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山果 拼音:shān guǒ
山地出产的果品。 晋 支遁 《咏怀诗》之四:“芳泉代甘醴,山果兼时珍。” 唐 杜甫 《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宋 杨万里 《花果》诗:“野花山果絶芳馨,借问行人不识名。”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二:“靠后墙摆着些筐子、箩头,里面装的是村里送给他的核桃、柿子……因此你要一进门看正面,好象个小山果店。”词语解释:因果 拼音:yīn guǒ
(1).佛教语。谓因缘和果报。根据佛教轮回之说,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涅槃经·遗教品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梁书·范缜传》:“贵贱虽復殊途,因果竟在何处?”《说岳全传》第一回:“善哉,善哉!原来有此一段因果!”参见“ 因果报应 ”。
(2).指原因和结果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
词语解释:因果报应 拼音:yīn guǒ bào yìng
佛教语。佛教依据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的理论,认为事物有起因必有结果,作善作恶,必各有报应。 唐 慧立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积善之家,必有餘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则因果报应之説,亦未尝废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这里还像有点因果报应在里面呢。”亦省作“ 因报 ”。《后汉书·西域传论》:“精灵起灭,因报相寻。” 李贤 注:“因报相寻,谓行有善恶,各缘业报也。”词语解释:硕果 拼音:shuò guǒ
(1).大的果实。亦喻重大利益。《易·剥》:“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高亨 注:“喻货利在前而不取。” 晋 左思 《魏都赋》:“硕果灌丛,围木竦寻。” 唐 李庾 《西都赋》:“挺硕果於华林,育丰蔬於中园。”
(2).比喻难得而仅存的人或物。 清 赵翼 《到扬州沉既堂留饮话别》诗:“今兹再来游,硕果公一个。”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方见命世大儒,遭罹厄会,实由天厌明德,留此寒泉硕果,藉以开兴朝文运之先。” 王国维 《观堂集林·宋刊本〈尔雅疏〉跋》:“《尔雅》旧疏又有 吴门黄氏 、 归安陆氏 二本。今 黄 本已佚, 陆 本又流出海外,惟此为硕果矣。” 姚锡钧 《论诗绝句》:“ 螺洲 高隐文章伯,八俊风流硕果存。”参见“ 硕果仅存 ”。
(3).比喻巨大的成绩。 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而且在不同的人手里,下足苦功和充分发扬风格之后,都可以培育出各种各样的艺术硕果。” 徐迟 《井冈山记》:“ 井冈山 上, 毛泽东 同志的思想已萌芽发展,开了花,结了硕果,长成了大树。”
词语解释:硕果仅存 拼音:shuò guǒ jǐn cún
唯一留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经过长时间淘汰而幸存的极少的人或物。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胡心耘辑〈宇文绍奕事实〉》:“惟 宇文氏 攷异,实为硕果仅存。” 老舍 《茶馆》第二幕:“ 北京 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花城》1981年第3期增刊:“在几次变乱和战火之后,船上的这一点东西,已经是硕果仅存了。”词语解释:未果 拼音:wèi guǒ
没有实现;未成事实。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南阳 刘子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宋 欧阳修 《与程文简公书》:“某自病起,益疲,不能復旧,岂遂衰邪?碌碌处此,思去未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拟请 刘石庵 补书,而代葺此屋……因循未果,不识何日偿此愿也。”词语解释:结果 拼音:jié guǒ
(1).佛教以种树栽花比喻人的行事,结果比喻人的归宿。《坛经·付嘱品》:“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伏愿来吉祥於天下,脱禁錮於人间。既往修来,收因结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既已种因,终当结果。”
(2).用以指人事的最后结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只为 朱晦翁 还有一件为着成心上边硬断一事,屈了一个下贱妇人,反致得他名闻天子,四海称扬,得了个好结果。”《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自以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 巴金 《怀念萧珊》:“其实这是她的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他自己。”
