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1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杨柳杨墨杨叛杨柳楼杨柳户杨花雨杨迈金杨令公
杨花杨树杨叛儿杨执戟杨朱哭杨荷杨虎围匡杨伴
杨子杨柳陌杨子渡杨柳腰杨枝曲杨沟杨豚杨子院
杨梅杨花落杨朱路杨絮杨太真杨柳鞭杨桃杨家岭
杨岐杨柳青杨朱泪杨浮杨无敌杨柳歌杨生黄雀杨妃山茶
杨枝杨柳曲杨花梦杨风子杨回杨柳细杨叶窜儿杨妃春睡
杨妃杨白花杨畔杨枝水杨门杨班杨叶弓杨家府演义
杨柳枝杨刘杨氏果杨柳姬杨贵妃杨颜杨柳浪杨剥皮
杨柳风杨朱泣杨州鹤杨子江杨吴杨越杨栌杨家将
杨风杨舟杨子津杨枝肘杨白歌杨锐杨柳身杨妃一捻红

词语解释:杨柳  拼音:yáng liǔ
(1).泛指柳树。《诗·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唐 温庭筠 《题柳》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緑烟金穗不胜收。” 明 杨慎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允》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丰子恺 《杨柳》:“昔年我住在 白马湖 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墻角里……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所以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
(2).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檉,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併称杨柳。”
(3).借指侍妾、歌姬。 唐 白居易 《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参见“ 杨枝 ”。
词语解释:杨枝  拼音:yáng zhī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緑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
词语解释:杨花  拼音:yáng huā
指柳絮。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 宋 陈偕 《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杨花!多么轻的杨花呀!”
词语解释:杨子  拼音:yáng zǐ
(1).指 杨朱 。《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子·说林上》:“ 杨子 过於 宋 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 宋 杨亿 《泪》诗之二:“枉是 荆王 疑美璞,更令 杨子 怨多岐。”
(2).指 西汉 扬雄 。 晋 左思 《咏史》之四:“寂寂 杨子 宅,门无卿相舆。”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韵》:“ 杨子 淹投阁, 邹生 惜曳裾。” 宋 王安石 《杨雄》诗之一:“ 杨子 出其后,仰攀忘贱贫。”
(3).俗称米中生的小黑虫。
(4).古津渡名。即 杨子渡 。也写作“扬子”。杨,通“ 扬 ”。 唐 李白 《长干行》之二:“五月南风兴,思君下 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杨子 。”参见“ 杨子渡 ”。
(5).古地名。古为 真州 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仪征市 东南。 宋 梅尧臣 《逢曾子固》诗:“ 杨子 东园 头,下马情眷眷。”《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发 淮南 民十餘万开 邗沟 ,自 山阳 至 杨子 入江。” 胡三省 注:“ 杨子 ,今 真州 。”
词语解释:杨子渡  拼音:yáng zǐ dù
古津渡名。在今 江苏省 邗江 南有 杨子桥 ,古时在 长江 北岸,由此南渡 京口 ,为 江 滨要津。今距 江 已远,仅通运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唐许浑 ﹞《寄卢郎中》《赠闲师》皆以 庾 楼对 萧 寺。见於其他篇咏,以杨柳对蒹葭,以 杨子渡 对 越王臺 者甚多。”
词语解释:杨梅  拼音:yáng méi
(1).常绿乔木,叶互生,长椭圆形,花褐色,雌雄异株。核果球形,表面有粒状突起,味酸甜,可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梬枣杨梅,樱桃蒲陶……罗乎后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杨梅》:“杨梅,树叶如龙眼及紫瑞香。冬月不凋,二月开花结实,形如楮实子,五月熟。”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果类考·杨梅》:“每遇雨肥水渗下,则结实必大而甜,若以桑树接杨梅则不酸。”
(2).这种植物的果实。 唐 李白 《叙旧赠江南宰陆调》诗:“ 江 北荷花开, 江 南杨梅熟。” 清 王士禛 《广州竹枝》诗之三:“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盘三月有杨梅。”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七:“晚上 李子荣 来了,给 马老先生 买了一把儿香蕉,一小筐儿杨梅。”
(3).方言。草莓。
(4).见“ 杨梅疮 ”。
词语解释:杨梅疮  拼音:yáng méi chuāng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三》:“ 正德 时 九江 知府 汪颖 ,作《食物本草》,言 庐山 温泉,方士教患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汗出为度,旬日即愈。”《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一个鼻子上红暗暗的,要长杨梅疮的,姓 鹿 ,名字叫 鹿亚元 。”亦省称“ 杨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生杨梅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
词语解释:杨岐  拼音:yáng qí
谓歧途。喻错误的道路。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出:“兄弟也,我替你磨穿 墨 踵,你为人莫守 杨 岐。”参见“ 杨朱泣岐 ”。
