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查查 拼音:zhā zhā
象声词。喜鹊等的叫声。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蒙恩主崇禧》词:“有簷间、查查喜鹊,晓来传送。”词语解释:浮查 拼音:fú zhā
漂浮海上的木筏。语出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 尧 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掛星查,羽仙栖息其上。” 唐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三:“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词语解释:乘查 拼音:chéng zhā
同“ 乘槎 ”。 唐 孟浩然 《岁暮海上作》诗:“借问乘查人, 沧洲 復谁在?”词语解释:崩查 拼音:bēng zhā
朽散的木筏。查,“ 楂 ”的本字。 唐 骆宾王 《晚憩田家》诗:“悬梁接断岸,澁路拥崩查。”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行潦四时流,崩查千岁古。”查,一本作“ 槎 ”。词语解释:海查 拼音:hǎi zhā
用竹木编制的渡海的筏。 唐 李怀远 《凝碧池侍宴看竞渡应制》诗:“忽闻天上乐,疑逐海查流。” 唐 包佶 《抱疾谢李吏部赠诃黎勒叶》诗:“一叶生西徼,齎来上海查。” 唐 韩偓 《夏五月自长沙抵醴陵》诗:“此行若遇支磯石,又被 君平 验海查。”词语解释:古查 拼音:gǔ zhā
见“ 古槎 ”。
词语解释:古槎 拼音:gǔ chá
亦作“ 古楂 ”。 古旧的木筏。 隋 江总 《山庭春日》诗:“古槎横近涧,危石耸前洲。” 唐 王昌龄 《河上老人歌》:“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 唐 王维 《鸬鹚堰》诗:“独立何褵褷,衔鱼古楂上。”楂,一本作“ 查 ”。词语解释:波查 拼音:bō zhā
(1).本指困苦、危害。后泛指艰辛;磨折。 唐 吕岩 《敲爻歌》:“报贤良,休慕顾,性命机关须守护。若还缺一不芳菲,执著波查应失路。”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遣音》:“一心要传递佳音,不惮路途波查。” 清 洪昇 《长生殿·埋玉》:“事出非常堪惊诧,已痛兄遭戮,奈臣妾又受波查。”
(2).叹词。 明 汤显祖 《邯郸记·死窜》:“波查,祸起天来大,怎泣奏当今鸞驾?” 清 李玉 《牛头山》第三出:“説什么炮凤烹龙鼎食华酒也,波查,莫浪夸。”词语解释:灵查 拼音:líng zhā
见“ 灵槎 ”。
词语解释:灵槎 拼音:líng chá
亦作“ 灵查 ”。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 隋 崔仲方 《奉和周赵王咏石》:“会逐灵槎上,还归天汉边。” 宋 辛弃疾 《西江月·为范南伯寿》词:“灵槎準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箇。” 明 孙柚 《琴心记·誓志题桥》:“人间空指泛灵槎,道我卜穷星斗。”
(2).指船。 唐 杜甫 《喜晴》诗:“ 汉 阴有 鹿门 ,沧海有灵查。” 仇兆鳌 注:“引 鹿门 海槎,愧避世之已迟。” 明 张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踪浪跡,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 郁达夫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何须指日比 长安 ,春水灵槎会岂难?”词语解释:枯查 拼音:kū zhā
见“ 枯槎 ”。
词语解释:枯槎 拼音:kū chá
(1).老树的枝杈。《宣和画谱·山水三》:“﹝ 宋迪 ﹞又多喜画松,而枯槎老枿,或高或偃,或孤或双,以至于千株万株,森森然殊可骇也。”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 南 ( 南宫认菴 )挺身……急向怒流踊身投,昏懵中,抱得枯槎,听其掀簸。”
(2).亦作“ 枯查 ”。指竹木筏或木船。 宋 苏轼 《和子由木山引水》之一:“ 蜀江 久不见 沧浪 ,江上枯槎远可将。” 明 杨慎 《清源楼观涨》诗之二:“枯槎何处下,怒浪几时平。” 清 方文 《泊紫沙洲》诗:“落日穷簷沽薄酒,寒宵危埂繫枯查。”词语解释:钓查 拼音:diào zhā
