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一枕 拼音:yī zhěn
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 唐 丁仙芝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宋 陆游 《感秋》诗:“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蛩吟罢一枕纔寧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 清 宋维籓 《台城路·蝉》词:“午餘一枕游仙梦,几番被伊惊醒。”词语解释:高枕 拼音:gāo zhěn
(1).枕着高枕头。谓无忧无虑。《战国策·齐策四》:“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不虞。”《花月痕》第四七回:“ 皖 不肃清,我能高枕么?”
(2).犹高卧,谓弃官退隐家居。 清 汪懋麟 《赠于鼎文冶迭前韵》:“饱贪羊酪思高枕,纵癖鱼餐嬾上船。”词语解释:孤枕 拼音:gū zhěn
独枕。借指独宿、独眠。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三:“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唐 李商隐 《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 元 宋无 《送金华黄晋卿之诸暨判官》诗:“雨来孤枕夜,梦别故人时。”《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如花玉貌正当年,帐冷幃空孤枕畔,枉自熬煎。”词语解释:客枕 拼音:kè zhěn
指客中使用之枕。喻指旅途中过夜。 唐 李商隐 《酬令狐郎中见寄》诗:“朝吟搘客枕,夜读漱僧瓶。” 宋 陆游 《宿枫桥》诗:“七年不到 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元 方回 《次韵仇仁近至日》:“紫逻招魂千里雪,彤庭待漏五更霜。闲人幸脱抅挛外,客枕何庸早起忙。” 明 郭奎 《客枕》诗:“客枕睡不着,天高秋气清。”词语解释:午枕 拼音:wǔ zhěn
午睡的枕头。多指午睡。 宋 王安石 《独卧》诗之三:“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鉤。” 明 文徵明 《四月》诗:“抛书寻午枕,新暖梦依微。”词语解释:伏枕 拼音:fú zhěn
(1).伏卧在枕上。《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后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长久卧床。《北齐书·陆卬传》:“遭母丧,哀慕毁瘁,殆不胜丧,至沉篤,顿昧伏枕。” 唐 杜甫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王生 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 明 李贽 《复焦弱侯》:“然我老矣,伏枕待死,笔墨久废。”
(2).指卧病在床的人。 唐 杜甫 《秋兴八首》之一:“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词语解释:玉枕 拼音:yù zhěn
(1).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作瓷枕、石枕的美称。《晋书·王澄传》:“ 澄 左右有二十人,持铁马鞭为卫, 澄 手甞捉玉枕以自防,故 敦 ( 王敦 )未之得发。” 唐 胡曾 《车遥遥》诗:“玉枕夜残鱼信絶,金鈿秋尽雁书遥。” 宋 李清照 《醉花阴》词:“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明 陈子龙 《少年游·春情》词:“玉枕寒深,冰綃香浅,无计与多情。”
(2).指玉枕骨。《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曰:‘ 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富贵不可言。’”
(3).见“ 玉枕穴 ”。
词语解释:玉枕穴 拼音:yù zhěn xué