词语解释:杨朱泣岐  拼音:yáng zhū qì qí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诗:“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词语解释:杨枝  拼音:yáng zhī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緑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
词语解释:杨妃  拼音:yáng fēi
见“ 杨贵妃 ”。
词语解释:杨贵妃  拼音:yáng guì fēi
唐蒲州 永乐 人。小名 玉环 。晓音律,善歌舞。初为 寿王 妃,后为女道士,号 太真 。入宫后,得 玄宗 宠,封为贵妃。 安禄山 乱起, 玄宗 出奔。至 马嵬坡 ,军士哗变, 杨贵妃 被迫缢死。后人在诗歌、小说、戏曲中演为故事。《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 玄宗 杨贵妃 ……父 玄琰 , 蜀州 司户。妃早孤,养於叔父 河南府 士曹 玄璬 。”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唐明皇 欢好《霓裳》讌, 杨贵妃 魂断 渔阳 变。” 蔡东藩 《唐史演义》第四七回:“ 玄宗 入内,又往 杨贵妃 宫中, 贵妃 竟不出迎。”亦省称“ 杨妃 ”。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 杨妃 遥侧目。”《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喘吁吁气不齐,战兢兢惊神未定,头垂髮乱,是个醉扶上马的 杨妃 。” 鲁迅 《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 杨妃 , 禄山 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 玄宗 逍遥事外,倒説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词语解释:杨柳枝  拼音:yáng liǔ zhī
(1).乐府近代曲名。本为 汉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 唐 易名《杨柳枝》, 开元 时已入教坊曲。至 白居易 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2). 唐 白居易 有妓 樊素 ,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 樊素 。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鬻骆马兮放 杨柳枝 ,掩翠黛兮顿金羈;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 杨柳枝 再拜长跪而致辞。”参见“ 杨枝 ”。
词语解释:杨枝  拼音:yáng zhī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緑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
词语解释:杨柳风  拼音:yáng liǔ fēng
谓春风。 前蜀 牛峤 《更漏子》词:“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 元 刘庭信 《一枝花·春日送别》套曲:“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簫。”
词语解释:杨风  拼音:yáng fēng
见“ 杨风子 ”。
词语解释:杨风子  拼音:yáng fēng zǐ
五代 杨凝式 的别号。风子,疯子。《旧五代史·周书·杨凝式传》:“ 凝式 长於歌诗,善於笔札……时人以其纵诞,有‘风子’之号焉。” 宋 高宗 《翰墨志》:“ 杨凝式 ,在 五代 最号能书,每不自检束,号 杨风子 ,人莫测也。”亦省称“ 杨风 ”。 宋 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学道未逢 潘盎 ,草书犹似 杨风 。”自注:“ 杨风 , 杨凝式 也。”
词语解释:杨墨  拼音:yáng mò
(1). 战国 时 杨朱 与 墨翟 的并称。《庄子·胠箧》:“削 曾 史 之行,钳 杨 墨 之口。” 成玄英 疏:“ 杨朱 、 墨翟 秉性宏辩。”《孟子·滕文公下》:“ 杨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 唐 韩愈 《上宰相书》:“ 杨 、 墨 、 释 、 老 之学,无所入于其心,其所著皆约六经之旨而成文。”
(2).指 杨 墨 的学说。 杨朱 主张为我, 墨翟 主张兼爱,是 战国 时期与儒家对立的两个重要学派。《孟子·滕文公下》:“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 杨 墨 ,放淫辞,邪説者不得作。”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 孟子 辞而闢之,廓如也。” 宋 陈亮 《与应仲实书》:“近世 张给事 学佛有见……其为人心之害,何止於 战国 之 杨 墨 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 昌黎 以道自任,因 孟子 距 杨 墨 ,故终身亦闢佛 老 。”
(3).借指儒家以外的各学派。 唐 李白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诗:“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交流无时寂, 杨 墨 日成科。” 王琦 注:“《通典》: 开元 二十九年,始於京师置 崇玄馆 ,诸州置道学生徒有差,谓之道举……习《老》《庄》《文》《列》,谓之四子。荫第与国子监同。”
词语解释:杨树  拼音:yáng shù
几种杨树(尤指欧洲的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北美的颤杨P.tremuloides和大齿杨P.grandidentata),它们的叶由于它们的扁平叶柄能在微风中摇动
杨属(Populus)的各种乔木的任一种
词语解释:杨柳陌  拼音:yáng liǔ mò
路旁栽杨柳的道路。多用指分别之处。 唐 卢照邻 《首春贻京邑文士》诗:“寒辞杨柳陌,春满凤皇城。” 唐 王维 《观别者》诗:“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词语解释:杨花落  拼音:yáng huā lào
词牌《谒金门》的异名。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五。
词语解释:杨柳青  拼音:yáng liǔ qīng
(1).镇名。在 天津市 西南。以所出丰富多采的民间木版年画而著名,因又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称。 清 黄景仁 《舟过杨柳青感旧》诗:“此地尚餘‘杨柳青’,昔年献赋记曾经。”
