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齐平声 西[qī,夫妻][yī][tí][详注1][dī]觿[ní][lí][bī pī][bǐ][详注2][详注3][guī][guī][xī][tí][详注4][qí jī][pí]


注1:儿 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注2:媞 音题。美好,如“西施~~而不得见兮。”安详,如“有女怀芬芳,~~步东厢。”
注3:澌 音西。与嘶同。《说文》散声也。《徐曰》若今谓马鸣为嘶也。
注4:錍 又《集韵》篇迷切。《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注》錍,普蹄反。
首字词组
梯航梯冲梯梁梯取梯桄梯希梯恩梯梯荣
梯媒梯飙梯栈梯仙梯愚入圣梯轿梯形梯山航海
梯山梯登梯霞梯墙梯头梯队梯度梯河
梯空梯径梯路梯城梯桥梯道梯附梯气酒
梯级梯石梯林梯土梯己钱梯陟梯山栈谷梯崖
梯磴梯田梯巘梯乱梯己话梯陛梯己人梯峤
梯阶梯接梯杭梯祸梯子梯气话梯己 
梯天梯脔梯苔梯肥梯山架壑梯次梯橙 

词语解释:梯航  拼音:tī háng
(1).梯与船。登山渡水的工具。 唐 吕温 《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翘企圣域,莫知所从,如仰高山、临大川,未获梯航,而欲济乎深、臻乎极也。”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炎徼风清无瘴癘,蛮陬地闢有梯航。”
(2).引申指有效的途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悟不可恃,勤不可间;悟以见心,勤以尽力:此学诗之梯航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乃《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也。”
(3).亦作“ 梯杭 ”。“梯山航海”的省语。谓长途跋涉。 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杭,通“ 航 ”。 宋 张孝祥 《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
(4).指水陆交通。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治定》:“而今应受天王宠,看万国梯航一旦通。” 严复 《论世变之亟》:“自胜代末造,西旅已通,迨及国朝,梯航日广。”
(5).比喻引荐人才。 唐 黄滔 《启刑部郑郎中》:“郎中模楷词林,梯航名路,每虑或遗於片善,常忧不採於一言。”
词语解释:梯媒  拼音:tī méi
(1).荐引。 唐 李商隐 《为东川崔从事福谢辟及聘钱启》:“某早辱梯媒,获沾科第。”
(2).指荐引的人。 唐 杜荀鹤 《赠张员外儿》诗:“月里桂枝知有分,不劳诸丈作梯媒。” 宋 陆游 《初归杂咏》:“平地本知多陷阱,羣儿随处觅梯媒。” 元 耶律楚材 《用张道亨韵》:“自惭忝位司钧轴,可怜多士无梯媒。”
(3).犹媒介;关节。 唐 罗隐 《钱》诗:“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 前蜀 贯休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诗之五:“刳剥生灵为事业,巧通豪俊作梯媒。”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借生灵之性命,为富贵之梯媒。”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非程文》:“ 唐肃 以词赋而见收,明经安在? 柯理 以梯媒而得中,对策何在?”