(3).成就;成果。 清 李渔 《巧团圆·解纷》:“你看他一貌堂堂,后来不是没结果的。” 茅盾 《陀螺》五:“现在她老人家已经把一天工作的结果分成了六七小堆,等待照例的同时分配,因为孩子们嚷得太厉害,就先给了。”
(4).谓杀死。多见于早期白话。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我们且结果了那个绑的去,与你拔了这眼中的钉子呢。”《水浒传》第四九回:“他又上上下下都使了财物,早晚间要教 包节级 牢里做翻他两个,结果了性命。” 鲁迅 《呐喊·药》:“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 夏 家的孩子。”
(5).引申指料理丧葬事项。《水浒传》第二二回:“ 宋江 道:‘这箇容易。我去 陈三郎 家,买一具棺材与你……我再取十两银子与你结果。’”《红楼梦》第一○七回:“ 贾母 又道:‘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词语解释:瓜果 拼音:guā guǒ
瓜与果。亦泛指果品。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瓜果结实於须臾,龙鱼瀺灂於盘盂。”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陈寅恪 《壬午桂林雁山七夕》诗:“ 香江 乞巧上高楼,瓜果纷陈伴 粤 謳。”词语解释:百果 拼音:bǎi guǒ
各种果实。《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六彝九鼎,百果千珍。熊蹯虎掌,鸡跖猩脣。”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天下文人为气所召,其生乃蕃,灵芝、萐莆与百果齐坼,然煌煌翘翘出乎其类终为伟人者几希矣。” 宋 曾巩 《福州拟贡荔枝状》:“荔枝於百果为殊絶。”词语解释:掷果 拼音:zhì guǒ
亦作“ 掷菓 ”。
(1).谓妇女对美男子表示爱慕。 唐 张鷟 《游仙窟》:“巧知娘子意,掷菓到渠边。”《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何郎 俊俏颜如粉, 荀令 风流坐有香,若与 潘生 同过市,不知掷果向谁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遂其掷果之心,亦风流之雅事。”
(2).指美男子受到妇女爱慕。 唐 李白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诗:“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参见“ 掷果潘安 ”。
词语解释:掷果潘安 拼音:zhì guǒ pān ān
晋 潘岳 ,字 安仁 ,貌至美,少时出游,妇女都丢果子给他,于是满载而归。见《晋书·潘岳传》。后以“掷果潘安”比喻美男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看你箇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 潘安 。”亦作“ 掷果潘郎 ”。 唐 司空图 《冯燕歌》:“掷果 潘郎 谁不慕,朱门别见红妆露。”词语解释:仙果 拼音:xiān guǒ
(1).幻想和传说中仙树所结的果实。 唐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2).美称御赐果品。 唐 张籍 《朝日敕赐百官樱桃》诗:“仙果人间都未有,今朝忽见下天门。”
(3).道教语。谓成仙的结局。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正为国家多难,罗网难逃,混迹和光,斯为良策,怀忠秉节,保无大灾,机缘一来,终证仙果。”词语解释:蔬果 拼音:shū guǒ
蔬菜、水果。例如:喜爱蔬果的消费者,在夏季最有口福。词语解释:玉果 拼音:yù guǒ
(1).形如果的美石。《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珤:玉果、璿珠、烛银、黄金之膏。” 郭璞 注:“石似美玉,所谓如果者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柑赋》:“侔萍实乎 江 介,超玉果於 崑山 。”
(2).指柑橘。其皮有润泽,故谓。 唐 皮日休 《早春以桔子寄鲁望》诗:“不为 韩嫣 金丸重,直是 周王 玉果圆。”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犀钱玉果,利市平分霑四坐。” 清 汪懋麟 《前举人汪魏美先生传》:“其词曰:‘来时玉果正圆,去后梅花香冷。依然朗月当空,不必捕风捉影。’”词语解释:珍果 拼音:zhēn guǒ
亦作“ 珍菓 ”。 珍贵的果品。《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以 苍 冒涉寒露,遣謁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 唐 李白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诗:“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 金 元好问 《临锦堂记》:“嘉花珍菓,灵峯玉湖,往往而在焉。”词语解释:时果 拼音:shí guǒ