(2).民间曲调名。五句二十八字,依曲调衬字可适当增减。第一、二、五句通常为七字,第三句必须唱“杨,杨柳青”,第四句必须唱“哎哎哟”。 元 张昱 《戊戌题》诗:“海中又见 蓬莱 浅,门外空传《杨柳青》。”《清明》1982年第4期:“姑娘们常常用银玲般的嗓子,唱起《杨柳青》小调。”
词语解释:杨柳曲  拼音:yáng liǔ qǔ
乐府《近代曲·杨柳枝》的别称。 唐 白居易 《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 唐 崔涂 《读〈庾信集〉》诗:“唯有一篇《杨柳曲》, 江 南 江 北为君愁。”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话》:“ 梁应来 绍壬 为撰楹帖云:‘一闋《荔支香》,听玉笛吹来,徧传 南海 ;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 西湖 。’”亦称“ 杨柳歌 ”、“ 杨枝曲 ”。 唐 孟郊 《折杨柳》诗之二:“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疎缘别苦,曲怨为年多。” 明 刘基 《过苏州》诗之四:“陌上清歌最可听,谁知此是断肠声。就中更有《杨枝曲》,恨杀昏鸦及晓鶯。”
词语解释:杨白花  拼音:yáng bái huā
(1).乐府杂曲歌辞名。 北魏 名将 杨大眼 之子 杨白花 ,容貌瑰伟, 胡太后 逼通之。会父 大眼 卒, 白花 惧及祸,改名 华 拥部曲降 南朝 梁 。太后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声甚凄婉。见《梁书·杨华传》《南史·王神念传》。歌辞载《乐府诗集》卷七三。
(2).指柳絮。亦喻指薄倖之人。 唐 柳宗元 《杨白花》诗:“杨白花,风吹渡 江 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 明 高启 《杨白花》诗:“杨白花,太轻薄,不向宫中飞,却度 江 南落。”
词语解释:杨刘  拼音:yáng liú
宋 杨亿 与 刘筠 的并称。 宋 欧阳修 《诗话》:“盖自 杨刘 唱和,《西崑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崑体。”《宋史·刘筠传》:“ 筠 , 景德 以来,居文翰之选,其文辞善对偶,尤工为诗。初为 杨亿 所识拔,后遂与齐名,时号‘杨刘’。”
词语解释:杨朱泣  拼音:yáng zhū qì
(1).在歧路悲泣。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中吕四月》:“临路他乡,非无 阮籍 之悲,诚有 杨朱 之泣。” 金 雷琯 《古意》诗:“对酒不能饮,拊剑自度曲……朝为 杨朱 泣,暮作 阮籍 哭。”
(2).指临歧感伤之泪。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茫然 阮籍 途,更洒 杨朱 泣。”参见“ 杨朱泣岐 ”。
词语解释:杨朱泣岐  拼音:yáng zhū qì qí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诗:“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词语解释:杨舟  拼音:yáng zhōu
杨木制的船。《诗·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载沉载浮。” 毛 传:“杨木为舟。载沉亦沉,载浮亦浮。”
词语解释:杨叛  拼音:yáng pàn
同“ 杨叛儿 ”。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杨叛儿〉之八》:“《杨叛》西随曲,柳花经东阴。”
词语解释:杨叛儿  拼音:yáng pàn ér
乐府西曲歌名。本为童谣。相传 南朝 齐隆昌 时,女巫之子 杨旻 随母入内宫,长大后,为 何后 所宠。当时童谣云:“ 杨婆儿 ,共戏来。”讹传为“杨伴儿”、“杨叛儿”,并演变而为西曲歌的乐曲之一。 南朝 梁武帝 《杨叛儿》诗:“桃花初发红,芳草尚抽緑。南音多有会,偏重《叛儿》曲。” 唐 李白 《杨叛儿》诗:“君歌《杨叛儿》,妾劝 新丰 酒。”参阅《乐府诗集》卷四九。
词语解释:杨子渡  拼音:yáng zǐ dù
古津渡名。在今 江苏省 邗江 南有 杨子桥 ,古时在 长江 北岸,由此南渡 京口 ,为 江 滨要津。今距 江 已远,仅通运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唐许浑 ﹞《寄卢郎中》《赠闲师》皆以 庾 楼对 萧 寺。见於其他篇咏,以杨柳对蒹葭,以 杨子渡 对 越王臺 者甚多。”
词语解释:杨朱路  拼音:yáng zhū lù
泛指歧路、分别的路。 北周 庾信 《别张洗马枢》诗:“君登 苏武 桥,我见 杨朱 路。” 唐 唐彦谦 《离鸾》诗:“尘埃一别 杨朱 路,风月三年 宋玉 墙。” 元 汤式 《普天乐·友人为人所诬赴杭》曲:“袖拂 庾公 尘,人上 杨朱 路。”亦作“ 杨朱陌 ”。 五代 梁嵩 《代母作倚门望子赋》:“ 杨朱 陌上,萧条而恨泪潸潸; 汉武 臺边,宛转而残霞漠漠。”参见“ 杨朱泣岐 ”。
词语解释:杨朱泣岐  拼音:yáng zhū qì qí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诗:“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词语解释:杨朱泪  拼音:yáng zhū lèi
泛指歧路感伤之泪。 唐 骆宾王 《初春邪岭送益府窦参军宴序》:“晨风軫 孙楚 之情,岐路下 杨朱 之泪。” 唐 沉佺期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诗:“饯途予悯默,赴敌子英威。今日 杨朱 泪,无将洒铁衣。” 唐 杜甫 《冬深》诗:“易下 杨朱 泪,难招 楚 客魂。风涛暮不稳,捨棹宿谁门?”参见“ 杨朱泣岐 ”。
词语解释:杨朱泣岐  拼音:yáng zhū qì qí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诗:“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词语解释:杨花梦  拼音:yáng huā mèng
犹春梦,美梦。 南唐 冯延巳 《菩萨蛮》词:“娇鬟堆枕釵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
词语解释:杨畔  拼音:yáng pàn
同“ 杨叛儿 ”。 《南史·袁廓之传》:“夫《杨畔》者,既非典雅,而声甚哀思。”
词语解释:杨氏果  拼音:yáng shì guǒ
本指杨梅。 唐 人因 杨贵妃 嗜食荔枝,亦偶称之。 唐 张祜 《送苏绍之归岭南》诗:“珠繁 杨氏 果,翠耀 孔 家禽。无復天南梦,相思空树林。”参见“ 君家果 ”。
词语解释:君家果  拼音:jūn jiā guǒ
亦作“ 君家菓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 杨氏 子九歳,甚聪惠。 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人皆以姓氏谐音为戏。后遂以“君家果”称杨梅或捷对的典实。 元 朱晞颜 《杨梅和蒋远静来韵》:“才疎羞对君家菓,还有当年捷对无?”
