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翰去声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共22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香案食案当案齐眉案洞案罪案侍案麻案
几案文案诗案盘案连案断案寻案南山铁案
玉案雪案推案鸿案积案款案投案草案
公案拍案萤案机案在案攲案传案厌案
堆案眉案结案花案并案正案定案原案
青玉案赭案抚案抱案成案毡案覆案出法驳案
举案御案破案出案梁鸿案冰案提案访案
书案大案伏案药案疑案彻案同案证案
对案旧案判案琴案红案收案翻案议决案
据案重案一案簿案立案肉案呈案谳案

词语解释:香案  拼音:xiāng àn
放置香炉烛台的条桌。 唐 元稹 《连昌宫词》:“蛇出燕巢盘鬭拱,菌生香案正当衙。”《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殿上设黼扆、躡席、熏炉、香案。”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勅书已来近,看街市上人乱纷纷。咱每只得忙前奔,备香案,接皇恩。” 鲁迅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主张者倘无特操,无灼见,则说古董应该供在香案上,或掷在茅厕里,其实,都不过在尽一时的自欺欺人的任务,要寻前例,是随处皆是的。”
词语解释:几案  拼音:jī àn
亦作“ 几桉 ”。
(1).桌子;案桌。 汉 王粲 《儒吏论》:“彼刀笔之吏,岂生而察刻哉?起於几案之下,长於官曹之间,无温裕文雅以自润,虽欲无察刻,弗能得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宋 文同 《和仲蒙夏日即事》诗:“簿领初休几桉清,西轩移枕卧前楹。”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夏夜,每有虫行几案间,亦能飞。”
(2).借指文牍工作。《魏书·邢昕传》:“既有才藻,兼长几案。”《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 顺 抗声叱之曰:‘尔刀笔小才,止堪供几案之用,岂应污辱门下,斁我彝伦!’”
词语解释:玉案  拼音:yù àn
(1).玉饰的有足之盘。《周礼·考工记·玉人》“案十有二寸”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案,玉案也。’案,玉饰案也。” 孙诒让 正义:“谓梓人为之案,而玉人以玉饰之。”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瑯琊定公司马裔墓志铭》:“筑塞 长榆 ,营军 高柳 ,玉案推食,河桥劝酒。” 唐 韩翃 《寄上田仆射》诗:“金装画出罗千骑,玉案晨餐直万钱。”
(2).玉饰的几案。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金苏翠幄,玉案象牀。” 唐 刘长卿 《寻洪尊师不遇》诗:“道书堆玉案,仙被叠青霞。”
词语解释:公案  拼音:gōng àn
(1).官府案件文卷。 唐 子兰 《寄乾陵杨侍郎》诗:“步量野色成公案,点检樵声入奏闻。” 宋 苏轼 《辨黄庆基弹劾札子》:“今来公案,见在户部,可以取索案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那简帖儿倒做了你的招状,他的勾头,我的公案。”
(2).案件,有纠纷的事件。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案,向谁吩咐?”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上:“ 元次山 有云:‘ 东野 悲鸣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 潮阳 笔,合卧 元龙 百尺楼。’推尊 退之 而鄙薄 东野 至矣。此诗断尽百年公案。” 周恩来 《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这段公案,人民会起来给以正当裁判,也只有人民才会真正坚持解放 张 、 杨 。”
(3).官府处理公事时用的几案。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四折:“快把公案打扫的乾浄,大人敢待来也。” 沉从文 《新与旧》:“﹝县太爷﹞又令人排好公案,预备人犯来时在神前审讯。”
(4).话本、戏曲、小说的分类之一。 宋 灌圃 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跡变泰之事。”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将公案、朴刀、捍棒各自分列,其著录话本公案类有《石头孙立》《独行虎》《圣手二郎》等;朴刀类有《青面兽》《陶铁僧》《赖五郎》等;捍棒类有《花和尚》《武行者》《拦路虎》等。三类性质实相接近。后来又演为“公案戏”,如《十五贯》;“公案小说”,如《龙图公案》等。
(5).佛教禅宗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读书当讲究得力处》:“古书中颇有赘讹处,便是禪家公案,但今人未尝体究耳。” 清 金农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送禅师》诗之一:“阿师抚掌留公案,大海何如沸鼎中?”参见“ 公案学 ”。
词语解释:公案学  拼音:gōng àn xué