应时的水果。《北史·庾业延传》:“ 鄴 旧有园池,时果初熟,丞吏送之, 岳 ( 业延 )不受。”《旧唐书·王琚传》:“中宫亦使尚宫就 琚 宅问讯 琚 母,时果珍味賚之,助其甘旨。” 唐 韩愈 《祭女挐子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然於第四小娘子 挐子 之灵。”词语解释:不果 拼音:bù guǒ
(1).没有成为事实;终于没有实行。《孟子·公孙丑下》:“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清 朱琦 《北堂侍膳图记》:“余以宦游京师,太宜人远道不果来。”
(2).不果决。《国语·吴语》:“莫如此志行不果。” 韦昭 注:“果,勇决也。”
(3).果然。不,语助词。《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杀妻弃子害忠良,不果皇天降祸殃。”词语解释:嘉果 拼音:jiā guǒ
美果。《山海经·西山经》:“ 不周之山 ……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晋 傅咸 《黏蝉赋》:“有嘉果之珍树,蔚弘覆於我庭。” 唐 方干 《题盛令新亭》诗:“偶尝嘉果求枝去,因问名花寄种来。”词语解释:霜果 拼音:shuāng guǒ
(1).经霜成熟的果实。 唐 孙逖 《送越州裴参军充使入京》诗:“霜果林中变,秋花水上残。” 五代 赵延寿 《塞上》诗:“鸟逢霜果飢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
(2).指橄榄。橄榄入口味苦涩,又称谏果,故称。 宋 陆游 《闻勾龙司户会客山亭送酒肴及橄榄并简诸同僚》诗:“清樽遣分似,霜果亦可荐。”词语解释:佛果 拼音:fó guǒ
(1).佛教认为成佛是持久修行所得之果,故名之为“佛果”。 隋炀帝 《设斋愿疏》:“下度众生,上求佛果。” 明 李贽 《为黄安二上人》之三:“如是念佛,如是修行,如是持戒……如是自然登莲臺而证真乘,成佛果。”
(2).借指亡灵经超度而脱离地狱苦海。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吴长文 不喜释氏,父卒,不召僧营佛果。”词语解释:证果 拼音:zhèng guǒ
(1).佛教语。谓佛教徒经过长期修行而悟入妙道。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禪师后证果,居於 林虑山 。”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 玉通和尚 ﹞来到 临安 ,见山水秀丽,就於 竹林峯 水月寺 ,选胜安禪。住过有二十餘载,越觉得光景无多,证果不易。”
(2).泛指修行得道。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他们来自生活,又回到生活,而且像传说中修炼证果的仙道一样,‘采日月之精华,锺天地之灵气’,从此超越时空阻隔,漫游九州万国,在人间永生。”
(3).比喻事情最后取得成就。 明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红丝幔护嬋娟,玉镜臺通姻媾,证果了乘龙配偶。”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猜诗平案》:“证果在今番这一缄。”《花月痕》第六回回评:“异日 秋痕 证果於情场, 宝书 、 掌珠 捐躯於王事,其与 瑶华 厠名麟阁,有以异乎?无以异乎?”词语解释:朱果 拼音:zhū guǒ
(1).泛指呈红色的水果。 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诗:“於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唐 郑概 《忆长安·六月》诗:“风臺水榭逶迤,朱果雕笼香透。”
(2).特指杮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杮》﹝集解﹞引《事类合璧》:“柿,朱果也,大者如楪,八棱稍扁。”
(3).《清通志·氏族一》:“我朝先世发祥于 长白山 。山之东有 布库哩山 ,下有池曰 布勒瑚里 ,相传有天女三浴于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取而吞之,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之故。命曰:‘汝以 爱新觉罗 为姓,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三姓遂以女妻之,奉为国主,其乱遂定。于是居 长白山 东 鄂多理城 ,国号 满清 。”后因以朱果代称 清 朝。 清 黄遵宪 《腊月二十四日诏立皇嗣感赋》:“ 汉 家累叶子孙千,朱果祥占瓜瓞绵。”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诗:“未歼朱果留遗恨,谁信红颜是党魁!”词语解释:若果 拼音:ruò guǒ
如果。《宣和遗事》前集:“﹝ 晁盖 ﹞得一梦,见塞上会中合得三十六数;若果应数,须是助行忠义,衞护国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人世原同一梦,梦中何异醒中?若果夜间富贵,只算半世贫穷。”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我们若果不能解释这一点,则 屈原 的年代还是会成问题的。”词语解释:收果 拼音:shōu guǒ