词语解释:杨州鹤  拼音:yáng zhōu hè
《渊鉴类函·鸟三·鹤三》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上扬州》:“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因以“杨州鹤”为典,比喻难以实现的愿望或不可能出现的好事。杨,通“ 扬 ”。 宋 王十朋 《林下十二子·竹子修》诗:“世间寧有 杨州 鹤,休讶平生肉食难。” 宋 杨万里 《吴春卿郎中饷腊猪肉戏作古句》诗:“公子 彭生 初解缚,糟丘挽上 凌烟阁 。却将一臠配两螯,世间真有 杨州 鹤。”
词语解释:杨子津  拼音:yáng zǐ jīn
即 杨子渡 。杨,通“ 扬 ”。 明 高启 《忆远曲》:“ 杨子津 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参见“ 杨子渡 ”。
词语解释:杨子渡  拼音:yáng zǐ dù
古津渡名。在今 江苏省 邗江 南有 杨子桥 ,古时在 长江 北岸,由此南渡 京口 ,为 江 滨要津。今距 江 已远,仅通运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唐许浑 ﹞《寄卢郎中》《赠闲师》皆以 庾 楼对 萧 寺。见於其他篇咏,以杨柳对蒹葭,以 杨子渡 对 越王臺 者甚多。”
词语解释:杨柳楼  拼音:yáng liǔ lóu
犹青楼,妓院。《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爱杨柳楼心殢酒,喜芙蓉帐里藏鬮。”
词语解释:杨执戟  拼音:yáng zhí jǐ
汉 扬雄 的别称。杨,通“ 扬 ”。语本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杨子云 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六:“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独有 杨执戟 ,闭关草《太玄》。”
词语解释:杨柳腰  拼音:yáng liǔ yāo
(1).形容女子苗条的腰肢。 元 张可久 《梧叶儿·席上有赠》曲:“芙蓉面,杨柳腰,无物比妖嬈。”《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见他芙蓉面上挂一层威凛凛的严霜,杨柳腰间带一团冷森森的杀气,雄纠纠气昂昂的一言不发。”
(2).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樱桃 樊素 口,杨柳 小蛮 腰。”后借指 唐 白居易 歌妓 小蛮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众亲友听了,俱又惊又笑道:‘声色场中,脂脂粉粉,老先生亦可谓司空见惯矣。况樱桃口、杨柳腰尚在身边,尽可消遣,为何一个 商玲瓏 ,便钟情至此?’”
词语解释:杨絮  拼音:yáng xù
柳絮。《中国谚语资料·农谚》:“杨絮落,栽山药。”
词语解释:杨浮  拼音:yáng fú
飘浮翻动貌。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冬严日不暖,岁晚风多朔。杨浮有怪云,细凌闻灾雹。”一本作“ 扬浮 ”。 倪璠 注:“杨浮有怪云者,言当此秋冬杀物之候,见怪云遨翔而起也。”
词语解释:杨风子  拼音:yáng fēng zǐ
五代 杨凝式 的别号。风子,疯子。《旧五代史·周书·杨凝式传》:“ 凝式 长於歌诗,善於笔札……时人以其纵诞,有‘风子’之号焉。” 宋 高宗 《翰墨志》:“ 杨凝式 ,在 五代 最号能书,每不自检束,号 杨风子 ,人莫测也。”亦省称“ 杨风 ”。 宋 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学道未逢 潘盎 ,草书犹似 杨风 。”自注:“ 杨风 , 杨凝式 也。”
词语解释:杨枝水  拼音:yáng zhī shuǐ
佛教喻称能使万物复苏的甘露。《晋书·佛图澄传》:“ 勒 ( 石勒 )爱子 斌 暴病死……乃令告 澄 。 澄 取杨枝沾水,洒而呪之,就执 斌 手曰:‘可起矣!’因此遂苏。” 元 张翥 《送谟侍者还江阴》诗:“杨枝偏洒缾中水,贝叶时繙笈内经。” 欧阳予倩 《买卖》:“我不过是在紧急的时候请你帮忙,我不到午时三刻……决不来求你这一滴杨枝水。”
词语解释:杨柳姬  拼音:yáng liǔ jī
体态轻盈的女子。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素书传好语,絳帐赴佳期。续借桃花马,催迎杨柳姬。”
词语解释:杨子江  拼音:yáng zǐ jiāng
本指今 江苏省 扬州市 附近 长江 河段,后通称 长江 为 杨子江 。杨,通“ 扬 ”。 唐 韦庄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诗:“却愁宴罢青蛾散, 杨子江 头月半斜。”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云溪外史画册》……第三页题云:‘ 杨子江 中渡 杨子 ,云帆图里指云帆。’”
词语解释:杨枝肘  拼音:yáng zhī zhǒu
《庄子·至乐》:“ 支离叔 与 滑介叔 观於 冥伯 之丘, 崑崙 之虚, 黄帝 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柳,瘤字,一声之转。”后因以“杨枝肘”泛指人生病。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色声何谓客,阴界復谁守。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
