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一桩 拼音:yī zhuāng
犹一件。多指事情或案子。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折:“今日忠义堂上,分付这一桩公事去来。” 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要思量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干一桩定国安邦的事业。” 许地山 《在费总理底客厅里》:“大哥,咱们还有一桩案未了。”词语解释:朽桩 拼音:xiǔ zhuāng
枯树桩。 宋 梅尧臣 《古柳》诗:“又为狂风摧,所残唯朽桩。”词语解释:该桩 拼音:gāi zhuāng
方言。这一件。《海上花列传》第十六回:“倘忙碰着个好客人,看俚命苦,肯搭俚包瞒仔该桩事体,要救到七八条性命哚。”词语解释:赔桩 拼音:péi zhuāng
谓营马倒毙、走脱或失窃,责令主管者赔补。《清文献通考·兵十五》:“七年,定营马係对敌及追盗贼损失者免其赔补;走脱被窃失者,著落本人赔补;若倒毙者,每马以十两为额,令其赔补,名曰赔桩。每年递减一两,至十年者免赔。”《清史稿·兵志十二》:“凡营马或走脱窃失,责令赔补,谓之赔桩。”词语解释:脚桩 拼音:jiǎo zhuāng
建筑物的根脚。比喻事物发展的基础。《英烈传》第三十回:“ 刘基 传下钧旨,説:‘今夜廝杀,不比等闲,助主公混一中原,廓清妖秽,踏平山海,俱是今日打这脚桩。’”词语解释:顶桩 拼音:dǐng zhuāng
上端支承建筑物的木桩。 宋 苏轼 《西新桥》诗“百夫下一杙,椓此百尺泥”自注:“桥柱石磉之下皆有坚木,椓入泥中丈餘,谓之顶桩。”词语解释:做桩 拼音:zuò zhuāng
打桩,击木入土。引申为打基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起初进京时节,多亏他的几万本钱做桩,才做得开,成得这个大气概。”词语解释:架桩
原指吃完鸡鸭剩的骨架,江湖暗语指人的尸体词语解释:债桩
比喻被债务包围的人词语解释:孤桩桩
孤零零站着词语解释:死桩
死木头;木头疙瘩词语解释:马桩 拼音:mǎ zhuāng
拴马的木桩。《六部成语注解·兵部》:“棚桩银:马棚内钉立马桩所用之项也。”《解放日报》1946.5.26:“便赖伙计偷东西,绑在马桩上打一顿之后,又送进水牢里。”词语解释:标桩 拼音:biāo zhuāng
通常为了某一具体目的(如作植物的支撑、框架的构件或系牛马用的桩杆,作为标记边界、地基或土地所有权范围的界桩)插入或打算插入土地的尖端木桩或其它材料的桩
插入地里的通常是锥形的木料或金属块(如为了标出地界或限界或立桩标出一项地产要求)
被置于某一重要测量点供使用(如在三角测量中)的永久性标志词语解释:木桩 拼音:mù zhuāng
木头桩子。 明 唐顺之 《咨总督都御史胡》:“密票令 朱仁 埋木桩於下流浅狭处,以断贼船走海之路。” 阿·吾甫尔 《暴风》:“几个年青小伙子们沿着田埂钉木桩。”词语解释:伏桩 拼音:fú zhuāng
埋设木桩。 严复 《救亡决论》:“不讲光、电、气、水,又何能为伏桩、旱雷与通语、探敌诸事也哉!” 周振甫 注:“伏桩旱雷:埋木桩,埋地雷。”词语解释:上桩 拼音:shàng zhuāng
撮合;凑合。《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众光棍缉着那个消息,即来上桩,夸称得 瑞虹 姿色絶世无双,古今罕有。”《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人听説是见在官府的儿,没人敢来上桩。”词语解释:鹤翔桩 拼音:hè xiáng zhuāng
气功的一种。 王蒙 《高原的风》:“ 宋朝义 苦笑了。非常疲倦。老说早起锻炼身体,太极拳、鹤翔桩、五禽戏至少还有 保定 健身球--是 老赵 贺他们的新居的礼物,却一直没有实行。”词语解释:梅花桩 拼音:méi huā zhuāng
亦称“ 梅花拳 ”。 武术拳种。要求立于木桩上练习。故全名为“干枝五式梅花桩”。桩凡五根,植地成梅花形。基本技术为五种桩步的静力练习。套路无一定式,变化多端,活而不乱。势如行云流水。常见的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九宫桩等。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在少年,他踢过梅花粧,摔过私跤,扔过石锁,练过形意拳,而没有读过一本书。”词语解释:桥桩 拼音:qiáo zhuāng
支撑桥身的柱子。 韶华 《梁上君子》:“输水道出口大桥,由于采取了抛石的办法,桥桩已经稳定了。”词语解释:树桩 拼音:shù zhuāng
