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板舆 拼音:bǎn yú
(1).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为老人乘坐。《汉书·王莽传下》“朝见挈茵舆行”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岂今之板舆而铺茵乎?”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丞相特达》:“蹇驴村僕,不得与鸣珂武卫者较进……伺板舆出,拜於道左。” 清 魏源 《客怀》诗之六:“地平如板舆,天覆如穹庐。”
(2).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后因以代指官吏在任迎养父母之词。 唐 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诗:“荣禄上及亲,之官随板舆。” 元 萨都剌 《题刘山长雪夜板舆图》诗:“板舆行乐处,鹤髮儘鬖鬖。人子谁无母, 刘 家独有男。” 清 黄宗羲 《工部郎中姜公夫人钱氏祔葬墓志铭》:“令子京兆 希辙 ,孝爱之德闻於天下,板舆所至,讌喜相从。”词语解释:板桥 拼音:bǎn qiáo
木板架设的桥。《墨子·备城门》:“为斩县梁,聆穿,断城以板桥。” 孙诒让 间诂:“连板为桥,架之城堑以便往来。”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跡板桥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浑河》:“跨河板桥甚敧,行者率猿臂渡,毛骨尽竦。”《红楼梦》第十七回:“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词语解释:板荡 拼音:bǎn dàng
《板》、《荡》都是《诗·大雅》中讥刺 周厉王 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乱的诗篇。后因以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 幽 厉 昔崩乱, 桓 灵 今板荡。” 唐太宗 《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宋 岳飞 《五岳祠盟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 河 朔 ,起自 相臺 ,总髮从军,歷二百餘战。” 清 黄遵宪 《三哀诗》:“士生板荡朝,非气莫能济;国家有妖孽,尤贵养正气。” 董必武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缅怀先烈奋斗的艰辛,眷念中原板荡的沉痛,吾人纪念辛亥革命,吾人驱逐 日 寇到 鸭绿江 东之心将更坚强千百倍!”词语解释:板扉 拼音:bǎn fēi
板门。《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徘徊半晌,去白板扉上题四句诗。” 清 方文 《访吴锦雯不遇留此》诗之一:“板扉深巷掩,霉雨暮天寒。”词语解释:板屋 拼音:bǎn wū
用木板搭盖的房屋。《诗·秦风·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汉书·地理志下》:“ 天水 、 陇西 ,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故《秦诗》曰‘在其板屋’。” 唐 王维 《送李太守赴上洛》诗:“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 清 归庄 《湘云阁记》:“其尤絶者为 湘云阁 ,盖板屋而铺以湘妃竹,斑然可爱。”词语解释:板筑 拼音:bǎn zhù
(1).筑墙用具。板,夹板;筑,杵。筑墙时,以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管子·度地》:“以冬无事之时,笼臿板筑各什六。” 尹知章 注:“谓什人共贮六具。”《史记·黥布列传》:“ 项王 伐 齐 ,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 裴駰 集解引 李奇 曰:“板,墙板也。筑,杵也。”
(2).泛指土木建筑。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毋夺农功。”《魏书·郭祚传》:“时詔营明堂国学, 祚 奏曰:‘……边郊多垒,烽驛未息,不可於师旅之际,兴板筑之功。’”