词语解释:杨柳户  拼音:yáng liǔ hù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描写隐士 五柳先生 门前植五柳树,后因以“杨柳户”指隐逸之士的家。 宋 吴文英 《绕佛阁·赠郭季隐》词:“长闭翠阴、幽坊杨柳户。看故苑离离,城外禾黍。”
词语解释:杨朱哭  拼音:yáng zhū kū
临歧路而哭。 宋 孔武仲 《舍轿马而步》诗:“户枢劳乃久,金矿鍜方熟。聊歌以自娱,不作 杨朱 哭。”参见“ 杨朱泣岐 ”。
词语解释:杨朱泣岐  拼音:yáng zhū qì qí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诗:“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词语解释:杨枝曲  拼音:yáng zhī qǔ
见“ 杨柳曲 ”。
词语解释:杨柳曲  拼音:yáng liǔ qǔ
乐府《近代曲·杨柳枝》的别称。 唐 白居易 《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 唐 崔涂 《读〈庾信集〉》诗:“唯有一篇《杨柳曲》, 江 南 江 北为君愁。”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话》:“ 梁应来 绍壬 为撰楹帖云:‘一闋《荔支香》,听玉笛吹来,徧传 南海 ;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 西湖 。’”亦称“ 杨柳歌 ”、“ 杨枝曲 ”。 唐 孟郊 《折杨柳》诗之二:“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疎缘别苦,曲怨为年多。” 明 刘基 《过苏州》诗之四:“陌上清歌最可听,谁知此是断肠声。就中更有《杨枝曲》,恨杀昏鸦及晓鶯。”
词语解释:杨太真  拼音:yáng tài zhēn
即 杨贵妃 。 宋 王灼 《碧鸡漫志》:“《霓裳羽衣曲》,説者多异。予断之曰: 西凉 创作, 明皇 润色,又为易美名。其他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按 唐 史、诸家小説, 杨太真 进见之日,奏此曲导之,妃亦善此舞。” 清 洪昇 《长生殿·重园》:“月中向有《霓裳》天乐一部,昔为 唐皇 贵妃 杨太真 于梦中闻得,遂谱出人间。”参见“ 杨贵妃 ”。
词语解释:杨贵妃  拼音:yáng guì fēi
唐蒲州 永乐 人。小名 玉环 。晓音律,善歌舞。初为 寿王 妃,后为女道士,号 太真 。入宫后,得 玄宗 宠,封为贵妃。 安禄山 乱起, 玄宗 出奔。至 马嵬坡 ,军士哗变, 杨贵妃 被迫缢死。后人在诗歌、小说、戏曲中演为故事。《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 玄宗 杨贵妃 ……父 玄琰 , 蜀州 司户。妃早孤,养於叔父 河南府 士曹 玄璬 。”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唐明皇 欢好《霓裳》讌, 杨贵妃 魂断 渔阳 变。” 蔡东藩 《唐史演义》第四七回:“ 玄宗 入内,又往 杨贵妃 宫中, 贵妃 竟不出迎。”亦省称“ 杨妃 ”。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 杨妃 遥侧目。”《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喘吁吁气不齐,战兢兢惊神未定,头垂髮乱,是个醉扶上马的 杨妃 。” 鲁迅 《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 杨妃 , 禄山 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 玄宗 逍遥事外,倒説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词语解释:杨无敌  拼音:yáng wú dí
对 北宋 名将 杨业 的誉称。《辽史·圣宗纪二》:“ 宋 将 杨继业 初以驍勇自负,号 杨无敌 。” 清 黄遵宪 《李肃毅侯挽诗》之二:“平生自詡 杨无敌 ,诸将犹夸石敢当。”参见“ 杨令公 ”。
词语解释:杨令公  拼音:yáng lìng gōng
对 北宋 名将 杨业 的誉称。 业 初为 五代 北汉 将领,善骑射,人称“无敌”。归 宋 后,任知 代州 兼 三交 驻泊兵马都部署。屡败 契丹 ,战功卓著。 雍熙 三年(公元986年) 宋 军北征, 业 因矢尽援绝,被俘,绝食死。《宋史》有传。后来小说、戏剧中以 杨业 事迹为引线演为 杨 家将故事。 元 徐大焯 《烬余录》甲编:“ 兴国 五年, 太宗 莫州 之败,赖 杨业 护驾,得脱险难。 业 , 太原 人,世称 杨令公 。” 明 秦淮墨客 《〈杨家将演义〉序》:“ 宋 起鼎沸之后,一时韜鈐介胄之士,师师济济,忠勇如 杨令公 者,盖举世不一见云。”《杨家将》第七回:“ 太宗 封赏毕, 杨令公 等谢恩出。”参见“ 杨家将 ”。
词语解释:杨回  拼音:yáng huí
相传为神话人物 西王母 的姓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西王母 姓 杨 ,讳 回 ,治 崑崙 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 婉妗 。” 清 方以智 《通雅·姓名》:“ 杨回 即 王母 。《集仙传》言: 王母 姓侯,而《酉阳杂俎》言: 王母 姓 杨 名 回 ,字 婉妗 。”
词语解释:杨门  拼音:yáng mén
