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哿上声 [nà nuó][hè,负荷][稍也,副词][bǒ bò][kě][详注1][chuāi chuǎi chuài][详注2][《集韵》苦卧切,音课。《博雅》堁尘也。][nuó][dān dàn][婀娜][详注3][à,可,是否,用在问句加强语气][音妥。《揚子·方言》豔美也。]娿粿


注1:傩 nuó,音娜。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傩”。
注2:沱 音柁。与𣵺同。瀢𣵺,沙土往来貌。《郭璞·江赋》碧沙瀢𣵺而往来。
注3:娑 音縒。馺娑,汉殿名。《班固·西都赋》经骀荡而出馺娑。《三辅黄图》馺娑,马迅疾貌。借为宫名。
共12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果然果决果裸果枝果锐果必果乾果卉
果是果蓏果尔果否果且果足果劲果品
果得果下马果老果证果蠃果果果不其然果将
果成果行果树果断果食果就果刑信赏果子酱
果若果子果茹果的果马果正果侠果子局
果报果敢果遂果真果勇果干果儿果子酒
果实果饵果菜果脯果位果党果介果子狸
果园果木果瓜果盘果疏果仁儿果丞果子露
果腹果核果验果酸果馔果仁果只果布
果蔬果艺果毅果达果谷果人果如所料果官

词语解释:果然  拼音:guǒ rán
(1).饱足貌;隆起貌。《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成玄英 疏:“果然,饱貌也。”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雨凉感怀》:“身安腹果然,此外吾何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饥饱之度,不得过分,七分是已。然又岂无饕餮太甚,其腹果然之时,是则失之太饱。”
(2).果真如此。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韩非子·内储说下》:“﹝ 文公 ﹞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 曰:‘无忧, 瞿 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德宗 顾列谓宰相曰:‘第几人,必 王某 也。’果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杏》:“予初不信,而试之,果然。” 杨朔 《秘密列车》:“果然不久, 义县 解放, 锦州 也拿下来。”
(3).兽名。长尾猿。 唐 元稹 《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果然皮胜锦,吉了舌如人。”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果然》:“果然,仁兽也。出西南诸山中,居树上。状如猨,白面黑颊,多髯而毛采斑斕,尾长于身,其末有歧。”
词语解释:果是  拼音:guǒ shì
果真是,果然是。 宋 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词:“更值清明风雨夜,知道愁辛,果是当时作赋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果是咱飢变做渴,咽喉乾燥,肚儿里如火。”《水浒传》第九回:“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
词语解释:果得  拼音:guǒ de
(1).谓得其所宜。《管子·内业》:“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 尹知章 注:“以智安物,物皆得宜。”一说“果”当作“毕”。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八》“果得”。
(2).如果能够。《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我东人 安家 父子曾説,果得见着姑娘,亲来拜谢。”
词语解释:果成  拼音:guǒ chéng
完成。 陆友白 《孙中山先生传记·事略》:“转战於 龙冈 、 淡水 等处,有众万餘人,弹尽药竭,功不果成。”
词语解释:果若  拼音:guǒ ruò
果真;假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果若有出师表文,吓蛮书信, 张生 呵,只愿你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西游记》第五一回:“果若能擒得他,是 老孙 之幸;若不能,那时再作区处。”
词语解释:果报  拼音:guǒ bào
佛家语。因果报应。即所谓夙世种善因,今生得善果;为恶则得恶报。《法苑珠林》卷七七引《惟无三昧经》:“一善念者,亦得善果报;一恶念者,亦得恶果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夷坚论地狱》:“世间果报之事,此善善恶恶天道好还者也。” 清 冯桂芬 《〈太上感应篇图说〉序》:“儒者不谈果报,而天人感应之理具载於经。”
词语解释:果实  拼音:guǒ shí