(3).指筑城或筑墙。《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崇韜 ( 郭崇韜 )筑新城凡六日, 王彦章 闻之,将兵数万人驰至……时板筑仅毕,城犹卑下。” 宋 梅尧臣 《建德新墙诗》:“山廨不营堵,筠篁为密篱……鸡騖恣穿逸,牛羊来践窥。我议欲板筑,羣走皆不怡。” 清 戴名世 《唐允隆传》:“上官下教居人於湖滨,筑楼守望,工程严迫,费且不貲,人皆避去。 允隆 独慨然任之,不费官币及民钱,刻日而板筑就。”
(4).代指墙或城墙。 宋 梅尧臣 《观水》诗:“秋水漫长堤,郊原上下迷。孤城闭板筑,高树见巢栖。”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太祖 ﹞大笑曰:‘从何取土?’ 丞昭 云:‘纫布囊括其口,投上流以塞之,不设板筑可成巨防。’”
(5).相传 商 傅说 筑于 傅岩 , 武丁 举以为相。事见《孟子·告子下》。后因以“板筑”指地位低微的人或隐逸。 清 汪懋麟 《二日同袁密山饮自远南楼》诗:“板筑故人能醉客,不须天末起乡愁。”词语解释:板阁 拼音:bǎn gé
(1).木板楼阁。 宋 苏轼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诗:“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
(2).用木板隔成的夹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阁,夹室也,以板为之……《内则》:‘天子之阁,左达五,右达五。’盖古人制此,以庋食物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阁。”词语解释:板书 拼音:bǎn shū
(1).在笏板上书写奏章。《后汉书·礼仪志中》:“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皁囊,送西陛。”
(2).教师上课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亦指在黑板上所写的字。 杨东明 《人生的不等式》:“那节课一开始挺正常……教师讲课嗓音清晰,条理清楚,板书整洁。” 何芷 等《白马将军》第一章:“年过半百的 方先生 在黑板上写着‘ 文天祥 《过零汀洋》’一行板书。”词语解释:板头 拼音:bǎn tóu
(1).指过去刷印书籍雕板的板面数。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三》:“余以为《十三经註疏》板头既多,一时工力恐难猝办。但得将《古註十三经》刻行一部,则大有功於圣学。”
(2).指零散的木板。《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厅房楼房烧做一片白地,三口棺材尽为灰烬,不曾剩一块板头。”词语解释:板齿 拼音:bǎn chǐ
指门牙。 唐 杜甫 《戏赠友》诗之一:“一朝被马踏,脣裂板齿无。”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野蛮人有自去其板齿而反讥有齿者为犬类, 长素 之説,得无近於是邪?”词语解释:板板 拼音:bǎn bǎn
(1).乘戾,反常。《诗·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癉。” 毛 传:“板板,反也。” 孔颖达 疏:“《释训》云:‘板板,僻也。’邪僻即反戾之义,故为反也。”
(2).形容表情冷淡、严肃。《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若説是有情,如何眉梢眼角,不见些些光景,只是恁等板板地。” 朱自清 《海行杂记》:“那学生后来终于添了一些钱重交给他;他这才默然拿走,面孔仍是板板地,若有所不屑然。” 茅盾 《色盲》:“但是 何教官 的猫脸上却是板板地没有一条皱纹。”词语解释:板床 拼音:bǎn chuáng
(1).指木板坐榻。《后汉书·独行传·向栩》:“常於灶北坐板牀上,如是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南史·傅昭传》:“常插烛板牀, 明帝 闻之,赐漆盒烛盘。”《红楼梦》第五五回:“那时 赵姨娘 已去,三人在板牀上吃饭。”
(2).指木板卧床。 元 汤式 《沉醉东风·梦后书》曲:“七尺低低板牀,三椽窄窄书房,苇子帘,梅花帐,抵多少画阁兰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入到房里,祇见安放了一张板牀,高高的掛了一顶洋布帐子。” 丁玲 《梦珂》三:“夜色来了。 梦珂 从那小板床上起来,轻轻一跳便跳在桌子旁边。”词语解释:板门 拼音:bǎn mén