亦省称“ 玉枕 ”。 针灸穴位名。位于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缘外侧。《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穴歌》:“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医宗金鉴·膀胱经分寸歌》:“承通络却玉枕穴,后循俱是寸五行。”注:“从络却后行一寸五分,玉枕穴也。”词语解释:就枕 拼音:jiù zhěn
犹就寝。《汉书·王莽传下》:“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復就枕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二折:“ 红线 ,我也不敢就枕,坐待你回来也。” 许地山 《空山灵雨·弁言》:“自入世以来,屡遭变难,四方流离,未尝宽怀就枕。”词语解释:衾枕 拼音:qīn zhěn
被子和枕头。泛指卧具。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衾枕昧节候,蹇开暂窥临。”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幃幙帘榻,焕然夺目,妆奩衾枕,亦皆侈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屡试之,果不痴。大喜,如获异宝。至晚,还榻故处,更设衾枕以覘之。”词语解释:安枕 拼音:ān zhěn
安眠。亦用以比喻无忧无虑。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二》:“欲平 赤眉 而后入关,是不守其本而争其末也!恐国家之守转在 函谷 ,虽卧 洛阳 ,得安枕邪?” 宋 叶适 《上殿札子》:“故内治柔和无狡悍思乱之民,不烦寸兵尺铁,可以安枕,此其得也。”《明史·兵志三》:“将士疲于奔命,未尝得安枕也。” 陈毅 《宿欧西》诗:“十日荒烟尽涤荡,今夜安枕似我屋。”词语解释:石枕 拼音:shí zhěn
(1).石制的枕头。《西京杂记》卷六:“復入一户,亦石扉,开钥得石牀方七尺……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 唐 方干 《寄石湓清越上人》诗:“寺处唯高僻,云生石枕前。” 宋 蔡确 《夏日登车盖亭》诗:“纸屏石枕竹方牀,手倦抛书午梦长。”
(2).古地名。《国语·齐语》:“乘桴济 河 ,至于 石枕 。” 韦昭 注:“ 石枕 , 晋 地名。”词语解释:奠枕 拼音:diàn zhěn
犹安枕。 汉 扬雄 《法言·寡见》:“昔在 姬公 ,用於 周 而四海皇皇,奠枕於京。” 李轨 注:“安枕而卧,以听於京师。” 宋 岳飞 《五岳祠盟记》:“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辽史·耶律图鲁窘传》:“若此,则争战未已,吾民无奠枕之期矣。”词语解释:山枕 拼音:shān zhěn
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慰夏孤》:“寳猊烟未冷,山枕梦成空。”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词语解释:相枕 拼音:xiāng zhěn
彼此枕藉。极言其多。《后汉书·桓帝纪》:“今京师廝舍,死者相枕。”《南史·康绚传》:“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词语解释:落枕 拼音:lào zhěn
又名失枕。因睡觉时受寒或枕枕头的姿势不合适,以致脖子疼痛,转动不便。《花城》1981年第6期:“那回 司徒 落枕,央求他治治,不是被他像开锈瓶盖似的,差点将颈脖子拧断吗?”词语解释:旅枕 拼音:lǚ zhěn
旅途夜卧。 宋 苏轼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於南山中蟠龙寺》诗:“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词语解释:扇枕 拼音:shān zhěn
见“ 扇枕温席 ”。
词语解释:扇枕温席 拼音:shān zhěn wēn xí
《东观汉记·黄香传》:“[ 香 ]父 况 ……贫无奴僕。 香 躬执勤苦,尽心供养。冬无被袴而亲极滋味,暑即扇牀枕,寒即以身温席。”后因以“扇枕温席”为孝亲的典故。《南史·刘苞传》:“奉君母 朱夫人 及所生 陈氏 并扇席温枕,叔父 绘 常叹伏之。” 北周 滕王逌 《〈庾信集〉序》:“烝烝色养,勤同扇席。”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诗:“天从扇枕愿,人遂倚门情。” 宋 苏轼 《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牵衣男女遶 太白 ,扇枕郎君烦 阿香 。”词语解释:鸳枕 拼音:yuān zhěn
见“ 鸳鸯枕 ”。
