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首字词组
桴鼓桴栋桴楫桴京桴应桴苡桴炭桴粥
桴人桴木桴鼓相应桴思桴子桴革桴槎桴筏

词语解释:桴鼓  拼音:fú gǔ
(1).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教化兴行,应如桴鼓。”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世言葬地能作人祸福,谓葬得吉壤,家必兴隆,得恶地,家必衰替,若影响桴鼓之符应者,悉妄也。” 清 王韬 《上当路论时务书》:“人心之机器,速於影响;一国之鑪锤,捷於桴鼓。是在为上者善用之耳。”参见“ 桴鼓相应 ”。
(2).指战鼓。《史记·田叔列传》:“ 田仁 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鬭, 仁 不及 任安 。’” 唐 刘禹锡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把笳声桴鼓相呼唤,令羣丑抱头窜。”
(3).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由此桴鼓希鸣,世无偷盗。” 唐 崔日用 《饯唐永昌》诗:“ 洛阳 桴鼓今不鸣,朝野咸推重太平。”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故即有循吏,至于桴鼓不鸣,庞吠无警,餘粮栖亩,讼狱少囚,则以为治效之至矣。”
(4).乐鼓的一种。《文献通考·乐考九》:“桴鼓, 唐 燕乐有之,今太常鐃吹前部用之。”
词语解释:桴鼓相应  拼音:fú gǔ xiāng yìng
以鼓槌击鼓,鼓即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由是言之,则企业家果为国民经济之中坚,而企业之荣悴,与国民经济全体之荣悴,诚有桴鼓相应而丝毫无忒者,盖甚明也。”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词语解释:桴人  拼音:fú rén
船夫。 唐 贾岛 《寄沧州李尚书》诗:“弋者罗夷鸟,桴人思嶠猿。”
词语解释:桴栋  拼音:fú dòng
栋梁。比喻事物的支柱。 清 吴廷华 《沉孝子行》:“忘身竟以死孝传,千古人伦作桴栋。”
词语解释:桴木  拼音:fú mù
木筏。 晋 王嘉 《拾遗记·少昊》:“或乘桴木而昼游,经歷 穷桑 沧茫之浦。”
词语解释:桴楫  拼音:fú jí
船与桨。泛指舟船。《文选·潘岳〈西征赋〉》:“伤桴檝之褊小,撮舟中而掬指。” 李周翰 注:“桴,舟也;楫,棹也。”
词语解释:桴鼓相应  拼音:fú gǔ xiāng yìng
以鼓槌击鼓,鼓即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由是言之,则企业家果为国民经济之中坚,而企业之荣悴,与国民经济全体之荣悴,诚有桴鼓相应而丝毫无忒者,盖甚明也。”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词语解释:桴京  拼音:fú jīng
古代 高丽 人对家中小仓库之称。《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国中邑落……无大仓库,家家自有小仓,名之为桴京。”
词语解释:桴思  拼音:fú sī
即罘罳。设于门外的屏风。桴,通“ 罘 ”。《礼记·明堂位》“疏屏,天子之庙饰也” 汉 郑玄 注:“屏谓之树,今桴思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字音假借》:“‘罘罳’可作‘桴思’。”
词语解释:桴应  拼音:fú yìng
犹响应。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故全国义师桴应 武昌 ,以 宜昌 为最先。”参见“ 桴鼓相应 ”。
词语解释:桴鼓相应  拼音:fú gǔ xiāng yìng
以鼓槌击鼓,鼓即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由是言之,则企业家果为国民经济之中坚,而企业之荣悴,与国民经济全体之荣悴,诚有桴鼓相应而丝毫无忒者,盖甚明也。”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词语解释:桴子  拼音:fú zǐ
①〈方〉小筏子。②桴②。
词语解释:桴苡  拼音:fú yǐ
植物名。一说即芣苡。桴,通“ 芣 ”。《逸周书·王会》:“ 康 民以桴苡。桴苡者,其实如李,食之宜子。” 孔晁 注:“食桴苡即有身。” 朱右曾 校释:“愚谓桴苡即芣苢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字音假借》:“‘芣苢’可作‘桴苡’。”
词语解释:桴革  拼音:fú gé
鼓槌与战甲。犹兵革。桴,通“ 枹 ”。《后汉书·西羌传论》:“塞候时清,则愤怒而思祸;桴革暂动,则属鞬以鸟惊。” 李贤 注:“桴,击鼓槌也。革,甲也。”
词语解释:桴炭  拼音:fú tàn
轻而易燃的木炭。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浮炭者,谓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谓之桴炭,恐亦以投之水中则浮故也。” 克非 《春潮急》十二:“﹝她﹞又从灶洞旁边的瓦罐里,拿出几捧往常烧硬块柴时闭的桴炭,备了一个烘笼子,以便等会儿客人起床后好烤手。”
词语解释:桴槎  拼音:fú chá
木筏。亦指乘木筏。 蔡元培 《世界观与人生观》:“由椎轮而大輅,由桴槎而方舟,足以济不通矣,乃必进而为汽车、汽船和自动车之属。” 元 宋无 《〈鲸背吟〉序》:“碧汉迢遥,一似桴槎于天上;银涛涌汹,几番战慄於船中。”
词语解释:桴粥  拼音:fú zhōu
孵育。桴,通“ 孚 ”。《大戴礼记·夏小正》:“鷄桴粥。粥也者,相粥之时也。或曰:桴,嫗伏也;粥,养也。” 孔广森 补注:“桴,读为孚。《説文解字》曰:‘孚,卵孚也。’”
词语解释:桴筏  拼音:fú fá
亦作“ 桴栰 ”。 渡水用的竹、木筏。《汉书·地理志下》“ 孔子 悼道不行,设浮於海,欲居 九夷 ” 唐 颜师古 注:“言欲乘桴筏而适 东夷 ,以其国有仁贤之化,可以行道也。”《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宋 邢昺 疏:“言我之善道中国既不能行,即欲乘其桴栰渡于海。”《镜花缘》第八四回:“舟车:桴筏、玉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