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孤村 拼音:gū cūn
孤零零的村庄。 唐 韦应物 《自巩洛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寮友》诗:“孤村几处临 伊 岸,一鴈初晴下朔风。” 宋 晁冲之 《夜行》诗:“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孤村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苏曼殊 《淀江道中口占》:“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词语解释:荒村 拼音:huāng cūn
亦作“ 荒邨 ”。 偏僻荒凉、人烟稀少的村落。 五代 李中 《春日野望怀故人》诗:“暖风医病草,甘雨洗荒村。” 元 倪瓒 《荒邨》诗:“踽踽荒邨客,悠悠远道情。”《水浒传》第二二回:“他自在县里住居,老汉自和孩儿 宋清 ,在此荒村,守些田亩过活。” 鲁迅 《呐喊·故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词语解释:山村 拼音:shān cūn
山野间的村落。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戍楼侵岭路,山村落猎围。”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山村野塾,家连菌草之围;谷饮川居,户有桃符之水。” 宋 杨万里 《山村》诗:“一搭山村一搭奇,亦堪风物索新诗。” 陈毅 《元夜抵胡家坪》诗:“敲冰踏雪麦坪前,半夜山村犹未眠。”词语解释:烟村 拼音:yān cūn
见“ 烟村 ”。词语解释:水村 拼音:shuǐ cūn
水边的村落。 唐 杜牧 《江南春绝句》:“千里鶯啼緑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次日再看,一发结得奇异了,乃是一带寒林,水村竹屋。”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寄顾梁汾苕中》词:“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 鲁迅 《花边文学·水性》:“看 上海 报,几乎每天都有下河洗浴,淹死了人的记载。这在水村里,是很少见的。”词语解释:南村 拼音:nán cūn
(1).即 栗里 。在今 江西 九江 南 陶村 西。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昔欲居 南村 ,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李公焕 注:“ 南村 ,即 栗里 也。”
(2).南边的村庄。 唐 曹邺 《早秋宿田舍》诗:“南村犊牛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词语解释:渔村 拼音:yú cūn
渔民聚居的村庄。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渔村绕水田,澹澹隔晴烟。” 宋 柳永 《诉衷情近》词:“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袁鹰 《风帆·归帆》:“沉沉夜幕笼罩住渔村,笼罩住每个渔家的笑语和沉思。”词语解释:西村 拼音:xī cūn
(1). 杭州 西泠 的别称。 宋 郭祥正 《西村》诗:“远近皆僧刹, 西村 八九家。” 华黼臣 注引《武林旧事》:“ 孤山 西泠 又名 西村 。” 宋 林逋 《易从师山亭》诗:“ 西村 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2).相传 西施 为 苧萝村 西鬻薪之女,后因以“西村”为 西施 的代称。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 东施 形丑冒 西村 ,骗允。”词语解释:空村 拼音:kōng cūn
(1).人烟稀疏的村落。 金 宇文虚中 《安定道中》诗:“牛羊争隘道,乌鹊聚空村。”
(2).谓村民倾家而出。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繅丝。”词语解释:连村 拼音:lián cūn
(1).一村又一村。《魏书·卢昶传》:“至使通原遥畛,田芜罕耘;连村接閈,蚕飢莫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山之西麓,则连村倚曲,民居聚焉。”
(2).满村,遍村。 唐 李洞 《乱后龙州送郑郎中兼寄郑侍御》诗:“县清江入峡,楼静雪连村。”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穠緑连村荔子丹,瘴云将雨暗前湾。” 明 陈献章 《东亭奉别宪副陶公》诗:“父老连村拥画航,东亭西日引杯长。”词语解释:边村 拼音:biān cūn
边地村庄。 唐 王维 《凉州郊外游望》诗:“野老纔三户,边村少四邻。”词语解释:三家村 拼音:sān jiā cūn
(1).偏僻的小乡村。 唐 王季友 《代贺若令誉赠沉千运》诗:“山上双松长不改,百年唯有三家村。”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水浒传》第五一回:“便駡你这三家村使牛的,打甚么紧?!” 邹韬奋 《救国组织和时事研究》:“即在一个三家村里,能设法减少几个文盲,促进看报和注意时事的兴趣,渐渐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救国热诚,也是值得做的工作。”