效果。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绪论:“革命同而收果异也。”词语解释:功果 拼音:gōng guǒ
(1).犹功德。指念佛,诵经,斋醮等。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文规》:“ 十二娘 至今未得生天,愿营功果救拔我。”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秀才稳便,老僧且回禪堂,作些功果去也。” 明 高明 《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你休啼哭,小人如今回去,教俺相公多多做些功果,追荐他便了。”
(2).功效和结果。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这本书的功果如何,我现在不愿自颂。但我相信青年朋友读我的译诗必比读《国风》原诗容易领略。”词语解释:道果 拼音:dào guǒ
佛道的正果。《百喻经·宝篋镜喻》:“禪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十翁》:“后二日,阴府会善男女於无忧阁下,随其善行,俾证道果。”《西游记》第一回:“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词语解释:有果 拼音:yǒu guǒ
古国名。有,词头。《逸周书·史记》:“昔 有果氏 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内争朋党,阴事外权, 有果氏 以亡。” 孔晁 注:“ 有果 ,亦国名也。”词语解释:妙果 拼音:miào guǒ
佛教语。佛果,正果。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离此生灭,证成妙果。” 明 李贽 《代深有先文》之二:“担荷而来,因其斋粮,可使随获菩提妙果。”词语解释:成果 拼音:chéng guǒ
(1).成全,成立。《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这老头子在 西庄 儿住家,因疼女儿便把 东庄 儿的房子给了 褚一官 ,又给他立了产业,就成果起这分家来。”
(2).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 徐迟 《生命之树常绿》:“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连接不断地取得了一百多项。”词语解释:张果 拼音:zhāng guǒ
亦称“ 张果老 ”。 唐 方士,隐居 中条山 ,自言生于 尧 时。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迭起来,藏于巾箱之中。 开元 间, 玄宗 遣使迎入京师,赐银青光禄大夫,号 通玄先生 。世传为八仙之一。其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传,列方技类。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天寳 末,有人于 汾 晋 间古墓穴中,得所赐敕书手詔衣服进之,乃知其异。” 宋 陈亮 《又甲辰秋书》:“ 张果老 下驴儿岂復堪作推磨用!” 清 赵翼 《八仙》诗:“ 韩湘 、 张果 、 吕洞宾 ,此外载籍无其人。”词语解释:水果 拼音:shuǐ guǒ
供食用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的统称。为家庭或待客常用的果品。如梨、桃、苹果等。《隋遗录》:“有郎将自 瓜州 宣事迴,进合欢水果一器。”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巷有 王 姓名 永 者……初卖水果,继为茶社担水。” 峻青 《秋色赋》:“ 胶东 ,这个不愧为水果之乡的半岛上,今年的水果特别丰收。”词语解释:金果 拼音:jīn guǒ
(1).凤尾蕉的果实。
(2).果实之珍贵者。《五灯会元·曹洞宗·同安丕禅师》:“﹝僧问﹞曰:‘忽遇客来,将何祇待?’师曰:‘金果朝来猿摘去,玉花晚后凤衔归。’”词语解释:树果 拼音:shù guǒ
(1).亦作“ 树菓 ”。树木的果实。《晋书·儒林传·董景道》:“ 永平 中,知天下将乱,隐於 商洛山 ,衣木叶,食树果。”《金瓶梅词话》第四五回:“差 玳安 送两张卓面与 乔 家去……俱有高顶方糖时件树菓之类。”
(2).栽种果树。《南史·谢灵运传》:“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復期度。”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卷下:“树果得实,树棘得刺。”词语解释:行果 拼音:xíng guǒ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本指行事果断,后亦指事功已就。 明 陈子龙 《侯君尔济诔》:“器旷时促,行果身退。抱用不试,良可伤已。”词语解释:晚果 拼音:wǎn guǒ
秋天成熟的果实。 唐 耿湋 《秋晚卧疾寄司空拾遗曙卢少府纶》诗:“晚果红低树,秋苔緑徧墙。” 唐 张乔 《题友人草堂》诗:“深林收晚果,絶顶拾秋蔬。” 唐 李建勋 《小园》诗:“晚果经秋赤,寒蔬近社青。”词语解释:上果 拼音:shàng guǒ
(1).亦作“ 上菓 ”。精美的果品。 汉 班固 《汉武帝内传》:“ 王母 自设天厨,真妙非常。丰珍上果,芳华百味。” 明 汤显祖 《匡山馆赋为友人豫章胡孟弢作》:“朝飢则 平湖 上菓,瞑暗则 弥山 佛灯。”
