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李杜 拼音:lǐ dù
(1). 东汉 李固 、 杜乔 的并称。《后汉书·李杜传赞》:“ 李 杜 司职,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东汉 李膺 、 杜密 的并称。《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 李 杜 焉。”
(3). 东汉 李云 、 杜众 的并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四李社》:“ 弘农 五官掾 杜众 ,伤 云 以忠諫获罪,上书愿与 云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狱中。其后 襄楷 上言,亦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 李云 、 杜众 以直通受诛,此又一 李 杜 矣。”
(4). 东晋 杜预 与 北魏 李冲 的并称。《魏书·王肃传》:“詔曰:‘……故 杜预 之殁,窆於 首阳 ;司空 李冲 ,覆舟是託。顾瞻斯所,诚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扬州 刺史 肃 诚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愿终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魏书》 李冲 、 杜预 ,忠义相结,亦称 李 杜 。”
(5). 唐 李白 与 杜甫 的并称。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甫 旷放不自俭,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功。少与 李白 齐名,时号‘ 李 杜 ’”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李 杜 二公,诚为劲敌。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丽。” 清 费锡璜 《〈友鸥堂集〉序》:“ 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苏 、 陆 间,则并驱争先。”
(6).初 唐 诗人 杜审言 与 李峤 ,晚 唐 诗人 李商隐 与 杜牧 亦并称“李杜”。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杜审言 、 李嶠 结友前朝, 李商隐 、 杜牧 之齐名晚季,咸称 李 杜 。”
(7). 宋 李韶 与 杜范 的并称。《宋史·李韶传》:“当是时,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与 杜范 皆廉直,中外谓 李 杜 。”词语解释:老杜 拼音:lǎo dù
指 唐 代诗人 杜甫 ,以别于 杜牧 (称 小杜 )。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题示》:“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轩。”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杜诗高妙》:“ 老杜 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词语解释:房杜 拼音:fáng dù
唐 名相 房玄龄 、 杜如晦 的并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自是臺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二人相须以断大事,迄今言良相者,称 房 杜 焉。”《新唐书·杜如晦传》:“﹝ 如晦 ﹞与 玄龄 共筦朝政……方为相时,天下新定,臺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 房 杜 云。” 元 耶律楚材 《继宋德懋韵》之三:“ 炎汉 萧 曹 贤政事, 李唐 房 杜 美声名。”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 河汾 房 杜 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参见“ 房谋杜断 ”。
