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根株 拼音:gēn zhū
(1).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於下,有荣叶於上,有实核於内,有皮壳於外。” 唐 陆龟蒙 《丁隐君歌》:“老树根株若蹲兽,霜浓果熟未容收。”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唐 杜甫 《奉赠射洪李四丈》诗:“游子无根株,茅斋付秋草。” 宋 苏舜钦 《迁居》诗:“手足日不闲,在地无根株。” 郑观应 《盛世危言·贩奴》:“而 澳 港 外埠之根株犹未絶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艺术失却了民众的根株,艺术亦因之而失去生机。”
(3).根除。《金史·循吏传·张奕》:“﹝ 张奕 ﹞擒其首恶诛之。后五日,都统 完颜阿鲁补 以军至 归德 ,欲根株餘党, 奕 以闔门保郡人无他,遂止。”词语解释:枯株 拼音:kū zhū
枯槁的根株。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兑》:“霜冷蓬室,更为枯株。” 唐 韩愈 《昼月》诗:“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株女闭户。” 宋 范成大 《科桑》诗:“斧斤留得万枯株,独速槎牙立暝途。” 金 元好问 《送诗人李正甫》诗:“阳和入枯株,靄靄含芳津。”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给事中王府君墓版文》:“夜将半,邻斋灯火尽灭,府君独焚膏挟册,危坐如枯株。”词语解释:五株 拼音:wǔ zhū
指 秦始皇 所封 泰山 五大夫松。五大夫为 秦 官名,第九爵,后人误以为封五株松树,遂有此称。 唐 陆贽 《禁中春松》诗:“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 宋 王令 《大松》诗:“却笑五株乔岳下,肯将直节事 秦嬴 !”参见“ 五大夫 ”。
词语解释:五大夫 拼音:wǔ dài fū
(1). 周 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礼记·王制》“下大夫五人” 唐 孔颖达 疏:“ 周 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燕礼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 崔灵恩 所谓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马事省置小司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则三卿为上大夫,五大夫为下大夫。”
(2).爵位名。 战国 时 楚 魏 始设, 秦 汉 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 汉 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均有食邑。 汉文帝 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战国策·楚策一》:“ 楚 杜赫 説 楚王 以取 赵 。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史记·高祖本纪》:“ 项梁 益 沛公 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五大夫,第九爵也。”《汉书·食货志下》:“千夫如五大夫。” 颜师古 注:“五大夫,旧二十等爵之第九级也。至此以上,始免徭役。”
(3). 秦始皇 二十八年封禅 泰山 ,风雨暴至,避于树下,因此树护驾有功,按 秦 官爵封为五大夫。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后世有人不明“五大夫”为 秦 官,而附会为五株松。 汉 应劭 《汉官仪》谓 始皇 所封的是松树。后因以为松的别名。 明 何景明 《古松歌》:“君不见 泰山 五大夫,零落今看在何处。”词语解释:守株 拼音:shǒu zhū
“ 守株待兔 ”的省称。 《孔丛子·连丛子上》:“然雅达博通,不世而出,流学守株,比肩皆是,众口非非,正将焉立。”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 唐 罗隐 《自贻》诗:“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怜恁凉凉无与处,穷途依稀守株;空囊何计充薪水,令人不觉攒眉。”词语解释:朽株 拼音:xiǔ zhū
腐朽的树桩。亦喻指老朽无用的人。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功,虽有 乌获逢蒙 之伎,力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后汉书·循吏传·孟尝》:“槃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饰朽株以丹青之美,登丑石於珪瓚之丛,凛然无堪,躐是异数。”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当其变更,朽株尽可为患者。”词语解释:犀株 拼音:xī zhū