(2).佛家语。犹言正果。 北齐 魏收 《缮写三部一切经愿文》:“用此功德,心若虚空;以平等施,无思不洽;藉我愿力,同登上果。”词语解释:梨果 拼音:lí guǒ
(1).梨子。 唐 姚合 《原上新居》诗:“秋来梨果熟,行哭小儿饥。”
(2).指梨树。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八:“细问梨果植,远求花药根。”词语解释:献果 拼音:xiàn guǒ
古代“尝新”礼俗。以新获果品进献天子、宗庙。后亦指向统治者进献财物。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孝惠帝 曾春出游离宫, 叔孙生 曰:‘古者有春尝果,今樱桃孰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宫庄子粒》:“税其地之入,以备两宫不时之需……然其初固一时献果之养,请与之孝,若曰姑寄是以待吾嚬笑之赏,俾不得再夺吾民产,意甚善也。”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礼祭郊祀·献果》。词语解释:蜜果 拼音:mì guǒ
蜜渍的果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地震》:“西域一人,抱三四岁小儿入茶肆,甫及门,小儿輒抱其颈,啼不肯入……其人以为异,问:‘汝平日极喜入茶社食蜜果,今日胡为乎尔?’”词语解释:生果 拼音:shēng guǒ
水果;果品。 宋 梅尧臣 《永叔内翰见索》诗:“我辈唯适情,一叶未尝摘,他人或所至,生果不得惜。”《宋史·赵自然传》:“每闻火食气即呕,惟生果清泉而已。” 孙中山 《说知难行易》:“现在的农业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该有多少。”词语解释:恶果 拼音:è guǒ
(1).佛教谓从恶事之因而生的苦果。《明觉禅师语录》:“不得春风华不开,华开又被风吹落;尔若明得贬褒句,未必善因而招恶果。”
(2).坏的结果。 吴组缃 《山洪》三四:“若是汉奸,你救了他一个人,可害了全村和全地方的人,你的好心只取得了恶果。”词语解释:青果 拼音:qīng guǒ
(1).亦作“ 青菓 ”。鲜果,应时果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社会》:“每遇神圣诞日,诸行市户,俱有社会迎献不一。如府第内官,以马为社……青果行献时果社。”《宋史·五行志一下》:“ 宣和 六年,都城有卖青果男子,孕而生子,蓐母不能收。”
(2).橄榄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橄榄》:“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吴组缃 《山洪》六:“浇薄多皱的腮皮一边臌起,像含着个青果在口里。”词语解释:得果 拼音:de guǒ
(1).佛教语。谓学佛而得到证悟。果,正果。《中论·观四谛品》:“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果向果者。”《南史·到溉传》:“﹝ 到溉 ﹞便屏家人请僧读经赞唄,及卒,颜色如恆,手屈二指,即佛道所云得果也。”
(2).收获果实。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十:“种园得果廑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词语解释:四果 拼音:sì guǒ
(1).佛教语。声闻乘圣果有四,旧译依梵语称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新译将前三果译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书》:“吾不翔翮於四果,卿尚无疑其集佛。”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非唯四果不议,固亦十地罔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纳缚僧伽蓝》:“伽蓝西南,有一精庐。建立已来,多歷年所,远方辐凑,高才类聚,证四果者难以详举。”
(2). 宋 代民间教派名。 宋 陆游 《条对状》:“惟是妖幻邪人,平时誑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 淮南 谓之二禬子,两 浙 谓之牟尼教, 江 东谓之四果。”词语解释:桑果 拼音:sāng guǒ
桑树与果木。《晋书·王羲之传》:“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周书·王思政传》:“ 思政 出征后,家人种桑果。及还,见而怒曰:‘ 匈奴 未灭……何事产业!’命左右拔而弃之。”《元史·世祖纪四》:“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词语解释:真果 拼音:zhēn guǒ
(1).指佛教或道教的真谛。 唐 李端 《旅次岐山得山友书却寄凤翔张尹》诗:“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建勋》:“时 宋齐丘 有道气,在 洪州 西山 , 建勋 造謁致敬,欲授真果。”
(2).方言。真个。 沙汀 《困兽记》二一:“仿佛真果怕伤脑筋,接着他把脸转向 吕康 去。”参见“ 真箇 ”。
(3).植物学名词。果实的一类。由雌蕊子房发育而成,如桃、杏、大豆等。
