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肴核 拼音:yáo hé
肉类和果类食品。 晋 左思 《蜀都赋》:“金罍中坐,肴核四陈。” 南朝 梁 王元礼 《昭明太子哀册文》:“含咀肴核,括囊流略。” 宋 苏轼 《前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清 方文 《张道人园居歌》:“道人性復知爱客,每日烹茶供肴核。”词语解释:桃核 拼音:táo hé
桃子的核。《汉武故事》:“﹝ 王母 ﹞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着前, 王母 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 母 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着子,非下土所植也。’”诗文中常用其事。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六:“ 汉帝 看桃核, 齐侯 问枣花。”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仙翁遗竹杖, 王母 留桃核。” 宋 王安石 《古意》诗:“当时弃桃核,闻已撑月窟。”词语解释:糠核 拼音:kāng hé
指粗劣的食粮。覈,糠中的粗屑。《史记·陈丞相世家》:“人或谓 陈平 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 平 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穅覈耳。’” 林纾 《折廉》:“矧若人者,吾又安知其不外穅覈而内粱肉也?” 词语解释:果核 拼音:guǒ hé
果实中心包裹种子的硬壳部分。词语解释:枣核 拼音:zǎo hé
(1).枣子的核。《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 孟节 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 质 , 质 含之便不復饥。”
(2).枣核笔的省称。 宋 黄庭坚 《林为之送笔戏赠》诗:“外貌虽铣泽,毫心或麄糲。功将希栗尾,拙乃成枣核。”词语解释:钻核 拼音:zuàn hé
钻通李核。形容吝啬。语本《晋书·王戎传》:“﹝ 王戎 ﹞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於世。”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十·杨少卿诗》:“ 天顺 间, 南京 大理少卿 宜兴 杨公復 ,每令家童於 玄武湖 壖取萍藻以食豚……其与钻核较筹者何异哉!” 清 陈维崧 《贺新郎·食李戏作》词:“一入公门身更辱,钻核羞他名士,但説着 王戎 冷齿。”词语解释:青田核 拼音:qīng tián hé
传说中产于 乌孙国 的一种果实的核。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 乌孙国 有青田核,莫测其树实之形。至中国者,但得其核耳。得清水,则有酒味出,如醇美好酒。核大如六升瓠,空之以盛水,俄而成酒。”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三:“余诗曰:‘酿忆青田核,觴宜碧藕筩。直须千日醉,莫放一盃空。’”词语解释:刻核 拼音:kè hé
亦作“ 刻核 ”。苛刻。《南史·恩倖传·吕文显》:“ 文显 临事以刻覈被知。”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紓,而上下相安,无刻核之怨。”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上》:“閲书之道在於恕,不恕则刻覈锻鍊之患生。” 金一 《文学观》:“夫谓语必已造,事不古同,诚不免以刻覈待古人。” 词语解释:推核 拼音:tuī hé
同“推覈”。审问。词语解释:丁香核 拼音:dīng xiāng hé
荔枝良种。核小如丁香,故称。 宋 黄庭坚 《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题注:“ 马湖 出丁香核荔枝。”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丁香子》引《开元遗事》:“ 明皇 命方士,以药傅荔枝根,得核小,宫人呼为丁香子。”词语解释:综核 拼音:zōng hé
亦作“ 综覈 ”。 谓聚总而考核之。《世说新语·赏誉》“ 刘庆孙 长才”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八王故事》:“ 刘舆 才长综覈。”《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録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於会府也。” 宋 苏辙 《代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之一:“方先帝临御之始,寔羣臣综覈之秋。”《明史·刘安传》:“今明天子综核於上,百执事振刷於下,丛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气耳。”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西人综核贸易情形,大率以十年为一运。”词语解释:考核 拼音:kǎo hé
