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树杪 拼音:shù miǎo
树梢。《陈书·儒林传·王元规》:“ 元规 自执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於树杪。” 唐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词语解释:木杪 拼音:mù miǎo
树梢。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蹲谷底而长啸,攀木杪而哀鸣。” 唐 柳宗元 《闵生赋》:“雄虺蓄形於木杪兮,短狐伺景於深渊。” 元 萨都剌 《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凤笙换曲曲未终,天风木杪吹晨鐘。”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皇舅墓》:“ 至正 辛卯,中原大水,舟行木杪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踊身一跃,直上木杪。”词语解释:林杪 拼音:lín miǎo
树梢,林外。 晋 陆机 《感时赋》:“猿长啸于林杪,鸟高鸣于云端。” 唐 柳宗元 《与崔策登西山》诗:“连袂渡危桥,縈迴出林杪。” 清 方文 《秋雨柬齐介人》诗:“霽色动林杪,期君过石桥。” 沙汀 《困兽记》五:“这是一个晴明的早晨。昨天的阴云已经光了,天色一碧,太阳正从远处的林杪上面上升起来。”词语解释:秋杪 拼音:qiū miǎo
暮秋,秋末。 唐 唐彦谦 《初秋到慈州冬首换绛牧》诗:“秋杪方攀玉树枝,隔年无计待春暉。” 宋 邵雍 《秋日饮郑州宋园示管城簿周正叔》诗:“我来游日逢秋杪,君为开筵对晚花。” 明 李贽 《与焦弱侯太史书》:“弟岂遂以此一病遽长别乎!若幸获愈,决以此秋杪相见也。”词语解释:云杪 拼音:yún miǎo
云霄,高空。 宋 苏轼 《水龙吟》词:“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 明 刘基 《水龙吟·次韵和陈均从吹箫曲》词:“广莫风悲,昭华玉冷,声沉云杪。”词语解释:天杪 拼音:tiān miǎo
犹天际。 宋 张先 《熙州慢·赠述古》词:“ 瀟湘 故人未归,但目送游云孤鸟。际天杪,离情尽寄芳草。”词语解释:岁杪 拼音:suì miǎo
《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穀皆入,然后制国用。” 郑玄 注:“杪,末也。”后谓年底为岁杪。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无憀当岁杪,有梦到天涯。”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 赣 广 间,常以岁杪贩盐。” 黄远庸 《岁暮馀闻》:“归时适值岁杪,乃记此残断之新闻,以还偿此腊尾餘日之笔墨旧债。”词语解释:竹杪 拼音:zhú miǎo
竹枝的末梢。 唐 张籍 《和裴仆射朝回寄韩吏部》:“独爱南关里,山晴竹杪风。” 宋 陈师道 《寄参寥》诗:“林昏出幽磬,竹杪横踈烟。” 金 赵秉文 《济源》诗之二:“祠前繚绕无穷水,竹杪参差不尽山。”词语解释:枝杪 拼音:zhī miǎo
树木枝条的梢头。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塔侧生一大树,縈绕至塔顶,枝干交横,上平,容十餘人坐,枝杪四向下垂,如百子帐。” 唐 罗让 《梢风》诗:“叶光閒泛灧,枝杪静氛氲。”词语解释:烟杪 拼音:yān miǎo
亦作“烟杪”。 高入云际的树梢。 唐 张九龄 《入庐山仰望瀑布水》诗:“絶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 唐 郑谷 《曲江》诗:“楼臺在烟杪,鸥鷺下沙中。” 明 杨慎 《早秋野眺寄所迟客》诗:“烟杪散灵籟,空漪聚渌文。”词语解释:春杪 拼音:chūn miǎo
春末。 清 钮琇 《觚賸·雪遘》:“﹝ 查孝廉 ﹞询以旧袍何在,曰:‘时当春杪,安用此为,已质钱付酒家矣。’”词语解释:残杪 拼音:cán miǎo
犹迟暮。 唐 孟郊 《懊恼》诗:“前贤死已久,犹在咀嚼间。以我残杪身,清峭养高闲。”词语解释:年杪 拼音:nián miǎo
年末,年底。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其夫人亦病,于年杪逝去。”词语解释:月杪 拼音:yuè miǎo
月末。 苏曼殊 《与刘三书》:“闻 佩公 亦於月杪至 沪 。” 苏曼殊 《与叶楚伧柳亚子朱少屏书》:“月杪装归去,织女渡河之后,须重来 江户 。”词语解释:分杪 拼音:fēn miǎo
一分一杪。亦喻细小。 宋 陆友仁 《研北杂志》卷四:“殆犹修内司法式,分杪不得踰越。” 清 唐甄 《潜书·居心》:“好学者,内省外察,唯恐分杪之不合於圣人。” 清 全祖望 《刘继庄传》:“为正切线表,而气节之后先,日蚀之分杪,五星之陵犯占验,皆可推矣。”词语解释:发杪 拼音:fā miǎo
头发末梢。 南朝 梁 王规 《细言应令》诗:“针锋於焉止息,髮杪可以翱翔。”词语解释:颠杪 拼音:diān miǎo
顶端末梢。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壬:“ 韩晋公 在朝,奉使入 蜀 ,至 骆谷 ,山椒巨树,耸茂可爱,乌鸟之声皆异。下马以探弓射其颠杪,柯坠於下。”词语解释:末杪 拼音:mò miǎo
末尾。 萧殷 《桃子又熟了……--忆仓夷》:“一直到一九四九年的七月末杪……我终于听到了 仓夷 的消息了。”词语解释:杪杪 拼音:miǎo miǎo
谓渺小。 晋 李暠 《述志赋》:“杪杪余躬,迢迢西邦。”词语解释:忽杪 拼音:hū miǎo
极言细微。 汉 徐干 《中论·智行》:“夫明哲之士者,威而不慑,困而能通,决嫌定疑,辨物居方,禳祸於忽杪,求福於未萌。” 清 赵翼 《静观》诗之十五:“所以显微镜,西洋製最巧,能拓小为大,遂不遗忽杪。”词语解释:竿杪 拼音:gān miǎo
竿的顶端。《汉书·王莽传上》:“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 晋 潘岳 《相风赋》:“飞轻羽於竿杪,若鸞翔乎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