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月入声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末字词组
梼杌马杌楚杌槁杌椊杌嚚杌动杌床杌
郁杌凳杌杌杌椅杌屠杌突杌肉杌 

词语解释:梼杌  拼音:táo wù
(1).传说中的凶兽名。《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2).传说为远古的恶人“四凶”之一。或谓即 鲧 。《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左传·文公十八年》:“ 顓頊氏 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 檮杌 。” 杜预 注:“谓 鯀 。”《国语·周语上》:“ 商 之兴也, 檮杌 次於 丕山 。” 韦昭 注:“ 檮杌 , 鮌 也。” 唐 柳宗元 《杜兼对》:“ 杜兼 为 濠州 ,幸兵之乱,杀无罪士二人,蓄货足慾,吾以为 唐 檮杌 、 饕餮 者亡以异。”
(3).泛指恶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小人道长,则 檮杌 比肩。”
(4). 楚 史书名。《孟子·离娄下》:“ 晋 之《乘》, 楚 之《檮杌》, 鲁 之《春秋》,一也。” 明 张萱 《疑耀·檮杌》:“檮杌,恶兽, 楚 以名史,主於惩恶。又云,檮杌能逆知未来,故人有掩捕者,必先知之。史以示往知来者也,故取名焉。亦一説也。”
词语解释:郁杌  拼音:yù wù
茂盛挺拔。 明 王世贞 《西山》诗:“峨峨隧途,松柏鬱杌。”
词语解释:马杌  拼音:mǎ wù
亦作“ 马兀 ”。 坐具。大方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库迎煮》:“其官私妓女……各雇赁银鞍闹妆马匹,借倩宅院及诸司人家虞候押番,及唤集閒僕浪子,引马随逐,各青绢白扇马兀供直。”《清通典·礼·嘉五》:“皇帝大驾卤簿:玉輦一、导盖一、……水瓶二、马杌一、交椅一。”亦称“ 马杌子 ”。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什物》:“《事物紺珠》有马杌二字。俗以方而大者为马杌子。”
词语解释:凳杌  拼音:dèng wù
犹肩舆。
词语解释:楚杌  拼音:chǔ wù
指 春秋 时 楚国 的史书《檮杌》《宋书·志序》:“至於 楚 《书》、 郑 《志》、 晋 《乘》、 楚 《杌》之篇,皆所以昭述前史,俾不泯於后。”
词语解释:杌杌  拼音:wù wù
痴呆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帝寧能为石人邪” 唐 张守节 正义:“ 颜师古 云:‘言徒有人形耳,不知好恶。’按,今俗云人不辨事,駡云杌杌若木人也。”
词语解释:槁杌  拼音:gǎo wù
愚拙貌;愚痴貌。 晋 郭璞 《客傲》:“ 梁生 吟啸而矫跡, 焦先 混沌而槁杌。”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君才固雄騫,吾困惭槁杌。”
词语解释:椅杌  拼音:yǐ wù
椅子和凳子。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旁列椅杌,中设大炕,一门通艄后。”
词语解释:椊杌  拼音:zuó wù
(1).以柄入孔。
(2).木短出貌。
词语解释:屠杌  拼音:tú wù
指肉摊、肉铺。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猪足符》:“适从屠杌买来,方有求於君家,岂敢以符为厌呪?”
词语解释:嚚杌  拼音:yín wù
愚顽痴呆。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 顓頊氏 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檮杌’。”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合疏》:“臣嚚杌穷贱,情嗜踳昧。”
词语解释:突杌  拼音:tū wù
见“ 突兀 ”。
词语解释:突兀  拼音:tū wù
(1).亦作“ 突杌 ”、“ 突屼 ”。高耸貌。《文选·木华〈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杌孤游。” 李善 注:“突杌,高貌。”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逶迤绰约,如玉女之千娇;突兀峥嶸,似灵龟之孤朴。”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文》:“东寻玉籙,则 龙虎 嵳峩;南访 金沙 ,则 罗浮 突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突兀高颧,浓眉毛,压一双赤眼。”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2).特出;奇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刘尹 目 庾中郎 ,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唐 施肩吾 《壮士行》:“有时误入千人丛,自觉一身横突兀。” 宋 司马光 《瘿盆》诗:“癭盆生以丑自鬻,突兀当轩耸羣目。” 元 麻革 《杨将军坰马图》诗:“淡淡生绢一片云,眼中羣龙何突兀。”
(3).端坐貌。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未曾寄官曹,突兀倚书幌。” 仇兆鳌 注:“突兀,端坐之貌。”
(4).猝然。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宋 司马光 《苦雨》诗:“喧豗流潦怒,突兀坏垣秃。”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一章:“ 王柬芝 的突然回来,莫说他的妻子、女儿很惊异,就是他本人也不能不感到生活变化得实在突兀,环境变换得实在急速。”
(5).奇怪;别扭。 宋 王銍 《默记》卷下:“﹝ 子厚 ﹞曰:‘一置兹山,一投 汉水 ’亦可,然终是突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俊卿 看见,心里有些突兀起来。” 明 车任远 《蕉鹿梦》第五折:“我昨日砍柴,似梦非梦,打得一个鹿。打时节,恰像是真,寻不着又道是梦。心中突兀,放他不下,夜来当真做一梦。”
词语解释:动杌  拼音:dòng wù
动摇。《文选·马融〈长笛赋〉》:“摇演其山,动杌其根者,岁五六而至焉。”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杌,摇也。”
词语解释:肉杌  拼音:ròu wù
唐玄宗时,有黄?儿矮陋而颇机慧,帝常凭之以行,号曰"肉杌"。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
词语解释:床杌
上下马用的垫脚凳。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高帝 不欲勛武臣废习骑射,故虽公侯极品,而出必乘马,上下不用牀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