亦作“ 攷核 ”。考查审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攷覈。”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若是 邱明 《翼经》作传,攷核必真, 马迁 去 周 已遥,传闻未确,故当以 邱明 为是。”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由督办官绅逐月攷核所收数目,按月榜示通衢,有目共睹。”
亦作“ 考核 ”。
(1).考查核实。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是故选贤贡士,必考覈其清素,据实而言。”《三国志·魏志·卫臻传》:“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宋 欧阳修 《勉刘申》诗:“有司精考覈,中第为公卿。”《清史稿·选举志一》:“学政考覈教官,按其文行及训士勤惰,随时荐黜。”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十:“农工检察人民委员会,委派整理职员予以考核的时候,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
(2).研究考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旧五代史·晋书·马重绩传》:“詔下司天监 赵仁琦 、 张文皓 等考覈得失。”《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先生,你这话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芫荽之类,怎么不戒?”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序》:“《本事诗》一类之书,其内容尽管考核有据,然而仅备茶馀酒后的消遣。” 词语解释:精核 拼音:jīng hé
(1).详细考核。《文选·马融〈长笛赋〉》:“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 李善 注:“ 仲长子 《昌言》曰:‘精核是非,议之嘉也。’《説文》曰:‘覈,考实事也。’核与覈古字通。”
(2).精辟翔实。《明史·王樵传》:“ 王樵 ,字 明远 , 金坛 人……著《读律私笺》,甚精核。”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颠末原委,默自詮次,纯类瑜瑕,剖别精核。” 清 王先谦 《与缪荃孙书》:“手札读悉。 瞿 序精核,得之极为欣感。”
精覈:1.精细孝核。《后汉书·顺帝纪》:“其简序先后,精覈高下,岁月之次,文武之宜,务存厥衷。”《新唐书·张九龄传》:“今若刺史县令精覈其人,则管内岁当选者,使考才行。”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今后进士诸科御试过落之法,及特奏名出官格式,务在精覈。”
(2).精辟翔实。 南朝 梁 萧统 《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其书已传,虽未为精覈,亦粗足讽览。”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王劭 ﹞在著作二十年,采摘经史谬误,为读书记三十卷,世推精覈云。”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考工记》乃制度式样册子,上令士大夫习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故删去文词,务求精覈。”
(3).犹深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齐 人 王达灵 者,高士也,精覈九经,该博诸子,肥遯迈俗,目无全人。”词语解释:原子核 拼音:yuán zǐ hé
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的质子和中子数都不相同。原子核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不稳定的原子核能放出射线,并衰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词语解释:博核 拼音:bó hé
广泛地查考。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作诗亦须识字…… 唐 人不寻出处,不夸字学,而犯此者百无一二。 宋 人以博核见长,偏於此多误。”
博覈:丰富正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后夫人进御》:“ 梁 国子博士 清河 崔灵恩 撰《三礼义宗》,其説博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陈晦伯 亦 嘉 、 隆 间人,所为《正杨》,殊博覈可观。”词语解释:原核 拼音:yuán hé
完全成熟并且精子已进入卵子后的配子词语解释:论核 拼音:lùn hé
研究考核。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即博洽之流,勤於论覈,而疑似之迹,未易精详。” 词语解释:详核 拼音:xiáng hé
见“ 详覈 ”。