佛教名词。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以这种方法发展的禅学,称公案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谈公案就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公案都是含意隐晦,无人能确实懂得的事情或话头,如果弟子思索得一个公案的答案,说给师听,得师同意(称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这些动作和话头成为新的公案,流传在丛林(禅寺)间,愈积愈多,禅学转化为公案学。”
词语解释:堆案  拼音:duī àn
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 唐 白居易 《自题》诗:“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 清 曹寅 《夜饮和培山眼镜歌》:“堆案还愁束带热,等身其奈操觚何。”
词语解释:青玉案  拼音:qīng yù àn
(1).青玉所制的短脚盘子。名贵的食用器具。《文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刘良 注:“玉案,美器,可以致食。”一说为青玉案几。见 李善 注。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琼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2).借指回赠之物。 唐 刘复 《出三城留别幕中三判官》诗:“愧无青玉案,缄佩永不泯。” 唐 皮日休 《酬鲁望见迎绿罽次韵》:“酬赠既无青玉案,纤华犹欠赤霜袍。” 宋 苏轼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斤》:“未办报君青玉案, 建溪 新饼截云腴。”
(3).泛指古诗。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仇兆鳌 注:“青玉案,谓古诗。” 宋 叶适 《怀远堂》诗:“句中青玉案,壁上乌丝行。” 明 刘兑 《娇红记》:“从今后把緑纱窗红烛下,写春情的鸞歌凤曲,推敲得稳。把青玉案锦笺中,寄别恨的鴈帖鱼封,对勘得真。”
(4).词牌名。名本 汉 张衡 《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此调一般以 宋 贺铸 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参见《词谱》卷十五。
词语解释:举案  拼音:jǔ àn
(1).亦作“ 举桉 ”。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唐 鲍溶 《山行经樵翁》诗:“举案馈宾客,糟浆盈陶尊。” 唐 刘禹锡 《伤往赋》:“我行其野,农民桑者,举桉来饁,亦在林下。”
(2).亦作“ 举按 ”。揭发审查。《后汉书·廉范传》:“ 陇西 太守 邓融 备礼謁 范 为功曹,会 融 为州所举案。” 李贤 注:“举其罪案验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况国有职制,禁民越礼,颁行已久,莫能举按。”
词语解释:书案  拼音:shū àn
(1).公文案卷。《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抵破书案。” 唐 刘禹锡 《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十四韵》:“酒瓶常不罄,书案任成堆。”
(2).长形的书桌。 唐 白居易 《偶眠》诗:“放盃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宋 欧阳修 《读书》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窗前有楠木书案,紫檀凳子。”
词语解释:对案  拼音:duì àn
犹对狱。受审。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今日在森罗殿上对案。”《红楼梦》第二八回:“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词语解释:据案  拼音:jù àn
按住。例如:据案其身。——·王充《论衡·订鬼篇》
词语解释:食案  拼音:shí àn
亦作“ 食桉 ”。
(1).餐桌。 唐 韩愈 《南山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飣餖。”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振武角抵人》:“顷年客游,曾於道店逢此人,纔近食案,踉蹌而倒。”参见“ 食案方丈 ”。
(2).进饭菜用的木盘。 宋 梅尧臣 《和李廷老家会饮》:“食桉施黄金,饌炙厌白鹅。”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她打着赤足,捧着一个食案,走到临着园子的廊沿上来,请 孟夫子 上车吃饭。”
词语解释:食案方丈  拼音:shí àn fāng zhàng
同“ 食前方丈 ”。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高臺极望,食案方丈,而不可谓孝。”
词语解释:文案  拼音:wén àn