木板门。 元 无名氏 《朱砂担》第二折:“遮莫你板门似手掌儿,也掩不得俺这叫屈的口。”《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阴捕将板门抬 秀童 到於家中,用粥汤将息。”《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匡超人 、 潘三 ﹞同着一直走到一个巷内,一带青墙,两扇半截板门,又是两扇重门,进到厅上。” 杨朔 《潼关之夜》:“板门轻快地推开,那位青年军人站在我的眼前。”词语解释:板壁 拼音:bǎn bì
木板的隔墙,木板墙。 唐 康骈 《剧谈录·慈恩寺牡丹》:“僧乃自开一房,其间设施幡像,有板壁,遮以旧幕。”《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心中好生不快意,只推肚疼,自去睡在板壁后了。”《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把那地窖子里週遭一看,西面是板壁门牕,南、北、东三面却是砖墙。” 张天翼 《包氏父子》:“什么都是黑黝黝的:熟猪肝色的板壁,深棕色的桌子,灰黑色的地。”词语解释:板令 拼音:bǎn lìng
(1).律令,法令。《后汉书·应劭传》:“窃不自揆,贪少云补,輒撰具《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凡二百五十篇。”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 汉 有尉律,廷尉所用之律。”
(2).诏令。《世说新语·方正》“ 高贵乡公 薨” 刘孝标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曹髦 ﹞曰:‘ 司马昭 之心,路人所知也。是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王经 諫不听,乃出怀中板令投地曰:‘行之决矣!’”词语解释:板桐 拼音:bǎn tóng
古代传说仙人所住之山名。《楚辞·严忌〈哀时命〉》:“擥瑶木之橝枝兮,望 閬风 之 板桐 。” 王逸 注:“ 板桐 ,山名也。”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蝉蜕弃秽累,结友家 板桐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之山 三级: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风 ;上曰 层城 ,一名 天庭 。”词语解释:板墨 拼音:bǎn mò
刻版墨印。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二王府帖》:“ 山谷 论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当时皆用 歙州 贡墨墨本赐羣臣…… 元祐 中,亲贤宅从禁中借板墨本百,分遗官僚。”词语解释:板籍 拼音:bǎn jí
(1).即户籍。《南齐书·虞玩之传》:“今户口多少,不减 元嘉 、而板籍顿闕,弊亦有以。”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更造板籍、隐寄、飞寄、影占、伪跋悉釐改。”
(2).印版与书籍。 史德辉 《书林清话·明时刻书工价之廉》:“尝闻 王遵巖 、 唐荆川 两先生相谓曰:数十年读书人,能中一榜,必有一部刻稿;屠沽小儿,身衣饱煖,殁时必有一篇墓誌。此等板籍,幸不久即灭;假使尽存,则虽以大地为架子,亦贮不下矣。”词语解释:板对 拼音:bǎn duì
指诗文中呆板的对偶句。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国尚师位,家崇儒门’,老生板对, 唐 律赋之不若矣。”词语解释:板子 拼音:bǎn zi
(1).木质板状物的通称。《朱子语类》卷九十:“士人家用牌子。曰:‘牌子式当如何?’曰:‘ 温公 用大板子,今但依 程氏 古式而勿陷其中可也。’”此指神主牌子。 张天翼 《欢迎会》:“台上动起刀枪来。后台的人拿棍子敲着板子,当做枪声。”此指壁板。 菡子 《致江幼农》:“﹝妈妈﹞说你发着烧喘着气还在写,她把你的板子和稿纸抢走了。此指书写用的托板。”
(2).旧时用竹片制成的笞刑刑具。《儒林外史》第四回:“明日早堂,将这老师夫拿进来,打他几十个板子。”《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钦差又传出话来,叫首县预备十副新刑具,鍊子、桿子、板子、夹棍,一样不得少。”
(3).指体罚用的竹片或木板。 张天翼 《春风》:“接着他又表示奇怪--为什么学校当局不许老师打人,不然的话,学校里可以定做几块板子。”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母亲打她不用板子,不用棍子,却喜欢用手拧,用牙齿咬。”