(1).详细考核。2.详细确实。词语解释:该核 拼音:gāi hé
广泛考核。《晋书·刘颂传论》:“广陈封建,深中机宜,详辨刑名,该覈政体。”词语解释:参核 拼音:cān hé
参校核对。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通番之始》:“今参核《明史》及中外纪载之书,著其可考者於左。” 吴稚晖 《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所谓一切名词,与其穿凿译义,徒为晦拙,不若译音,而参核西文,尚有对照之功用。”
參覈:考察审核。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至於参覈之而图成,熟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 清 张岂之 《〈适可斋记言〉序》:“窃尝盱衡时局,参覈至计。”词语解释:量核 拼音:liàng hé
犹言考订查核。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量覈然否,剖析同异,察言抗论,穷理尽微。” 词语解释:锲核 拼音:qiè hé
严峻苛刻。《明史·黄道周传》:“上急催科,则下急贿赂;上乐鍥覈,则下乐巉险。”词语解释:峭核 拼音:qiào hé
严峻苛刻。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 田文镜 之陗覈,天下称其酷吏。”词语解释:阴核 拼音:yīn hé
睾丸。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蓼》﹝集解﹞引 孙思邈 曰:“ 黄帝 云:‘食蓼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令人脱气,阴核痛求死。’”词语解释:典核 拼音:diǎn hé
(1).典雅而确实。《明史·朱升传》:“大封功臣,制词多 升 撰,时称典核。”
(2).确实而有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杂家六·齐东野语》:“此书以《齐东野语》名,本其父志也。中颇考正古义,皆极典核。”词语解释:减核 拼音:jiǎn hé
含有比正常数量少的染色质——指精子细胞词语解释:饤核 拼音:dìng hé
盘中堆放着的果品。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附题谢时臣盒子会图》:“ 沉石田 《盒子会辞并序》云:‘东家西家百络盛,妆殽飣核春满檠。’”词语解释:丹核 拼音:dān hé
指传说中的仙桃。 明 何景明 《方朔图》诗:“玉盘春不献,丹核代长存。”词语解释:翻核 拼音:fān hé
翻阅核对。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朱长孺 序《李义山集》曰:‘予繙覈新、旧《唐书》本传及笺、啟、序、状诸作,所载於《英华》、《文粹》者,反覆参考。’” 词语解释:肺结核 拼音:fèi jié hé
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词语解释:课核 拼音:kè hé
考核。《后汉书·朱浮传论》:“而 光武 、 明帝 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 唐 张说 《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 长安 之初,大开贡举,考功是岁千五百餘人,召先生课覈淑慝,时称无滞学矣。” 词语解释:评核 拼音:píng hé
品评审核。 元 戴表元 《赠黄彦实序》:“余少壮时,州之 慈谿 有 黄东发 先生,以经术、行谊、政业为 江 南名卿,缘桑梓故,每与余评覈古近人物。”词语解释:内核 拼音:nèi hé
物体中象核的部分。借指主要内容,实质。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三章:“ 马克思 恩格斯 在否定 黑格尔 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时,同时救出了它的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 邓友梅 《重放的鲜花·在悬崖上》:“对别人负责,对集体负责,互相都把对方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说穿了,共产主义精神不就是这么个内核么?”词语解释:讲核 拼音:jiǎng hé
讲习研核。 明 宋濂 《郑景彝传》:“讲覈既久,精神发舒,大肆其力於古文辞。” 词语解释:勾核 拼音:gōu hé
见“ 勾覆 ”。
词语解释:勾覆 拼音:gōu fù
稽考核查。《北史·何稠传》:“ 稠 营造舆服羽仪,所役工十万餘人,用金银钱物巨亿计。帝使兵部侍郎 明雅 ,选部郎 薛迈 等勾覆,数年方竟,毫釐舞舛。”《隋书·何稠传》作“勾覈”。《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 崇韜 乃置内勾使,应三司财赋,皆令勾覆,令 绍宏 领之。”词语解释:通核 拼音:tōng hé
普遍地检阅、考查。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君生平於子、史、众纬及农桑、《易》数、地理诸书无不通核,而尤优於治河。”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复徐部郎书》:“其通核关税,整顿釐金,虽获效未可必,尚属应办之事。”词语解释:酌核 拼音:zhuó hé