词语解释:房谋杜断 拼音:fáng móu dù duàn
唐太宗 时,名相 房玄龄 多谋, 杜如晦 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 太宗 尝与 文昭 图事,则曰:‘非 如晦 莫能筹之。’及 如晦 至焉,竟从 玄龄 之策也。盖 房 知 杜 之能断大事, 杜 知 房 之善建嘉谋。”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 房 谋兼 杜 断, 萧 律继 曹 遵。”词语解释:鄠杜 拼音:hù dù
鄠县 与 杜陵 。 杜陵 , 汉宣帝 陵墓。靠近 长安 ,为胜地。 汉 班固 《西都赋》:“ 商 洛 缘其隈, 鄠 杜 滨其足。” 唐 许浑 《别刘秀才》诗:“孤帆夜别 瀟 湘 雨,广陌春期 鄠杜 花。” 明 何景明 《寄三子诗》:“ 鄠 杜 终南 曲, 邠 岐 渭北 陲。”词语解释:小杜 拼音:xiǎo dù
(1).称 汉 杜延年 。 延年 , 杜周 子,亦明法律,持刑以宽。 南朝 梁 沉约 《授蔡法度廷尉制》:“ 汉 代律书,出乎 小杜 。”
(2).称 唐 杜牧 。《新唐书·杜牧传》:“ 牧 於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 杜甫 云。” 宋 苏舜钦 《霅上》诗:“ 小杜 有灵应羡我,今为闲客此闲行。” 清 孔尚任 《红桥》诗:“可惜同游无 小杜 ,扑襟丝雨总销魂。” 郁达夫 《自题〈乙卯集〉》诗之一:“枉抛心力著书成,赢得清狂 小杜 名。”词语解释:韦杜 拼音:wéi dù
(1). 唐 代 韦 氏、 杜 氏的并称。 韦 氏居 韦曲 , 杜 氏居 杜曲 ,皆在 长安 城南,世为望族。时称“韦杜”。 宋 程大昌 《雍录》卷七:“ 杜县 与 五代 都城谨相并附,故古事著迹此地者多也。语谓‘城南 韦 杜 ,去天五天’,以其迫近帝都也。” 元 李好文 《长安志图》卷中:“﹝ 樊川 ﹞ 长安 名胜之地。 周 处士 韦夐 、 唐 杜公 牧之 、 祁国 杜公 奇章 、 牛公 之居,皆在焉。 唐 人语曰:‘城南 韦 杜 ,去天尺五’,可见昔时之盛。”
(2).指 长安 城南的 韦曲 、 杜曲 。 唐 望族 韦 氏、 杜氏 世居于此。山青水秀,林木繁茂,为当时游览胜地。后亦借指风景秀丽之地。 唐 韩愈 《出城》诗:“暂出城门蹋青草,远於林下见春山。应须 韦 杜 家家到,秖有今朝一日閒。” 宋 陈师道 《城南寓居》诗之一:“游子莫何归? 韦 杜 城南村。” 清 龚自珍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词:“一帽红尘,行来 韦 杜 人家北。”词语解释:杕杜
孤生的赤棠词语解释:召杜 拼音:shào dù
见“ 召父杜母 ”。
词语解释: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指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他们都曾为 南阳 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 南阳 人为之语曰:“前有 召 父,后有 杜 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后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时 裴安卿 便是重出世的 召父 ,再生来的 杜母 ,也只得低头受缚。”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兹褒 召 杜 ,道必闭 申 韩 。”词语解释:羊杜 拼音:yáng dù
晋 羊祜 、 杜预 二人先后镇 襄阳 ,有政绩,后人因并称之。 宋 曾巩 《和张伯常岘山亭晚起元韵》:“更追 羊 杜 经行乐,况有风骚是謫仙。” 宋 苏轼 《襄阳乐》诗之三:“使君朱斾来翻翻,人道使君似 羊 杜 。”词语解释:韩杜 拼音:hán dù
唐 代古文家 韩愈 和诗人 杜甫 的并称。 清 伤时子 《苍鹰击·好逑》:“ 马 班 良史, 渊 云 赋手, 韩 杜 诗文不朽。”词语解释:邵杜 拼音:shào dù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的并称。召,又作“邵”。二人先后为 南阳 太守,有惠政,时人称之曰:“前有 召父 ,后有 杜母 。”见《后汉书·郭杜孔张等传》。 宋 王禹偁 《送柴侍御赴阙序》:“ 龚 黄 於是政成, 邵 杜 以之相代。”词语解释:宋杜 拼音:sòng dù