(1).果树所结之实。《礼记·王制》:“五穀不时,果实未熟,不粥於市。”《吕氏春秋·贵信》:“华不盛,则果实不生。”《朱子语类》卷六八:“天之生物莫不各有躯殻,如人之有体,果实之有皮核。”
(2).今泛指植物花经传粉、受精后,由雌蕊或有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成的具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
(3).比喻功绩;成果;结果。 宋 王禹偁 《滁上官舍》诗之一:“忽从天上謫人间,知向山州住几年。俸外不教收果实,公餘多爱入林泉。”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抗战的胜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 杨朔 《蚁山》:“你撒的是什么不幸的种籽,就要收什么不幸的果实。”
词语解释:果园  拼音:guǒ yuán
种植果树的园地。也叫果木园。《韩非子·说难》:“﹝ 弥子瑕 ﹞与君游於果园。”《韩诗外传》卷七:“果园棃栗,后宫妇人以相提掷。”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 刘白羽 《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他们说:‘在 齐 -- 富 公路上要建立七个果园。’”
词语解释:果腹  拼音:guǒ fù
犹言吃饱肚子。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充嗛果腹兮,骄傲欢欣。”《明史·倪岳传》:“故朝廷有糜廪之虞,军士无果腹之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鼠》:“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蛇果腹,蜿蜒入穴。” 叶圣陶 《穷愁》:“劳动者嫌其饼质量薄,虽多食亦弗能果腹。”
词语解释:果蔬  拼音:guǒ shū
亦作“ 果疏 ”。 瓜果蔬菜的统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苟其无此,何可不广播百穀,多储果疏乎!”疏,一本作“ 蔬 ”。 清 唐甄 《潜书·太子》:“观于泽,则知鱼鱉所自出;观于圃,则知果蔬所自出。”
词语解释:果决  拼音:guǒ jué
亦作“ 果决 ”。
(1).果敢坚决;果断。 晋 潘岳 《西征赋》:“健 子婴 之果决,敢讨贼以紓祸。”一本作“ 果决 ”。《隋书·地理志下》:“ 江都 、 弋阳 、 淮南 ……人性并躁劲,风气果决。” 宋 欧阳修 《奉答子华学士》诗:“迟疑与果决,利害反掌间。” 茅盾 《子夜》十:“这么想着的 吴荪甫 便用爽利果决的口气对 费小胡子 下子命令。”
(2).果断地决定。 宋 苏轼 《与眉守黎希声书》:“堂兄欲葬祖坟,为诸房人多,某既不敢果决,恐众意难允也。” 宋 苏轼 《与子由书》:“葬地弟请一面果决,八郎妇可用,吾无不用也。”
词语解释:果蓏  拼音:guǒ luǒ
瓜果的总称。《易·说卦》:“艮……为果蓏。” 孔颖达 疏:“木实曰果,草实曰蓏。”《汉书·地理志下》:“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元 傅若金 《奉送达兼善御史赴河南宪佥十二韵》:“古县藤萝碧,霜林果蓏红。”
词语解释:果下马  拼音:guǒ xià mǎ
亦称“ 果马 ”。亦称“ 果騮 ”。 一种矮小的马。因乘之可行于果树之下,故名。《后汉书·东夷传·濊》:“﹝ 濊 ﹞又多文豹,有果下马,海出班鱼,使来皆献之。” 李贤 注:“高三尺,乘之可於果树下行。” 唐 李贺 《马诗》之八:“吾闻果下马,羈策任蛮儿。”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雪鹰异凡羽,果马殊羣材。”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果马三尺高,犦牛一峰独。”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兽语·果下马》:“ 罗定 之 罗镜 、 西寧 之 怀乡 产小马,高仅三尺,可骑行树下,名果下马,一名果騮,多海石榴色,骏者有双脊骨,能负重凌高躡险,轻疾若飞。”
词语解释:果行  拼音:guǒ xíng
(1).果断的行动。《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参见“ 果行育德 ”。
(2).贯彻实行。 宋 苏轼 《论给田募役状》:“臣闻之道路本出先帝圣意,而左右大臣意在速成,且利宽剩钱以为它用,故更相駮难,遂不果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征安南》:“即 张永嘉 当局,曾议恢復 大寧 三卫 故地,使其説果行,亦必至僨辕取祸矣。”
词语解释:果行育德  拼音:guǒ xíng yù dé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宋 叶适 《送戴许蔡仍王汶序》:“得其所当行,决而不疑,故谓之‘果行’……信其所自有,养而不丧,故谓之‘育德’。学而至于能‘果行育德’,则不可胜用矣。” 清 冯桂芬 《上海果育堂记》:“何善不可为,何福不可致,果行育德,孰大於是!”