词语解释:鸳鸯枕 拼音:yuān yāng zhěn
绣有鸳鸯的枕头。为夫妻所用。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燻。” 宋 晁端礼 《鹧鸪天》词:“晓来苔上拾残英,连教贮向鸳鸯枕,犹有餘香入梦清。” 郁达夫 《题〈杨妃醉卧图〉》诗:“海上有仙山,梦压鸳鸯枕。”亦省称“ 鸳枕 ”。 唐 杨衡 《咏春色》:“夕迷鸳枕上,朝漫綺弦中。”《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并连鸳枕,如双双比目同波;共展香衾,似对对春蚕作茧。”《白雪遗音·马头调·桐叶惊风》:“对银灯,独自斜把鸳枕靠,暗自伤悼。”词语解释:梦枕 拼音:mèng zhěn
(1).传说中会使人做梦的枕头。 宋 葛长庚 《乐府》:“马瑙游仙之梦枕,龙综辟寒之寳砂。”
(2).借指做梦的人。 唐 殷尧藩 《寒夜》诗:“鸡催梦枕司晨早,更咽寒城报点迟。”词语解释:醉枕 拼音:zuì zhěn
借指醉梦。 宋 石孝友 《踏莎行》词:“沉水销红,屏山掩素,锁窗醉枕惊眠处。” 宋 石孝友 《谒金门》词:“醉枕惊回蝴蝶,好梦无人共説。”词语解释:角枕 拼音:jiǎo zhěn
角制的或用角装饰的枕头。《诗·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唐 白居易 《苦热中寄舒员外》诗:“藤牀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清 钮琇 《觚賸·姜郎》:“既而银蟾入户,角枕灿陈,羣髫毕退,二美相擕。”词语解释:木枕 拼音:mù zhěn
木制的枕头。《北齐书·循吏传·郎基》:“﹝ 郎基 ﹞性清慎,无所营求,曾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於此事。’”《新唐书·卓行传·阳城》:“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词语解释:凤枕 拼音:fèng zhěn
艳美的枕头。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 潘郎 。” 清 赵执信 《夜合花》词:“龙鬚凤枕,黛眉几许低横。” 清 龚自珍 《梦芙蓉》词:“背灯欹凤枕,见一珠秋弄,水裙风鬢。”词语解释:惊枕 拼音:jīng zhěn
枕名。能使人睡而保持警觉。惊,通“ 警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又以圆木为惊枕,少睡则枕转而觉。”词语解释:竹枕 拼音:zhú zhěn
竹制的枕头。 唐 刘威 《冬夜旅怀》诗:“寒窗危竹枕,月过半牀阴。”《科学画报》1983年第12期:“夏天用的竹枕、石膏枕等可解暑去热,小孩用的米枕可帮助儿童头部的发育。”词语解释:春枕 拼音:chūn zhěn
犹春眠。 宋 陆游 《丙寅元日》诗:“春枕方浓从卖困,社醅虽美倦治聋。” 元 张雨 《遵道竹枝》诗:“惊破幽人春枕梦,一窗斜月半梢横。”词语解释:瓦枕 拼音:wǎ zhěn
陶制的枕头。 宋 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之二:“暂借藤牀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宋 杨万里 《题西湖僧房》诗:“书画随宜遮四壁,閒欹瓦枕小藤牀。”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鸡鸣枕》:“ 偶武孟 为 武岗州 幕官,因凿渠得一瓦枕。”词语解释:羁枕 拼音:jī zhěn
亦作“羇枕”。 旅枕。借指旅居孤眠。 宋 梅尧臣 《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诗:“不嗟羇枕孤,不愧栖禽偶。” 宋 苏轼 《清都观谢道士求诗》诗:“羇枕未容春梦断, 清都 宛在默存中。” 宋 陆游 《怀故山》诗:“万事莫论羈枕梦,一身方堕乱书围。”词语解释:荐枕 拼音:jiàn zhěn
亦作“ 荐枕席 ”。亦作“ 荐枕蓆 ”。 进献枕席。借指侍寝。《文选·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 李善 注:“荐,进也,欲亲於枕席,求亲昵之意也。” 唐 李白 《相和歌辞·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守土吏狎妓》:“﹝ 金沙光 ﹞与 吴 士 王百穀 厚善,时过其斋中小饮, 王 因匿名倡於曲室,酒酣,出以荐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或有夫妇同掳至者,杀其夫,即令其妻煮之,夜则荐枕蓆。”