(4).指通关节。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书》:“然不敢輒以之干人者,或好尚不同,徒取憎恶;或事权所在,跡涉梯媒。”
词语解释:梯山  拼音:tī shān
攀登高山。亦泛指远涉险阻。《陈书·高祖纪上》:“楛矢素翬,梯山以至;白环玉玦,慕德而臻。” 唐太宗 《幸武功庆善宫》诗:“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宋 苏轼 《赐于阗国王进奉登位敕书》:“□闻践祚之新,来致梯山之贡。”
词语解释:梯空  拼音:tī kōng
腾空。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发跡入 四明 ,梯空上秋旻。” 清 钱谦益 《〈陈古公诗集〉序》:“ 古公 之诗,梯空躡玄,霞思天想。” 清 金农 《中秋夜玩月感作》诗之一:“当头无翳欲梯空,毕竟银潢潜可通。”
词语解释:梯级  拼音:tī jí
(1).梯之阶级。 清 金和 《双拜冈纪战》诗:“尚欲踰垣看,攀树当梯级。” 杨朔 《木棉花》:“可是我抓住铁栏了,蹬上梯级了,攀上火车了,终于挤进散布着汗臭的车厢。”
(2).比喻对人才分批、分阶段引荐。 唐 沉亚之 《东渭桥给纳使新厅记》:“其杰栋巨楹,文梁劲桷,既已具构,其中可叙百榻,而儒良至者必与讲谈其道,随其能否而梯级之。” 唐 黄滔 《启蒋先辈》:“矧国朝之设科待士,较文取人,往岁主司,则断于独鉴;近时公道,则採自众称。繇是重望朝贤,有名先达,得以主张斯道,梯级将来。”
词语解释:梯磴  拼音:tī dèng
(1).梯子的梯级。 唐 卢仝 《月蚀诗》:“上天不为臣立梯磴,臣血肉身,无由飞上天,扬天光。”
(2).磴道。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上山絶梯磴,堕海迷津涯。” 清 魏源 《天台纪游》诗:“四面絶梯磴,千翠环耿介。”
词语解释:梯阶  拼音:tī jiē
梯子与台阶。比喻上升的凭借。 明 李东阳 《进士题名记》:“则名之著於籍者,不过为爵禄之梯阶。”
词语解释:梯天  拼音:tī tiān
登天。表示极难成功之事。 唐 杜牧 《感怀》诗:“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
词语解释:梯冲  拼音:tī chōng
古代攻城之具。云梯与冲车。《后汉书·公孙瓒传》:“ 袁氏 之攻,状若鬼神,梯衝舞吾楼上,鼓角鸣於地中。”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俄而梯衝乱舞, 冀 马云屯。” 唐 杨炯 《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梯衝所及,攻靡坚城;矛戟所临,野无横阵。” 清 赵翼 《书绵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梯衝百道来, 墨 守绰有裕。”
词语解释:梯飙  拼音:tī biāo
谓御风而行。飇,泛指大风。 唐 韩愈 《答张彻》诗:“磴蘚澾拳跼,梯飇颭伶俜。”
词语解释:梯登  拼音:tī dēng
缘梯攀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垣外乃翁家桃园,园中四繚周墉皆峻固。数人梯登以望,踪蹟殊杳。”
词语解释:梯径  拼音:tī jìng
亦作“ 梯径 ”。 指石级小路。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 牛头 见鹤林,梯逕绕幽深。”逕,一本作“ 径 ”。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寺之左里许,下梯径,又二里,有亭。”
词语解释:梯石  拼音:tī shí
谓垒石铺设磴道。 唐 杜甫 《飞仙阁》诗:“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 仇兆鳌 注:“垒石成梯,坚於结构。”
词语解释:梯田  拼音:tī tián
沿山坡开辟的梯状田地。每一级边缘筑有埂堰,可防止水土流失。 宋 范成大 《骖鸾录》:“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此山田不等,自下登陟,俱若梯磴,故总曰梯田。”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八章:“大约下了二十多丈,才看见 老吕头 背着大铜锅倒在一块梯田里,正挣扎着往起爬呢。”
词语解释:梯接  拼音:tī jiē
(1).逐级承接。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自 宜昌 浮 江 上溯,滩滩梯接,势若建瓴。”