词语解释:果子  拼音:guǒ zǐ
(1).草木的果实。多指可食者。《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如一木生上,分而为枝榦,又分而生花,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不穷之理。”《红楼梦》第四二回:“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的果子和各样乾果子。” 杨朔 《印度情思》:“有一回,我在一棵大菩提树上,发现累累垂垂挂着许多好大的果子。”
(2).比喻后果;成果。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辩“文人无行”》:“然而那无行的文人,是自己要负责任的,所食的果子,是‘一生潦倒’。” 冰心 《悼念茅公》:“他们都是当时文坛上朵朵怒放的奇花,花褪残红后,结了硕大深红的果子。”
(3).即馃子。泛指糖食糕点。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市食》:“果子:皂儿膏宜利少……诸色糖蜜煎。”《水浒传》第五一回:“ 朱仝 抱了小衙内,出府衙前来,买些细糖果子与他吃。”
(4).即馃子。指油条。 朱自清 《回来杂记》:“这马蹄儿烧饼用硬面做,用吊炉烤,薄薄的,却有点儿韧,夹果子(就是脆而细的油条)最是相得益彰。”
词语解释:果敢  拼音:guǒ gǎn
果决勇敢。《逸周书·谥法》:“彊毅果敢曰刚。” 唐 李咸用 《猛虎行》诗:“爪牙欺白刃,果敢无前阵。”《明史·常遇春传》:“ 遇春 沉鷙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她已经长大了,在战争的烈火中长大了,处处英勇果敢,意志坚强。”
词语解释:果饵  拼音:guǒ ěr
糖果饼饵等食品。 宋 叶适 《孺人周氏墓志铭》:“小学子 翘敏 者,怀以果饵,储以方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艾轩用法语》:“稚子夜啼……取果饵与之而不止。” 刘半农 《马丹撒喇倍儿那》:“诸公对此七岁之老小儿,理当啖以果饵而亲其吻也。”
词语解释:果木  拼音:guǒ mù
(1).果树。《管子·地员》:“蓄植果木,不若三土。” 晋 左思 《〈三都赋〉序》:“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果木有旧行,壤石无远延。”
(2).指水果。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叔父,你不饮酒呵,你请箇果木波……你看这桌子上,好枣、好桃、好梨也。”
词语解释:果核  拼音:guǒ hé
果实中心包裹种子的硬壳部分。
词语解释:果艺  拼音:guǒ yì
果决而有才能。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虽 孔子 之门人 冉求 、 仲由 之果艺,又未尝不以宰邑为难。”
词语解释:果裸  拼音:guǒ luǒ
植物名。即栝楼。《诗·豳风·东山》:“果臝之实,亦施於宇。” 郑玄 注:“果臝,栝楼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栝楼》。参见“ 栝楼 ”。
词语解释:栝楼  拼音:guā lóu
亦作“ 栝蔞 ”。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卷须,以攀缘他物;。果实卵圆形,橙黄色。中医用来做镇咳祛痰药。其果实亦称“ 栝楼 ”。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察疑》:“栝蔞似瓜,愚者食之。” 五代 丘光庭 《兼明书·礼记·王瓜》:“今验栝楼,立夏之后其苗始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栝楼》:“栝楼即果臝,二字音转也。” 王国维 《观堂集林·〈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栝楼亦果臝之转语。”
词语解释:果尔  拼音:guǒ ěr
(1).果真如此。《晋书·桓温传》:“生未朞而 太原 温嶠 见之……曰:‘真英物也!’ 彝 以 嶠 所赏,故遂名之曰 温 。 嶠 笑曰:‘果尔,后将易吾姓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李文和 ﹞尝诊司法 孙评 云:‘据脉当作僧道……’问之果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赵廷鑨》:“果尔,当娶某氏女,妻汝。”
(2).婉言人逝世。 明 李贽 《又与弱侯焦太史书》:“高使至,闻尊大人果尔,则老人已得所矣,兄之大孝亦自当从时称举也。”
词语解释:果老  拼音:guǒ lǎo
唐 方士 张果 ,号 果老 。道家称 果老先师 。相传为八仙之一。 唐 郑嵎 《津阳门诗》:“真人影帐偏生草, 果老 药堂空掩扉。”
词语解释:果树  拼音:guǒ shù