(1).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 戴叔伦 《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 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2).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 夏衍 《秋瑾传》序幕:“将这 阮财富 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词语解释:雪案  拼音:xuě àn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乃集萤映雪” 李善 注引《孙氏世录》:“ 孙康 家贫,常映雪读书。”原指映雪读书时的几案,后泛指书桌。 宋 刘克庄 《赠陈起》诗:“雨檐兀坐忘春去,雪案清谈至夜分。” 明 袁宏道 《双寺逢本上人》诗:“雪案堆《庄子》,花函出内家。” 清 沉曰霖 《晋人麈·诗话·花字韵诗》:“﹝ 新安 黄之隽 ﹞诗云:‘……萤囊频替火,雪案惯堆花。’”
词语解释:拍案  拼音:pāi àn
以手击桌。表示惊异、发怒、感慨或振奋。《西游补》第四回:“也有大笑拍案,叫命,命,命。”《说唐》第四二回:“ 李密 见 秦王 ,拍案大怒。”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兴言及此,未尝不拍案三叹也。” 叶圣陶 《城中·演讲》:“‘啊,有了!’他拍案而起,清清楚楚的一篇演讲稿……完全展陈在面前了。”
词语解释:眉案  拼音:méi àn
案,盛食物的短足木盘。据《东观汉记·梁鸿传》:载:“ 鸿 字 伯鸞 ,与妻 孟光 (字 德曜 )隐居避患,适 吴 ,依大家廡下,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 鸿 前仰视,举案常齐眉。”亦见《后汉书》本传。后以“眉案”为夫妇相敬的典故。 清 钮琇 《觚賸·汤素畹》:“眉案未输 鸿 与 耀 ,只愁时事正纷然。” 清 沉起凤 《谐铎·妙画代良医》:“男儿离绣幃三尺,便当跳入云霄,是非 梁伯鸞 ,谁能谨守眉案。”
词语解释:赭案  拼音:zhě àn
皇帝批答公文、处理政事的赤色长桌。 唐 杜牧 《李甘诗》:“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 宋 沉遘 《七言雄州遇唐子方奉使还奉赠》:“昔初并命银臺下,今独先还赭案前。”
词语解释:御案  拼音:yù àn
帝王专用的桌子。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米元章遭遇》:“上指御案间端研,使就用之。”《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 汉钟离 取出羽扇一把,献上御案。”
词语解释:大案  拼音:dà àn
(1). 清 代各省行政长官向中央政府同时列名保举一大批下属晋级,称为大案。《老残游记》第四回:“老兄可以捐个同知,今年随摺一个过班,明年春间大案,又是一个过班,秋天引见,就可得 济东泰武临道 。”
(2).指重大案件。如:近年来抓紧审理经济领域中的大案、要案,依法判处了一些贪污盗窃分子。
词语解释:旧案  拼音:jiù àn
过去的案件;历时长久的案件。例如:积年旧案都已清理完毕。
过去原有的条例或事例。例如:优抚工作暂照旧案办理。
词语解释:重案  拼音:zhòng àn
(1).严厉追查。《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騭 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輒欲陷人以成威福。’”
(2).指重大的案件。
设有重席的坐具。《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 郑玄 注:“重案,牀重席也。” 贾公彦 疏:“云‘重案’者,案则牀也。牀言重,谓牀上设重席。”
词语解释:当案  拼音:dāng àn
主持文案。《水浒传》第十八回:“ 何涛 道:‘押司是当案的人,便説也不妨。’”《水浒传》第四十回:“次日, 蔡九知府 升厅,便叫当案孔目来分咐道:‘快教迭了文案,把这 宋江 、 戴宗 的供状招款黏连了。’”
词语解释:诗案  拼音:shī àn
因作诗而获罪的案件。如 宋 熙宁 九年(公元1076年), 苏轼 因作诗而入狱,继而被贬。见《宋史·苏轼传》。这次事件,史称“乌臺诗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驀地狱成诗案,幸 子由 申救,远謫 黄州 。” 清 吴廷华 《题杜文贞公小像》诗:“披图恍遇山泽癯,聊存诗案明其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况于廷杖虽除,诗案史祸,较诸廷杖,毒螫百倍。”
词语解释:推案  拼音:tuī àn
(1).考查推求。《三国志·吴志·孙綝传》:“推案旧典,运集大王。”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序:“诸生怗怗竦竦,各尽词以献公,公则据其摧敌,推案析理。”
(2).推究审问。《魏书·京兆王愉传》:“竞慕奢丽,贪纵不法。於是 世宗 摄 愉 禁中推案,杖 愉 五十,出为 冀州 刺史。”《南史·颜竣传》:“时 元凶 巫蛊事已发,故上不加推案。”
(3).推开几案。《陈书·蔡景历传》:“明将军彻鞍下马,推案止食……轻财重气,卑躬厚士。”
词语解释:萤案  拼音:yíng àn
见“ 萤窗雪案 ”。
词语解释:萤窗雪案  拼音:yíng chuāng xuě àn