(2).高攀;接交。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脱身游外家,焚膏吞纸,尽读其所藏书,文益奇,都人士莫敢梯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公生平梯接儒流,振兴文学,以名教为己任,培元气於无形。”
词语解释:梯脔  拼音:tī luán
指堆积的肉食。 宋 刘子翚 《食蛎房》诗:“南庖富腥盘,岂惟此称特,吞航大絶伦,梯臠万夫食。”
词语解释:梯梁  拼音:tī liáng
(1).谓凿梯架桥。 唐 元结 《演兴·闵岭中》诗:“大渊藴藴兮,絶嶘岌岌,非梯梁以通险,当无路兮可入。”
(2).引申为引导。 马叙伦 《〈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序》:“ 德清 先生《古书疑义举例》,发蒙百代,梯梁来学,固县之日月而不刊者也。”
词语解释:梯栈  拼音:tī zhàn
谓登梯和度越栈道。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寄怀子猷及诸同人》诗:“凉风万里骑蟾背,汗漫谁游碧落间。浊世阴霾难久障,幻人梯栈强高攀。”
词语解释:梯霞  拼音:tī xiá
道教谓升天登仙。 唐 令狐楚 《赠毛仙翁》诗:“壶中药物梯霞诀,《肘后方书》缩地功。”
词语解释:梯路  拼音:tī lù
磴道。 南朝 梁宣帝 《建除诗》:“开山接梯路,架海拟山梁。”
词语解释:梯林  拼音:tī lín
攀登山林。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斫谷争收漆,梯林鬭摘椒。”
词语解释:梯巘  拼音:tī yǎn
攀登重重山峰。 唐 高适 《李云南征蛮诗》:“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词语解释:梯杭  拼音:tī háng
见“ 梯航 ”。
词语解释:梯航  拼音:tī háng
(1).梯与船。登山渡水的工具。 唐 吕温 《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翘企圣域,莫知所从,如仰高山、临大川,未获梯航,而欲济乎深、臻乎极也。”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炎徼风清无瘴癘,蛮陬地闢有梯航。”
(2).引申指有效的途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悟不可恃,勤不可间;悟以见心,勤以尽力:此学诗之梯航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乃《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也。”
(3).亦作“ 梯杭 ”。“梯山航海”的省语。谓长途跋涉。 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杭,通“ 航 ”。 宋 张孝祥 《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
(4).指水陆交通。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治定》:“而今应受天王宠,看万国梯航一旦通。” 严复 《论世变之亟》:“自胜代末造,西旅已通,迨及国朝,梯航日广。”
(5).比喻引荐人才。 唐 黄滔 《启刑部郑郎中》:“郎中模楷词林,梯航名路,每虑或遗於片善,常忧不採於一言。”
词语解释:梯苔  拼音:tī tái
谓长满苔藓的磴道。 唐 阎伯璵 《函谷关赋》:“洞开一轨,壁立千仞,逕荐双合,梯苔孤峻。”
词语解释:梯取  拼音:tī qǔ
谓逐级升迁。《明史·循吏传序》:“ 嘉 隆 以后,资格既重甲科,县令多以廉卓被徵,梯取臺省,而 龚 黄 之治,或未之覯焉。”
词语解释:梯仙  拼音:tī xiān
道教谓逐步登仙。《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姬曰:‘天医傅以 玄洲 不死之膏,赐以完形復体之符,一门百口往梯仙国矣。’曰:‘何谓梯仙?’姬曰:‘凡初得道者,皆送此修行,然后渐登品位,犹登梯然,故曰梯仙。’”
词语解释:梯墙  拼音:tī qiáng
越墙。《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看见大门关上,两个承差是认得他家路径的,从侧边梯墙而入。”
词语解释:梯城  拼音:tī chéng