(2).作家 邓拓 、 吴唅 、 廖沫沙 三人于六十年代初,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杂记》专栏,以 吴南星 的笔名撰写短小精炼的杂文。十年内乱开始, 姚文元 写《评〈三家村〉》一文,对作者横加罪名,诬之为“三家村”“反党集团”,一时之间,凡诬三人为“反党集团”者,多以“三家村”称之。词语解释:乡村 拼音:xiāng cūn
亦作“ 乡邨 ”。
(1).村庄。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乡村絶闻见,樵苏限风霄。”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糶易。” 宋 苏舜钦 《谘目五》:“又不可全依 汉 制,人人尽取,恐下户贫民难以应给,况乡邨之间徭役已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应天 苏州府 常熟县 有个乡村,叫做 麟紱镇 。”
(2).今亦泛指农村。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乡村田野上的道路--用卵石或石板铺的曲折窄小的道路。”
(3).乡里,家乡。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清 蒲松龄 《流民蒙君恩载送东归》诗:“家中逃者方出门,旧年逃者返乡邨。”词语解释:竹村 拼音:zhú cūn
亦作“ 竹邨 ”。 竹林茂盛的村庄。 唐 杜甫 《敝庐遣兴奉寄严公》诗:“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 唐 杜牧 《忆游朱坡四韵》:“带雨经荷沼,盘烟下竹邨。”词语解释:杏花村 拼音:xìng huā cūn
(1). 唐 杜牧 《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因以“杏花村”泛指卖酒处。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忆钱唐》词:“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 元 东湖散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小雨杏花村问酒,澹烟杨柳巷巾车。” 明 高启 《五禽言和张水部》:“提胡芦,趣沽酒,杏花村中媪家有。” 郁达夫 《临平登山记》:“在一条丁字路的转弯角前,并且还有一家青帘摇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号,本名仿佛是聚贤楼。”亦省称“ 杏村 ”。 清 孙枝蔚 《落花》诗:“杏村惟见酒旗摇,一去繁华不可招。”
(2).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 安徽省 贵池县 城西。向以产酒著名。
(3).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 山西省 汾阳县 东,相传自 南北朝 以来,即以产“汾酒”著名。 郭沫若 《访杏村》诗:“ 杏花村 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 谢觉哉 《游杏花村竟日雨留题》诗:“逢人便説 杏花村 ,汾酒名牌天下闻。”
(4).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金陵 诸胜如 凤凰臺 、 杏花村 、 雨花臺 ,皆一抔黄土耳。”词语解释:云村 拼音:yún cūn
云气笼罩的村落、山村。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云村共香饭,水月喻秋花。” 明 宋濂 《题方方壶画锺山隐居图》诗:“相期守规中,结庵在云村。”词语解释:蛮村 拼音:mán cūn
蛮人的村庄。亦泛指荒村。 宋 苏轼 《寄虎儿》诗:“谋生看拙否,送老此蛮村。” 宋 苏轼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三:“倦看涩勒暗蛮村,乱棘孤藤束瘴根。”词语解释:邻村 拼音:lín cūn
邻近的村舍。《南史·孝义传·郭世通》:“邻村大小莫有呼其名者。”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听说那邻村的航船 七斤 便着了道儿,弄得不像人样子了。” 雁翼 《伙伴》诗:“到邻村,我去拜访一位朋友。”词语解释:沙村 拼音:shā cūn
(1).沙滩边或沙洲上的村落。 唐 杜甫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诗:“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唐 孟郊 《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诗:“江城与沙村,人语风颼飀。” 明 王逢 《题杉溪老人家壁六言》之三:“红白花明水寺,青苍树遶沙村。”
(2).粗暴;粗野。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四折:“这哥哥恁地狠,没些儿淹润,一剗地沙村,倒把人寻趁。”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订盟》:“做出个沙村势逞威。”词语解释:寒村 拼音:hán cūn
偏僻冷落的村庄。 唐 卢纶 《送李缃》诗:“波翻远水蒹葭动,路入寒村机杼鸣。” 唐 唐彦谦 《韦曲》诗:“穷郊二月初离别,独傍寒村嗅野梅。”词语解释:新村 拼音:xīn cūn
指在城市、农村新建的居民点。《新民晚报》1989.3.6:“请在新村多设摊。”词语解释:鱼村 拼音:yú cūn
渔民聚居的村庄。 清 王士禛 《夜遇陈伯玑即别》诗:“烟溟失鱼邨,雪消数江树。”词语解释:昭君村 拼音:zhāo jūn cūn