钓舟,渔舟。 前蜀 韦庄 《赠武处士》诗:“卖药归来醉,吟诗倚钓查。” 李谊 校注:“钓查,亦作钓槎,钓舟也。” 宋 陆游 《舍北野望》诗之二:“断垄围蔬圃,枯桑繫钓查。”参见“钓槎。”词语解释:检查 拼音:jiǎn chá
(1).翻检寻查。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
(2).查看。 艾青 《两个寓言·画鸟的猎人》诗:“于是打猎的人检查了那个徒弟的枪,枪是一枝好枪,徒弟也是一个有决心的徒弟。”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 石得富 要检查他身上。”
(3).检讨。如:他对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作了深刻检查。词语解释:泛查 拼音:fàn zhā
亦作“泛查”。 见“ 汎槎 ”。词语解释:山查 拼音:shān zhā
见“ 山楂 ”。
词语解释:山楂 拼音:shān zhā
亦作“ 山樝 ”。亦作“ 山查 ”。 果树名。落叶乔木,叶近卵形,花白色。其果实小球形,比山里红略小,熟时深红,有小斑点,味酸,可食,亦入药。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七月时品》:“山楂种二,京产者小而甜,外来者大而酸,可以捣糕,可糖食。” 清 赵翼 《自幸》诗:“偶然食肉仍愁胀,熬熟山查候饭餘。”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山楂》。词语解释:榠查 拼音:míng zhā
见“ 榠楂 ”。
词语解释:榠楂 拼音:míng chá
亦作“ 榠查 ”。亦作“ 榠樝 ”。 果木名。落叶乔木。果实亦名榠楂,味涩,可入药。《南史·到彦之传》:“ 王敬则 执榠查,以刀子削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部·榠楂》﹝集解﹞引 苏颂 曰:“榠楂木、叶、花、实酷类木瓜,但比木瓜大而黄色。辨之惟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则榠楂也。可以进酒去痰。”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师》诗:“踞堂俯视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词语解释:翻查 拼音:fān zhā
急速揭看书或杂志的篇页。例如:翻查他的票据夹。词语解释:侦查 拼音:zhēn zhā
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词语解释:渔查 拼音:yú zhā
即渔槎。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卜隣求板屋,安隐寄渔查。”参见“ 渔槎 ”。
词语解释:渔槎 拼音:yú chá
渔筏。也指简陋的渔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驼腰的柳树上有渔槎,一竿风旆茅簷上掛。” 清 孙枝蔚 《闲咏》:“老衲投名须答拜,渡头迎客有渔槎。”词语解释:麻查 拼音:má zhā
犹麻茶。 元 陈草庵 《山坡羊》曲:“笑諠譁,醉麻查,闷来閒访渔樵话。”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入梦》:“则这半间茅屋甚光华,敢则是落日横穿一线斜?须不是俺神光错摸眼麻查。”词语解释:贯月查 拼音:guàn yuè zhā
亦称“ 贯月槎 ”。 1.传说 尧 时西海中的发光的浮木。借指舟楫。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 尧 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 元 陈樵 《玉雪亭》诗:“银汉倾翻贯月查,惊鸿无处认江沙。” 明 张煌言 《登湄州谒天妃宫》诗:“楼前縹緲凌波袜,槛外参差贯月槎。” 清 钱谦益 《后秋兴》诗之二:“戈船迅比追风骑,戎垒高於贯月槎。”
(2).喻船形酒器。 清 吴均 《梅查歌》:“中空不用巧匠凿,妙製天成贯月槎。”按,梅查,梅根做的酒器。词语解释:访查 拼音:fǎng zhā
寻访查问。《红楼梦》第五二回:“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访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不然,叫他看见了 吴公馆 的牌子,还当是官场里暗地访查他们的踪跡。”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南军占领了 武汉 的时候, 日本 的各个报馆、各个通讯社,都派有专门的访员,勤勉地访查四面的消息。”词语解释:调查 拼音:diào chá