缘梯登城。《元史·杨文安传》:“ 文安 尽鋭攻城,潜遣勇士梯城宵登,斩关而入。”
词语解释:梯土  拼音:tī tǔ
犹梯田。 沙汀 《风浪》:“但是坡度太大,水土流失严重,因而产量不高。前两年,队上把一部分改成梯土,面上一层淀泥,产量很快就增加了。”
词语解释:梯乱  拼音:tī luàn
导致祸乱。 唐 孙樵 《孙氏西斋录》:“ 崔察 贼杀中书令 裴炎 者何?诡諛梯乱,肇杀机也。”
词语解释:梯祸  拼音:tī huò
谓酿成祸患。《明史·四川土司传二·播州宣慰司》:“初, 杨相 之祖父皆嫡庶相争,梯祸数世。”
词语解释:梯肥  拼音:tī féi
谓谋取高官厚禄。 宋 富弼 《与陈都官书》:“於是,以爵位为梯身之具,而忘乎其君;以禄利为肥身之资,而忽乎其民。然有尚未能梯肥其身者,则有蹈捷急之径,趋邪枉之门,货贿公行,交结相尚。”
词语解释:梯桄  拼音:tī guàng
(1).梯山的横木。 清 赵翼 《观回人绳技》诗:“了无阶级叠层层,詎设梯桄排节节。”
(2).登梯。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聊与扩开新眼界,梯桄更上一层楼。” 清 李贻德 《惜分钗》词:“垂花幌,黏蛛网,梯桄怕向重楼上。”
词语解释:梯愚入圣  拼音:tī yú rù shèng
谓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南齐书·高逸传论》:“佛则不然,具缚为种,转暗成明,梯愚入圣。途虽远而可践,业虽旷而有期。”
词语解释:梯头  拼音:tī tóu
古代率士卒登云梯攻城的人。《新五代史·杂传·萇从简》:“﹝ 后唐 ﹞ 庄宗 用兵攻城, 从简 多为梯头。”
词语解释:梯桥  拼音:tī qiáo
(1).突起的拱桥,因其两边阶级如梯,故称。《旧唐书·裴度传》:“ 东都 立第於 集贤 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迴环,极都城之胜概。” 唐 韩愈 有《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
(2).古代战守之具。《宋史·吴虔裕传》:“ 李守贞 出兵五千餘,设梯桥,分五路於长连城西北以御 周祖 。 周祖 令 虔裕 率大军横击之, 蒲 人败走,夺其梯桥,杀伤大半。”
词语解释:梯己钱  拼音:tī jǐ qián
私房钱。《元典章·刑部四·老幼笃疾杀人》:“既 杜思礼 无目篤疾之人,依准本路拟决:杖一百七下,仍於本人梯己钱内,徵烧埋银五十两给主。”
词语解释:梯己话  拼音:tī jǐ huà
亦作“ 梯气话 ”。 知心话;私话。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自家同乐院里见了衙内,又不曾説的一句梯气话。”《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你两个好人儿,撇了俺每,走在这里説梯己话儿。”《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原来昨日 安老爷 把 华忠 叫在一旁説的那句梯己话合今早 安老爷 见了 安太太 老夫妻两个説的那句哑谜儿,他在旁边听着,乾着了会子急,不好问的,便是这件事。”
词语解释:梯子  拼音:tī zi
(1).登高的用具,一般用竹、木制成,供人逐阶上下。《水浒传》第四一回:“众隣舍方纔呐声喊,抬了梯子、水桶,一鬨都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自己站上去,央 德泉 拿画递给他,又央 德泉 上梯子上去,帮他把画钉起来。”
(2).喻上升的途径。 鲁迅 《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月宫宝盒》中的英雄,以一偷儿连爬了两段阶级的梯子,终于做了驸马。”
词语解释:梯山架壑  拼音:tī shān jià hè
形容登山涉险历经艰辛。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民﹞莫不梯山架壑,襁负来归。”
词语解释:梯希  拼音:tī xī
犹梯己;私下。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再把我二人远年干的梯希事,説的知心话,悄悄説上几件事儿,几句话儿,试我听的记的么。”
词语解释:梯轿  拼音:tī jiào
山区的一种交通工具。于二长竹竿之间,绷以竹片或绳索,略成梯状,前后两人扛抬而行,作用如轿,故称“梯轿”。也称滑竿。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同行则用山中梯轿,出 白水寺 侧门,便登 点心山 。”
词语解释:梯队  拼音:tī duì
