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典故词语
八柱
典出《楚辞》战国楚·屈原《天问》
  •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东汉·王逸注:「言天有八山为柱,皆何当值?」
 例句:

华表柱
典出《艺文类聚》卷七十八〈灵异部上·仙道〉~33~
  • 《搜神记》曰:辽东城门有华表柱,忽有一白鹤集柱头,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不知名字。
 例句:     [更多...]

指图睨柱 头碎柱
典出《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2439~
  •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详细]
 例句:     [更多...]

尾生抱柱
典出《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8~
  •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例句:

折天柱 折柱 昆仓倾砥柱 触天柱
典出《淮南子》卷三〈天文训〉~80~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倚柱
典出《战国策》卷十一〈齐四·齐人有冯谖者〉~395~
  •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详细]
 例句:     [更多...]

长桥题柱 题柱 题桥柱
典出《艺文类聚》第六十三卷〈居处部三·门〉~29~
  • 《华阳国志》曰:蜀城十里,有升迁桥,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
 例句:     [更多...]

登天柱
典出《岁时广记》二卷之三十二〈中秋·登天柱〉~024~
  • 《三水小牍》:九华山道士赵知微,乃皇甫玄真之师。自少有凌云之志,入兹山结庐于凤凰岭前。讽诵道书,鍊志幽寂,蕙兰为服,松柏为粮,越数十年,遂臻元妙。元真伸弟子之礼服勤执敬,又十五年,至咸通,辛卯,岁知微以山中鍊丹须得西土药,乃与元真来京师,寓于玉芝观之上,清院有皇甫枚者,日与相从,因询赵君事业,元真曰:「自居师道门人。不见其惰容,常云分柸结雾之术,化竹钓鲻之方,吾久得固耻为耳。」去岁中秋,自朔霖霪,...[详细]

砥柱
典出《尚书》卷六〈夏书·禹贡〉~87~
  •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详细]

伏波铜柱 汉将柱 汉柱 铜柱 云深铜柱 马援柱 马援铜柱 马柱
典出《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39~
  • 援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进击九真贼徵侧余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共工触断天柱
典出《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50~
  • 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疾雷破柱 破柱 雷破柱
典出《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49~
  •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语林》曰:「太初从魏帝拜陵,陪列于松柏下。时暴雨霹雳,正中所立之树。冠冕焦坏,左右睹之皆伏,太初颜色不改。」

惊雷破柱
典出《世说新语》中卷上《雅量》
  •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例句:

昆仓倾砥柱
典出《水经注疏》卷一〈河水〉~65~
  • 旧题汉·东方朔《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灵鳌柱
典出《淮南子》卷六〈览冥训〉~206~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擎天一柱
典出《全唐文》卷八百十四〈乐朋龟·赐陈敬瑄太尉铁券文〉~8566~
  • 维中和三年,岁次癸卯,十月甲午朔十六日己酉。皇帝赐功臣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指挥诸道兵马供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兼中书令成都尹上柱国颖川郡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四百户陈敬瑄铁券曰。烹巨鳌者。鼎大于沧海。斩长鲸者。剑倚于青天。既立异勋。克膺殊宠。李晟免其十死。子仪成其九功。镂以金镛。赐其铁契。后来继者。岂在他人。岁寒知松柏之心。国难见忠贞之节。五山镇地。一柱擎天。...[详细]

天柱
典出《淮南子》卷三《天文训》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
 例句:     [更多...]

铜柱
典出《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
  • 「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例句:     [更多...]

铜柱
典出汉·刘向《列女传》卷七《孽嬖传·殷纣妲己》
  • 妲己者,殷纣之妃也。嬖幸于纣。纣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距谏,辩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不离妲己,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收珍物,积之于后宫,谀臣群女咸获所欲,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妲己好之。百姓怨望,诸侯有畔者,纣乃为炮烙之法,膏铜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辄堕炭中,妲己乃笑。...[详细]
 例句:

一贤砥柱 中流砥柱
典出《史记》卷二〈夏本纪〉~67~
  •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踰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厎柱山,俗名三门山,在陕州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孔安国云『厎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