(4).指印版。 茅盾 《子夜》九:“那两个穿黑大衫的,模样儿就同 荪甫 公馆里的保镖像是一副板子里印出来。”词语解释:板花 拼音:bǎn huā
被用板子打后,屁股上留下的伤痕。《冷眼观》第三回:“不必同这初出茅庐的东西多讲,权且把他裤子褪下,验一验,看可有板花,再拖他进局去。” 谢觉哉 《脱裤子》:“从前官衙门打老百姓的屁股要脱裤子的,打过的伤痕叫‘板花’。”词语解释:板鸭 拼音:bǎn yā
盐渍压扁后再风干的鸭子。《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如今买一隻板鸭和几斤肉,再买一尾鱼来,託 王羽秋 老爹来收拾,做个四样纔好。” 张天翼 《皮带》:“五哥,你说咸板鸭好还是烧鸭子好?”词语解释:板录 拼音:bǎn lù
登记户籍。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前月詔书来,生齿復板録;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词语解释:板槛 拼音:bǎn kǎn
木板栏杆。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公应曰:‘诺。’於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治之则已。” 唐 温庭筠 《送李生归旧居》诗:“夕阳当板槛,春日入柴扉。”词语解释:板榜 拼音:bǎn bǎng
木板匾额。 唐 张祜 《题重居寺》诗:“重廊标板榜,高殿锁金环。”参见“ 板题 ”。
词语解释:板题 拼音:bǎn tí
木板匾额。《北史·江式传》:“篆体尤工, 洛京 宫殿诸门板题,皆 式 书也。”词语解释:板蓝 拼音:bǎn lán
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别名。叶和根均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蓝》:“马蓝:叶如苦蕒,即 郭璞 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词语解释:板块 拼音:bǎn kuài
大地构造理论指由地质上的活动地带划分的岩石圈的构造单元。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即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划分成小板块。词语解释:板位 拼音:bǎn wèi
古代百官朝见皇帝之前按品秩发的位次牌。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三:“曾有口号一絶:‘隔夜端门分板位,平明簪笏列鸳行。紫云低覆千官入,润作金炉百和香。’”词语解释:板僵 拼音:bǎn jiāng
亦作“ 板殭 ”。 谓变僵;僵硬。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明日巳时前后,你在那乱砖瓦之下板僵身死。”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这卦中该今夜三更前后,三尺土底下板殭身死也。”词语解释:板凳 拼音:bǎn dèng
亦作“ 板櫈 ”。 木板面、无靠背的坐具。多为狭长形。《水浒传》第三四回:“ 燕顺 焦燥,便提起板凳却待要打将去。” 清 许秋坨 《闻见异录·奇门》:“今夜门户不须锁闭,虽有偷儿,不能盗物,祇将板櫈八条横在门口。” 茹志鹃 《关大妈》:“游击队却活动得更勤奋,但生活也更艰苦了,他们这一个月来,已忘了板凳是怎么坐法的,热饭又是个什么滋味。”词语解释:板册 拼音:bǎn cè
户口册。《元诗纪事·宁都州民歌》“去年雪,今年雨,微 计侯 ,那得此” 陈衍 辑引《江西通志》:“ 计初 , 浮梁 人,授 寧都州 同知,覈板册以定赋,出寃狱以正刑,上下推服。”词语解释:板厘 拼音:bǎn lí
指定例的捐税。《清续文献通考·征榷十九》:“( 光绪 五年)又奏准 河南 清化镇 药材釐金,向由行户包交,谓之板釐。”《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赋税》:“此外有……板釐捐,活釐捐,所徵甚鉅,报解寥寥。”词语解释:板仗 拼音:bǎn zhàng
即按拍的拍板。 明 徐渭 《渔阳三弄》:“他那里开筵下榻,教俺操槌按板,把鼓来挝……这槌是你肘儿下肋巴,这钉孔儿是你心窝里毛窍,这板仗儿是你嘴儿上撩牙。”词语解释:板人 拼音:bǎn rén