果实可食的树木。《后汉书·淳于恭传》:“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 杨朔 《蓬莱仙境》:“冬天北风一吹,果树苗会冻死半截。”
词语解释:果茹  拼音:guǒ rú
瓜果蔬菜。《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 庄宗 ﹞又好聚敛,分遣人为商贾,至於市肆之间,薪芻果茹,皆称中宫所卖。” 清 吴伟业 《寿王鉴明五十》诗:“果茹飴儿孙,樵苏课僮僕。”
词语解释:果遂  拼音:guǒ suì
犹言如愿以偿。 南朝 陈 徐陵 《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五行有驛马之言,六甲有官鬼之説。必令驛马时发,官鬼克身,所望阶荣,便当果遂。”
词语解释:果菜  拼音:guǒ cài
亦作“ 果采 ”。
(1).瓜果菜蔬。《史记·货殖列传巴蜀妇清》:“佗果菜千钟。” 张守节 正义:“果菜谓杂果菜,於山野采取之。”《汉书·货殖传》:“旃席千具,它果采千种。”《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为制科令,至於果菜为限,鷄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羣居,还就黌学。”
(2).指瓜果菜肴。《红楼梦》第四九回:“﹝众人﹞説着,一齐来到地炕屋内,只见杯盘果菜俱已摆齐了。”
词语解释:果瓜  拼音:guǒ guā
供果用的甜瓜。 元 王祯 《农书》卷八:“为种不一而其用有二:供果为果瓜,供菜为菜瓜。菜瓜则胡瓜、越瓜是也;果瓜品类甚多,不可枚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甜瓜》:“﹝释名﹞:甘瓜,果瓜……《礼记》为天子削瓜及瓜祭,皆指果瓜也。”
词语解释:果验  拼音:guǒ yàn
(1).应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止身外不测之忧》:“不测之忧,其未发也,必先有兆。现乎蓍龟,动乎四体者,犹未必果验。”
(2).谓果然得到验证。 清 冯桂芬 《上海果育堂记》:“ 水月禪师 有前知,见吾乡 虎埠塘 笙歌画舫彻夜不絶,嘆曰:‘百数十年后有大难,此其召之乎?’由今数之,果验。”
词语解释:果毅  拼音:guǒ yì
(1).果敢坚毅。《书·泰誓下》:“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 孔颖达 疏:“果为果敢,毅为强决……皆言其心不犹豫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奋果毅之壮烈,骋干戈以静难者,武人也。”《明史·戚继光传》:“﹝ 继光 ﹞与 大猷 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他那果毅沉潜的活力,待些须,依旧是光华万丈。”
(2). 隋 唐 时武官名。 隋 时统骁果之兵, 唐 时统府兵。《隋书·炀帝纪下》:“﹝ 大业 九年﹞辛卯,置折衝、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将官,以领驍果。”《旧唐书·杨朝晟传》:“初,在 朔方 为部军前锋,常有功,授 甘泉 果毅。”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识鉴》:“ 张守珪 为 幽州 果毅,仪形瓌壮,善骑射,性慷慨有节义。”
词语解释:果枝  拼音:guǒ zhī
(1).果树上有花芽而能开花结果实的枝。
(2).指棉花植株上能开花结棉桃的枝。
词语解释:果否  拼音:guǒ fǒu
犹是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北岳》:“説者谓 文毅 之父 谦 ,曾祷于 曲阳 北岳庙 ,因生子,名以 岳 ,故 文毅 力遏移祀,未知果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查原册》:“其上届实在田土户丁若干,果否与上届全书额载相符。”
词语解释:果证  拼音:guǒ zhèng
佛教语。谓果地之证悟。果与因相对而言,在因位之修行曰因修,依因修而证果地曰果证。 唐 彦悰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剖析空、有,显别断、常,示之以因修,明之以果证,足以貽范当代,轨训将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 章丞相 讎挤 南海 , 印禪师 果证西天。”
词语解释:果断  拼音:guǒ duàn
果敢决断,不迟疑。《书·周官》:“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孔颖达 疏:“惟能果敢决断,乃无有后曰艰难。”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答王尚书送生口书》:“尚书远略英谋,临机果断。”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五章:“在一些小事情上,她是那么绵软,可是在大事情上,她却能做出果断的决定。”
