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náo][jiāo jiào,使也][páo][pāo][鞭鞘][chāo][bāo páo,炮制][páo][zhāo][áo qiāo][páo][páo][póu][náo][páo][bāo][jiǎo jiào][chāo chao][cháo chāo][音庖。与掊同。][liáo][xiāo][详注1][máo][详注2][liáo náo][淫也]


注1:鄗 音敲。水名。《左传·宣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闲。《注》敖、鄗,二水名,在荥阳县西北。又《字汇补》居嚣切,音郊。地名。与郊同。《史记·秦本纪》取王官及鄗。《左传·文三年》作郊。
注2:佼 与郊同。《史记·赵世家》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qiáo 繁体或异体字:萧韵

橋 qiáo
〈名〉
  • (形声。从木,乔声。本义:桥梁)
  • 同本义
  • 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说文》
  • 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桥。——《史记·秦本纪》
  • 洛水桥边春日斜。——刘禹锡《浪淘沙》
  • 长桥卧波。——·杜牧《阿房宫赋》
  • 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
  • 桥边一带。——《广东军务记》
  • 又如:桥阁(傍山架木为路。即栈道,阁道);桥津(桥头。津,水边渡口)
  • 器物上的横杆
  • 奉席如桥衡。——《礼记·曲礼》。注:“井上桔槔。”
  • 又如:鞍桥
  • 木名 。如:桥梓(桥木和梓木)
〈动〉
  • 架桥,修桥
  • 孙水,以通邛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通“矫”。纠正
  • 以桥饰其情性。——《荀子·儒效》
  • 掉指桥以偃蹇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形〉
  • 通“乔”。高
  •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诗·郑风·山有扶苏》
  • 于是桥起。——《庄子·则阳》
康熙字典

  • 《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𠀤音喬。 (萧韵)
  • 《說文》水梁也。从木喬聲。喬高而曲也。橋之爲言趫也,矯然也。《史記·秦本紀》昭王五十年,初作河橋。
  • 又懸繩以度曰絚橋。《水經注》罽賔之境,絚橋相引。
  • 又器之有橫樑者曰橋。《儀禮·士昏禮》笲加于橋。《註》橋以庋笲。
  • 又桔橰上衡也。《淮南子·主術訓》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
  • 又橋泄,嫚也。《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
  • 又戾也。《呂覽·離謂篇》聽言而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
  • 又木名。《尚書大傳》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以喩父子。
  • 又陽橋。《春秋》魯地。
  • 又姓。《統譜》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塚,因爲氏。《史記·貨殖傳》橋姚致馬千匹,牛倍之。
  • 又《集韻》丘妖切,音蹺。 (萧韵)
  • 《史記·河渠書》山行乗橋。《註》橋,一作𣞶,直轅車也。
  • 又《集韻》居勞切,音高。 (豪韵)
  • 勁疾貌。《莊子·則陽篇》欲惡去就,於是橋起。
  • 又《韻會》渠廟切,音嶠。 (啸韵)
  • 《禮·曲禮》奉席如橋衡。《疏》左低右昂,如橋之衡。
  • 又屈橋,壯健貌。《揚雄·河東賦》千乗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㟼。
  • 又《正韻》古弔切,音叫。 (啸韵)
  • 義同。
  • 又《正韻》吉了切,音皎。 (筱韵)
  • 《荀子·儒効篇》橋飾其情性。《前漢·武帝紀》陳湯橋發兵斬郅支。
  • 又《集韻》居夭切,音矯。 (筱韵)
  • 人名。秦有盛橋。
  • 考證:〔《儀禮·士昏禮》筓加于橋。《註》橋以庋筓。〕
  • 謹照原文兩筓字𠀤改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