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梳洗 拼音:shū xǐ
梳头洗脸。也泛指妆扮。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风流薄梳洗,时世宽装束。” 宋 许棐 《喜迁莺》词:“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年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守楼》:“你们的外伺候,待我拿银进去,催他梳洗。” 沙汀 《困兽记》二一:“等到母亲梳洗好走出卧室的时候,大家已经在温课了。”词语解释:梳头 拼音:shū tóu
梳理头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李 梳头,髮委藉地,肤色玉曜。” 唐 杜甫 《遣兴》诗:“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霑襟血,梳头满面丝。” 宋 朱敦儒 《感皇恩》词:“早起未梳头,小园行徧。” 许杰 《惨雾》:“他坐在她面前,眼睁睁地看她梳头。”词语解释:梳妆 拼音:shū zhuāng
见“ 梳粧 ”。
亦作“ 梳妆 ”。
(1).妇女梳洗打扮。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粧。”一本作“ 梳妆 ”。 宋 张先 《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把盖头儿揭起,不甚梳粧,自然异常。”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十一:“ 三仙姑 慢慢起来梳妆, 于福 问她道:‘不去打听打听 小芹 ?’”
(2).见“ 梳粧楼 ”。
词语解释:梳妆楼 拼音:shū zhuāng lóu
(1).旧指妇女居住的楼房。《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愁,大风吹倒梳粧楼。”
(2).古迹名。即 梳妆台 。亦省称“ 梳粧 ”。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偶语追 铜雀 ,无聊问 柏梁 。豫游推插柳,胜蹟是 梳粧 。” 吴翌凤 笺注:“《日下旧闻》引《张太岳集》:皇城北苑中有 广寒殿 ,相传以为 辽 萧后 梳粧楼 。”参见“ 梳妆臺 ”。词语解释:梳掠 拼音:shū lüè
梳理;梳妆。 唐 白居易 《嗟发落》诗:“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 宋 范成大 《秦楼月》词:“窗纱薄,日穿红幔催梳掠。”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譬如说,假定她此刻在这里……发将怎样梳掠,口脂将怎样点抹。”词语解释:梳翎 拼音:shū líng
指鸟类梳理自身羽毛。 唐 郑颢 《续梦中十韵》:“日斜乌敛翼,风动鹤梳翎。” 唐 温庭筠 《游南塘寄知者》诗:“白鸟梳翎立岸莎,藻花菱刺泛微波。”词语解释:梳云 拼音:shū yún
梳头。《剪灯馀话·琼奴传》:“轆轤惊梦起身来,梳云未暇临粧臺。”参见“ 梳云掠月 ”。
词语解释:梳云掠月 拼音:shū yún lüè yuè
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喻妇女容貌。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懒设设梳云掠月,意迟迟傅粉施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词语解释:梳裹 拼音:shū guǒ
(1).梳妆打扮。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则为这镜儿昏,我可也难梳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这里姨妈招呼着和少奶奶重新梳裹已毕。”
(2).指男子梳发并裹巾帻。 宋 米芾 《画史》:“客至,即言‘容梳裹’。乃去皮冠,梳髮角加后以入幞头巾子中,篦约髮,乃出。”词语解释:梳爬 拼音:shū pá
谓挑选;整理。《宾退录》卷三引 郭明复 诗:“举觴独醉天为家,诗成万象遭梳爬。” 张孝若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第一节:“这一年的变局,千头万绪,很不容易梳爬出一个理路。”词语解释:梳理 拼音:shū lǐ
(1).梳爬整理。 茅盾 《泡沫·尚未成功》:“夫人把左臂支起了上半身俯瞰着他丈夫的凛然义愤的脸,伸过右手去轻轻梳理他的头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九:“ 刘桂兰 出去一阵,回来的时候, 郭全海 正在梳理小马的黄闪闪的茸毛。”
(2).指纺织工艺中用植有针、齿的机件处理纤维,使之整洁的过程。词语解释:梳雪 拼音:shū xuě
梳理白发。谓年迈。 清 钮琇 《觚賸·栖梧阁》:“ 桐城 吴氏 ,年二十五而寡……今闻其年,六旬有奇,已届梳雪之辰,尚勤操觚之业。”词语解释:梳空 拼音:shū kōng
形容柳枝在空中摇曳。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撼晚梳空不自持,与君同折上楼时。”词语解释:梳子 拼音:shū zi
整理头发或胡须的用具。《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只见 春梅 送了抿镜、梳子来, 秋菊 拿着洗面水。” 曹禺 《雷雨》第三幕:“下面有一张小方桌,上面有镜子,梳子,女人用的几件平常的化妆品。”词语解释:梳扫 拼音:shū sǎo
犹梳妆。扫,扫眉,画眉。 唐 李商隐 《槿花》诗之二:“珠馆薰燃久,玉房梳扫餘。” 冯浩 笺注:“梳扫,妇人梳粧之谓也。”词语解释:梳行 拼音:shū xíng
买卖梳子的牙行。 宋 范成大 《市街》诗:“梳行讹杂马行残,药市萧骚土市寒。” 金 元好问 《同严公子大用东园赏梅》诗:“花行更比梳行好,谁道 并州 是故乡。”词语解释:梳齿 拼音:shū chǐ
梳子的齿。借指发梳。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雀鳅蛇蟹之异》:“一日,觉头痒不可堪忍,爬搔之极,至指甲流血,乃取梳齿痛戛,终不快意。”词语解释:梳起 拼音:shū qǐ
方言。 广东 有些地方的女子,由于各种原因,决心一辈子不出嫁,举行一种将辫子梳成发髻的仪式,称做“梳起”。 欧阳山 《三家巷》十九:“这些使妈都是青春年少的女人,在名义上有结了婚的,有没有结过婚的,有拖儿带女的,也有自称‘梳起’不嫁的,大约都在二十多、三十岁上下。”词语解释:梳掌 拼音:shū zhǎng