《晋书·车胤传》:“ 胤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 孙康 家贫,常映雪读书。”后遂以“萤窗雪案”为勤学苦读之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我相公虽居凤阁鸞臺,常在萤窗雪案,退朝之暇,手不停批,閒居之际,口不絶吟。”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六:“倘若我很勤奋好学,萤窗雪案,拚命追赶,说不定也能填上些空白。”亦省作“ 萤案 ”、“ 萤雪 ”。 五代 刘兼 《倦学》诗:“百氏典坟空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 宋 辛弃疾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词:“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元 王逢 《泊龙湾》诗:“十年萤案书连屋,八月 龙湾 浪拍天。” 元 柳贯 《次韵答乡友吴立夫见寄》:“马韉从幸日,萤案洁餐辰。” 柳亚子 《毛主席招谈于红岩嘴办事处》诗:“与君一夕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
词语解释:结案  拼音:jié àn
结束案件。谓作判决或最终处理。《宣和遗事》前集:“ 杨志 上了枷,取了招状,送狱推勘、结案、申奏文字回来。” 清 顾炎武 《与原一甥》:“此事上台不肯担当结案,今又题展限两月。”《老残游记》第十八回:“今日看 魏 家父女已结案释放。”
词语解释:抚案  拼音:fǔ àn
(1).谓用手指按着节拍。《楚辞·招魂》:“二八齐容,起 郑 舞些。袵若交竿,抚案下些。” 朱熹 集注:“抚案下者,以手抚案其节而徐行也。”
(2).拍案。《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七年》:“上奋身抚案曰:‘朕不用兵决矣。’”
词语解释:破案  拼音:pò àn
(1).破旧的几案。 宋 梅尧臣 《吊矿坑惠灯上人》诗:“破案残经卷,新坟出树根。”
(2).侦破案件。如:限期破案。
词语解释:伏案  拼音:fú àn
(1).俯伏在桌子上。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子由 以面伏案,不忍读也。”
(2).指坐在桌帝,双手趴在桌面上。多形容勤奋读书或写作。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程晋芳》:“责户剥啄之声不絶於耳,而君伏案著书,若无事者然。”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我以为伏案还未功深的朋友,现在正不必埋头来哼线装书。”
词语解释:判案  拼音:pàn àn
(1).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处理政务。 唐 白居易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诗:“可怜病判案,何以醉吟诗?”《新唐书·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就牙牀小案子上,判案三道。”
(2).犹结论。 郭沫若 《文艺论集·艺术的评价》:“因为我们由同一的前提可以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判案。”
词语解释:一案  拼音:yī àn
(1).指一件陈奉食物的托盘。《新唐书·礼乐志五》:“皇子束脩: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壶,二斗;脩一案,五脡。”
(2).一张几桌。《朱子语类》卷十八:“如一案有许多器用,逐一理会得,少间便自见得都是案上合有底物事。”《宣和遗事》后集:“引帝至帐下,旋次升阶,惟有一案设香烛。”
(3).一桩案件。
(4).犹言一个部门。《宋史·职官志三》:“刑部旧有详覆案,自官制行,归诸路提刑司,至是復置。四年,併制勘、体量为一案。”
词语解释:齐眉案  拼音:qí méi àn
矮脚桌。 宋 孙觌 《蜀妇新寡从何纯中读左氏戏呈纯中》诗:“一挥斵鼻斤,便举齐眉案。” 清 赵翼 《扈从途次杂咏·矮桌》:“或作齐眉案,侏儒所必需。”
词语解释:盘案  拼音:pán àn
(1).盛食器皿盘和案的统称。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居常服玩,或以布被松牀;盘案之间,不过桑杯石鼎。”
(2).指盘案所盛的肴馔食物。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旧京工伎,固多奇妙,即烹煮盘案,亦復擅名,如 王 楼梅花包子、 曹婆 肉饼、 薛 家羊饭、 梅 家鹅鸭……皆声称於时。”
词语解释:鸿案  拼音:hóng àn
谓夫妻和好相敬。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 鸿 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丸熊。” 清 蒋士铨 《沁园春·题王蔗邨太守锦瑟词后》词:“头白矣,拥东方千骑, 鸿 案谁偕。”参见“ 鸿案相庄 ”。
词语解释:鸿案相庄  拼音:hóng àn xiāng zhuāng
(1).据《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 鸿 家贫而有节操。妻 孟光 ,有贤德。每食, 光 必对 鸿 举案齐眉,以示敬重。后因以“ 鸿 案相庄”表示夫妻和好相敬。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鸿 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2).谓结为伉俪。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僕初日逢卿,本思偕老,然以 长卿 家徒四壁, 子敬 座剩一毡,而遽欲 鸿 案相庄,鴆媒是遣,谁其信之哉!”