即蔽簹。本为车簹,用以蔽尘。也做门扉。一说,门名。《管子·小称》:“死十一日,虫出於户,乃知 桓公 之死也,葬以杨门之扇。” 尹知章 注:“谓用门扇以掩尸也。”《吕氏春秋·知接》:“﹝ 桓公 ﹞蒙衣袂而絶乎 寿宫 。虫流出於户,上盖以杨门之扇。” 高诱 注:“杨门,门名。” 陈奇猷 校释:“杨门,疑为蔽簹门之通称,故《左传》《南史》《释名》《广雅》皆有杨门之名。此‘杨门’在 寿宫 ,则是 寿宫 中蔽簹之门也。”
词语解释:杨贵妃  拼音:yáng guì fēi
唐蒲州 永乐 人。小名 玉环 。晓音律,善歌舞。初为 寿王 妃,后为女道士,号 太真 。入宫后,得 玄宗 宠,封为贵妃。 安禄山 乱起, 玄宗 出奔。至 马嵬坡 ,军士哗变, 杨贵妃 被迫缢死。后人在诗歌、小说、戏曲中演为故事。《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 玄宗 杨贵妃 ……父 玄琰 , 蜀州 司户。妃早孤,养於叔父 河南府 士曹 玄璬 。”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唐明皇 欢好《霓裳》讌, 杨贵妃 魂断 渔阳 变。” 蔡东藩 《唐史演义》第四七回:“ 玄宗 入内,又往 杨贵妃 宫中, 贵妃 竟不出迎。”亦省称“ 杨妃 ”。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 杨妃 遥侧目。”《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喘吁吁气不齐,战兢兢惊神未定,头垂髮乱,是个醉扶上马的 杨妃 。” 鲁迅 《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 杨妃 , 禄山 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 玄宗 逍遥事外,倒説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词语解释:杨吴  拼音:yáng wú
五代 十国 的 吴国 。因其建立者为 杨行密 ,故称。 宋 徐铉 《稽神录·徐善》:“ 江 南伪中书舍人 徐善 ,幼孤,家于 豫章 , 杨吴 之寇 豫章 , 善 之妹为一军校所虏。”
词语解释:杨白歌  拼音:yáng bái gē
杨白花。 元 杨维桢 《海乡竹枝歌》之三:“海头风吹杨白花,海头女儿《杨白歌》。”参见“ 杨白花 ”。
词语解释:杨白花  拼音:yáng bái huā
(1).乐府杂曲歌辞名。 北魏 名将 杨大眼 之子 杨白花 ,容貌瑰伟, 胡太后 逼通之。会父 大眼 卒, 白花 惧及祸,改名 华 拥部曲降 南朝 梁 。太后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声甚凄婉。见《梁书·杨华传》《南史·王神念传》。歌辞载《乐府诗集》卷七三。
(2).指柳絮。亦喻指薄倖之人。 唐 柳宗元 《杨白花》诗:“杨白花,风吹渡 江 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 明 高启 《杨白花》诗:“杨白花,太轻薄,不向宫中飞,却度 江 南落。”
词语解释:杨花雨  拼音:yáng huā yǔ
形容纷纷坠落如雨的柳絮。 宋 贺铸 《宿芥圹佛词》诗:“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词语解释:杨荷  拼音:yáng hé
古代 楚 地流行的歌曲名。
词语解释:杨沟  拼音:yáng gōu
(1).指 长安 御沟。《三辅黄图·长安御沟》:“ 长安 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於其上也。”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杨沟连凤闕,槐路拟鸿都。”
(2).指 陕北 米脂县 杨家沟 。 陈毅 《失题》诗:“小住 杨沟 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
词语解释:杨柳鞭  拼音:yáng liǔ biān
柳树枝做的马鞭。折柳作鞭为古代春游的一种习俗。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白紵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韉,落英飞絮冶游天。”
词语解释:杨柳歌  拼音:yáng liǔ gē
见“ 杨柳曲 ”。
词语解释:杨柳曲  拼音:yáng liǔ qǔ
乐府《近代曲·杨柳枝》的别称。 唐 白居易 《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 唐 崔涂 《读〈庾信集〉》诗:“唯有一篇《杨柳曲》, 江 南 江 北为君愁。”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话》:“ 梁应来 绍壬 为撰楹帖云:‘一闋《荔支香》,听玉笛吹来,徧传 南海 ;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 西湖 。’”亦称“ 杨柳歌 ”、“ 杨枝曲 ”。 唐 孟郊 《折杨柳》诗之二:“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疎缘别苦,曲怨为年多。” 明 刘基 《过苏州》诗之四:“陌上清歌最可听,谁知此是断肠声。就中更有《杨枝曲》,恨杀昏鸦及晓鶯。”
词语解释:杨柳细  拼音:yáng liǔ xì
腰的歇后语。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我骑上那驴子,忽然的叫了一声丢了箇撅子,把我直跌下来,伤了我这杨柳细,好不疼哩!”
