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栎社 拼音:lì shè
(1).作为神社象征的栎树。《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成玄英 疏:“櫟,木名也。社,土神也。”《庄子·人间世》:“ 匠石 归,櫟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 宋 叶适 《还华贤良九经说贤良进卷语林等》诗:“芄兰恨柔蔓,櫟社嫌拥肿。”
(2).乡里的代称。 元 范梈 《立春日和王翰林》:“几时归櫟社,尽日接芳筵。”词语解释:栎阳 拼音:yuè yáng
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北渭水北岸,东汉废入万年县,唐武德初改万年复置,治所在故县西南(今临潼北),至元并入临潼县词语解释:栎材 拼音:lì cái
喻无用之材。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臣有愧积中,无阶报上。省諐田里,视桑荫之几何;托命乾坤,比櫟材而知免。”参见“ 櫟散 ”。
词语解释:栎散 拼音:lì sàn
《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 匠伯 不顾,遂行不輟。弟子厌观之,走及 匠石 ,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因以“櫟散”比喻无用之材。多作为谦词。《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戴逵 《闲游赞》:“櫟散之质,不以斧斤致用。”《魏书·宗钦传》:“伊余櫟散,才至庸微。遭缘幸会,忝与枢机。”词语解释:栎樗 拼音:lì chū
谓无用之材。多用作自谦之词。 清 徐宗麟 《辞征》诗:“天纵深林老櫟樗,惊看云壑驻安车。”词语解释:栎树 拼音:lì shù
见“栎”词语解释:栎木 拼音:lì mù
强韧、坚硬、牢固的栎树木材;尤指由明显的髓线产生的那种特殊类型的木材(例如白栎木、红栎木、栗刺栎木、软木栎木、英国栎木)词语解释:栎釜 拼音:lì fǔ
以杓刮釜使其出声,以示羹尽。《史记·楚元王世家》:“始 高祖 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櫟釜,宾客以故去。” 司马贞 索隐:“櫟音歷,谓以杓歷釜旁,使为声。”词语解释:栎梂 拼音:lì qiú
橡实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橡实》。词语解释:栎散 拼音:lì sàn
《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 匠伯 不顾,遂行不輟。弟子厌观之,走及 匠石 ,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因以“櫟散”比喻无用之材。多作为谦词。《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戴逵 《闲游赞》:“櫟散之质,不以斧斤致用。”《魏书·宗钦传》:“伊余櫟散,才至庸微。遭缘幸会,忝与枢机。”词语解释:栎阳雨金 拼音:yuè yáng yǔ jīn
《史记·秦本纪》:“﹝ 献公 ﹞十八年,雨金 櫟阳 。” 张守节 正义:“言雨金于 秦 国都,明金瑞见也。”后因以“櫟阳雨金”喻意外的恩赐。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丝布等启》:“ 陈留 下粟,有愧深恩; 櫟阳 雨金,翻惭曲施。”词语解释:栎辐 拼音:lì fú
谓敲击车辐,使马闻声急行。《文选·张衡〈西京赋〉》:“ 天梁 之宫,寔开高围,旗不脱扃,结駟方蘄,櫟辐轻騖,容於一扉。” 李周翰 注:“櫟,谓櫟其车辐为声,以急车也。”词语解释:栎橿子 拼音:lì jiāng zǐ
槲实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