词语解释:机案  拼音:jī àn
泛指案桌。机,通“ 几 ”。 唐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耸异敷庭际,倾妍来坐隅,散彩饰机案,餘辉盈盘盂。”
词语解释:花案  拼音:huā àn
旧指评定妓女名次的名单。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品藻花案,设立层臺,以坐状元。”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敝乡的风俗,每年定一次花案,将那些著名的妓女,评定优劣。”《花月痕》第七回:“今年是个 涂沟 富户 马鸣盛 充作头家,请一南边人…… 芦巖 主持花案。”
词语解释:抱案  拼音:bào àn
抱持案牍。谓办理公文。 明 宋濂 《京畿乡试策问》:“今世之吏,数倍於前,事繁政紊,案牘纷然…… 刘炫 所谓老吏抱案而没者也。”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总统更移,自臺阁以至抱案之吏,无不随之更调。”
词语解释:出案  拼音:chū àn
犹张榜。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学使以快短明衡文》:“题纸一下,不可搆思,振笔疾书,奔往交卷,取额一满,则不待终场而出案。”《文明小史》第十四回:“看卷子的人,拜佩他的才情,都不敢把他放在后头,每逢出案,十回之中,定有九回考列超等。”
词语解释:药案  拼音:yào àn
(1).放药的小桌子。 唐 韩翃 《寻胡处士不遇》诗:“微风吹药案,晴日照茶巾。”
(2).处方。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一》:“经术所以经世务,而诸史以载歷代行事之蹟,故‘六经’如医家《素》《难》,而诸史则其药案也。”《红楼梦》第十四回:“又兼 迎春 染疾,每日请医服药,看医生的启帖,讲论症源,斟酌药案。”
词语解释:琴案  拼音:qín àn
琴几。 唐 王昌龄 《谒焦炼师》诗:“炉香净琴案,松影閒瑶墀。”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琴辩》:“琴案须作 维摩 样,庶案脚不碍人膝,连面高二尺八寸,可入膝於案下。”
词语解释:簿案  拼音:bù àn
谓官府文书。 唐 元结 《漫酬贾沔州》诗:“未曾弛戈甲,终日领簿案。”
词语解释:洞案  拼音:dòng àn
唐 宋 朝会时安设香炉的一种几案。 唐 郑谷 《寄左省韦起居序》诗:“端简炉香里,濡毫洞案边。”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予昔领门下省,会天子排正仗,吏供洞案者,设於前殿两螭首间。案上设燎香炉,修注官夹案立。予詰吏何名洞,吏辞不知。予思之,通朱漆为案,故名曰洞耳。”一说,洞,训“敬”,案列于中以起人敬,故名。参阅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二》
词语解释:连案  拼音:lián àn
谓食案相接。形容关系亲密。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昼食恒连案,宵眠每并牀。”
词语解释:积案  拼音:jī àn
(1).谓案卷或书籍堆积几案。形容案卷或书籍等多。《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此擢士。” 明 何景明 《〈学约古文〉序》:“理无形而藏密,言有文而行远,由圣贤之训以至诸家之撰皆言也,殊途异门,积案充栋,有不可穷揽者。”
(2).累积而没有处理的案件。 清 钱谦益 《福建道监察御史谥忠毅李公墓志铭》:“公为书生,专勤诵读,不知环堵外事,筮仕刑官,剖积案,讞疑狱,招拟平反,一字出入,虽老文法吏无以难也。”
(3).屡次所犯之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 鲁迅 《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篇末附记》:“按照他这回的慷慨激昂例,如果要免于‘卑劣’且有‘半分人气’,是早应该说明谁是土匪,积案怎样,谁是剽窃,证据如何的。”
词语解释:在案  拼音:zài àn
公文用语。表示某事在档案中已有记录,可以查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 秀全 曰:‘拿获否?’ 清 等对曰:‘早已拿获在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陕甘起义清方档案》:“但东路餉源已絀, 甘 藩库空如洗,为难情形,前已联名泣恳拨款在案。”
词语解释:并案  拼音:bìng àn
数案合在一起(办理)例如:这两起劫案系同一伙歹徒所为,可并案侦破。
词语解释:成案  拼音:chéng àn
(1).已处理的案卷。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平立睨丞白:‘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奉圣旨: 刘若愚 已有成案,不必再讯。”
(2).旧例。 明 刘基 《书〈苏伯脩御史断狱记〉后》:“断大狱必视成案,苟无其隙,不得而更焉。”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三》:“以 道光 六年成案计之,但动漕项正帑,已足办公。”
(3).犹定论。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辨往喆之屈笔,闻者颐解;反先代之成案,令人心服。” 郭沫若 《我怎么写〈棠棣之花〉》:“剧作家有他创作上的自由,他可以推翻历史的成案,对于既成事实加以新的解释,新的阐发。”
(4).既定的方案。 孙中山 《解决中国问题之方法》:“在这当中, 日本 军阀已经想出了征服 中国 的成案,就是用 中国 的军阀来征服 中国 。”
词语解释:梁鸿案  拼音:liáng hóng àn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词语解释:疑案  拼音:yí àn