词语解释:杨班  拼音:yáng bān
汉 扬雄 与 班固 的并称。杨,通“ 扬 ”。《文选·沉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屈平 、 宋玉 导清源於前, 贾谊 、 相如 振芳尘於后…… 王褒 、 刘向 、 杨 、 班 、 崔 、 蔡 之徒,异轨同奔,递向师祖。” 李善 注:“ 扬 , 扬子云 。 班 , 班孟坚 。” 清 顾炎武 《答原一公肃两甥书》:“随厨俊之后尘,步 杨 班 之逸躅。”
词语解释:杨颜  拼音:yáng yán
唐 五代 书法家 颜真卿 杨凝式 的并称。 宋 惠洪 《次韵王觉之裕之承务》之一:“属秥新诗追 鲍 谢 ,抗行醉墨似 杨 颜 。”
词语解释:杨越  拼音:yáng yuè
即 扬越 。 中国 古族名。 百越 的一支。杨,通“ 扬 ”。 战国 至 魏 晋 时亦为对 越 人的泛称。其居地说法不一:一说因曾广泛散布于古 扬州 (约今 江淮 及以南地区)而得名,一说居 岭 南,一说居 江 汉 一带地区。《史记·南越列传》:“ 秦 时已并天下,略定 杨 越 ,置 桂林 、 南海 、 象郡 。”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 杨州 之 南越 也。” 张守节 正义:“ 夏禹 九州本属 杨州 ,故云 杨越 。”
词语解释:杨锐  拼音:yáng ruì
(1857-1898)清末维新派。四川绵竹人。曾任内阁中书。先后参加强学会、保国会,并倡立蜀学会,开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时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时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词语解释:杨迈金  拼音:yáng mài jīn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对上等黄金的俗称。《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 宋 永初 元年, 林邑王 范杨迈 初产,母梦人以金席藉之,光色奇丽。中国谓紫磨金,夷人谓之‘杨迈’,故以为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十:“华俗谓上金为‘紫磨金’,夷俗谓上金为‘杨迈金’。”
词语解释:杨虎围匡  拼音:yáng hǔ wéi kuāng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将适 陈 ,过 匡 …… 匡 人闻之,以为 鲁 之 阳虎 。 阳虎 尝暴 匡 人, 匡 人於是遂止 孔子 。 孔子 状类 阳虎 ,拘焉五日。”杨,通“ 阳 ”。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三折:“你见鬼了,是什么 崔千牛 与你家 红綃 ,那些似 杨虎 围 匡 ,空省识 明妃 画像……你可也敢错认 红綃 样,试开取鏤金箱。”
词语解释:杨豚  拼音:yáng tún
佳肴名。即烤乳猪。杨,通“ 煬 ”,炙,烘烤。
词语解释:杨桃  拼音:yáng táo
古代称五敛子和猕猴桃等植物及其果食。 晋 庾阐 《扬都赋》:“果则黄柑朱橙,杨桃枇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果蓏》:“《临海异物志》曰:杨桃,似橄欖,其味甜,五月、十月熟……其色青黄,核如枣核。”
词语解释:杨生黄雀  拼音:yáng shēng huáng què
见“ 杨雀衔环 ”。
词语解释:杨雀衔环  拼音:yáng què xián huán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载, 东汉 弘农 人 杨宝 少时救了一只黄雀,后有一黄衣童子送白环四枚相报,谓当使其子孙显贵,位登三公。后因以“杨雀衔环”为报恩典实。 唐 李商隐 《谢座主魏相公启》:“孔龟效印,未议於酬恩; 杨 雀衔环,徒闻於报惠。”亦作“ 杨生黄雀 ”。 五代 李翰 《蒙求》:“ 杨生 黄雀, 毛子 白龟。”
词语解释:杨叶窜儿  拼音:yáng yè cuàn ér
一种淡水小鱼,俗称窜条鱼,因形状细长似杨柳叶,故称。《红楼梦》第八一回:“ 探春 把丝绳抛下,没十来句话的工夫,就有一个杨叶窜儿,吞着钩子,把漂儿坠下去。”
词语解释:杨叶弓  拼音:yáng yè gōng
可百步穿杨的弓。形容好弓。 南朝 陈后主 《刘生》诗:“游侠 长安 中,置驛过 新丰 。繫鐘蒲璧磬,鸣弦杨叶弓。”
词语解释:杨柳浪  拼音:yáng liǔ làng
形容柳枝随风飘拂,起伏如浪。 宋 刘过 《满江红·同襄阳帅泛湖》词:“拚冰壶沉醉,晚凉归去。侵岸一篙杨柳浪,过云几点荷花雨。”
词语解释:杨栌  拼音:yáng lú
落叶灌木,叶对生,卵形而尖,有锯齿,花冠合瓣,可供观赏。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杨栌》
词语解释:杨柳身  拼音:yáng liǔ shēn
形容女子苗条轻柔的身段。 清 元璟 《北京风俗杂咏·节节高》:“华堂一簇綺罗春,桃靨鶯喉杨柳身。”
词语解释:杨令公  拼音:yáng lìng gōng
