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筱上声 [liǎo,未了,了得][shǎo,多少][憂也][ǎo,夭折][liǎo][tiǎo,挑拨][详注1][biào][jiǎo][rǎo][详注2][《集韻》丑小切。輕走貌。][yǎo][音藨。鸟毛变色也。本作皫。]丿


注1:剽 漂上声。末也。《庄子·庚桑楚》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注2:僚 音了。好貌。《诗·陈风》佼人僚兮。《陆氏曰》亦作嫽。
首字词组
杪秋杪忽杪岁杪小杪曶杪黍杪节 
杪春杪冬杪头杪季杪杪杪颠杪末 

词语解释:杪秋  拼音:miǎo qiū
晚秋。《楚辞·九辩》:“靚杪秋之遥夜兮,心繚悷而有哀。”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明 刘基 《九日舟行至桐庐》诗:“杪秋天气佳,九日更可喜。”
词语解释:杪春  拼音:miǎo chūn
暮春。 唐 李端 《送友人游江东》诗:“ 江 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
词语解释:杪忽  拼音:miǎo hū
亦作“ 杪曶 ”。 极小的量度单位。多形容甚少,甚微。《后汉书·律历志中》:“夫数出於杪曶,以成毫氂,毫氂积累,以成分寸。”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尔欲易盈,杯盂残沥,砧几餘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花本》:“结本者以丝綫随画量度,筭计分寸杪忽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 清 江藩 《毛乾乾传》:“辨析几微,穷极杪忽,古人无此仪器也。”
词语解释:杪冬  拼音:miǎo dōng
暮冬。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餘月、暮节、暮岁。” 唐 崔曙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诗:“杪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词语解释:杪岁  拼音:miǎo suì
岁末。《晋书·桓彝传论》:“况交霜雪於杪岁,晦风雨於将晨。”
词语解释:杪头  拼音:miǎo tóu
指树梢。 晋 傅咸 《小语赋》:“未升半而九息,何时达乎杪头。”
词语解释:杪小  拼音:miǎo xiǎo
细小,微小。 汉 冯衍 《自论》:“常务道德之实,而不求当世之名。阔略杪小之礼,荡佚人间之事。”
词语解释:杪季  拼音:miǎo jì
犹末代。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 秦 之初兴……降及杪季,骄於得意,穷奢极泰,加之以威虐。”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 吴 之杪季,殊代同疾。”
词语解释:杪曶  拼音:miǎo hū
见“ 杪忽 ”。
词语解释:杪忽  拼音:miǎo hū
亦作“ 杪曶 ”。 极小的量度单位。多形容甚少,甚微。《后汉书·律历志中》:“夫数出於杪曶,以成毫氂,毫氂积累,以成分寸。”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尔欲易盈,杯盂残沥,砧几餘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花本》:“结本者以丝綫随画量度,筭计分寸杪忽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 清 江藩 《毛乾乾传》:“辨析几微,穷极杪忽,古人无此仪器也。”
词语解释:杪杪  拼音:miǎo miǎo
谓渺小。 晋 李暠 《述志赋》:“杪杪余躬,迢迢西邦。”
词语解释:杪黍  拼音:miǎo shǔ
形容极其细微。 梁启超 《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至诚与发狂二者之界线,相去一杪黍耳。”
词语解释:杪颠  拼音:miǎo diān
(1).树木末梢。《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天嶠枝格,偃蹇杪颠。” 李善 注:“《説文》:杪,末也。”
(2).泛指顶端。 唐 柳宗元 《晋问》:“万工举斧以入,必求诸巖崖之欹倾,涧壑之紆縈,凌巑岏之杪颠,漱泉源之淦瀯。”
词语解释:杪节  拼音:miǎo jié
节侯之末。 南朝 宋 谢灵运 《归途赋》:“时旻秋之杪节,天既高而物衰。”
词语解释:杪末  拼音:miǎo mò
小。 晋 孙楚 《和氏外孙小同哀文》:“杪末婴孩,安足称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