(1).有疑问而难决的案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母又请益以二姬,但求姑存疑案,以待寻访。”《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因为你家这十三条命,是个大大的疑案,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2).泛指情况不明,令人疑惑不解、不能确定的事件。《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闺房之中甚于画眉,那著书的既不曾秉笔直书,我説书的便无从悬空武断,只好作为千古疑案。”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当夜便开了一个王公大臣会议,想决定那一个是王的头……于是也只好重行归并,作为疑案了。” 冰心 《寄小读者》十:“父亲说世上没有七个月会说话的孩子。母亲坚执说是的。在我们家庭历史中,这事至今是件疑案。”
词语解释:红案  拼音:hóng àn
(1).科举时代称学政下发各府、州、县学的生员名单。
(2).厨房分工上指与做菜有关的工作。如:红案绝技。
词语解释:立案  拼音:lì àn
(1).谓成立案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次日 李知县 升堂,正待把 潘甲 这宗文卷注销立案,只见 潘甲 又来告道:‘昨日领回去的,不是真妻子。’”
(2).备案。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七:“确有群众基础及救国工作表现的民众团体,政府都应该准许他们立案,承认他们合法的地位。”
词语解释:罪案  拼音:zuì àn
罪状;罪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不知 李林甫 、 秦檜 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虽説‘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究竟也要拏着人家的罪案,才有话好説啊。”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老作家’的‘老’字,就是一宗罪案。”
词语解释:断案  拼音:duàn àn
亦作“ 断桉 ”。
(1).审判诉讼案件。《宋史·选举志一》:“又立新科明法,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桉,所以待诸科之不能业进士者。”《新民晚报》1984.10.6:“前后派了三名御史勘核,均未得出结论。 武则天 又委派善于断案的 张楚金 前往核办。”
(2).论断;结论。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或凭册籍以为断案,或依 孔 、佛以为 泰山 歟!”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而多数果足为政治之鵠与否,更当就其国民自身之程度以求之,非可漫然下简单的断案也。” 郭沫若 《断断集·七请》:“我说的‘有了意识便无论什么都好’,正和一定要做口号标语诗的断案搭不上来。”
(3).形式逻辑三段论法中的结论。
词语解释:款案  拼音:kuǎn àn
案卷。《宋史·刑法志二》:“ 孝宗 究心庶狱,每岁临轩虑囚,率先数日令有司进款案披閲,然后决遣。”
词语解释:攲案  拼音:qī àn
1.即懒架。读书时用来托书的架。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临书幌而不休,对欹案而忘怠。”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 曹公 作欹案,卧视书, 周美成 又谓之倚书床。”一说为卧具的一种,如今之躺椅。参见“ 欹牀 ”。
2.斜靠床椅。 唐太宗 《帝京篇》:“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3.谓披览。 清 黄宗羲 《余恭人传》:“使 宣子 欹案之功,不牵於闺闥。”
词语解释:攲床  拼音:qī chuáng
古代的一种卧具。 明 胡侍 《真珠船·卧视书》:“三国志:‘ 曹操 作欹案,卧视书。’ 曹 智人想便甚,但欹案之制不传。 沉括 《忘怀録》有欹牀,云如今倚牀,但两向施档齐高,令曲尺上平,若臂倚左档,则右档可几;臂倚右档,则左档可几。臂左右互倚,令人不倦。仍可左右蟠足,或枕档角欹眠,无不便适。其度坐方二尺,足高一尺八寸,档高一尺五寸,木製藤綳,或竹为之。又云尺寸随人所便增损。余意欹案之制,或当不大殊。”
词语解释:正案  拼音:zhèng àn
(1).正式审定的名单。《文明小史》第一回:“发出案来,接着便是正场、初覆、二覆、三覆,不到半月都已考完。发出正案,跟手考试武童。”《清会典事例·礼部·录送乡试一》:“又覆准: 顺天 録遗之贡监生员,学政务与正案一体详造年貌籍贯全册咨送,以便监试按册查覈。”
(2).正式案件。《老残游记》第十八回:“﹝ 白公 ﹞又向 子谨 道:‘此刻正案已完,可以差个人拿我们两个名片,请 铁公 进来坐坐罢。’”
词语解释:毡案  拼音:zhān àn
铺有毡的坐榻。《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 郑玄 注:“张毡案,以毡为牀於幄中。” 贾公彦 疏:“牀上著毡即谓之毡案。” 孙诒让 正义:“﹝《説文》《木部》云:‘案,几属。牀,安身之几坐也。’”毡,一本作“ 氊 ”。
词语解释:冰案  拼音:bīng àn
旧时官方公文信函称收函的机关为冰案。 清 林则徐 《咨覆两广总督批示义律禀案稿》:“据 英吉利国 领事 义律 ,於本月初十日上省,十一日子刻具有夷禀一件,业经本部堂明白批示,并咨明冰案。” 太平天囯 黄彭年 《代刘蓉函稿》之三:“各军锅、帐、鎗、炮,陆续解到,已分飭委员转解各军。前承飭解两月餉银及 魏琴堂 所解之五万两,现在分起匀拨飭领,另牘奉达冰案。”
词语解释:彻案  拼音:chè àn
亦作“ 彻桉 ”。 撤去食案。《新唐书·礼仪志六》:“皇帝乃饭,蕃主以下皆饭。彻桉,又行酒,遂设庶羞。” 宋 欧阳修 《答陈知明书》:“某昨在 广陵 ,一相见於众人中,未有相知之意。及食,将彻案,方接足下以言,而始知其非众人也。”
词语解释:收案  拼音:shōu àn
拘捕案问。《汉书·赵广汉传》:“ 建 ( 杜建 )素豪侠,宾客为姦利, 广汉 闻之,先风告。 建 不改,於是收案致法。”《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时 乌程 长有臧衅, 伦 使收案其罪。” 王闿运 《黄淳熙传》:“所缚治不问爵秩,有罪輒收案。”
