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阮(半)[yuǎn,远近][fàn][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地名][详注1][xuǎn]


注1:鄢 音偃。地名。在郑。《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
[sǎn sàn,散布][动词][音旱。《集韵》性急也。][音管。悹悹,无依也。][dǎn][详注1][详注2]


注1:酇 《广韵》《正韵》作管切《韵会》祖管切,音纂。《集韵》聚也。《周礼·地官·遂人》四里为酇,五酇为鄙。又《礼·乐记》缀兆。《注》缀,谓酇舞者之位也。又《奔丧》乃为位。《注》位有酇列之处。
注2:棵 音緩。《廣韻》斷木也。《類篇》一曰新蒸束。
愿(半)[yuàn,动词][详注1][详注2]奿


注1:圈 《唐韵》巨万切《集韵》《韵会》具愿切,韏去声。地名。《公羊传·文十一年》楚子伐圈。《注》求阮反,一音卷。《字林》臼万反。
注2:畹 《集韵》纡愿切《正韵》迂绢切,音怨,田亩。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jiàn,间开][详注1][《广韵》乌患切,音畹。钩系也。亦作綄。][màn,动词][详注2][shān]


注1:栈 《广韵》《集韵》《韵会》士谏切《正韵》助谏切,輚去声。木栈道也。
注2:刬 又《韵会》初谏切,铲去声。攻也,平治也。《韩愈诗》活计以锄刬。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bǎn 潸韵

板 bǎn
〈名〉
  •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 同“版”。木板
  • 板,木片也。——《玉篇》
  •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诗·秦风 ·小戎》
  • 五板而堵。——《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
  • 一丈为板。——《诗·鸿雁》传
  • 今一日而三斩板。——《礼记·檀弓》。
  • 又如:板舆(由人扛抬的板车。古代老人的一种代步工具);板梯(木板制的梯子);板箱(大车的木板车厢)
  • 泛指板状的扁平之物
  •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 又如:石板;钢板;纸板
  • 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时所执的记事板
  • 不得奉板中涓,预衣裳之会。——王僧孺《与何炯书》
  • 又如:板笏;板书(在笏板上书写奏章)
  • 板筑用的夹板
  • [筑城]平板桢。——《左传·宣公十一年》
  • 又如:板筑(筑墙,用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板堞(板筑的女墙)
  • 印板,印书用的板片。现用“版”
  •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拍板,中国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片。也指音乐中的节拍。如:快板,慢板
  • 门窗的遮板,如店铺的门板。常作“板儿”
  •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归有光《项脊轩志》
  • 又如:铺子都上板儿了
  • 中国民族音乐或戏曲中的强的拍子 。如:一板一眼;一板三眼
〈形〉
  • [神态、书法、文章等] 呆板,不灵活或少变化
  • 板者,腕弱笔痴。——郭若虚《图画见闻录》
  • 又如:死板;板腐(呆板而迂腐);板人(反应迟钝的人);这张照片照得太板
〈动〉
  • 表情上保持严肃 。如:板着脸
  • 结成硬块
  • 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板土,则不复合。——宋应星《天工开物》
  • 又如:板田(土壤板结的田);板荒(板结的荒地)
  •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 旧尊称戏剧演员
康熙字典

  • 《唐韻》布綰切《集韻》《韻會》補綰切,𠀤同版。
  • 《說文》判也。又籍也。《莊子·徐無鬼篇》金板六弢。或作鈑。
  • 又《玉篇》片木也。《急就篇》木瓦也。《詩·秦風》在其板屋。《正義》西戎之俗,民以板爲屋。
  • 又詔板。《後漢·竇武傳》曹節召尚書官屬,使作詔板。
  • 又《松窗小牘》鐵券謂之金板。
  • 又板官、假板,官品之𤰞者。《隋書·官志》有板咨議叅軍,板長史等名。《宋書·百官志》除拜,則爲叅軍事。府板,則爲行叅軍。
  • 又手板,笏也。《文獻通考》晉宋以來,謂之手板。
  • 又《宋國史補》爲尹者,例置板記事。
  • 又《詩·小雅·鴻雁篇》毛傳:一丈爲板,五板爲堵。
  • 又箕屬也。《管子·弟子職》坐板排之,以葉適巳。
  • 又板板,反側也。《詩·大雅》上帝板板。
  • 又負板,悲哀貌。《儀禮·喪服·鄭註》孝子前有衰,後負板。《疏》謂負其悲哀於背也。
  • 又《集韻》蒲限切,音阪。
  • 籍也。
  • 又叶𤰞免切,音匾。 (铣韵)
  • 《韓愈·祭張徹文》乃遷殿中,朱衣象板。惟義之趨,豈利之踐。《自註》踐,上聲讀。
  • 考證:〔《毛萇百堵傳》築牆者。〕
  • 謹按原文無築牆者三字。謹照原書改詩小雅鴻雁篇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