为了了解情况而进行考察。 清 容閎 《西学东渐记》第十八章:“ 陈兰彬 亦适奉政府之电,派其赴 古巴 调查 华 工情形。”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改革田赋之法》:“查 日本 初得 臺湾 时,其田赋不过八十六万餘圆。后经一次调查,製成 臺 帐。”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词语解释:谍查 拼音:dié zhā
(1).侦察,探听。 蔡锷 《致唐继尧刘显世等电》:“以及侦察地形、谍查敌情、联络义勇队各事,均希 毓衡 妥定部署为要。”
(2).侦察员。《新华日报》1939.9.14:“第×战区我军×部谍查 寸于德 ,于七月三日奉命赴 草坪兰 侦查敌情。”词语解释:谕查 拼音:yù zhā
下令查核。 清 林则徐 《谕洋商责令外商呈缴烟土稿》:“本大臣奉命来 粤 ,首办汉奸,该商等未必非其人也。合亟諭查。”词语解释:询查 拼音:xún zhā
查问。如:刑警队分别对楼上、楼下的有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询查。词语解释:赤查 拼音:chì zhā
指鼻子尖患有红色斑点,为皮肤病之症状。 元 戴良 《沧洲翁传》:“且其鼻赤查而色泽,即告之曰:‘此得之湎酒,酒毒暴悍,而风暑乘之。’”参见“ 酒渣鼻 ”。
词语解释:酒渣鼻 拼音:jiǔ zhā bí
发生在鼻部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参见“ 酒糟鼻 ”。
词语解释:酒糟鼻 拼音:jiǔ zāo bí
慢性皮肤病。发生在颜面中部,尤以鼻部为甚。鼻子尖出现鲜红色斑点,逐渐变成暗红色,病期长久,鼻部结缔组织增长,皮脂腺扩大,成小硬结,能挤出皮脂分泌物。亦指患此疾的鼻子。《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一个通红的酒糟鼻,一部大白鬍鬚。”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十三:“短短的脖子,托着一个圆而多肉的地球式的脑袋。两只笑眼,一个红透的酒糟鼻。”词语解释:饬查 拼音:chì zhā
命令下属调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故另示通行飭查。” 陶成章 《浙案纪略》上卷第四章第二节:“大通武备学堂分设,係 吕逢樵 所办,速即飭查的确。”词语解释:吊查 拼音:diào zhā
提取查阅。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 万历 三年, 少泉 汪公 为京兆,弔查二县支销册。”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本府循环季查,治厅年终弔查,按院查盘,任满委查,一应支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即或奉文办买某项,咨部尚未准销,亦必弔查。”词语解释:顽查 拼音:wán zhā
坚硬而锐利的石渣。 明 徐渭 《湆澹滩》诗:“ 女媧 撒餘砾,顽查搅不化。”词语解释:蛮查 拼音:mán zhā
古代果木名。《西京杂记》卷一:“初修 上林苑 ,羣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製为美名,以标奇丽……查三:蛮查、羌查、猴查。”词语解释:趷查 拼音:kē zhā
象声词。 明 冯惟敏 《月令高·闺怨》曲:“阁泪汪汪,长夜捱孤枕。从来不似,不似今番甚。都因一片闲愁,生趷查恼碎心。”词语解释:蜡查 拼音:là zhā
见“ 蜡渣 ”。
词语解释:蜡渣 拼音:là zhā
(1).亦作“ 蜡查 ”、“ 蜡楂 ”。蜡经过提取后剩下的渣子。色白或黄。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但听一声催战鼓,脸皮先似蜡渣黄。”《金瓶梅词话》第五回:“ 王婆 当时就地扶起 武大 来,见他口裡吐血,面皮蜡楂也似黄了。”《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那 雪娥 諕的脸蜡查也似黄了。”
(2).白蜡虫分泌的未经分炼的蜡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虫白蜡》:“其虫大如蟣虱,芒种后则延缘树枝,食汁吐涎,粘於嫰茎,化为白脂,乃结成蜡,状如凝霜。处暑后则剥取,谓之蜡渣。”词语解释:踏查 拼音:tà zhā
实地查看。 锺涛 《北大荒踏查记》:“踏查工作对开荒说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像打仗要事先侦察一样。”词语解释:勘查 拼音:kān zhā