词语解释:邯郸枕 拼音:hán dān zhěn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于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 ,翁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就枕入梦,历尽人间富贵荣华。梦醒,店主蒸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枕”喻虚幻之事。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一杯归诵此,万事 邯郸 枕。” 金 元好问 《送杜招抚归西山》诗:“ 邯郸 枕上人初觉,《秋水篇》中物已齐。”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入梦》:“愁中欲借 邯郸 枕,悽惻神鷄不可听。”词语解释:菊枕 拼音:jú zhěn
用菊花作内芯的枕头。古谓能清头目,去邪秽。 宋 陆游 《老态》诗之一:“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牀。” 元 洪希文 《枕簟入林僻》诗:“桃笙寄惫懣,菊枕便昏花。”词语解释:警枕 拼音:jǐng zhěn
用圆木做的枕头,熟睡则欹动,容易觉醒。《礼记·少仪》“茵、席、枕、几、熲” 汉 郑玄 注:“熲,警枕也。” 孔颖达 疏:“云颖警枕也者,以经枕外别言颖,颖是颖发之义,故为警枕。”《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 鏐 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或枕大铃,寐熟輒欹而寤,名曰‘警枕’。”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警枕》:“ 钱武肃王 用警枕, 司马温公 亦用警枕。兴王贤相,勤劳正相同也。”词语解释:鸳鸯枕 拼音:yuān yāng zhěn
绣有鸳鸯的枕头。为夫妻所用。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燻。” 宋 晁端礼 《鹧鸪天》词:“晓来苔上拾残英,连教贮向鸳鸯枕,犹有餘香入梦清。” 郁达夫 《题〈杨妃醉卧图〉》诗:“海上有仙山,梦压鸳鸯枕。”亦省称“ 鸳枕 ”。 唐 杨衡 《咏春色》:“夕迷鸳枕上,朝漫綺弦中。”《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并连鸳枕,如双双比目同波;共展香衾,似对对春蚕作茧。”《白雪遗音·马头调·桐叶惊风》:“对银灯,独自斜把鸳枕靠,暗自伤悼。”词语解释:方枕 拼音:fāng zhěn
一种长方体形的枕头。 宋 欧阳修 《试笔·琴枕说》:“ 介甫 尝言:‘夏月昼睡,方枕为佳。’问其何理,云:‘睡久气蒸枕热,则转一方冷处。’”词语解释:宝枕 拼音:bǎo zhěn
指 三国 魏 甄后 的玉镂金带枕。 曹植 持此枕,至 洛水 ,思 甄后 而作《感甄赋》,即《洛神赋》。见《文选·曹植〈洛神赋〉》 李善 题注。 唐 李贺 《春怀引》:“宝枕垂云选春梦,鈿合碧寒龙脑冻。”《花月痕》第十五回:“正是:宝枕赠 陈思 , 汉 佩要 交甫 。为歌《静女》诗,此风亦已古。”词语解释:鱼枕 拼音:yú zhěn
亦作“ 鱼魫 ”。 鱼头骨,鱼枕骨。可制器或做窗饰,亦可饰冠。《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 郭璞 注:“枕在鱼头骨中,形似篆书‘丁’字,可作印。”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鱼魫》:“ 南海 鱼有石首者,盖鱼魫也。取其石,治以为器,可载饮食,如遇蛊毒,器必暴裂,其效甚著。 福唐 人製作尤精,明莹如琥珀,人但知爱玩其色,而鲜能识其用。”《水浒传》第二九回:“冠儿小明铺鱼魫,掩映乌云。” 清 吴伟业 《送许尧文之官莆阳》诗之二:“抹丽香分鱼魫细,荔支浆胜橘奴甘。”参见“ 鱼枕冠 ”。
词语解释:鱼枕冠 拼音:yú zhěn guān
亦作“ 鱼魫冠 ”。 古时以鱼枕骨为饰的冠。 宋 苏轼 《鱼枕冠颂》:“莹浄鱼枕冠,细观初何物。”《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舖中立着箇女娘,鱼魫冠儿,道装打扮,眉间青气现。”词语解释:通中枕 拼音:tōng zhōng zhěn
空心枕头。《后汉书·锺离意传》“给帷被皁袍,及侍史二人” 李贤 注引 汉 蔡质 《汉官仪》:“尚书郎入直臺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 唐 白居易 《冬夜与钱员外同值禁中》诗:“连铺青縑被,对置通中枕。” 宋 王禹偁 《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诗:“闲就通中枕,时闻索上铃。”词语解释:琴枕 拼音:qín zhěn