词语解释:真个 拼音:zhēn gè
见“ 真箇 ”。
真的,确实。词语解释:酒果 拼音:jiǔ guǒ
亦作“ 酒菓 ”。 酒和茶食、水果之类食品的总称。 唐 裴铏 《传奇·颜濬》:“ 濬 甚喜,每维舟,即买酒果,与之宴饮。”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楔子:“都管,安排下酒菓,则怕姑姑来也。” 鲁迅 《书信集·致宋琳》:“今由商务印书馆汇奉十元,乞兑取出,临时自办酒果,以助庆祝之热闹。”词语解释:让果 拼音:ràng guǒ
形容兄弟之间谦让、友爱。《晋书·孝友传序》:“推肥代瘦,徇急难之情;让果同衾,尽欢愉之致。” 唐 钱起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诗:“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参见“ 让枣推梨 ”。
词语解释:让枣推梨 拼音:ràng zǎo tuī lí
《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姪,散枣栗於牀上,羣儿皆竞之, 泰 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后汉书·孔融传》“ 融 幼有异才” 李贤 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 融 輒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后遂以“让枣推梨”形容兄弟之间谦让、友爱。《梁书·武陵王纪传》:“兄肥弟瘦,无復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词语解释:刚果 拼音:gāng guǒ
刚毅果断。《逸周书·谥法》:“猛以刚果曰威。”《后汉书·儒林传·杨政》:“其刚果任情,皆如此也。” 宋 曾巩 《上田正言书》:“諫官刚果有气节,不浮沉。” 茅盾 《幻灭》一:“刚果自信的 慧 ,此时也似受了感触,很亲热地抓住了 静女士 的右手。”词语解释:如果 拼音:rú guǒ
连词。表示假设。《前汉书平话》卷上:“如果不利,截旗营前,以定胜败验之。”《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如果文章会做,我提拔他。”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入党》:“一个人,如果是真心革命,就不会让个人主义的灰尘迷住眼睛。”词语解释:勇果 拼音:yǒng guǒ
勇敢果断。《荀子·大略》:“疏知而不法,察辨而操僻,勇果而亡礼,君子之所憎恶也。”《宋书·杜骥传》:“ 耸夫 , 吴兴 武康 人。勇果有气力, 宋 世偏裨小将莫及。”词语解释:善果 拼音:shàn guǒ
佛教语。谓依善业所生之善妙结果。《涅槃经·梵行品六》:“汝父先王若无辜罪,云何有报? 频婆娑罗 於现世中亦得善果及以恶果。”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鬼神》:“既丰溢,即思善果,往往捐金佞佛,剏寺建像极侈。”《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我身没有子嗣,多因前生不曾修得善果,所以今世罚做无祀之鬼。”《红楼梦》第一一五回:“那里象我们这些粗夯人,只知道讽经念佛,给人家懺悔,也为着自己修个善果。”词语解释:丹果 拼音:dān guǒ
红色的果实。 宋 孔平仲 《咏无核红柿》诗:“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 宋 陆游 《游山》诗:“丹果垂中庭,碧花蔓疏篱。” 元 马祖常 《录囚太兴府公厅书事》诗:“寒泉汲露井,冰盘荐丹果。”词语解释:业果 拼音:yè guǒ
佛教指恶业或善业所造成的苦乐果报。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序》:“考业果之幽微,则循復三世;言至理之高妙,则贯絶百灵。”《旧唐书·王縉传》:“ 縉 弟兄奉佛,不茹荤血……每对扬启沃,必以业果为证。”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自从这个忍字在手内写,今日个业果眼前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词语解释:人果 拼音:rén guǒ
方言。花生的别称。 曹禺 《日出》第三幕:“橘子大香蕉啊!人果栗子啊!”词语解释:杨氏果 拼音:yáng shì guǒ
本指杨梅。 唐 人因 杨贵妃 嗜食荔枝,亦偶称之。 唐 张祜 《送苏绍之归岭南》诗:“珠繁 杨氏 果,翠耀 孔 家禽。无復天南梦,相思空树林。”参见“ 君家果 ”。
词语解释:君家果 拼音:jūn jiā guǒ
亦作“ 君家菓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 杨氏 子九歳,甚聪惠。 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人皆以姓氏谐音为戏。后遂以“君家果”称杨梅或捷对的典实。 元 朱晞颜 《杨梅和蒋远静来韵》:“才疎羞对君家菓,还有当年捷对无?”词语解释:长生果 拼音:cháng shēng guǒ
花生的俗称。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落花生花落即生,故名。俗名长生果,亦名花生。”词语解释:正果 拼音:zhèng guǒ