见“ 勘察 ”。
词语解释:勘察 拼音:kān chá
亦作“ 勘查 ”。 实地调查。今多指在采矿或工程施工以前,对地形、地质构造、地下资源蕴藏情况等进行实地调查。《红楼梦》第七四回:“ 王夫人 正嫌人少,不能勘察。” 冰心 《再寄小读者》十:“此外还有许许多多宝贵的、对于工业建设极其有利的矿产,也正在勘察之中。”如:对这个盆地,我们已先后勘查了三次。词语解释:邹查 拼音:zōu zhā
(1).小语声。 宋 辛弃疾 《南渡录》:“是日申刻,有北兵三百餘人,首领见 泽利 ,下马作礼,言语邹查,不可辨。”
(2).凶狠貌。《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只见现出鬼来,怎见得人怕?阴阴密密雾内,靉靉靆靆云中,见凛凛歛歛身躯,现邹邹查查相貌。”词语解释:那查 拼音:nà zhā
犹口舌。争吵不休。 明 汤显祖 《南柯梦记·启寇》:“[丑扮贼太子上]小小的 檀萝 生下咱,生下咱太子好那查。” 钱南扬 校注:“那查,即‘波查’。‘那’、‘波’,都是语句中间之衬字,不为义……所以二字可以互用。 明 徐渭 《南词叙録》:‘波查,犹言口舌。北音凡语毕必以“波查”助词,故云。’”参见“ 波喳 ”。
词语解释:波喳 拼音:bō zhā
(1).谓唠唠叨叨,争吵不休。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祇为 向平 婚嫁,老夫妻镇日波喳。”
(2).语末助词。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三折:“ 黄廷道 狡佞奸滑,背义走路远波喳,赶上时命掩黄沙。”词语解释:驳查 拼音:bó zhā
驳回核查。 明 焦竑 《玉堂丛语·铨选》:“凡投选及各项文移,吏辈多假驳查送问为骗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若结末一批,须将本项从前结算但有渺漠俱宜算入,否则上房驳查补解,又是一番多费矣。”词语解释:交查 拼音:jiāo zhā
交叉,纵横相交。《太平广记》卷二一三引《画断·王宰》:“临江双松一柏,古藤縈绕,上盘半空,下著水面,千枝万叶,交查屈曲。”词语解释:验查 拼音:yàn zhā
查看。 萧红 《生死场》九:“城里派人来验查,有病象的都用车子拉进城去,老太婆也拉,孩子也拉,拉去打药针。”词语解释:严查 拼音:yán zhā
严格检查。《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捕亡应捕人追捕罪人》:“若本官不行严查责究……则捕役玩纵之风更无忌惮。”词语解释:核查 拼音:hé zhā
核对审查。例如:核查账目。词语解释:铁查 拼音:tiě zhā
铁檛。铁鞭。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八出:“懦弱底与它几下刀背,顽猾底与它一顿铁查。” 钱南扬 校注:“查,‘檛’的同音假借,鞭之类。”词语解释:追查 拼音:zhuī zhā
追究查问;事后调查。《荡寇志》第一三六回:“官军望见他们慢走,悮道他是自己的人,不是逃贼,又因攻关要紧,不来追查。” 艾青 《在浪尖上》诗:“谣言通行无阻,真话倒要追查。” 浩然 《艳阳天》第四八章:“因此,他们决定对 马连福 和 弯弯绕 的问题只作一般揭发,不去公开追查。”词语解释:点查
犹查点。 清 史致谔 《禀曾国藩等》:“约略点查,不及四百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所有那讼案的公事,回来叫他们点查清楚,送过来就是了。”词语解释:体查 拼音:tǐ zhā
亲自检查。《元典章·吏部三·选取教官》:“在京路分从监察御史体查,委有可考行实,别无冒滥回牒……以凭选用。”词语解释:梦梦查查 拼音:mèng mèng zhā zhā
犹迷迷糊糊。《西游记》第五二回:“慌得那些大小妖精,梦梦查查的,抱着被,朦着头,喊的喊,哭的哭,一个个走头无路。”词语解释:抄查 拼音:chāo zhā
搜查违禁的或构成犯罪的物品并予以没收。又作“查抄”词语解释:搜查 拼音:sōu zhā
(1).查考。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凡有不知典故难字,必自己搜查,不惮疲苦。”
(2).搜索检查。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广勇》:“方 林公 搜查鸦片,有犯必惩。” 袁静 《伏虎记》第五回:“命令二排排长 郭根全 带上小熊猫……跟上 崔玉龙 同志搜查那三个洞子。”词语解释:挨查 拼音:ái zhā