词语解释:肉案  拼音:ròu àn
卖肉的案子。亦指肉摊或肉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肉行》:“坊巷桥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生熟肉从便索唤。”《水浒传》第三回:“且説 郑屠 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掛着三五片猪肉。”《儒林外史》第三回:“ 范老爷 怕的,莫过於肉案子上的 胡老爹 。”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些屠户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鲜猪肉砍碎时尚在跳动不止。”
词语解释:侍案  拼音:shì àn
谓侍奉于香案旁。《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传言玉女用机关,把臂拖来;侍案金童下説词,拦腰抱住。”
词语解释:寻案  拼音:xún àn
亦作“ 寻按 ”。 查考。《三国志·魏志·孙礼传》:“今二郡争界八年,一朝决之,缘有解书图画,可得寻案擿校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余究而观之,殊多不备,诸急病其尚未尽,又浑漫杂错,无其条贯,有所寻按,不即可得。”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五礼混挠,杂饰纷错,枝分叶散,重出互见,更相贯涉。曲儒寻案,犹多所滞,驳难渐广,异同无已。”
词语解释:投案  拼音:tóu àn
自行前往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作案情况听候处理。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越二日, 海鸣 投案。幸得各报声援,两人均判徒刑一年半寝事。”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我办下啥错事要到乡上去投案?”
词语解释:传案  拼音:chuán àn
犹传讯。《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此外又有《京报》《日知报》《蒙边日报》等九家,于《益世报》勒停之翌日,亦经警厅将其编辑人传案。”
词语解释:定案  拼音:dìng àn
(1).对问题、事件作出结论或决定。 清 黄宗羲 《答万充宗质疑书》:“即如古文《尚书》,人多疑其伪, 吴草庐 、 归震川 驳之不遗餘力,然终鶻突定案。”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方才的事据贤壻説确然不假,据小女説影响全无,这‘莫须有’三字也难定案。”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希望各省区的负责同志回去研究一下,按照实际情况定出一个适当的计划,于两个月内报告中央。那时我们再来讨论一次,最后定案。”
(2).犹定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弇州 史料,凡请 弇州 作传志者,虽中才亦得附名,未请传志者,虽盖代勋名节义,亦所不载,后之耳食者,未可以此为定案也。”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 尼父 著《春秋》,大义揭星汉。功罪无匿情,是非有定案。”
(3).对案件做最后的判决。《红楼梦》第一○七回:“ 贾母 不忍,便问 贾政 道:‘你大哥和 珍儿 现已定案,可能回家? 蓉儿 既没他的事,也该放出来了。’”
词语解释:覆案  拼音:fù àn
亦作“ 覆按 ”。 审察;查究。《史记·李斯列传》:“ 章邯 以破逐 广 等兵,使者覆案 三川 相属,誚让 斯 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史记·梁孝王世家》:“乃遣使,冠盖相望於道,覆按 梁 ,捕 公孙诡 、 羊胜 。”《后汉书·朱浮传》:“覆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议者多言其寃,諫官请覆按,詔遣监察御史 崔元藻 、 李稠 覆之。” 严复 《原强续篇》:“十年以来, 中国 出入口之货籍具在,可覆案也。”
词语解释:提案  拼音:tí àn
提交会议讨论决定的建议。 巴金 《死去的太阳》四:“主席马上把这个提案付表决。” 葛娴 陆宏德 《百岁老人马寅初》:“他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认真地写成书面发言,作为一项提案交给了大会。”
词语解释:同案  拼音:tóng àn
(1). 明 清 两代称同一年进学。亦指同一年进学者。《儒林外史》第三回:“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 范进 去乡试。”《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安老爷 、 安太太 的喜欢自不必説,连日忙着叫他去拜老师,会同案。”《文明小史》第十七回:“ 董和文 却是兄弟的同案,他一向八股是好手。”
(2).同一案件。《花城》1981年第2期:“他自己也在一夜之间成了同案犯。”
词语解释:翻案  拼音:fān àn
(1).推翻已定的成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朝廷上,用逆臣,公然弃妃囚嗣君。报讐翻案纷纷,正士皆逃遁。”
(2).泛指推翻原来的评价、结论、处分等。 清 赵翼 《客有谈故相事者漫记》诗:“盖棺论定无翻案,当轴权移有转轮。” 刘掞藜 《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这种翻案的议论,这种怀疑的精神,很有影响于我国的人心和史界。”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事实是这样,这并不是我们目前想有意阿谀,或有意翻案。”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三章:“同志们意见大了,连炊事员、电话员对你都有了意见。你要让同志们替你的处分翻案?”