反应迟钝的人。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阳货》:“‘割鷄焉用牛刀’,乃是夫子喜极,故反言之。不料 子游 不解,认真起来。夫子衹説他‘是’,自家反招一个‘戏’语,何等圆活,真个是时中圣人。吾辈从此亦得待板人之法。”词语解释:板块构造说 拼音:bǎn kuài gòu zào shuō
一种关于全球构造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全球整体的观点研究地球科学。认为岩石圈被地震带分割成若干大小不同的岩石板块,且位于下部塑性软流圈之上,并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转动;板块的汇聚和离散,引起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等。将全球分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词语解释:板墙 拼音:bǎn qiáng
(1).木板的隔扇。《清会典事例·内务府·书籍碑刻》:“如刊刻围屏、板墙、寳座等项,按其字之大小,酌给工价。”
(2).指进行冰球、乒乓球等比赛时赛场四周的挡板。是用木板或塑料装成的界墙。《体育报》1981.4.1:“场上,两队正在鏖战,对方一个绰号叫铁塔的选手一下子把 小刘 撞在板墙上。”
(3).木板墙。词语解释:板上钉钉 拼音:bǎn shàng dìng dīng
比喻事情已定,不容变更或说话算数。 王蒙 《蝴蝶》:“ 海云 是已经定性、已经作了板上钉钉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 单学鹏 《巧哥儿》:“板上钉钉咧,这门亲事我包下了。”亦作“ 板上砸钉 ”。 苗培时 《矿山烈火》:“大英雄说话板上砸钉,你既然还愿意给弟兄们办事,那就看你说的吧。”词语解释:板上砸钉 拼音:bǎn shàng zá dīng
见“ 板上钉钉 ”。
词语解释:板上钉钉 拼音:bǎn shàng dìng dīng
比喻事情已定,不容变更或说话算数。 王蒙 《蝴蝶》:“ 海云 是已经定性、已经作了板上钉钉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 单学鹏 《巧哥儿》:“板上钉钉咧,这门亲事我包下了。”亦作“ 板上砸钉 ”。 苗培时 《矿山烈火》:“大英雄说话板上砸钉,你既然还愿意给弟兄们办事,那就看你说的吧。”词语解释:板儿爷 拼音:bǎn ér yé
对三轮人力车夫的谑称词语解释:板板六十四 拼音:bǎn bǎn liù shí sì
宋 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后因以“板板六十四”比喻刻板不知变通。 清 范寅 《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王安忆 《绕公社一周》:“这个人板板六十四,不通人情。”参见“ 板 ”。词语解释:板僵 拼音:bǎn jiāng
见"板僵"。词语解释:板渚隋堤 拼音:bǎn zhǔ suí dī
指 板渚 津和 隋堤 柳,谓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 清 王士禛 《秋柳》诗之二:“空怜 板渚 隋堤 水,不见 瑯琊 大道王。” 惠栋 注:“《隋书》: 煬帝 自 板渚 引 河 达於 淮 海,谓之御河,河畔植柳树名曰 隋堤 。” 郁达夫 《薄奠》中:“﹝ 北京 ﹞ 平则门 外,有一道城河……两岸的垂杨古道,倒影入河水中间,也大有 板渚 隋堤 的风味。”参见“ 板城渚口 ”。
词语解释:板城渚口 拼音:bǎn chéng zhǔ kǒu
古代 黄河 中段的重要渡口。故址在今 河南 荥阳县 汜水镇 东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河 水又东逕 板城 北,有津,谓之 板城渚口 。”亦省称“ 板渚 ”。《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元年﹞发 河 南诸郡男女百餘万,开 通济渠 ,自 西苑 引 穀 洛 水达於 河 ,自 板渚 引 河 通於 淮 。”词语解释:板正 拼音:bǎn zhèng
①(形式)端正;整齐:本子装订得板板正正的。②(态度、神情等)庄重认真。词语解释:板渚 拼音:bǎn zhǔ
见“ 板城渚口 ”。
词语解释:板城渚口 拼音:bǎn chéng zhǔ kǒu
古代 黄河 中段的重要渡口。故址在今 河南 荥阳县 汜水镇 东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河 水又东逕 板城 北,有津,谓之 板城渚口 。”亦省称“ 板渚 ”。《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元年﹞发 河 南诸郡男女百餘万,开 通济渠 ,自 西苑 引 穀 洛 水达於 河 ,自 板渚 引 河 通於 淮 。”词语解释:板油 拼音:bǎn yóu