即犀角。角计数以株为量,故称。 唐 李贺 《恼公》诗:“犀株防胆怯,银液镇心忪。” 王琦 汇解引《游宦纪闻》:“犀中最大者曰堕罗犀,一株有重七八斤者。”参见“ 犀角 ”。
词语解释:犀角 拼音:xī jiǎo
(1).犀牛角。可入药,也可制器。《汉书·南粤王赵佗传》:“谨北面因使者献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 晋 左思 《蜀都赋》:“拔象齿,戾犀角。” 清 赵翼 《放言》诗:“岂知物难格,万汇纷莫纪……犀角软贴胸,鼠皮坚种齿。鹰从嘴出粪,兔向口吐子。”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上》:“犀角食之无益人,不得与上药数,以其辟毒,则準之上药。”
(2).指额上发际隆起之骨。相士以为贵相。《战国策·中山策》:“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宋 苏轼 《狱中寄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清 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犀角幼丰盈,英姿润琼玖。”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二章:“然则犀角端盈与顽邪穷固,皆地所关,而天下之人皆出于胎,胎生既误,施教无从。”
(3).借指笋。 宋 梅尧臣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诗:“牡丹开尽桃花红,班笋迸林犀角丰。”词语解释:橛株 拼音:jué zhū
树根。引申指本义。 章炳麟 《毛公说字述》:“自尔隧字无文可徵,兑之为泽,亦且失其氒株。”词语解释:宋株 拼音:sòng zhū
据《韩非子·五蠹》载, 宋 人有耕者偶于田中得触株而死之兔,乃蠢蠢然守株待兔,兔终不可复得而徒为 宋 人笑。后以“宋株”为安时顺命、消极等待之典。 唐 杜牧 《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 宋 株聊自守, 鲁 酒怕旁围。”词语解释:树株 拼音:shù zhū
树棵。指单棵的树。《元典章·户部九·农桑》:“加之军马营寨飞放围猎……损坏树株,以致农桑堕废。” 郭沫若 《蜀道奇》诗:“ 马 、 杨 、 李 、 苏 其辈出, 冰 、 翁 、 亮 、 照 其如林中之树株。”词语解释:连株 拼音:lián zhū
整株,全棵。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余坐对江流滔滔,大木连株蔽江而下。”词语解释:赤株 拼音:chì zhū
花叶萎败的株干。 唐 温庭筠 《观兰作》诗:“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词语解释:陶令株 拼音:táo lìng zhū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 乃 陶潜 之自况,后世因以“陶令株”借指柳树。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满门 陶令 株,弥岸 韩侯 蔌。”词语解释:荆株 拼音:jīng zhū
指兄弟。 清 孙枝蔚 《赠汪舟次》诗之一:“三冬辞裙布,万里隔荆株。”参见“ 荆枝 ”、“ 荆花 ”。词语解释:分株 拼音:fēn zhū
将植物的根、茎基部长出的小分枝与母株相连的地方切断,然后分别栽植,使之长成独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此法简单易行,成活快。园艺上广泛应用。词语解释:蟠株 拼音:pán zhū
盘屈的树根。 南朝 梁 沉约 《高松赋》:“若夫蟠株耸干之懿,含星漏月之奇;经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词语解释:蟠木朽株 拼音:pán mù xiǔ zhū
盘曲之木,朽烂之根。比喻无用之材。株,树根。 唐 骆宾王 《上李少常伯启》:“ 宾王 蟠木朽株,散樗贱质,墙面难用,灰心易寒。”参见“ 蟠木 ”。
词语解释:蟠木 拼音:pán mù
(1).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唐 孟郊 《山老吟》:“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宋 李纲 《谢除尚书右仆射表》:“顾臣何者,被遇若兹。蟠木轮囷,无左右先容之助;循墙傴僂,怀颠危非据之慙。”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即 扶桑 。《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 幽陵 ,南至于 交趾 ,西济于 流沙 ,东至于 蟠木 。” 孔广森 补注:“《海外经》曰: 东海 中有山焉,名曰 度索 ,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裴駰 谓 蟠木 即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 顓頊 ,地东至 蟠木 ,南至 交趾 。 蟠木 者,一曰 榑木 ,则 扶桑 也。”参阅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一·五帝本纪》、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二》。词语解释:避株 拼音:bì zhū