形如古琴的竹枕。 唐 张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四:“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清 孙枝蔚 《五十初度》诗:“棐几颇滑浄,琴枕生清凉。”词语解释:花枕 拼音:huā zhěn
绣花的枕头。 南朝 梁 刘孝威 《郄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梦啼渍花枕,觉泪溼罗巾。” 隋 江总 《宛转歌》:“竞入华堂要花枕,争开羽帐奉华茵。”词语解释:同枕 拼音:tóng zhěn
谓共枕而寝。多指夫妻生活。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大壮》:“婚姻合配,同枕共牢。”词语解释:水枕 拼音:shuǐ zhěn
谓卧于舟上。 宋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之二:“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郭嵩焘日记·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二日》:“金容石佛依然大,水枕 坡仙 几度过。”词语解释:瑶枕 拼音:yáo zhěn
玉制的枕头。亦用为石枕、瓷枕的美称。 唐 王翰 《古蛾眉怨》诗:“灯前含笑更罗衣,帐里承恩荐瑶枕。” 后蜀 欧阳炯 《浣溪沙》词:“独掩画屏愁不语,斜倚瑶枕髻鬟偏。”参见“ 玉枕 ”。
词语解释:玉枕 拼音:yù zhěn
(1).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作瓷枕、石枕的美称。《晋书·王澄传》:“ 澄 左右有二十人,持铁马鞭为卫, 澄 手甞捉玉枕以自防,故 敦 ( 王敦 )未之得发。” 唐 胡曾 《车遥遥》诗:“玉枕夜残鱼信絶,金鈿秋尽雁书遥。” 宋 李清照 《醉花阴》词:“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明 陈子龙 《少年游·春情》词:“玉枕寒深,冰綃香浅,无计与多情。”
(2).指玉枕骨。《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曰:‘ 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富贵不可言。’”
(3).见“ 玉枕穴 ”。
词语解释:玉枕穴 拼音:yù zhěn xué
亦省称“ 玉枕 ”。 针灸穴位名。位于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缘外侧。《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穴歌》:“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医宗金鉴·膀胱经分寸歌》:“承通络却玉枕穴,后循俱是寸五行。”注:“从络却后行一寸五分,玉枕穴也。”词语解释:游仙枕 拼音:yóu xiān zhěn
传说中的枕头名。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游仙枕》:“ 龟兹国 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製作甚朴素。枕之寝,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帝因立名为游仙枕。” 宋 刘克庄 《和季弟韵》:“俗中安得游仙枕,世上原须使鬼钱。” 元 张可久 《阅金经·访道士》曲:“寻洞天深又深,游仙枕,顿消名利心。”词语解释:麝枕 拼音:shè zhěn
香枕。 宋 陆游 《读香奁集诗戏效其体》诗:“麝枕何曾禳梦恶,玉壶空解贮啼红。”词语解释:红蕤枕 拼音:hóng ruí zhěn
传说中的仙枕。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六记载, 玉清宫 有三宝,碧瑶杯、红蕤枕和紫玉函。红蕤枕似玉微红,有纹如粟。亦借指绣枕。 宋 毛滂 《小重山·春雪小醉》词:“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 楚 峰云。” 清 陈维崧 《贺新郎·云郎合卺》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颺。”词语解释:神枕 拼音:shén zhěn
