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五柞 拼音:wǔ zhà
五柞宫 的省称。 汉 张衡 《西京赋》:“掩 长杨 而联 五柞 ,绕 黄山 而款 牛首 。” 唐 李白 《大猎赋》:“游 五柞 兮瞰 三危 ,挟 细柳 兮过 上林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反《骚》拟 三湘 ,作赋夸 五柞 。”参见“ 五柞宫 ”。
词语解释:五柞宫 拼音:wǔ zhà gōng
汉 离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周至县 东南。《汉书·武帝纪》:“二月,行幸 盩厔 五柞宫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有五柞树,因以名宫也。”《三辅黄图·甘泉宫》:“ 五柞宫 , 汉 之离宫也。”词语解释:芟柞 拼音:shān zhà
《诗·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毛 传:“除草曰芟,除木曰柞。”后因以“芟柞”指耕作。《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春祈社諴夏》:“句萌既申,芟柞伊始。” 清 林则徐 《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诗:“国肥不使一家肥,百顷义庄任芟柞。”词语解释:槱柞 拼音:yǒu zhà
积柞木槱燎。借指封禅祭天。 唐 鲍溶 《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山知槱柞新烟火,臣望簫韶旧鼓鐘。”参见“ 槱燎 ”。
词语解释:槱燎 拼音:yǒu liáo
古代封禅祭天的一种仪礼。以牲体置柴堆上焚之,扬其光炎上达于天,以祀天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文选·张衡〈东京赋〉》:“颺槱燎之炎煬,致高烟乎太一。” 薛综 注:“谓聚薪焚火,扬其光炎,使上达於天也。”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享用大乐须《韶》钧,蓬蓬槱燎高荐烟。”词语解释:脚柞 拼音:jiǎo zhà
一种木制的脚镣。旧时流行于 四川省 西北部一带。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但若果嘴不硬,她是不会被柞上脚柞的。”词语解释:雠柞 拼音:chóu zhà
亦作“讐柞”。 酬酢,应酬。《战国策·赵策一》:“昔者,五国之王,尝合横而谋伐 赵 ,参分 赵国 壤地,著之盘盂,属之讎柞。” 鲍彪 注:“‘讎柞’、‘酬酢’同。言其相属伐 赵 於酬酢之间。”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字音假借》:“酬酢可作讐柞。”词语解释:一柞 拼音:yī zhà
犹一迭。柞,约为拇指和食指伸开的距离。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似这般好器械,一柞来铜钱恰便似砍麻秸。”音释:“柞,音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