犹访查。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逆节》:“昨晚与他定计,挤那 乌斯道 在江里,取了银子,摇着船,往江湖上做生意,那里来捱查。”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诉猎》:“我回去与爹爹説知,军中帖出告示,捱查你丈夫取你去。”词语解释:抽查 拼音:chōu zhā
从全体之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清会典事例·宗人府·进班》:“并於直班之日,责成司钥章京,於扃门时,将应行直班弁兵人数,分门点视,所带军械,应令一律整齐,该王大臣仍随时随处抽查,务须规模严肃。” 茅盾 《过年》二:“快到中午,什么都办妥了,保证明天如果抽查到了,决不丢脸。”词语解释:抽样调查 拼音:chōu yàng diào chá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之一。从统计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以其结果推断总体一般情况的工作。如统计某一地区农业的粮食产量,可随机选取一定比例的同等面积的地块若干块作为样本,进行实测,然后以其产量来推断该地区的粮食总产量。词语解释:流查 拼音:liú zhā
木筏。查,通“ 槎 ”。《宋书·沉攸之传》:“南贼大帅 刘胡 屯 浓湖 ,以囊盛米繫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餉 赭圻 。”词语解释:巨查 拼音:jù zhā
大木筏。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 尧 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词语解释:密查 拼音:mì zhā
(1).秘密查访。 清 林则徐 《密拿汉奸札稿》:“有经密查暗访得其踪跡者,现俱开出姓名,间有访知住址,合急黏单密札飭拏。”
(2).谓密林。《西游记》第八十回:“虽然是山不碍路,但恐嶮峻之间生怪物,密查深处出妖精。”《西游记》第八十回:“密查荆棘周围结,蓼却缠枝上下盘。”词语解释:开查 拼音:kāi zhā
广泛地检查。 明 李东阳 《通达下情题本》:“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戒飭羣臣,痛加修省,特降纶音,令内外各衙门开查弊政,远近欢动,称颂圣明。”词语解释:清查 拼音:qīng zhā
彻底检查;查清。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岂有到任之后,不问丈田均粮,不清查粮里侵收,却去管閒事?”《清史稿·世宗纪》:“ 江 南清查逋赋一案,歷降諭旨甚明,重在分别官侵民欠。”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 善堂 的账目非清查不可,然而 善堂 的积存却也未便移作别用。”词语解释:澈查 拼音:chè zhā
彻底查究。 柔石 《二月》十:“让我去澈查一下,这究竟是谁人造的谣。”词语解释:支支查查 拼音:zhī zhī zhā zhā
见“ 支支喳喳 ”。
词语解释:支支喳喳 拼音:zhī zhī zhā zhā
亦作“ 支支查查 ”。 象声词。《儒林外史》第五一回:“﹝ 万中书 与 四老爹 ﹞徘徊了一会,復身上船来安歇,只见下水头支支查查又摇了一隻小船来帮着泊。”词语解释:支查 拼音:zhī zhā
计算稽查。《元典章·户部六·住罢银钞铜钱使中统钞》:“仍听於中书户部及各处转运司预买 至大 五年盐引,挨次支查,其餘诸色课程差发,亦仰从便收受。”词语解释:探查 拼音:tàn zhā
审查;检查。 沙汀 《凶手》:“因为他觉得长官们似乎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随时都在探查着他。” 浩然 《洪涛曲·云水行》:“每一个人都知道,必须有人到桥面上探查一下,才能打定主意。”词语解释:挂星查 拼音:guà xīng zhā
传说 尧 时西海上发光的浮木。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 尧 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词语解释:挨查 拼音:āi zhā
逐户盘查。《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这要挨查兇身不难,但看城内城外有断舌的,必是下手之人。”
等待盘查。《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又寻着原载去的船家,也拉他到巡捕处,寻了个人保,押出挨查。”词语解释:普查 拼音:pǔ zhā