(1).佛教语。修道有所证悟,谓之证果。言其修行成功,学佛证得之果,与外道之盲修瞎炼所得有正邪之分,故曰正果。 元 伊世珍 《嫏嬛记·禅林实语上》:“天女本来浄, 摩登 媱第一,今各成正果,浄媱无分别。”《水浒传》第九十回:“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哥哥﹞果然有来头成了正果,也是太太几辈子的修积。”
(2).比喻好的、正经的归宿。《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 满生 与 文姬 ,两个私情,得成正果。”《儒林外史》第二回:“西班 黄老爹 ,当初也在这些事里顽耍,这几年成了正果,家里房子盖的像天宫一般。”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解放前,我也算是一个赖皮子,解放后,才归正果的。”词语解释:无漏果 拼音:wú lòu guǒ
佛教语。谓修持无漏法所得的证果,四谛中灭谛之涅槃即是。《五灯会元·西天祖师·祖提多伽尊者》:“ 弥遮伽 曰:‘昔 阿私陀 仙人授我记云:汝却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参见“ 无漏 ”。
词语解释:无漏 拼音:wú lòu
(1).不泄露。《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温树靡答,露事不詶;省中之言无漏,席下之跡不疑。”
(2).没有漏洞。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环之劲铁,取其坚而不朽;羃以轻纱,取其疏而无漏。”
(3).佛教语。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王卫军问》:“药验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岂復循环,疾痊安能起灭?则事不侔,居然已辨,但无漏之功,故资世俗之善,善心虽在五品之数,能出三界之外矣。”《百喻经·宝箧镜喻》:“禪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 曹溪禪师 乎!” 赵殿成 笺注:“释氏谓道心如完器,妙理犹浄水,一切烦恼,破坏道心,迷失妙理,犹如破器,不能停浄水,讥其过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四果永尽,名曰无漏。”词语解释:后果 拼音:hòu guǒ
(1).佛教语。指后来的果报。《南齐书·高逸传论》:“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袭。”
(2).由于某种原因、行为而产生的最后的结果。今多用在坏的方面。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章:“他盘算着自己的行动,盘算着这个行动的后果。”词语解释:玉山果 拼音:yù shān guǒ
即榧实。以产于 江西 玉山 而得名。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彼美 玉山 果,粲为金盘实。”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榧实》。词语解释:致果 拼音:zhì guǒ
极其勇敢地杀敌立功。《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孔颖达 疏:“能杀敌人,是名为果,言能果敢以除贼;致此果敢,乃名为毅言能强毅以立功。”《宋书·刘道产传》:“孤城弱众,厉志致果。”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名利之念不忘,而欲其敌愾致果,舍命不渝,又可得乎?”词语解释:乾果
亦作“ 乾菓 ”。
1.干制的果仁果肉。 宋 梅尧臣 《和子华陪宴》诗:“冻醪倾白浊,乾果列紫赤。” 清 富察 敦崇 《燕京岁时记·天地桌》:“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乾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 老舍 《北京的春节》:“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2.果实的一大类,包括荚果、坚果、颖果和瘦果。通常指外有硬壳而水分少的果实,如栗子、榛子、核桃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乾菓子。”词语解释:圣果 拼音:shèng guǒ
佛教语。犹正果。佛教修行所达到的圆满境界。《楞严经》卷一:“佛告 阿难 :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昙无竭》:“ 天竺 禪师 佛驮多罗 ,此云 觉救 ,彼方咸云已证圣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虽证圣果,终无神变,盖亦千计,不树封记。”词语解释:供果 拼音:gòng guǒ
供奉祖先神佛的瓜果词语解释:愿果 拼音:yuàn guǒ
谓愿望成为事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嗟哉暮年,何时愿果。”词语解释:边果 拼音:biān guǒ
瓜子的俗名。《负曝闲谈》第二九回:“等到杯筷上来,安排停妥, 天喜 在旁边便叫拿边果,这边果就是瓜子。”词语解释:甘果 拼音:gān guǒ