酌核:见“ 酌覈 ”。
酌覈:亦作“ 酌核 ”。斟酌查核。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卷一:“凡有 华 洋讼件,均归此衙门审办,其通行之法,宜参用 中 西律例,详细酌覈。”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否则谈判无可开端,惟有另行组织临时政府,以维大局,乞即酌核电覆。”
词语解释:酌覈
亦作“ 酌核 ”。 斟酌查核。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卷一:“凡有 华 洋讼件,均归此衙门审办,其通行之法,宜参用 中 西律例,详细酌覈。”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否则谈判无可开端,惟有另行组织临时政府,以维大局,乞即酌核电覆。”词语解释:隐核 拼音:yǐn hé
考核,校核。《晋书·张辅传》:“故述辩士则辞藻华靡,敍实録则隐核名检,此所以 迁 称良史也。”词语解释:骨结核 拼音:gǔ jié hé
病名。由结核杆菌侵入骨组织引起,症状是局部疼痛、肌肉收缩、机能障碍、局部变形,并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盗汗、发热等。中医叫骨痨。词语解释:验核 拼音:yàn hé
同“验覈”。
检验核实。
词语解释:验覈 拼音:yàn hé
检验核实。 唐 白居易 《策林一·风化浇朴》:“盖政之臧否定於中,则俗之厚薄应於外也。何以验覈?伏请以 周 秦 以降之事言之。”词语解释:严核 拼音:yán hé
同“严覈”。
(1).严谨明察。 2.严厉苛察。
词语解释:严覈 拼音:yán hé
(1).严谨明察。 清 鲁一同 《盖宽饶论》:“大抵 汉 之贤相,皆严覈干练之才,而识度有所不足。”
(2).严厉苛察。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四节:“ 始皇 以严覈而败,故易之柔缓。”词语解释:根核 拼音:gēn hé
见“ 根荄 ”。
词语解释:根荄 拼音:gēn gāi
(1).亦作“ 根垓 ”、“ 根核 ”。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树本浅,根垓不深。”《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则孕毓根核。” 唐 白居易 《问友》诗:“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宋 司马光 《为始平公祭晋祠文》:“然原陆久燥,根荒未浹,畎亩喁喁,犹有待望。”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议,极文章之壼奥,尽治乱之根荄。” 清 龚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今试言之,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词语解释:橘核 拼音:jú hé
橘子的核。可入药。词语解释:辨核 拼音:biàn hé
(1).辨明核实。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安边论表》:“若得询之朝列,辨覈同异,庶或开引羣虑,研尽众谋,短长毕陈,当否可见。”《宋书·始安王休仁传》:“申詔誥礪,辨覈事原。”
(2).明晰翔实。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敬览来论,抑裁佛化,毕志儒业,意义检著,才笔辨覈。”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新证序》:“近世之考订《荀子》者,淹贯如 王怀祖 ,精醇如 刘端临 ,辨覈如 俞荫甫 、 刘申叔 。”词语解释:克核 拼音:kè hé
犹言限制;逼迫。《庄子·人间世》:“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於是并生厉心。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 郭象 注:“夫宽以容物,物必归焉。剋核太精,则鄙吝之心生,而不自觉也。” 成玄英 疏:“夫剋切责核,逼迫太甚,则不善之心歘然自应,情事相感,物理自然。”词语解释:检核 拼音:jiǎn hé
检查核实。《后汉书·刘隆传》:“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十五年,詔下州郡检覈其事。”《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洽 对曰:‘ 玠 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 玠 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新唐书·忠义传上·李憕》:“表假 憕 监察御史,分道检覈。”《明史·茹太素传》:“磨勘司官吏数少,难以检覈天下钱粮。”词语解释:铨核 拼音:quán hé