(1).军队战斗或行军时,按任务和行动顺序区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梯队。 贺敬之 《西去列车的窗口》诗:“该怎样估量这支年轻的梯队呵?怎样预计这开始了的又一次伟大战斗?”《历史研究》1974年第1期:“这个新的战斗组织和方案被上级党委批准后,团又配属特务连作营的第二梯队。”
(2).指企事业单位或某项事业的后继接班人。《解放日报》1984.8.25:“学校规定,凡‘一类课’,要求教学效果好,有讲课梯队。”《文汇报》1985.1.3:“有计划地为高级知识分子配好助手,逐步建立学术梯队。”
词语解释:梯道  拼音:tī dào
梯形通道。 郭小川 《鞍钢一瞥》诗:“梯道又险过山中栈路。”
词语解释:梯陟  拼音:tī zhì
登高攀险。指山行。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四》:“山居难与论舟行之险,泽居难与论梯陟之艰。”
词语解释:梯陛  拼音:tī bì
台阶。 唐 李绅 《四望亭记》:“丰约广袤,称其所便,栋干梯陛,依墉以成。”
词语解释:梯气话  拼音:tī qì huà
见“ 梯己话 ”。
词语解释:梯己话  拼音:tī jǐ huà
亦作“ 梯气话 ”。 知心话;私话。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自家同乐院里见了衙内,又不曾説的一句梯气话。”《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你两个好人儿,撇了俺每,走在这里説梯己话儿。”《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原来昨日 安老爷 把 华忠 叫在一旁説的那句梯己话合今早 安老爷 见了 安太太 老夫妻两个説的那句哑谜儿,他在旁边听着,乾着了会子急,不好问的,便是这件事。”
词语解释:梯次  拼音:tī cì
像楼梯样一级一级的层次,每一层次即是一个梯次。《历史研究》1974年第1期:“采取梯次配备,连续爆破,分段突击。”参见“ 梯队 ”。
词语解释:梯队  拼音:tī duì
(1).军队战斗或行军时,按任务和行动顺序区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梯队。 贺敬之 《西去列车的窗口》诗:“该怎样估量这支年轻的梯队呵?怎样预计这开始了的又一次伟大战斗?”《历史研究》1974年第1期:“这个新的战斗组织和方案被上级党委批准后,团又配属特务连作营的第二梯队。”
(2).指企事业单位或某项事业的后继接班人。《解放日报》1984.8.25:“学校规定,凡‘一类课’,要求教学效果好,有讲课梯队。”《文汇报》1985.1.3:“有计划地为高级知识分子配好助手,逐步建立学术梯队。”
词语解释:梯恩梯  拼音:tī ēn tī
英语trinitrotoluene的缩写T.N.T.的译音,即三硝基甲苯。是最常用的军用炸药的一种。
词语解释:梯形  拼音:tī xíng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为底,不平行的两边为腰,两底之间的距离为高。
词语解释:梯度  拼音:tī dù
一量(例如温度、压力或声强度)在指定方向每单位距离的数值变化。例如:温度梯度;电势梯度。
词语解释:梯附  拼音:tī fù
犹攀附。 唐 陆龟蒙 《微凉赋》:“草玄者逐贫无暇,梯附者结客而游。”
词语解释:梯山栈谷  拼音:tī shān zhàn gǔ
谓凿梯、修栈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险阻。《后汉书·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 乾道 、 淳熙 中,问学日盛,士梯山栈谷,自力於善。”
词语解释:梯己人  拼音:tī jǐ rén
贴心人;心腹人。 元 杨瑀 《山居新语》:“余尝见 周草窗 家藏 徽宗 在 五国城 写归御批数十纸,中间有云‘可付体己人’者,即今之所谓梯己人。”《元典章·刑部十九·禁遗漏》:“ 庐州路 前达鲁花赤拜梯己人 张保儿 遗火烧讫官降房九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虽是 莫大姐 平日也还有个把梯己人往来,总不如与 杨二郎 过得恩爱。”
词语解释:梯己  拼音:tī jǐ
同“ 体己 ”。
(1).家庭成员中个人私存的财物。亦泛指私人的积蓄。《通俗编·货财》引 宋 郑思肖 《心史》:“ 元 人谓自己物,则曰梯己物。”《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家人又要小包,儿子又要梯己。”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梯己》:“ 汴 人语,如藏物於内,不为外用,或人不知之者,皆曰梯己。”