树木砍伐或死亡后残留在地上直立的一段。 沙汀 《航线》:“系在枯树桩上的破船,远远的镜子样晃着的湖泊和河道,都明明白白地望得见了。”词语解释:打桩 拼音:dǎ zhuāng
把桩打进地里,使建筑物基础坚固。词语解释:摸桩 拼音:mō zhuāng
摸营。夜里偷袭敌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夜搜夷巢,谓之摸桩。”词语解释:摹桩 拼音:mó zhuāng
摸桩。夜里偷袭敌人。《中国歌谣资料·一盏红灯照湖上》:“白天下湖把鱼打,黑夜偷偷去摹桩。”词语解释:板桩 拼音:bǎn zhuāng
用板做的桩词语解释:抵桩 拼音:dǐ zhuāng
准备;打算。《黄绣球》第七回:“这日 黄通理 於黎明进场之时,感受暑气,文机索然……深悔多此一行,抵桩曳白而出。”《海上花列传》第六二回:“ 史三公子 抵桩勿来,就见仔面也无行用。” 茅盾 《故乡杂记》:“一定要打,伊拉勿抵桩打 东洋 人,调啥格兵!”原注:“抵桩,预备的意思。”词语解释:界桩 拼音:jiè zhuāng
作为地界标志的桩子词语解释:封桩 拼音:fēng zhuāng
宋 代的一种财政制度。凡岁终用度之余,皆封存不用,以备急需,故称。 宋太祖 建隆 三年始行于中央,后各地皆有封桩,乃至按月而桩,称月桩钱,与初意大异。《宋史纪事本末·太祖建隆以来诸政》:“三年八月,置封桩库。帝平 荆 、 湖 、 西蜀 ,收其金帛,别为内库储之,号封桩。凡岁终用度之餘皆入之,以为军旅饥饉之备。” 宋 叶适 《财总论二》:“於 熙寧 、 元丰 以后,随处之封桩,役钱之宽剩,青苗之倍息,比 治平 以前数倍。”《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以军用不足,创取 江 、 浙 、 湖南 诸路大军月桩钱,以上供、经制、系省封桩等窠名充其数。”参见“ 封桩库 ”。
词语解释:封桩库 拼音:fēng zhuāng kù
宋 朝内库之一。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太祖 初平诸伪国,得其帑藏金帛,以别库储之,曰‘封桩库’,本以待经营 契丹 也。其后三司岁终所用,常赋有餘,亦併归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宋置封桩库》:“ 宋太祖 起自布衣,深悉民间疾苦,故平定诸国后,自奉俭薄,积左藏之餘,立封桩库。”参见“ 封桩 ”。词语解释:拴马桩 拼音:shuān mǎ zhuāng
用来拴马的立桩词语解释:拿桩 拼音:ná zhuāng
拳术术语。谓站稳身子。《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这拿桩的这个当儿,那女子就把身子一扭,甩开左脚,一回身,嘡的一声,正踢在那和尚右肋上。”词语解释:星桩 拼音:xīng zhuāng
密布的木桩。《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时 元 军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词语解释:志桩 拼音:zhì zhuāng
刻上尺度的木桩。用以测量水位之高低。《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五月十四日》:“ 江 汉 水势俱盛大,以 皇华馆 誌桩量之, 江 水已长三丈矣。”词语解释:旱孤桩 拼音:hàn gū zhuāng
旱魃的俗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章:“对朋友嘛,不要只说人家一身白毛翼,不说自己是旱孤桩。”原注:“迷信传说的旱魃只有二三尺高,头和身子一统笼,像根桩子,所以称做旱孤桩。又传说它长了一身白毛。”词语解释:水桩 拼音:shuǐ zhuāng
方言。虹霓。 明 杨慎 《滇海竹枝词》:“东浦彩虹悬水桩,西山白雨点寒江。”自注:“ 滇 人唤虹霓为水桩。”词语解释:暗桩 拼音:àn zhuāng
植立于水中而不露出水面的木桩。 宋 陈造 《呈赵帅》诗:“叶舟瓠壶浪如屋,暗桩触船船版折。”京剧《奇袭白虎团》第七场:“桥下水深流急,设有暗桩铁丝网,过桥困难。”词语解释:符桩 拼音:fú zhuāng
悬挂符箓咒旛的桩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净]还分明説与,起箇三丈高咒旛儿……[旦]姑姑,你也不索打符桩挂竹枝,则待我冷思量,一星星咒向梦儿里。”词语解释:缆桩 拼音:lǎn zhuāng
岸边设置的桩,用来供停船时拴缆绳词语解释:基桩 拼音:jī zhuāng
打入地下以支承结构使之不沉陷的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