评量考核。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斯则物有恒準,而鉴无定识,欲求銓覈得中,其唯千载一遇乎!” 唐 元稹 《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日者銓覈羣才,兼荣揆务,颇烦伦拟,有异优崇。”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结文》:“使野无遗贤,万邦咸寧,则銓覈之任得矣。”词语解释:校核 拼音:jiào hé
校对,核查。 舒新城 《争取〈辞海〉的高度水平》:“在付印过程中,又再一次将校样分送编写单位校核、修改。”《花城》1984年第1期:“作为分队技术负责人,他得亲自检查岩芯,校核编录。”词语解释:树核 拼音:shù hé
果树。 明 刘基 《鸡鸣一首赠宗文侄》诗:“中田有麦,园有树核,采山有蔬,可以为宅。”词语解释:鉴核 拼音:jiàn hé
亦作“鉴核”。 审察并核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附文四《教育部朱参事及山东教育厅会衔呈文》:“谨根据原呈所控各节,将调查所得情形,连同《子见南子》剧本,会衔呈复,恭请钧部鉴核批示祗遵,实为公便。”词语解释:捡核 拼音:jiǎn hé
查核。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属因 淮南 行铁以来,暨乎 蘄口 置监而后,阴仰官鑪之羡,不胜伪冶之烦,浸用骄奢,无復绳矩,所以捡覈增铸,禁絶私钱。”词语解释:沮核 拼音:jǔ hé
犹阻隔。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交通贸迁,利于前时,虽高山大川,无足沮核。”词语解释:披核 拼音:pī hé
披阅考校。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凡馆书稿本,披覈辨析,苦往復之烦。”词语解释:实核 拼音:shí hé
(1).种子。 汉 王充 《论衡·初禀》:“草木生於实核,出土为栽蘖,稍生茎叶,成为长短巨细,皆由实核。”
(2).核实。 邹鲁 《中国同盟会》:“由安民局派员偕同地方甲长街正人等,清查户口,每户要实核其现在住居之人口,编载册籍。”词语解释:慎核 拼音:shèn hé
同“慎覈”。认真查核。词语解释:察核 拼音:chá hé
犹审核;审察。《明史·宦官传一·曹吉祥》:“二人( 曹吉祥 、 石亨 )恶言官有言,共譖於帝,命吏部尚书 王翱 察核年三十五以上者留,不及者调用。”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天缘巧合》:“媪诡言以应,且谓此不过据彼言之,是否有参虚实,仍请察核。” 鲁迅 《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据书目察核起来,我在过去的近十年中,费去的力气实在也并不少。”
察覈:察核。《明史·宦官传一·刘瑾》:“遣使察严边仓。” 清 林则徐 《批上海县请疏浚李从泾新泾河工程禀》:“仰 苏州 布政司,会同 苏 松 太道,即速转飭该县督率绅耆人等,刻日赶紧筹议,通禀察覈。”《清史稿·穆宗纪一》:“ 俄 人称 哈萨克 、 布鲁特 为其国地,命 常清 察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剖理, 明绪 会 明谊 勘西界事宜。” 词语解释:清核 拼音:qīng hé
清核:彻底核实。《明史·楚昭王桢传》:“子 华奎 幼, 万历 八年,始嗣爵。卫官 王守仁 上告曰:‘远祖 定远侯 弼 , 楚王 楨 妃父也,遗瓌宝数十万寄 楚 帑,为嗣王侵匿。’詔遣中官清核。”
清覈:清查。 清 李颙 《四书反省录·论语下》:“惟有清覈豪霸隐占之田,俵给就近贫民,募垦荒田,量给牛种,许为永业。”词语解释:查核 拼音:zhā hé
亦作“ 查覈 ”。查对核实。 明 沉鲸 《双珠记·母子分珠》:“当堂查覈,昭然支派岂朦朧。”《红楼梦》第九四回:“ 贾政 正要下班,因堂上发下两省城工估销册子,立刻要查核,一时不能回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毓昌》:“ 淮安 报水灾,大吏遣公往查核。”词语解释:按核 拼音:àn hé
亦作“ 按覈 ”。查核。 明 徐渭 《送通府王公序》二:“闕者勾矣,或未勾者,容可偕而按核之也。”《明史·蒋贵传》:“请遣给事、御史按覈塞下田,定其科额;畿内民田,严戢豪右毋得侵夺。”词语解释:总核 拼音:zǒng hé
亦作“ 总覈 ”。 谓综合起来加以考核。 汉 王充 《论衡·难岁》:“总核是非,使世一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林立山》:“今上方总覈名实,书进二事,必登览。”词语解释:敏核 拼音:mǐn hé
机敏而确切。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会 吴志伊 后至,曰:‘ 王沉 与 王基 联姻, 刘畴 与 刘嘏 为婚,世人无讥,缘非同原也。’一时服其敏覈。”词语解释:惨核 拼音:cǎn hé
见“ 惨礉 ”。
词语解释:惨礉 拼音:cǎn hé
亦作“ 惨覈 ”。 残酷峻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裴駰 集解:“用法惨急而鞠礉深刻。” 宋 苏轼 《韩非论》引作“惨覈少恩”。 清 刘大櫆 《天道中》:“今夫杰猾之民……其有稍异於己则黜之,甚则夷灭其宗族,惨覈亦至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论沉荩惨死事》:“ 满清 政府,近有一极惨礉不仁之暴政,即杖毙 沉藎 是也。”词语解释:情核 拼音:qíng hé