梳子的柄。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法》:“ 韦仲将 《笔方》曰:先次以铁梳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盖使不髯。茹讫,各别之。皆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平好用。” 缪启愉 校释:“梳掌,梳齿下部拿梳的地方,即梳把。”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裙腰银綫压,梳掌金筐蹙。”词语解释:梳栊 拼音:shū lóng
(1).梳头。
(2).同“ 梳拢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他家里还有一个粉头,排行三姐,号 玉堂春 ,有十二分颜色,鴇儿索价太高,还未梳櫳。”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这里有位罢职县令,叫做 杨龙友 ……常到院中夸俺孩儿,要替他招客梳櫳。”《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 正统 五年,梳櫳接客,兼学扮戏为旦。”
(3).梳子。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广惠库,职掌綵织帕、梳櫳、抿刷、钱贯、钞锭之类。”词语解释:梳沐 拼音:shū mù
梳洗。《南史·刘穆之传》:“妻復截髮市肴饌,为其兄弟以餉 穆之 ,自此不对 穆之 梳沐。” 宋 无名氏 《瑞桂堂暇录》:“夫人方梳沐,有旧友来访。”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缢鬼申冤》:“夜半忽闻梁间有声,观之则弓鞋双垂而下,年二十许之美人也,凭栏望月,取妆奩作梳沐状。”词语解释:梳背 拼音:shū bèi
压发梳一类妆饰品。梳齿插入发中,背部饰有花纹图案。《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 金莲 在傍拿把抿子与 李瓶儿 抿头。见他头上戴着一副金玲瓏草虫儿头面,并金纍丝松竹梅岁寒三友梳背儿。”词语解释:梳裹箱 拼音:shū guǒ xiāng
梳妆盒。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梳裹箱儿里取明镜,把脸儿挣得光莹。”词语解释:梳辫子 拼音:shū biàn zi
比喻把杂乱无章的事情理出头绪,归纳成为几条几款。例如:他挖空心思想自己都有哪些错误,梳成了辫子,写成大字报贴出去。词语解释:梳弄 拼音:shū nòng
旧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俺妈説他才教南人梳弄了,还不上一个月。”《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偶然有个 金二员外 ,大富之家,情愿出三百两银子,梳弄 美娘 。”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妓家祝献文》:“九姐愿得富翁梳弄,十姐只求财主成双。”参见“ 梳拢 ”。
词语解释:梳拢 拼音:shū lǒng
(1).旧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妓院中处女只梳辫,接客后梳髻,称“梳拢”。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前日小子见他説,要去这院里,拣一箇女孩儿梳拢他。”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年十五时,一客以千金啗 三胖 诱之梳拢,不从。”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第二场:“我有意举荐 侯公子 梳拢 香君 ,你看怎么样?”
(2).见“ 梳櫳 ”。词语解释:梳妆楼 拼音:shū zhuāng lóu
(1).旧指妇女居住的楼房。《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愁,大风吹倒梳粧楼。”
(2).古迹名。即 梳妆台 。亦省称“ 梳粧 ”。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偶语追 铜雀 ,无聊问 柏梁 。豫游推插柳,胜蹟是 梳粧 。” 吴翌凤 笺注:“《日下旧闻》引《张太岳集》:皇城北苑中有 广寒殿 ,相传以为 辽 萧后 梳粧楼 。”参见“ 梳妆臺 ”。
词语解释:梳妆台 拼音:shū zhuāng tái
(1).置放梳洗用具供妇女梳妆打扮的台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 小云 听説,便起身走向梳妆臺的抽屉里,一阵乱翻,却翻不出来。” 曹禺 《日出》第三幕:“近床有一张破旧梳妆台,上面放一只破脸盆,一两个花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二章:“ 晓燕 对着梳妆台梳理好了头发,又对着自己发烧的脸颊笑了笑。”
(2).古迹名。在今 北京市 景山 附近。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辽 金 及 元 皆都 燕 ,而制度文物, 金 为最盛。今禁中 梳妆臺 、 琼花岛 及 小海 、 南海 等处,皆 金 物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煤山梳妆台》:“又有 梳妆臺 ,与此山相近,予幼时往游……相传为 耶律后 萧氏 洗粧之所。”
(3).古迹名。在昔 江苏省 宜兴县 善权寺 内。 清 陈维崧 《倾杯乐·善权寺火》词:“ 三生堂 后, 梳妆臺 左, 李唐 遗殿。”
(4).古迹名。在今 三门峡 。 贺敬之 《三门峡歌·梳妆台》:“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 梳妆台 。”词语解释:梳帚 拼音:shū zhǒu
清除梳垢的刷具。《三才图会·器用·梳帚》:“刷与刡,其制相似,俱以骨为体,以毛物粧其首,刡以掠髮,刷以去齿垢,刮以去舌垢,而帚则去梳垢,总之,为櫛沐之具也。”词语解释:梳拢 拼音:shū lǒng
(1).旧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妓院中处女只梳辫,接客后梳髻,称“梳拢”。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前日小子见他説,要去这院里,拣一箇女孩儿梳拢他。”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年十五时,一客以千金啗 三胖 诱之梳拢,不从。”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第二场:“我有意举荐 侯公子 梳拢 香君 ,你看怎么样?”
