀矢,用诸田猎之矢也。”词语解释:杀胚 拼音:shā pēi
见“ 杀坯 ”。
词语解释:杀坯 拼音:shā pī
亦作“ 杀胚 ”。 方言。犹言该死的。《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 瞿太太 不由分説,一面下轿,一面就直着嗓子喊道:‘叫那杀坯出来!我同他説话!’” 茅盾 《一个够程度的人》:“死尸,杀胚!看你死在这里过一世,才是有种的!”词语解释:杀缝 拼音:shā fèng
剪裁缝合之缝。《论语·乡党》“非帷裳,必杀之” 三国 魏 何晏 集解:“ 王 曰:‘衣必有杀缝,唯帷裳无杀也。’” 朱熹 集注:“正幅如帷,要有襞积而旁无杀缝。”词语解释:杀缚 拼音:shā fù
(1).斩杀束缚。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奔乌攫之黝蟉,徒有势於杀缚。”
(2).犹缀合。 清 梅曾亮 《陈拜乡诗序》:“故其诗清旷迈俗,而杀缚事实,词与事称,非博览精择,一资为诗者不能也。”词语解释:杀人如草 拼音:shā rén rú cǎo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明 沉明臣 《凯歌》:“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争坟墓而闔族械斗,杀人如草。” 鲁迅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同胞 张献忠 杀人如草,而 满洲 兵的一箭,就钻进树丛中死掉了。”词语解释:杀价 拼音:shā jià
指不合理地压低价格。《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三荷包 听了满心欢喜,心想这可由我杀价,这叫做‘里外两赚’。” 方之 《内奸》:“﹝ 田有信 ﹞话虽不多,肚里有货,什么掺水掺假、抬价杀价的把戏,都瞒不过他的眼。”词语解释:杀人如艺 拼音:shā rén rú yì
见“ 杀人如麻 ”。
词语解释:杀人如麻 拼音:shā rén rú má
形容杀人极多。 唐 李白 《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旧唐书·刑法志》:“遂至杀人如麻,流血成泽,天下靡然思为乱矣。”《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亦作“ 杀人如蓺 ”、“ 杀人如蒿 ”。《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焚室庐,杀人如蓺。” 宋 苏轼 《朱亥墓志》:“世之勇夫,杀人如蒿,及其所难,或失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