地名。在今 湖北省 兴山县 南,相传为 汉 王昭君 的故乡。 唐 杜甫 《负薪行》:“若道 巫山 女粗丑,何得北有 昭君村 。”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 归州 有 昭君村 ,村人生女无美恶,皆灸其面。” 清 曹寅 《巫峡石歌》:“ 灧澦堆 前发棹郎, 昭君村 中负壶女。”词语解释:梅花村 拼音:méi huā cūn
著名风景地。在 广东省 博罗县 罗浮山 飞云峰 下。因梅树成林而得名。 宋 苏轼 《再用松风亭下韵》:“ 罗浮山 下 梅花村 ,玉雪为骨冰为魂。”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山语·罗浮》:“ 梅花村 在山口,前对 麻姑 、 玉女 二峯,深竹寒溪,一往幽折,人多以艺梅为生,牛羊之所践踏,皆梅也。”词语解释:杏村 拼音:xìng cūn
见“ 杏花村 ”。
词语解释:杏花村 拼音:xìng huā cūn
(1). 唐 杜牧 《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因以“杏花村”泛指卖酒处。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忆钱唐》词:“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 元 东湖散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小雨杏花村问酒,澹烟杨柳巷巾车。” 明 高启 《五禽言和张水部》:“提胡芦,趣沽酒,杏花村中媪家有。” 郁达夫 《临平登山记》:“在一条丁字路的转弯角前,并且还有一家青帘摇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号,本名仿佛是聚贤楼。”亦省称“ 杏村 ”。 清 孙枝蔚 《落花》诗:“杏村惟见酒旗摇,一去繁华不可招。”
(2).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 安徽省 贵池县 城西。向以产酒著名。
(3).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 山西省 汾阳县 东,相传自 南北朝 以来,即以产“汾酒”著名。 郭沫若 《访杏村》诗:“ 杏花村 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 谢觉哉 《游杏花村竟日雨留题》诗:“逢人便説 杏花村 ,汾酒名牌天下闻。”
(4).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金陵 诸胜如 凤凰臺 、 杏花村 、 雨花臺 ,皆一抔黄土耳。”词语解释:酒村 拼音:jiǔ cūn
指有酒店的村庄。 唐 罗邺 《南行》诗:“鱼市酒村相识遍,短船歌月醉方归。”词语解释:农村 拼音:nóng cūn
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 方之 《柳营小记》:“农村过去最神气的建筑是祠堂,现在恐怕要算电力排灌站了。”词语解释:穷村 拼音:qióng cūn
僻远的乡村。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序》:“穷村逈陌,遥山絶浦,其间枉夭,安可胜言!”词语解释:霜村 拼音:shuāng cūn
指白色月光笼罩的山村。 南朝 陈后主 《同江仆射游摄山栖霞寺》诗:“霜村夜乌去,风路寒猿吟。”词语解释:路村
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词语解释:鸟村 拼音:niǎo cūn
詈词。犹土气。《水浒传》第四十回:“那伙使鎗棒的説道:‘你倒鸟村!我们衝州撞府,那里不曾去,到处看出人。’”词语解释:遗村 拼音:yí cūn
破旧的村庄。 宋 曾巩 《追租》诗:“试起望遗村,霾风振墟落。”词语解释:民村 拼音:mín cūn
农家居住的村庄。《周书·宇文亮传》:“ 亮 自 安陆 道攻拔 黄城 ,輒破 江 侧民村,掠其生口,以赐士卒。” 唐 韩愈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诗之一:“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犬鸡俱上屋,不復走与飞。”词语解释:厢村 拼音:xiāng cūn
城郊的乡村。《明史·高杰传》:“ 杰 攻城急,日掠厢村妇女,民益恶之。”词语解释:自然村 拼音:zì rán cūn
民户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这是山头上的一个小小的自然村,有几间屋子也都没有点灯。”词语解释:发村 拼音:fā cūn
撒野;发脾气。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訕筋,发村,使狠,甚的是软款温存。”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我老人家如今性子淳善了,若发起村来,怕不筋都敲断你的。”词语解释:八月的乡村 拼音:bā yuè de xiāng cūn
长篇小说。萧军作。1935年发表。人民革命军第五小队队长萧明带领六名从旧军队反叛出来的士兵组成游击小队,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同驻守王家堡子的铁鹰小队会合。游击队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萧明在战斗中也得到了锻炼。词语解释:转疃寻村 拼音:zhuǎn tuǎn xún cūn
在村舍之间转游走动。《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至次日,辝主人,又迤邐转疃寻村,身如落花飞絮。”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我每日家则是转疃波寻村。”词语解释:刘村 拼音:liú cūn