猪的体腔内壁上呈片状的脂肪。 张天翼 《清明时节》:“猪油呢,差不多用了--唵,两斤板油只熬得……”《雨花》1981年第4期:“食品公司跟着批给 朱乔甫 二百斤板油,并派人送上门。”词语解释:板涩 拼音:bǎn sè
板滞晦涩。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二章三:“这正如 建安 诗坛之代替了 汉 人的板涩无聊的辞赋一样,玄谈的风气也扭转了 汉 人的酸腐的作风。”词语解释:板材 拼音:bǎn cái
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如胶合板、金属板、混凝土板,塑料板),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
厚的毛坯木板
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词语解释:板滞 拼音:bǎn zhì
(1).呆板,没有变化。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对句用逆脱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魏 晋 以下之五言,抒情写事,一变前代板滞堆砌之风,在当时可谓为文学一大革命。”
(2).形容表情呆板冷漠。 沙汀 《困兽记》二四:“‘我随便大家。’他板滞的说。”词语解释:板干
古代筑城或筑墙的用具。榦,夹板两旁支撑的木柱。《左传·宣公十一年》:“令尹 蔿艾猎 城 沂 ,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榦……事三旬而成,不衍於素。” 晋 张华 《博物志·异闻》:“ 代城 始筑,立板榦,一旦亡,西南四五十板於泽中自立。” 唐 柳宗元 《终南山祠堂碑序》:“乃徵土工、木工、石工,备器执用,来会祠下,斩板榦,礱柱础,陶瓴甓,筑垣墉。” 清 钱谦益 《故叔父山东按察司副使春池府君行状》:“公蒐军实,缮板榦,具舟车,偫糗粮。”词语解释:板楯蛮 拼音:bǎn dùn mán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秦 汉 时分布在当时的 巴郡 一带。《后汉书·桓帝纪》:“ 白马羌 寇 广汉属国 ,杀长吏, 益州 刺史率 板楯蛮 讨破之。” 李贤 注:“ 板楯 , 西南蛮 之号。”参阅《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词语解释:板檐 拼音:bǎn yán
木板屋檐。《礼记·明堂位》“重檐” 唐 孔颖达 疏:“谓就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辟风雨之洒壁。”词语解释:板榻 拼音:bǎn tà
木板所制狭长而较矮的坐卧之具。《西游记》第五九回:“祇见那路旁有座庄院,乃是红瓦盖的房舍,红砖砌的垣墙,红油门扇,红漆板榻,一片都是红的。”《红楼梦》第五五回:“此时 探春 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脸盆。”词语解释:板芭 拼音:bǎn bā
用木片围成的篱笆。 明 冯惟敏 《朝天子·东村楼成》曲之二:“望家,看瓜,小可成间架……板芭,草榻,高卧无惊怕。”词语解释:板疮 拼音:bǎn chuāng
指受刑挨板子的创伤。《三侠五义》第十九回:“ 郭槐 在监牢之中,又是手疼,又是板疮,呻吟不絶。”词语解释:板画 拼音:bǎn huà
即版画。用刀子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刻画后印出来的图画。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假使我真如那编者所希望,‘有意的’来说 德国 板画是否就是 中国 的大众艺术,这可至少也得归入‘低能’一类里去了。”词语解释:板腐 拼音:bǎn fǔ
古板迂腐。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道学风月》:“至若述圣 曾子 ,学主慎独,一生战战兢兢,不敢些子放肆,乃讲到‘心诚求’之句,便譬喻到‘学养子而后嫁’,这是不板腐的样子。”《红楼梦》第十七回:“ 宝玉 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板腐,一本作“ 板 ”。词语解释:板直 拼音:bǎn zhí
古板耿直。《歧路灯》第五回:“叫他出这宗银子打点书办,他那板直性格,万不肯办。”《歧路灯》第九五回:“那知学臺乃是个理学名儒,板直大臣。” 许地山 《铁鱼底鳃》:“这位发明家底性格是很板直的,不大认识他的,常会误以为他是个犯神经病的,事实上已有人叫他做‘戆雷’。”词语解释:板牙 拼音:bǎn yá