即游仙枕。 宋 范仲淹 《知府孙学士见示五首因以缀篇》之四:“神枕自成仙岛梦,朝衣犹有御炉香。”按,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游仙枕》:“ 龟兹国 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码碯,温温如玉,其製作甚朴素。若枕之,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帝因立名为‘游仙枕’。”词语解释:豆枕 拼音:dòu zhěn
以豆壳为芯的枕头。 五代 齐己 《夏日雨中寄幕中知己》诗:“豆枕敧凉冷,莲峯入梦魂。”词语解释:侍枕 拼音:shì zhěn
伴枕,侍寝。 元 施惠 《幽闺记·招商谐偶》:“奴家想起来了,説怕有人盘问,权説做夫妻……所许前词,侍枕之私,敢惜微眇。”词语解释:拗木枕 拼音:niù mù zhěn
犹强项。比喻性格倔强而不肯低头。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又曰:‘不为此拗木枕错失,不合更在坐矣。’……拗木枕者,俗谈强项也。”词语解释:曲枕 拼音:qǔ zhěn
曲臂以为枕。 元 萨都剌 《华清曲题杨贵妃病齿》:“九华帐里薰兰烟,玉肱曲枕珊瑚偏。”参见“ 曲肱 ”。
词语解释:曲肱 拼音:qǔ gōng
《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谓弯着胳膊作枕头。后以“曲肱”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宋 梅尧臣 《送李尉子京之邵武光泽》诗:“露蝉不饱腹,志士甘曲肱。” 清 黄宗羲 《〈范熊岩先生文集〉序》:“归田以后,谓之《枕言》,蔬水曲肱之意也。”词语解释:失枕 拼音:shī zhěn
病名。又名“失颈”、“落枕”。多因睡卧姿势不当,或颈部当风受寒,或外伤引起。症见颈部酸痛不适,俯仰转动不灵;重者疼痛延及患侧肩背及上肢,头向一侧歪斜,并有患侧颈部压痛词语解释:夜明枕 拼音:yè míng zhěn
夜间发光之枕。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夜明枕》:“ 虢国夫人 有夜明枕,设於堂中,光照一室,不假灯烛。” 唐 郑嵎 《津阳门》诗:“堂中特设夜明枕,银烛不张光鉴帷。”词语解释:虎头枕 拼音:hǔ tóu zhěn
传说中 殷纣王 所用玉枕。 晋 王嘉 《拾遗记·魏》:“次检宝库中得一玉虎头枕……帝该古博闻,云:‘ 汉 诛 梁冀 ,得一玉虎头枕,云 单池国 所献。检其頷下,有篆书字,云是 帝辛 之枕,尝与 妲己 同枕之,是 殷 时遗宝也。’”词语解释:赠枕 拼音:zèng zhěn
唐 人小说载,有 卢生 在 邯郸 旅店中,遇道士 吕翁 ,翁赠之以枕,生睡入梦,历数十年荣华富贵。及醒,主人炊黄粱尚未熟。见 唐 沉既济 《枕中记》。后用为富贵如幻梦之典。 清 查慎行 《题邯郸吕仙祠壁》诗:“直饶赠枕成何用,鼻息如雷梦已无。”词语解释:谢枕 拼音:xiè zhěn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梦见族弟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佳句。后遂以“谢枕”作为梦中觅句赋诗的典故。 宋 宋祁 《秋日射堂寓目呈应之》诗:“ 谢 枕吟魂迷带草, 嵇 襟真虑属堂萱。”参见“ 谢池草 ”。
词语解释:谢池草 拼音:xiè chí cǎo
《南史·谢惠连传》:“族兄 灵运 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 惠连 輒得佳语’。尝於 永嘉 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后遂以“谢池草”为怀念弟弟之典。 明 何景明 《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相怜 谢 池草,明日又春华。”亦省作“ 谢草 ”。 清 张廷潞 《送魏定野归柏乡》诗:“ 莱 衣爱日春方永, 谢 草关情梦未安。”词语解释:豹头枕 拼音:bào tóu zhěn
枕名。 唐 韦后 妹作之以辟邪。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逆 韦 之妹 冯太和 之妻,号七姨信邪,见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去魅,作伏熊枕以为宜男。”《新唐书·五行志一》:“ 韦后 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亦省称“ 豹枕 ”。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夏正夫 、 刘钦謨 同在南曹,有诗名。初, 刘 有俊思,名差胜,如《无题》诗曰:‘帘幕深沉柳絮风,象牀豹枕画廊东。’”词语解释:豹枕 拼音:bào zhěn