(2).私下。《元典章·户部十三·干脱钱》:“如有为民借了,虽写作梯己文契,仰照勘端的,为差发支使有备细文凭,亦在倚阁之数。”《水浒传》第四二回:“ 晁盖 又梯己备箇筵席,庆贺 宋江 父子完聚。”《醒世姻缘传》第三八回:“他还嫌肚子不饱,又与 孙兰姬 房中梯己喫了一个小麵。”
(3).心腹;亲密。《水浒传》第五二回:“ 高廉 手下有三百梯己军士,号为飞天神兵。”《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廩生 世事熟透,便寻个巡道梯己过龙之人与他暗地打个关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不承望这一回头,一眼正看见两人在那里打梯己的神情儿。”
词语解释:梯橙  拼音:tī chéng
一种比普通板凳高一倍以上的高凳子。用于垫脚向高处作业或取物、眺望等。橙,通“ 凳 ”。《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只见先头那丫头在墙头上打个照面,这 西门庆 就躧着梯橙过墙去了。”
词语解释:梯荣  拼音:tī róng
攀援禄位。《明史·顾宪成顾允成等传赞》:“而负物望者引以为重,猎时誉者资以梯荣。”《清史稿·醇贤亲王奕譞传》:“盖非常之事出,立论者势必纷沓扰攘,乃心王室,不无其人;而以此为梯荣之具,迫其主以不得不视为庄论者,正復不少。” 严复 《救亡决论》:“自有制科来,士之舍干进梯荣,则不知焉所事学者,不足道矣。”
词语解释:梯山航海  拼音:tī shān háng hǎi
登山渡海。谓长途跋涉。《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云溪友议》卷七引 唐 平曾 诗:“梯山航海几崎嶇,来謁 金陵 薛大夫 。”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空归》:“只愿他梯山航海无危险,万贯腰缠返故庐。”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三:“况轮船、铁路、电綫、德律风之属,几缩千程於咫尺,玩地球若股掌,梯山航海,如履户閾。”
词语解释:梯河  拼音:tī hé
在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修筑若干拦河坝,因而水流形成阶梯,有这种水工建筑的河流称梯河。
词语解释:梯气酒  拼音:tī qì jiǔ
知心酒。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我有心要和你吃几钟梯气酒儿,你心下如何?”参见“ 梯己 ”。
词语解释:梯己  拼音:tī jǐ
同“ 体己 ”。
(1).家庭成员中个人私存的财物。亦泛指私人的积蓄。《通俗编·货财》引 宋 郑思肖 《心史》:“ 元 人谓自己物,则曰梯己物。”《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家人又要小包,儿子又要梯己。”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梯己》:“ 汴 人语,如藏物於内,不为外用,或人不知之者,皆曰梯己。”
(2).私下。《元典章·户部十三·干脱钱》:“如有为民借了,虽写作梯己文契,仰照勘端的,为差发支使有备细文凭,亦在倚阁之数。”《水浒传》第四二回:“ 晁盖 又梯己备箇筵席,庆贺 宋江 父子完聚。”《醒世姻缘传》第三八回:“他还嫌肚子不饱,又与 孙兰姬 房中梯己喫了一个小麵。”
(3).心腹;亲密。《水浒传》第五二回:“ 高廉 手下有三百梯己军士,号为飞天神兵。”《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廩生 世事熟透,便寻个巡道梯己过龙之人与他暗地打个关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不承望这一回头,一眼正看见两人在那里打梯己的神情儿。”
词语解释:梯崖  拼音:tī yá
攀登山崖。《宋史·方技传上·赵自然》:“﹝ 赵抱一 ﹞俄至山崖絶顶,见数人会饮,音乐交奏,与人间无异。 抱一 骇而不测。会巡检使过其下,闻乐声,疑羣盗欢聚,集村民梯崖而上。至则无所睹, 抱一 独在。”
词语解释:梯峤  拼音:tī qiáo
攀登山道。《新唐书·刘晏传》:“若舟车既通,百货杂集,航海梯嶠,可追 贞观 、 永徽 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