词语解释:果的  拼音:guǒ de
犹果然;当真。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之一:“某蒙録示近报,若果的免湖外之行,衰羸之幸,可胜言哉!”《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你令堂这口灵,你就果的忍心埋在这座荒山不想他合葬不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小子 周锡能 被妖魔迷懞心肠,果的受其妖头所惑,串同计较回朝,诱惑军心。”
词语解释:果真  拼音:guǒ zhēn
确实,当真。 明 徐渭 《问韩信破赵用背水阵策》:“於是水上军知 信 之败也为诈,而阴寓取胜之计;见帜之立也果真,而益 信 取胜之验。”《红楼梦》第六一回:“﹝ 平儿 ﹞悄悄的来访 袭人 ,问他可果真 芳官 给他玫瑰露了。” 杨朔 《秘密列车》:“爬上小山一看,果真变成一片小树林了。”
词语解释:果脯  拼音:guǒ fǔ
蜜饯的一种。一般指以鲜果直接用糖液浸煮后,晒干或烘干的干性制品。特点是果身干爽,保持鲜果原色,质地透明。
词语解释:果盘  拼音:guǒ pán
盛果品的盘子。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影度临长枕,烟生向果盘。”
词语解释:果酸  拼音:guǒ suān
即酒石酸。广布于植物体中,葡萄和梨中含量很多,有帮助消化和缓泻作用。可供医药及工业用。
词语解释:果达  拼音:guǒ dá
果决而通达。《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既敦文武,为政果达。临化宣惠,所去遗绩。”
词语解释:果锐  拼音:guǒ ruì
果断敏锐。《晋书·楚王玮传》:“ 瑋 少年果鋭,多立威刑,朝廷忌之。”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刘晏 为度支,专用果鋭少年,务在急速集事。”《明史·董兴传》:“ 兴 果鋭,不能戢下, 軾 戒之。”
词语解释:果且  拼音:guǒ qiě
果然,果真。《庄子·齐物论》:“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词语解释:果蠃  拼音:guǒ luǒ
细腰蜂。又名蒲卢。《尔雅·释虫》:“果蠃,蒲卢。” 郭璞 注:“即细腰蜂也,俗呼为蠮螉。” 王国维 《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果臝、果蠃者,圆而下垂之意,即《易·杂卦传》之‘果蓏’。凡在树之果与在地之蓏,其实无不圆而垂者,故物之圆而下垂者皆以果蓏名之……蜂之细腰者,其腹亦下垂如果蓏,故谓之果蠃矣。” 周建人 《关于熊猫》:“古人看到果蠃(一种细腰蜂)把小青虫捕去,封在泥房里,遂说是孵育为己子的。”
词语解释:果食  拼音:guǒ shí
以油面糖蜜等制成的食品。《岁时广记》卷二六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京师人以糖麵为果食,如僧食。但至七夕,有为人物之形者,以相餉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又以油麵糖蜜造为笑靨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
词语解释:果马  拼音:guǒ mǎ
见“ 果下马 ”。
词语解释:果下马  拼音:guǒ xià mǎ
亦称“ 果马 ”。亦称“ 果騮 ”。 一种矮小的马。因乘之可行于果树之下,故名。《后汉书·东夷传·濊》:“﹝ 濊 ﹞又多文豹,有果下马,海出班鱼,使来皆献之。” 李贤 注:“高三尺,乘之可於果树下行。” 唐 李贺 《马诗》之八:“吾闻果下马,羈策任蛮儿。”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雪鹰异凡羽,果马殊羣材。”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果马三尺高,犦牛一峰独。”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兽语·果下马》:“ 罗定 之 罗镜 、 西寧 之 怀乡 产小马,高仅三尺,可骑行树下,名果下马,一名果騮,多海石榴色,骏者有双脊骨,能负重凌高躡险,轻疾若飞。”
词语解释:果勇  拼音:guǒ yǒng
果断勇猛。 三国 魏 曹操 《举贤勿拘品行令》:“果勇不顾,临敌力战。”《晋书·舆服志》:“鶡,鸟名也,形类鷂而微黑,性果勇,其鬭到死乃止。”
词语解释:果位  拼音:guǒ wèi
佛教名词。谓修行得道已证正果之位。与“因位”对言。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今人动自负道家真伯, 释氏 果位,恐悉过矣,得不勉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今生更復勤修精进,直当超脱玄门,上证大觉,后来果位,当胜前生,这是正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且於 宗喀巴 微行解衣时,见有山神奉衣护卫,知已证果位,遂共礼拜称弟子。”