见“ 豹头枕 ”。
词语解释:豹头枕 拼音:bào tóu zhěn
枕名。 唐 韦后 妹作之以辟邪。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逆 韦 之妹 冯太和 之妻,号七姨信邪,见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去魅,作伏熊枕以为宜男。”《新唐书·五行志一》:“ 韦后 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亦省称“ 豹枕 ”。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夏正夫 、 刘钦謨 同在南曹,有诗名。初, 刘 有俊思,名差胜,如《无题》诗曰:‘帘幕深沉柳絮风,象牀豹枕画廊东。’”词语解释:卧不安枕 拼音:wò bù ān zhěn
见“ 卧不安席 ”。
词语解释:卧不安席 拼音:wò bù ān xí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重重。《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今闻公子 庆忌 有计於诸侯,吾食不甘味,卧不安席。”亦作“ 卧不安枕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 安老爷 便道:‘然则带兵呢?成日里卧不安枕,食不甘味,又将如何?’”词语解释:重明枕 拼音:zhòng míng zhěn
枕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重明枕,长一尺二寸,高六寸,洁白逾於水晶,中有楼臺之状,四方有十道士,持香执简,循环无已,谓之行道真人。其楼臺瓦木丹青,真人衣服簪帔,无不悉具,通莹焉如水覩物。”词语解释:车枕 拼音:chē zhěn
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周礼·考工记序》“车軫四尺,为之一等” 唐 贾公彦 疏:“軫,舆后横木者,即公之车枕一也。”词语解释:轨枕 拼音:guǐ zhěn
直接支承铁路钢轨的结构物。通常用木头或特制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用来保持钢轨的正确位置,并将火车的压力传到道床和路基上。词语解释:附枕 拼音:fù zhěn
谓同枕共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妓女·刘凤台》:“因抱玉主自随,昼则供食,夕则附枕。”词语解释:项枕 拼音:xiàng zhěn
谓颈项就枕而卧。《三国志·蜀志·简雍传》:“在 先主 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 诸葛亮 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词语解释:迎枕 拼音:yíng zhěn
中医切脉时,垫在病人手背下的小枕。《红楼梦》第十回:“於是家下媳妇们捧过大迎枕来,一面给 秦氏 靠着,一面拉着袖口,露出手腕来。”词语解释:道殣相枕 拼音:dào jìn xiāng zhěn
见“ 道殣相望 ”。
词语解释:道殣相望 拼音:dào jìn xiāng wàng
谓路上饿死的人很多。《左传·昭公三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 杜预 注:“饿死为殣。”《后汉书·马融传》:“边方扰乱,米穀踊贵,自 关 以西,道殣相望。”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见民生日蹙,一被水旱,则道殣相望。”亦作“ 道殣相属 ”、“ 道殣相枕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时遭饥岁,疾疫流行,医疗无功,道殣相属。” 郑观应 《救时揭要·救济速报》:“明年大饥,道殣相枕, 张 罄家以麋粥济之,活者万计。”词语解释:靠枕 拼音:kào zhěn
半躺半坐时靠在腰后的枕头。《宋史·舆服志六》:“红紵丝靠枕一,佩玉大环一,皆非臣庶服用之物。”词语解释:引枕 拼音:yǐn zhěn