实情。《后汉书·张宗法雄等传论》“而景风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唐 李贤 注:“肤受谓得皮肤之言而受之,不深知其情核者也。”词语解释:振核 拼音:zhèn hé
同“振覈”。
整顿考核。
词语解释:振覈 拼音:zhèn hé
整顿考核。《新唐书·邓景山传》:“至则振覈纪纲,检覆干隐,众大惧。”词语解释:油浸枇杷核 拼音:yóu jìn pí bà hé
同“ 油炒枇杷核 ”。 钱锺书 《管锥编·圆喻之多义》:“ 清 季小説巧立名色,命诡随容説之徒为‘琉璃蛋’、‘油浸枇杷核’。”词语解释:油炒枇杷核 拼音:yóu chǎo pí bà hé
比喻圆滑。 清 张文虎 《覆瓿集·俗语集对》:“油炒枇杷核,风吹杨柳头。”词语解释:洗核 拼音:xǐ hé
同“洗覈”。
清理审核。
词语解释:洗覈 拼音:xǐ hé
清理审核。《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臣谓宜使所在各条公用公田秩石迎送旧典之外,守宰相承,有何供调,尚书精加洗覈,务令优衷。”词语解释:气核 拼音:qì hé
指山石。语出 晋 杨泉 《物理论》:“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清 黄景仁 《女娲庙》诗:“捫虚填气核,凿空逗天光。”词语解释:巡核 拼音:xún hé
见“巡覈”
巡警考核。
词语解释:巡覈 拼音:xún hé
巡警考核。 明 王世贞 《兵制考》:“责令开营训练,而以文臣巡覈之。”词语解释:惨鸷刻核 拼音:cǎn zhì kè hé
犹言严酷峻刻。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九:“至 宋 又一小康……造《春秋尊王发微》,以割絶上下之分,严立中外之防,惨鷙刻覈,尽窒生民之灵思,使不可復动。” 词语解释:明核 拼音:míng hé
(1).明白真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縟为巧;事以明覈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2).犹明察;明辨。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但在乎明覈是非,必行赏罚,则谬升虚授,当自辨焉。”词语解释:征核 拼音:zhēng hé
证验核对。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若以 穆 轻愚,不信其言,可呼所亲识古今者,请徵核其实。”词语解释:绿核 拼音:lǜ hé
荔枝名。 宋 蔡襄 《荔枝谱》七:“緑核颇类江緑,色丹而小,荔枝皆紫核,此以緑见异,出 福州 。”词语解释:品核 拼音:pǐn hé
评论;品评。《后汉书·党锢传序》:“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於斯行矣。”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之一:“ 刘蕡 述兵农之大略, 微之 以才识而中科,然品覈其言词,由有司而考第。” 章炳麟 《箴新党论》:“新党虽多諂曲,而品覆公卿,裁量执政,犹其所优为者。”词语解释:穷核 拼音:qióng hé
详细核验。《隋书·儒林传·刘炫》:“天文律历,穷覈微妙。”词语解释:稽核 拼音:jī hé
亦作“ 稽覈 ”。查核;查考。 明 李东阳 《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若讲授稽覈,不过诸博士职。”《明史·蒋德璟传》:“惟仓场督臣及 天津 抚臣出入,部中皆不稽覈。”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后世地兼数圻,凭图书稽核而已。”词语解释:简约详核 拼音:jiǎn yuē xiáng hé
简要翔实。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西儒实学》:“言舆地形质之学,则有 慕维廉 之《地理全志》上下编,上编纪载时事,析论情势,尤称简约详核焉。”词语解释:简核 拼音:jiǎn hé
亦作“ 简覈 ”。
(1).核实;审核。《书·吕刑》“五刑不简” 孔 传:“不简核,谓不应五刑。”《后汉书·王堂传》:“其宪章朝右,简覈才职,委功曹 陈蕃 。”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且论今日海军,不在骤拓规模,而在简覈名实,不在遽添船砲,而在增练材艺。”
(2).简要翔实。《新唐书·吴兢传》:“ 兢 叙事简核,号良史。”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秦中诸志》:“誌以简核为得体, 康德涵 《武功志》最称於世。” 章炳麟 《文学说例》:“ 马 刘 二代,斯类实繁,体若駢枝,语反简覈,岂与夫 苏軾 、 陈亮 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词语解释:表核 拼音:biǎo hé
谓立表率而核正之。 唐 柳宗元 《贞符》:“此大事,不宜以辱故休缺,使圣王之典不立,无以抑诡类,拔正道,表覈万代。”词语解释:讨核 拼音:tǎo hé
研讨并加以综合考查。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由上篇的讨核,我们知道《易》的宇宙观结果是把辩证法毁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