唐 代诗人 宋之问 与 杜审言 的并称。 唐 韦蟾 《岳麓道林寺》诗:“ 沉 裴 笔力鬭雄壮, 宋 杜 词源两风雅。”词语解释:防杜 拼音:fáng dù
(1).防范杜绝(祸患等)。《陈书·傅縡传》:“圣人所以曲陈教诫,深致防杜,説见在之殃咎,敍将来之患害,此文明著,甚於日月。” 清 陈梦雷 《绝交书》:“贼臣教以遍加网罗,防杜不测。”
(2).遮掩灭绝。《梁书·江革传》:“ 祏 时权倾朝右,以 革 才堪经国,令参掌机务,詔誥文檄,皆委以具。 革 防杜形迹,外人不知。”词语解释:服杜 拼音:fú dù
东汉 服虔 和 晋 杜预 的并称。两人均善治《春秋左氏传》。 晋 范宁 《〈穀梁传〉序》:“《左氏》则有 服 杜 之注,《公羊》则有 何 严 之训。”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盖谈经者恶闻 服 杜 之嗤,论史者憎言 班 马 之失。”词语解释:乘杜 拼音:chéng dù
传说为马车的发明者。《荀子·解蔽》:“ 奚仲 作车, 乘杜 作乘马。” 杨倞 注:“《世本》云:‘ 相土 作乘马。’杜与土同……以其作乘马之法,故谓之 乘杜 。”词语解释:预杜 拼音:yù dù
预先杜绝。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岳忠武前妻》:“余谓 宋 人承 唐 风俗,不讳改嫁。故大家如 范文正公 家,亦有此事,而 南宋 定城 令 赵用 壙志,亦载其女再适人…… 忠武 之处此事,不徼不随,仁至义尽,以一奏预杜 中山 之谤,其才识精密,亦足见一斑也。”词语解释:刘杜 拼音:liú dù
明 末 刘綎 、 杜松 的并称。 刘 杜 在辽地与 清 兵激战,壮烈牺牲。 清 方拱乾 《广宇》诗:“ 光熹 往事伤心久, 刘 杜 征魂带血还。” 清 吴伟业 《送杜公弢武归浦口》诗:“当时海内称 刘 杜 ,死事忠勋君叔父。”词语解释:阿杜
原指周盘龙的小妾杜氏,后为妾的别称词语解释:霸杜 拼音:bà dù
汉文帝 墓 灞陵 和 汉宣帝 墓 杜陵 的并称。借指 汉文帝 和 汉宣帝 。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盛德比 霸 杜 ,宏规軼 瀍 邙 。”词语解释:担杜
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词语解释:迒杜
道路堵塞词语解释:马杜 拼音:mǎ dù
指 汉 司马相如 和 杜笃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况 马 杜 之磐悬, 丁 路 之贫薄哉。”词语解释:黄杜 拼音:huáng dù
野蜂蜜的俗称。例如:山中方言谓之黄杜。——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词语解释:小李杜 拼音:xiǎo lǐ dù
晚唐 诗人 李商隐 、 杜牧 的并称。对盛 唐 大诗人 李白 、 杜甫 的并称“李杜”而言。 清 薛雪 《一瓢诗话》:“筹笔驛‘笔’字,不可实作笔墨之笔用。 唐 人如 杜樊川 之‘挥毫胜负知’, 李玉谿 之‘徒令上将挥神笔’,皆实作笔墨之笔用矣。小 李 杜 尚欠主张,况他人乎?”词语解释:柅杜 拼音:nǐ dù
遏止,杜绝。《新唐书·牛徽传》:“ 乾符 中选滥,吏多姦,岁调四千员。 徽 治以刚明,柅杜干请,法度復振。”词语解释:徐杜 拼音:xú dù
唐 徐有功 和 杜景佺 的并称。二人皆以治狱公正名世。《新唐书·杜景佺传》:“入为司刑丞,与 徐有功 、 来俊臣 、 侯思止 专治詔狱,时称‘遇 徐 杜 者生, 来 侯 者死。’”词语解释:要杜 拼音:yào dù
遮拦堵塞。《汉书·赵充国传》:“臣恐 匈奴 与 羌 有谋,且欲大入,幸能要杜 张掖 、 酒泉 以絶 西域 ,其郡兵尤不可发。” 颜师古 注:“要,遮也。杜,塞也。”词语解释:大小杜 拼音:dà xiǎo dù
指 唐 代诗人 杜甫 和 杜牧 。 宋 潘若同 《郡阁雅言·杜牧》:“ 杜牧 ……与 杜甫 齐名,时号大小 杜 。”词语解释:守杜 拼音:shǒu dù
把守;堵住。《汉书·赵充国传》:“使虏发数千人守杜 四望陿 中,兵岂得入哉。” 颜师古 注:“杜,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