一种圆墩形的倚枕。《红楼梦》第三回:“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毯,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引枕。”词语解释:黄香扇枕 拼音:huáng xiāng shān zhěn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 香 家贫,内无僕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王先谦 集解:“ 惠栋 曰:《东观记》云:父 况 ,举孝廉,为郡五官,贫无奴僕。 香 躬勤左右,尽心供养。冬无被袴而亲极滋味,暑即扇牀枕,寒即以身温席。”后即以“黄香扇枕”为克尽孝道之典。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老莱 斑衣, 黄香 扇枕。”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 子路 负米’、‘ 黄香 扇枕’之类。”词语解释:鹧鸪枕 拼音:zhè gū zhěn
枕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同昌公主 ﹞又有鷓鴣枕,翡翠匣,神丝绣被。其枕以七宝合成,为鷓鴣之状。”《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欲亡身》:“将行,命县君 高师姑 预贮紫綃帐,画石床,鷓鴣枕,却尘褥,神丝绣被,瑟瑟幕,纹布巾……枕以上宝合为鷓鴣。”词语解释:不枕 拼音:bù zhěn
睡不安枕,睡不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侯》:“归斋冥想,终宵不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钟生》:“生愁怖,终夜不枕。”词语解释:杨花枕 拼音:yáng huā zhěn
内装柳絮的枕头。 宋 陶穀 《清异录·陈设》:“ 卢文纪 有玉枕骨,故凡枕之坚实者,悉不可用。亲旧间作杨花枕赠之,遂获安寝。自是缝青繒,充以柳絮,一年一易。”词语解释:左宫枕 拼音:zuǒ gōng zhěn
寝具名。 宋 陶穀 《清异录·陈设》:“左宫枕,青玉为之,体方平,长可寝二人,冬温夏凉,醉者破酲,梦者游僊。云是左宫 王夫人 枕,左宫以授 杜光庭 , 光庭 进之 蜀 主,与皇明帐为幈宫二宝。”词语解释:畜枕 拼音:chù zhěn
用枕。《北史·儒林传上·李铉》:“用心精苦,曾三秋冬不畜枕,每睡,假寐而已。”词语解释:滚枕 拼音:gǔn zhěn
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的各端,包括一定高度的垫滚筒的垫圈;可以是完整的装在滚筒内或是可拆除的垫圈(枕圈)
在印刷机的底盘上滚筒和油墨辊依着转动的一条道词语解释:炕枕 拼音:kàng zhěn
炕上枕靠的用具。《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两个人就拿了两个炕枕作枕头。”词语解释:忘啜废枕 拼音:wàng chuò fèi zhěn
谓不食不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词语解释:扇席温枕 拼音:shān xí wēn zhěn
见“ 扇枕温席 ”。
词语解释:扇枕温席 拼音:shān zhěn wēn xí
《东观汉记·黄香传》:“[ 香 ]父 况 ……贫无奴僕。 香 躬执勤苦,尽心供养。冬无被袴而亲极滋味,暑即扇牀枕,寒即以身温席。”后因以“扇枕温席”为孝亲的典故。《南史·刘苞传》:“奉君母 朱夫人 及所生 陈氏 并扇席温枕,叔父 绘 常叹伏之。” 北周 滕王逌 《〈庾信集〉序》:“烝烝色养,勤同扇席。”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诗:“天从扇枕愿,人遂倚门情。” 宋 苏轼 《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牵衣男女遶 太白 ,扇枕郎君烦 阿香 。”词语解释:死伤相枕 拼音:sǐ shāng xiāng zhěn
死亡受伤者相互枕籍而卧。形容伤亡者多词语解释:活脚竹枕 拼音:huó jiǎo zhú zhěn
一种竹制的可以折迭的简易枕头。《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 环翠 急忙打开一看,不过一条薄羊毛毯子,一个活脚竹枕而已。看官,怎样叫活脚竹枕?乃是一片大毛竹,两头安两片短毛竹,有枢轴,支起来像个小几,放下来只是两片毛竹,不占地方:北方人行路常用的,取其便当。”词语解释:恋枕 拼音:liàn zhěn
谓贪睡懒起。 元 张养浩 《晨起》诗:“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