对 北宋 名将 杨业 的誉称。 业 初为 五代 北汉 将领,善骑射,人称“无敌”。归 宋 后,任知 代州 兼 三交 驻泊兵马都部署。屡败 契丹 ,战功卓著。 雍熙 三年(公元986年) 宋 军北征, 业 因矢尽援绝,被俘,绝食死。《宋史》有传。后来小说、戏剧中以 杨业 事迹为引线演为 杨 家将故事。 元 徐大焯 《烬余录》甲编:“ 兴国 五年, 太宗 莫州 之败,赖 杨业 护驾,得脱险难。 业 , 太原 人,世称 杨令公 。” 明 秦淮墨客 《〈杨家将演义〉序》:“ 宋 起鼎沸之后,一时韜鈐介胄之士,师师济济,忠勇如 杨令公 者,盖举世不一见云。”《杨家将》第七回:“ 太宗 封赏毕, 杨令公 等谢恩出。”参见“ 杨家将 ”。
词语解释:杨家将  拼音:yáng jiā jiāng
文艺作品中塑造的 北宋 杨业 、 佘太君 、 杨延昭 、 杨宗保 、 穆桂英 等祖孙数代男女英雄艺术群像。据《宋史·杨业传》, 杨 家一门忠勇,父、子、孙相继守边,抗 辽 保 宋 ,尤以 业 、 延昭 、 文广 功勋卓著,受广大人民崇敬。后人据史演义,在戏曲、小说中逐渐丰富其形象,美称为“杨家将”。
词语解释:杨伴  拼音:yáng bàn
同“ 杨叛儿 ”。 《旧唐书·音乐志二》:“《杨伴》,本童謡歌也。”
词语解释:杨子院  拼音:yáng zǐ yuàn
唐 盐铁转运使在 杨子县 所置巡院。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二一·杨子院》:“ 杨子院 ,盐铁转运之委藏也。”杨,一本作“ 扬 ”。
词语解释:杨家岭  拼音:yáng jiā lǐng
地名。在 陕西省 延安市 西北。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在地。 贺敬之 《放歌集·回延安》:“ 杨家岭 的红旗呵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周立波 《一个伟大文献的诞生》:“ 杨家岭 ,这个黄土群山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峁,从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是全国人民仰望的政治中心,是领导全国抗 日 战争的真正的总司令部。”
词语解释:杨妃山茶  拼音:yáng fēi shān chá
即杨妃茶。 清 曹寅 《竹村大理寄洋茶滇茶二本置西轩中花开索诗漫题》之一“瑶岛春寒碧纈衣, 马嵬 尘土践 杨妃 ”自注:“本地单瓣者呼为 杨妃山 山茶,开易谢。”参见“ 杨妃茶 ”。
词语解释:杨妃茶  拼音:yáng fēi chá
山茶花品种名。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木考类·山茶》:“杨妃茶,单叶花,开最早,桃红色。”《广群芳谱·花谱二十·山茶》:“ 张新 《杨妃茶》:‘曾将倾国比名花,别有轻红晕脸霞。’”
词语解释:杨妃春睡  拼音:yáng fēi chūn shuì
投壶游戏的一种名称。《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 西门庆 与妇人对面坐着,投壶耍子。须臾,过桥、翎花倒入、双飞雁、登科及第、二 乔 观书、 杨妃 春睡、乌龙入洞、珍珠倒捲帘:投了十数壶,把妇人灌的醉了。”
词语解释:杨家府演义  拼音:yáng jiā fǔ yǎn yì
全称《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又名《杨家将演义》等。明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八卷五十八则。据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及有关戏曲剧目整理加工而成。起于宋太祖登基,杨业投宋,终于杨怀玉举家上太行。其情节与《北宋志传》不尽相同,艺术上也较为粗糙。
词语解释:杨剥皮  拼音:yáng bāo pí
五代 杨思恭 的绰号。《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殷 国小民贫,军旅不息。 杨思恭 以善聚歛得幸,增田亩山泽之税,至於鱼盐蔬果无不倍征,国人谓之‘杨剥皮’。” 宋 路振 《九国志·杨思恭》:“ 思恭 , 建州 建阳 人,少俊爽好学,有心计……为僕射録国事,增山泽壠亩之税,鱼盐蔬果,皆倍其算,道路侧目,号‘杨剥皮’。”
词语解释:杨家将  拼音:yáng jiā jiāng
文艺作品中塑造的 北宋 杨业 、 佘太君 、 杨延昭 、 杨宗保 、 穆桂英 等祖孙数代男女英雄艺术群像。据《宋史·杨业传》, 杨 家一门忠勇,父、子、孙相继守边,抗 辽 保 宋 ,尤以 业 、 延昭 、 文广 功勋卓著,受广大人民崇敬。后人据史演义,在戏曲、小说中逐渐丰富其形象,美称为“杨家将”。
词语解释:杨妃一捻红  拼音:yáng fēi yī niǎn hóng
牡丹花品种名。 清 钮琇 《觚賸·牡丹述》:“花之以人名者,十有七……杨妃沉醉、健白、貂蝉轻醉、飞燕妆、醉玉环、杨妃初浴、软枝醉杨妃、杨妃一捻红、藴秀妆、孟烈红、碧玉红妆。”
共11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