宋 代画家 刘益 的美称。 元 夏完彦 《图绘宝鉴》卷三:“ 刘益 字 益之 。 汴 人,工花禽……尤长小景。 靖康 之难流落 岭表 ,多画山果野禽,故人呼为 刘村 。”词语解释:二村 拼音:èr cūn
指 清 代诗人 李啸村 与 鲁星村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安庆 诗人以‘二 村 ’为最。一 李啸村 葂 ,一 鲁星村 璸 。”词语解释:专业村 拼音:zhuān yè cūn
指我国农村中按专业分工、以专门生产技能从事某一行业的村庄。《人民日报》1984.7.24:“ 金塔县 中东乡 今年出现了养鸡、种瓜、笤把、建筑四个专业村。”词语解释:杜家村 拼音:dù jiā cūn
戏谑语。指肚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三:“这个人的寒热病是有名的。又爱贪口腹,他的杜家村,有个无底洞。帐也怕莫背得很多了?”词语解释:樗村 拼音:chū cūn
荒村。 清 曹寅 《南辕杂诗》之五:“ 瀛州 土瘠拙倡优,笛鼓掀掤闹不休。想到来朝近春社,樗村烟壠正呼牛。”词语解释:不当村 拼音:bù dàng cūn
不以为蠢,不嫌弃。《水浒传》第二回:“ 王进 道:‘小官人若是不当村时,较量一棒耍子。’”词语解释:梅园村 拼音:méi yuán cūn
见“ 梅园新村 ”。
词语解释:梅园新村 拼音:méi yuán xīn cūn
在 江苏省 南京市 。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 周恩来 )驻 南京 的办公地址。1956年辟为革命纪念馆。 郭沫若 《南京印象》四:“ 梅园新村 的名字很好听,大有诗的意味。” 白桦 《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风雨交加的 梅园新村 ,翠柏更苍劲。”亦省称“ 梅园村 ”。 魏传统 《周总理的愤怒》诗:“满腔愤怒化火炬,火炬照亮 南京 城,万众怀念解放区,一心坚守 梅园村 。”词语解释:梅园新村 拼音:méi yuán xīn cūn
在 江苏省 南京市 。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 周恩来 )驻 南京 的办公地址。1956年辟为革命纪念馆。 郭沫若 《南京印象》四:“ 梅园新村 的名字很好听,大有诗的意味。” 白桦 《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风雨交加的 梅园新村 ,翠柏更苍劲。”亦省称“ 梅园村 ”。 魏传统 《周总理的愤怒》诗:“满腔愤怒化火炬,火炬照亮 南京 城,万众怀念解放区,一心坚守 梅园村 。”词语解释:度假村 拼音:dù jià cūn
供度假用的大型旅游场所词语解释:撒村 拼音:sā cūn
说粗鲁话。村,村野。《西游记》第三九回:“ 唐僧 道:‘都进去,莫要撒村,先行了君臣礼,然后再讲。’”《红楼梦》第一○三回:“我们为好劝他,那里跑进一个野男人,在奶奶们里头混撒村混打,这可不是没有王法了!” 刘绍棠 《花街》一:“舌尖带刺儿,满嘴撒村。”词语解释:柳暗花明又一村 拼音: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
宋 陆游 《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茅盾 《锻炼》三:“外交上有个消息……也许急转直下,来个惊人的变化。那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今天的一些计划自然都成了陈迹。”词语解释:烟村 拼音:yān cūn
亦作“ 烟邨 ”。亦作“烟村”。 指烟雾缭绕的村落。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水市通闤闠,烟村混轴轤。” 宋 李纲 《梅花赋》:“含芳雪径,擢秀烟邨。” 宋 刘一止 《喜迁莺·晓行》词:“迤邐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哦,没有住宅区,没有野店,没有烟村。”词语解释:峂峪村 拼音:tóng yù cūn
地名。在北京市海淀区词语解释:没事村 拼音:méi shì cūn
同“没2事哏”。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你駡了人倒説你是,你没事哏,没事村。”词语解释:秀才村 拼音:xiù cái cūn
《北史·李裔传》:“﹝ 李愔 ﹞与从父兄 普济 并应秀才举,时人谓其所居为秀才村。”后因谓文人较为集中的居处为秀才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此五人者,离 随园 不过二三里,老人不负住秀才村,故録之,亦以勗其再进也。”词语解释:移民并村 拼音:yí mín bìng cūn
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所实行的集中居民,加强控制的一种政策。 黄知真 《闽北三年》:“移民并村也割不断群众对我们的支援。” 王愿坚 《党费》:“敌人看看整不了我们,竟使出了一个叫做‘移民并村’的绝着。”词语解释:奥林匹克村 拼音:ào lín pǐ kè cūn
奥运会主办国为参加者专设的住所。一般建于主体育场、练习场附近。1932年在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首次为参加者建造集中的宿舍,被称为“奥林匹克村”。此后,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村作了专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