(1).方言。门牙。 柳溪 《四姊妹》:“他微笑着,露出长板牙说:‘……我们这次来是专程探望您的。’”
(2).方言。臼齿。
(3).切削外螺纹的刀具。词语解释:板瓦 拼音:bǎn wǎ
覆盖屋顶用的一种大瓦,瓦面较宽,弯曲度较小。 西周 时已用于宫室建筑。《光明日报》1979.7.25:“ 扶风县 法门公社 召陈村 西周 中晚期的宫室建筑,已发现八处……房屋顶部已用大量的瓦覆盖,现已发现的带有瓦钉、瓦环的板瓦、筒瓦及不同纹饰的瓦约有数十种之多。”词语解释:板笏 拼音:bǎn hù
即笏,手板。《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问道:‘尊师有道术,可使朕到月宫一游否?’ 法善 道:‘这有何难?就请御驾启行。’説罢,将手中板笏一掷,现出一条雪鍊也似的银桥来,那头直接着月内。”词语解释:板眼 拼音:bǎn yǎn
(1).我国传统音乐和传统戏曲唱腔的节拍。每一小节中的强拍,多以鼓板敲击按拍,称“板”;次强拍及弱拍,则以鼓签或手指按拍,称“眼”。合称“板眼”。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物用·鼓刀中音》:“ 庄子 谈庖丁解牛处云:‘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者,鼓刀之音节合拍也。刀声亦合乐府之板眼。” 明 王骥德 《曲律·论板眼》:“古拍板无谱, 唐明皇 命 黄幡绰 始造为之。 牛僧孺 目拍板为‘乐句’,言以句乐也。盖凡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为节制,故谓之板眼。”《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説完了这段科白,又按着板眼,拍那个鼓。”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 晓荷 ﹞右手的食指中指与无名指都富有弹性的在膝盖上点着板眼。”
(2).比喻规矩;秩序。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他很爱说话,但是他留着神,不让他的话说走了板眼。” 吴组缃 《山洪》二三:“吃饭睡觉以及喝茶歇肩,都吹哨子,一点错不得板眼。”
(3).比喻主意、办法、手段。 克非 《春潮急》八:“看不出你个老实人,还会耍这个板眼儿。”
(4).比喻关键的地方。 马烽 《结婚现场会》:“不,你说的都在板眼上。你批评得很对,很好。”词语解释:板箱 拼音:bǎn xiāng
(1).大车的木板车厢。《墨子·杂守》:“以軺车……为板箱,长与辕等,高四尺。” 孙诒让 间诂:“《説文·竹部》云:‘箱,大车牝服也。’…… 郑司农 云:‘牝服,谓车箱。’”
(2).木板箱子。 梁斌 《童年》:“一进屋门,四壁皆空,门上连一个布帘也没有,炕上只有两只旧板箱。”词语解释:板税 拼音:bǎn shuì
即版税。出版单位据所出版图书的售价与印数,按百分比付给作者的报酬。 鲁迅 《书信集·致孙用》:“定价他们自己去增加了一角,这就和板税相关。”词语解释:板片 拼音:bǎn piàn
印刷用的雕板。一板称为一片。《清会典事例·内务府·聚珍馆摆板》:“ 乾隆 三十八年奏准,刊刻《四库全书》,所用板片浩繁,莫若刻成枣木活字套板一份,刷印各种书籍。” 叶德辉 《书林清话·板片之名称》:“此板之称片,习见於 元 明 诸书。而 明 《南雍经籍考》之载板片数目,盖相沿久矣。”词语解释:板刺 拼音:bǎn cì
犹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南史·虞荔传》:“王欲见 荔 , 荔 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謁。’”词语解释:板升 拼音:bǎn shēng
蒙语“房舍”之意。源于汉语。 明 朝后期中原的汉族兵民迁徙到 俺答汗 统治的 土默特 地区,在那里修筑房舍,开垦荒地,建立村落,从事农、副、手工业生产,向 俺答汗 等领主交纳租税。当地蒙古族将这些房舍、村落和汉族百姓称为“板升”。后亦泛指土木建筑的房舍、城堡及周围的园田。 明 末, 后金 与 明 交接地带汉人建立的村舍也被称作“板升”。《明史·鞑靼传》:“时 富 ( 丘富 )等在敌,招集亡命,居 丰州 ,筑城自卫,搆宫殿,垦水田,号曰板升。板升,华言屋也。”词语解释:板卒 拼音:bǎn zú
筑城的役卒。《魏书·杨侃传》:“ 魏 始於 马头 置戍,如闻復欲修 白捺 旧城。若尔,便稍相侵逼。此亦须营 欧阳 ,设交境之备。今板卒已集,唯听信还。”词语解释:板刀 拼音:bǎn dāo