词语解释:果疏  拼音:guǒ shū
见“ 果蔬 ”。
词语解释:果蔬  拼音:guǒ shū
亦作“ 果疏 ”。 瓜果蔬菜的统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苟其无此,何可不广播百穀,多储果疏乎!”疏,一本作“ 蔬 ”。 清 唐甄 《潜书·太子》:“观于泽,则知鱼鱉所自出;观于圃,则知果蔬所自出。”
词语解释:果馔  拼音:guǒ zhuàn
果品与菜肴。泛指饮食。《南史·庾肩吾传》:“在 雍州 被命与 刘孝威 、 江伯摇 ……等十人抄撰众籍,丰其果饌,号 高斋学士 。”
词语解释:果谷  拼音:guǒ gǔ
果类与谷物。 唐 韩愈 《曹成王碑》:“民老幼妇女不惊,市买不变;田之果穀,下无一跡。” 唐 柳宗元 《贞符》:“於是乃知噬禽兽,咀果穀,合偶而居。” 宋 王安石 《秃山》诗:“所嗜在果穀,得之常以偷。”
词语解释:果必  拼音:guǒ bì
必定。 元 王修甫 《斗鹌鹑》套曲:“吃紧有统鏝的姨夫,果必是箇风流俊人物。”
词语解释:果足  拼音:guǒ zú
盘缠,旅费。《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 曹州 是咱每故乡,待奔归去,又没果足,怎生去得?”《宣和遗事》前集:“那 杨志 为等 孙立 不来,又值雪天,旅涂贫困,缺少果足,未免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
词语解释:果果  拼音:guǒ guǒ
佛教语。涅槃,谓修道功德圆满。 唐 李邕 《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或礼或见,能超因因之缘;若我若人,尽登果果之业。”
词语解释:果就  拼音:guǒ jiù
完成。 唐 白居易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四年间三换官,往復奔命,不啻万里,席不遑煖,矧笔砚乎?故所託文久未果就。”
词语解释:果正
正果。亦指转世
词语解释:果干  拼音:guǒ gàn
果断干练。《南史·薛深传》:“﹝ 薛深 ﹞果干有气力。 宋 元徽 末,以军功至驍骑将军。”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晏恭人》:“ 寧 妾 任氏 魁伟果干,出家财十万,募勇士,信宿间得千人,设队伍将校,手自麾兵以逼 子琳 。”
果乾:由鲜果经过日晒或烘干而成的食品。水分在12%以内,便于保存。供直接食用或复制食品用。《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10期:“ 河北 密云县 在深山里建设的果干厂只花了二百五十元,能够年产二十六万斤果干。”
词语解释:果党  拼音:guǒ dǎng
犹灵验。党,通“ 讜 ”。《续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大家听了,不胜惊异,深服 谢琼花 占卦果党。”
词语解释:果仁儿  拼音:guǒ rén ér
种子外皮内边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或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内果皮里边的部分
花生仁,花生米
词语解释:果仁  拼音:guǒ rén
果核或果壳最里面较软的部分。《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妇人又道了万福,又叫小丫鬟拿了一盏果仁泡茶来。”
词语解释:果人  拼音:guǒ rén
果断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知事可而必行,不犹豫於羣疑者,果人也。”
词语解释:果乾
由鲜果经过日晒或烘干而成的食品。水分在12%以内,便于保存。供直接食用或复制食品用。《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10期:“ 河北 密云县 在深山里建设的果干厂只花了二百五十元,能够年产二十六万斤果干。”
词语解释:果劲  拼音:guǒ jìn
果敢强劲。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庆忌 之勇,世所闻也,筋骨果劲,万人莫当。”《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以 丹杨 山险,民多果劲。”《隋书·权武传》:“ 武 少果劲,勇力絶人,能重甲上马。”
词语解释:果不其然  拼音:guǒ bù qí rán
谓果然不出所料。《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説:‘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 老舍 《骆驼祥子》七:“我就早知道吗,他一跑起来就不顾命,早晚是得出点岔儿。果不其然!”