普遍调查。《人民日报》1981.3.25:“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新民晚报》1987.4.28:“ 上海 民间音乐普查有重大发现。”词语解释:巡查 拼音:xún zhā
巡逻稽查。《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回:“因为此事,又特地派了十几个委员,昼夜巡查。” 茅盾 《子夜》十四:“你叫他们三个两个一队,分开了,在草棚前前后后巡查。”词语解释:有案可查 拼音:yǒu àn kě zhā
谓有文件可查考。形容证据确凿,无可否认。 孙犁 《秀露集·通讯六要》:“因为这究竟不同说话,是白纸黑字,有案可查。”词语解释:待查 拼音:dài zhā
有待调查词语解释:彻查 拼音:chè zhā
彻底调查。 张天翼 《清明时节》:“ 李营长 赶回镇上来了,他要彻查一下,那几个凶犯到底是不是他部下。”词语解释:暗查 拼音:àn zhā
暗探。《廿载繁华梦》第十九回:“偏又事有凑巧,正有暗查进那典肆来查察失物。”词语解释:缉查 拼音:jī zhā
搜查。例如:挨户缉查。词语解释:票查 拼音:piào zhā
谓例行检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查倒毙》:“凡驛中额马,该管上司或每季或年终,票查马匹有无缺额,有无倒毙。”词语解释:稽查 拼音:jī zhā
(1).检查。 明 张居正 《答云南巡抚陈见吾书》:“其诸未受礼仪,亦宜稽查,毋为乾没。”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稽查隐漏田赋。”
(2).指检查人员。 洪深 《劫后桃花》四五:“ 日本 人因为我熟悉 青岛 的情形,派了我一名高等稽查。”词语解释:善查 拼音:shàn zhā
见“ 善茬 ”。
词语解释:善茬 拼音:shàn chá
亦作“ 善查 ”。 方言。好对付的人。《醒世姻缘传》第七回:“偺那媳妇不是善茬儿,容他做这个?” 黄肃秋 注:“好惹的,好主儿。”《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那个主子一团性气,料得也不是个善查。”词语解释:简查 拼音:jiǎn zhā
检查。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杂智·猾吏》:“又闻某按院疑一吏书途中受贿,亲自简查,无跡而止。”词语解释:讥查 拼音:jī zhā
盘问检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各掌门官一员,管事官十餘员不等,与前三门亦同,讥查出入,交纳课程。”一本作“ 稽查 ”。词语解释:覆查 拼音:fù zhā
再一次检查或审查。词语解释:考查 拼音:kǎo zhā
研究;审查。 胡适 《论文学改革的进行程序》引 盛兆熊 致友人书:“更精密考查之,则算术尚在轻视之列,其所嘵嘵焉经日喋喋于儿童之前者,仅一国文耳。”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四幕:“他们把我的名字报到联邦调查局去考查的,可是到今天还没有接到回音。”词语解释:呮查 拼音:qì zhā
象声词。词语解释:瓦查 拼音:wǎ zhā
碎瓦片。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四折:“俺只待提起来望这街直下,摔碎你做几片零星瓦查。”词语解释:存查 拼音:cún zhā
保存起来以备查考或参酌。《清会典事例·户部·社仓积蓄》:“一样二本,一本社长收执,一本缴州县存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拆贮》:“库吏查前次拆单亲填……画押递粘成卷,或付库,或交宅,以便存查。”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许女士 仍在三层楼上,据云大约不久须回 粤 嫁妹。但似并不十分一定,‘存查’而已。”词语解释:审查 拼音:shěn zhā
调查核实并评定是否正确、妥当。 胡适 《国语文法概论》第四篇:“前年某省编了一部国语教科书,送到教育部请审查。” 巴金 《等着,盼着》:“他老了,病了,可是大清早还得去‘上班’,去接受审查,接受批判。”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这天早晨,他正在审查广播节目,师政治部打来了电话。”词语解释:确查 拼音:què zhā
切实审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谨遵前项,逐一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