见“ 避株鸟 ”。
词语解释:避株鸟 拼音:bì zhū niǎo
吐绶鸟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吐綬鸟……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虑触其嗉,行每远草木,故一名避株鸟。”亦省称“ 避株 ”。《禽经》:“颈有彩囊曰避株,雉属,出 华岳 及 盛山 中。晴暘则颈山彩色作囊,遇树木则避之,故曰避株。 任昉 曰:亦名吐綬鸟。”词语解释:去绝根株
斩草除根词语解释:榛株 拼音:zhēn zhū
丛木的根株。 汉 张衡 《羽猎赋》:“虞人表林麓而廓莱藪,剪荆梓而夷榛株。”词语解释:植株 拼音:zhí zhū
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词语解释:槃木朽株 拼音:pán mù xiǔ zhū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喻劣材。《后汉书·循吏传·孟尝》:“槃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词语解释:母株 拼音:mǔ zhū
即母本。参见“ 母本 ”。
词语解释:母本 拼音:mǔ běn
植物繁殖过程中亲代的雌性植株。也叫母株。参见“ 亲代 ”。词语解释:枯木朽株 拼音:kū mù xiǔ zhū
(1).枯树烂桩。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軼才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 乌获 逢蒙 之伎,力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害矣。” 清 方文 《寒食》诗:“枯木朽株生意絶,逢春只当未逢春。”
(2).比喻老朽无能之人。《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而至前,虽出 随 珠 和 璧,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世说新语·栖逸》“ 南阳 翟道渊 ” 刘孝标 注引《寻阳记》:“初, 庾亮 临 江州 ,闻 翟汤 之风,束带躡屐而诣焉。 亮 礼甚恭, 汤 曰:‘使君直敬其枯木朽株耳。’ 亮 称其能言,表荐之。”词语解释:枯蘖朽株 拼音:kū niè xiǔ zhū
枯朽的枝干。形容事物死气沉沉。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自 宋 以来,学 杜 者但刻意深沉,姑枯枿朽株,无復生意。”词语解释:挛株 拼音:luán zhū
弯曲的枯树根。喻无用之材。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帅阃宾贤》:“但 范逵 沟中朽断, 邓野 挛株,无能栋梁清庙,待斵工师;惟有荐贤一念,可以少报万一。”词语解释:待兔守株 拼音:dài tù shǒu zhū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宋 张君房 《〈云笈七籤〉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寧远。”参见“ 待兔 ”。
词语解释:待兔 拼音:dài tù
比喻墨守成规而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典出《韩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唐 欧阳詹 《送王式东游序》:“予怀待兔之固,犹伺北闕寝书之报; 公范 见变豹之理,将东游诸侯之国。”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亦犹射雉之子,即亡矢以胡为?待兔之人,非设罝而奚可?”词语解释:砍一枝损百株 拼音:kǎn yī zhī sǔn bǎi zhū
见“ 砍一枝损百枝 ”。
词语解释:砍一枝损百枝 拼音:kǎn yī zhī sǔn bǎi zhī
比喻得罪了一人,牵连到许多人。《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虽是士大夫,也只是秀才做的,老公公砍一枝损百枝,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众人讲得是,一笔写不出俩緑林来。砍一枝损百枝,好看了 海马 周三 ,就如好看众人一样。”亦作“ 砍一枝损百株 ”。《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我昨日不説的,一棒打三四个人……当初也有个三媒六证,白恁就跟了往你家来,来砍一枝损百株。”词语解释:盘木朽株 拼音:pán mù xiǔ zhū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喻劣材。《后汉书·循吏传·孟尝》:“槃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词语解释:病株 拼音:bìng zhū
发生病害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