词语解释:果刑信赏  拼音:guǒ xíng xìn shǎng
谓赏罚严明。 唐 沉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果刑信赏,国之筋维也;九州百郡,国之百体也。”
词语解释:果侠  拼音:guǒ xiá
果敢仗义。《世说新语·方正》“ 周叔治 作 晋陵 太守” 刘孝标 注引 晋 邓粲 《晋纪》:“ 周謨 字 叔治 …… 嵩 字 仲智 , 謨 兄也,性绞直果侠,每以才气陵物。”
词语解释:果儿  拼音:guǒ ér
(1).指糖食点心。《水浒传》第一○四回:“前日 范全 哥哥把予我买柴薪的一锭银在此,将来做个稍儿,与那廝掷几掷,赢几贯钱回去买果儿喫。”
(2).方言。指鸡蛋。
词语解释:果介  拼音:guǒ jiè
诚实,耿直。《明史·儒林传二·吴悌》:“ 悌 为 王守仁 学,然清修果介,反躬自得为多。”
词语解释:果丞  拼音:guǒ chéng
汉 官名。掌果产。《汉书·平帝纪》:“﹝ 元始 元年﹞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 颜师古 注:“海丞,掌海税也。果丞,掌诸果实也。”
词语解释:果只  拼音:guǒ zhī
果子。《天地会诗歌选·食洪果歌》之三:“五色果只在路旁,千人行过万人尝。”
词语解释:果如所料  拼音:guǒ rú suǒ liào
事实果真和所预料到的一样。形容料事如神。例如:始,上怒未已,两府窃以曰:“必重贬介,则彦博不安;彦博去,即吾属递迁矣。”既而,果如所料。——·胡仔《梅圣俞》
词语解释:果卉  拼音:guǒ huì
果木花卉。 明 徐渭 《〈李伯子画册〉序》:“ 李长 君尝畜画两本,本数十幅,山水人物,羽毛果卉,靡不收。”
词语解释:果品  拼音:guǒ pǐn
鲜果和干果的总称。《水浒传》第二一回:“老身有一瓶儿好酒在这里,买些果品来与押司陪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寿座上供了一匣翡翠三镶如意,还有许多果品之类,也不能尽记。”
词语解释:果将  拼音:guǒ jiāng
古代谓助王酌酒以祭奠祖先或饮诸侯。果,通“ 祼 ”。《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 郑玄 注:“果读为祼。” 贾公彦 疏:“祼言将者,将,送也,谓以圭瓚酌之,送与尸及宾。”《周礼·春官·肆师》:“凡祭祀礼成,则告事毕,大宾客,涖筵几,筑鬻,赞果将。” 郑玄 注:“酌鬱鬯授大宗伯载祼。”
词语解释:果子酱  拼音:guǒ zǐ jiàng
即果酱。参见“ 果酱 ”。
词语解释:果酱  拼音:guǒ jiàng
亦称“ 果子酱 ”。 用水果加工制成的糊状食品。
词语解释:果子局  拼音:guǒ zǐ jú
宋 代官府宴会时专门供应果品的机构。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四司六局》:“果子局专掌装簇、盘飣、看果、时果,準备劝酒。”
词语解释:果子酒  拼音:guǒ zǐ jiǔ
即果酒。参见“ 果酒 ”。
词语解释:果酒  拼音:guǒ jiǔ
(1).用水果或某些野生果实酿制的酒。一般酒精含量较少,具有水果香味。
(2).果品与酒。《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待月上时, 安太太 便高高兴兴领着两个媳妇圆了月,把西瓜月饼等类分赏大家,又随意给老爷备了些果酒。”
词语解释:果子狸  拼音:guǒ zǐ lí
动物名。又称花面狸、白额灵猫。产于 东南亚 及我国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小像家猫,嗜食谷物、果实、小鸟、昆虫等。肉可食,味鲜美;毛皮可制裘。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第二分二号五簋碗十件:鯽鱼舌匯熊掌……梨片伴蒸果子狸。”
词语解释:果子露  拼音:guǒ zǐ lù
用果汁制成的饮料。
词语解释:果布  拼音:guǒ bù
果品与布帛。泛指各种货物。《文选·左思〈吴都赋〉》:“楼船举颿而过肆,果布辐凑而常然。” 刘逵 注:“果,橘柚之属;布,笺紵之属。”
词语解释:果官  拼音:guǒ guān
古代掌管果物的官吏。《通典·职官七》:“ 晋 太官令有餳官、果官吏各二人,自后无闻。”
共12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