(3).指诗文中对前人成句或原意反而为之。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 杜 诗云:‘忽忆往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苍苔,如何不饮令心哀。’ 东坡 云:‘何须更待秋井塌,见人白骨方衔盃。’此皆翻案法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家语》曰:‘水至清则无鱼。’ 杜子美 曰:‘水清反多鱼。’翻案《家语》更有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诗贵翻案。”
词语解释:呈案  拼音:chéng àn
谓呈送归案。《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前日有砒的半个月饼呈案了没有?”
词语解释:麻案  拼音:má àn
即麻制。 唐 裴廷裕 《东观奏记》卷下:“时中元休假,通事舍人无在馆者。麻案既出, 孜 受麻毕,乃召当直中书舍人 冯图 宣之。”参见“ 麻制 ”。
词语解释:麻制  拼音:má zhì
唐 宋 委任宰执大臣的诏命。因写在白麻纸上,故称。 唐 康骈 《剧谈录·刘相国宅》:“是时 昇道 郑相国 在内庭,夜草麻制。”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乞下中书编机房,合要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除改麻制文字照会。”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
词语解释:南山铁案  拼音:nán shān tiě àn
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 元紘 早修谨,仕为 雍州 司户参军。时 太平公主 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磑, 元紘 还之民。长史 竇怀贞 大惊,趣改之, 元紘 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谳狱引律同而不同》:“前之所断,不愧南山铁案,盖其情实可诛,则虽死而无怨也。”
词语解释:草案  拼音:cǎo àn
初步的方案;拟成而未经有关机构审定、公布的,或虽公布而尚在试行的法令、条例、规章等。 清 李渔 《慎鸾交·拒托》:“闻得名数俱已派定,不曾掛榜的时节,先有一张草案出来,好歹就在这一刻了。” 周恩来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是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三小组决定由中国共产党负责起草的。”
词语解释:厌案  拼音:yàn àn
压制;压迫。《战国策·秦策四》:“ 赵 强何若?举左案 齐 ,举右案 魏 ,厌案万乘之国。”
词语解释:原案  拼音:yuán àn
最初的案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凡出牌票该承行,务将原案同号簿送僉,如有牌票无案、有牌案无号簿者,重责。”
词语解释:出法驳案  拼音:chū fǎ bó àn
谓出于律例之外进行辩驳议论。《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乃下詔:‘郎、令史復出法驳案者,随事以闻。’” 胡三省 注:“出法驳案者,谓出於法之外而为驳议也。”
词语解释:访案  拼音:fǎng àn
指下令查办的案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又叫我作为访案,又叫我严办,却又只説得他‘不守清规’四个字,叫我怎样严办法呢?”《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起先 西卿 的左邻右舍,见 西卿 拜县里大老爷不见,就造了多少謡言,説他吃了访案,县里正要拿他。”
词语解释:证案  拼音:zhèng àn
指与案件有牵连的人。《史记·酷吏列传》:“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近者数百里。”《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
词语解释:议决案  拼音:yì jué àn
经会议正式讨论通过并作成书面文字记录在案的事项,称“议决案”。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集会结社》:“每逢开会,都是他报告处理一切行政事项,纪录开会时的议决案。”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散乱的谈话当然没有什么议决案。”
词语解释:谳案  拼音:yàn àn
评议案件,审理定案。《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壬午,詔罢大理官赴中书省讞案。”
共22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