(1).香甜的果子。 汉 李尤 《德阳殿赋》:“葡萄安石,蔓延蒙笼,橘柚含桃,甘果成丛。” 郭沫若 《骆驼》诗:“春风吹醒了绿洲,贝拉树垂着甘果。”
(2).泛指果品菜肴。《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甘果继进,清酒徐行。”词语解释:繁果 拼音:fán guǒ
累累的果实。 唐 卢纶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诗:“数穗远烟凝陇上,一枝繁果忆山中。”词语解释:松果 拼音:sōng guǒ
松树的果穗。木质鳞片组成卵圆形,里面有松子。外壳可作柴烧,火极旺盛。词语解释:极果 拼音:jí guǒ
佛教语。谓无上的正觉、妙果。 隋 智顗 《金光明经文句》卷七:“菩提极果,积行方尅。”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卷四:“妙因斯满,极果顿圆。” 明 袁宏道 《西方合论·第一刹土门》:“《仁王》称为法性五阴,是为极果。”词语解释:米果 拼音:mǐ guǒ
即粔籹。以蜜和面,搓条成束,油炸而成。 宋 陆游 《初夏》诗:“白白餈筒美,青青米果新。”自注:“ 蜀 人名粽为餈筒, 吴中 名粔籹为米果。”参见“ 粔籹 ”。
词语解释:粔籹 拼音:jù nǚ
古代的一种食品。以蜜和米面,搓成细条,组之成束,扭作环形,用油煎熟,犹今之馓子。又称寒具、膏环。《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王逸 注:“言以蜜和米麵,熬煎作粔籹。” 唐 刘禹锡 《楚望赋》:“投粔籹以鼓檝,豢鱣魴而如牺。” 宋 陆游 《九里》诗:“陌上鞦韆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明 徐渭 《张母八十序》:“而太君者,与其太公竝拊而怜爱之,至则啖以粔籹餦餭,或出果饵入袖中戏剧。”词语解释:鲜果 拼音:xiān guǒ
新鲜的水果。 清 汤春生 《夏闰晚景琐说》:“丽人新浴初罢,小酌玫瑰芳醖数盏,以菱藕诸鲜果佐之。” 石三友 《金陵野史·石城端午话樱桃》:“﹝樱桃﹞到五月下旬即开始采摘上市,成熟季节之早,在鲜果中独占鳌头,因而很早就赢得了‘鲜果第一枝’的美誉。”词语解释:无生果 拼音:wú shēng guǒ
佛教语。谓经修持求得涅槃之理,而无生灭之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案达罗国》:“见此光明相,疑入金刚定,因请菩萨证无生果。”词语解释:细果
精美点心词语解释:忠果 拼音:zhōng guǒ
(1).忠诚而果敢。 汉 孔融 《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讎。”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 瓚 少稟志节,资性忠果,奉上以诚,率下有方。”《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 高侃 俭素自处,忠果有谋。”
(2).橄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橄榄》。词语解释:快果 拼音:kuài guǒ
梨之别名。 宋 朱熹 《食梨》诗:“啖餘更检桐君録,快果知非浪得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梨》﹝释名﹞引 陶弘景 曰:“梨种殊多,并皆冷利,多食损人,故俗人谓之快果。” 清 黄景仁 《谢程石缘馈梨》:“结友须快友,食果须快果。”词语解释:看果 拼音:kàn guǒ
以木、土、蜡等制作的果品。供祭祀或观赏用。 宋 陶穀 《清异录·夺真盘飣》:“ 显德 元年, 周祖 创造供荐之物。 世宗 以外姓继统,凡百务从崇厚,灵前看果,雕香为之。” 宋 楼钥 《北行日录》卷下:“卓前设青玉花六朵,看果用金垒子高叠七层,皆梨瓜之属。”词语解释:断果 拼音:duàn guǒ
果断。《旧唐书·李密传论》:“或以 项羽 拟之,文武器度即有餘,壮勇断果则不及。”词语解释:果果 拼音:guǒ guǒ
佛教语。涅槃,谓修道功德圆满。 唐 李邕 《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或礼或见,能超因因之缘;若我若人,尽登果果之业。”词语解释:蛮果 拼音:mán guǒ
指南方的水果。 宋 苏轼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 栖禪 晚置酒,蛮果粲蕉荔。”词语解释:潘果 拼音:pān guǒ
晋 潘岳 貌美,少时出游,妇人遇之者,皆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后遂用为典实。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横吹曲·洛阳道》:“玉车争晚入, 潘 果溢高箱。”参见“ 潘车 ”。
词语解释:潘车 拼音:pān chē
《晋书·潘岳传》载, 潘岳 貌美,少时在 洛阳 时,每乘车出游,妇女见之,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表示爱慕。后因以“潘车”代指为女子所爱慕的男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旦]红綃裹下樱桃颗,[净]好待 潘 车过巷西。”词语解释:沈果 拼音:shěn guǒ
沉着果断。《新唐书·李光弼传》:“ 光弼 严毅沉果,有大略。”《新唐书·李光进传》:“﹝ 李光进 ﹞以沉果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