短柄的窄而长的刀。《水浒传》第三七回:“那艄公便去艎板底下摸出那把明晃晃板刀来。”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车边上挂着兵,有的背着扎红绸的板刀。”词语解释:板荒 拼音:bǎn huāng
多年废耕而板结的荒地。《清史稿·食货志一》:“﹝ 端方 ﹞上言 苏 属兵后荒田不下二百餘万亩,请令歷年报荒者定为板荒,餘新荒许各户指报豁粮,俱由局招垦,则虚荒易查。”词语解释:板刀面 拼音:bǎn dāo miàn
江湖黑话。喻杀人后丢入水中。《水浒传》第三七回:“只见那梢公放下櫓,説道:‘你这个撮鸟!两个公人,平日最会诈害做私商的人,今夜都撞在老爷手里。你三个都是要喫板刀麵?却是要喫餛飩……若还要喫板刀麵时,俺有一把泼风也似快刀在这艎板底下,我不消三刀五刀,我只一刀一个,都剁你三个人下水去。’”词语解释:板刷 拼音:bǎn shuā
板面较宽、毛较粗硬的无柄刷子。多用以洗刷衣服、鞋子等。《小说月报》1983年第5期:“看见她用板刷蘸着河水刷鞋子,鞋底边沿显出一道好看的白棱。”词语解释:板田 拼音:bǎn tián
土壤板结的田。 云南省 彝族史诗《梅葛》:“ 耿马 制定山 ,有三坵板田,有三坵蒿子地,那就是撒花的田,那就是种花的地。”词语解释:板印 拼音:bǎn yìn
指雕板印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板印书籍, 唐 人尚未盛为之。”词语解释:板城渚口 拼音:bǎn chéng zhǔ kǒu
古代 黄河 中段的重要渡口。故址在今 河南 荥阳县 汜水镇 东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河 水又东逕 板城 北,有津,谓之 板城渚口 。”亦省称“ 板渚 ”。《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元年﹞发 河 南诸郡男女百餘万,开 通济渠 ,自 西苑 引 穀 洛 水达於 河 ,自 板渚 引 河 通於 淮 。”词语解释:板堞 拼音:bǎn dié
板筑的女墙。《旧唐书·张守珪传》:“﹝ 守珪 ﹞领餘众修筑州城,板堞纔立,贼又暴至城下。”词语解释:板式 拼音:bǎn shì
(1).书刊版面的格式。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客刻《叔度集》,予为之序,板式精好。” 罗振常 《善本书所见录》卷一:“《详注东莱先生左氏博议》二十五卷, 麻沙 本,……如 元 板式,似 嘉靖 刻。”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费如许气力,而板式不能如一,殊为憾事。”
(2).戏曲唱腔的节拍形式。 欧阳予倩 《〈中国戏曲研究资料初辑〉序言》:“但是它(昆曲)毕竟有限度,曲牌的限制,板式的限制,套数的限制,绑得紧紧的,很难放开。” 叶德均 《明代南戏五大腔调及其支流》:“‘四平’是指格律较宽、速度较快、句尾落四拍子的板式。”词语解释:板房 拼音:bǎn fáng
(1).内廷处理诏书公文之处。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奈 王体乾 党附无骨,而逆 贤 不识字,遂公然於 乾清宫 大殿上看文书,或 懋勤殿 板房看文书,硬拆实封,高声朗诵。”
(2).用木板隔成的房间。亦指用木板搭建的简陋房屋。 麦云 《第一次出击》:“老大爷看看窗外的大雪,说:‘那么,你睡我的小板房吧,我搬出来睡火炕。’”词语解释:板户 拼音:bǎn hù
沿海以煎盐为生的人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江苏栟茶场灶民折毁如皋学堂》:“ 松江府 属 奉贤县 之板户,亦因饥滋事。”原注:“沿海煎盐者名曰板户。”词语解释:板心 拼音:bǎn xīn
指线装书书页正中折迭的空白部位。 罗振常 《善本书所见录》卷一:“《九经白文》, 宋 巾箱本……板心下方书刻工名。”词语解释:板斧 拼音:bǎn fǔ
(1).扁平而宽的大斧头。古代多用作兵器,亦为樵采的工具。《水浒传》第四一回:“那 黑旋风 李逵 听得,大吼了一声,提两把板斧先出庙门。”《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田氏 ﹞即命老苍头伏侍王孙,自己寻了砍柴板斧……覷定棺头,双手举斧,用力劈去。”
(2).比喻压服人的强硬手段。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这时我们的批评家 成仿吾 先生正在创造社门口的‘灵魂的冒险’的旗子底下抡板斧。” 郑集思 《我们和“苏维埃”》:“上次那 张 政工还有两三下板斧:‘再捣蛋,扣你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