(2).见“ 梳櫳 ”。
词语解释:梳栊 拼音:shū lóng
(1).梳头。
(2).同“ 梳拢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他家里还有一个粉头,排行三姐,号 玉堂春 ,有十二分颜色,鴇儿索价太高,还未梳櫳。”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这里有位罢职县令,叫做 杨龙友 ……常到院中夸俺孩儿,要替他招客梳櫳。”《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 正统 五年,梳櫳接客,兼学扮戏为旦。”
(3).梳子。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广惠库,职掌綵织帕、梳櫳、抿刷、钱贯、钞锭之类。”词语解释:梳巡 拼音:shū xún
来往巡逻。《廿载繁华梦》第十三回:“自此 冯 骆 两人,也随时在花园里梳巡,又顺便查看建造戏臺的工程。”词语解释:梳文栉字 拼音:shū wén zhì zì
谓训释文字。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 嘉 道 之际,学者承 乾隆 季年之流风,袭为一种破碎之学,辨物析名,梳文櫛字,刺经典一二字,解説或至数千万言,繁称杂引,游衍而不得所归。”词语解释:梳剃 拼音:shū tì
理发剃须。 元 无名氏 《永乐宫壁画题记》:“刀镊上(工) 陈七子 夫妇,坐茶肆梳剃。一日有道人携百金来剃鬚髮,纔剃即生,随生随剃,如是自旦迨暮,夫妇手几脱腕,知其异人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飞云渡》:“主人怒此婢,遣嫁业梳剃者。”词语解释:梳云掠月 拼音:shū yún lüè yuè
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喻妇女容貌。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懒设设梳云掠月,意迟迟傅粉施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词语解释:梳洗打扮 拼音:shū xǐ dǎ bàn
洗脸洗手、淋浴、穿干净衣服,或打扮穿戴或显得富裕的行为。例如:在去赴宴之前回旅馆梳洗打扮。词语解释:梳头妮子 拼音:shū tóu nī zǐ
旧时指使女。《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吾有梳头妮子,窃一药囊以奔于 晋 ,今皆在否?”词语解释:梳纂 拼音:shū zuǎn
梳发髻。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三:“这位嫂子打扮得很漂亮……早起梳纂很费了点功夫,刷上小半缸刨花水--把一根根头发都结成了一块饼。”词语解释:梳篦 拼音:shū bì
亦作“ 梳枇 ”。
(1).梳子与篦子。齿疏为梳,齿密为篦。《太平御览》卷七一四引 汉 崔寔 《政论》:“无赏罚而欲世之治,是犹不畜梳枇而欲髮之治也。”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和尚置梳篦,亦俚语言必无用也。” 鲁迅 《二心集·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他们在磨坊里打风磨,他们在 常州 玩梳篦,又见美女,何幸如之。”
(2).梳理头发。《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 西门庆 於是坐在一张醉翁椅上,打开头髮教他整理梳篦。”词语解释:梳妆匣 拼音:shū zhuāng xiá
置放梳妆用品的匣子。《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长姐儿 ﹞见 花铃儿 、 柳条儿 才在南牀上放梳妆匣儿。” 杨朔 《黄海日出外》:“当他抱着 魏淑勤 的梳妆匣子,一条腿刚跨出门坎,又一阵风雨猛然袭来,房子忽隆隆塌下来了。”词语解释:梳头盒子 拼音:shū tóu hé zi
置放梳妆用具的盒子。 束为 《好人田木瓜》:“他爬上炕去,搬开他老伴的被子、针线包子、梳头盒子,拾翻起来。”词语解释:梳笼 拼音:shū lóng
(1).同“ 梳拢 ”。《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原来 西门庆 有心要梳笼 桂姐 ,故先索落他唱。”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梳笼谓之‘开襆’。幼女梳笼以得美少年为贵,不计财帛。”
(2).梳头。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镜》:“镜子儿,自梳笼,与你常时相见。”词语解释:梳枇 拼音:shū pí
见“ 梳篦 ”。
词语解释:梳篦 拼音:shū bì
亦作“ 梳枇 ”。
(1).梳子与篦子。齿疏为梳,齿密为篦。《太平御览》卷七一四引 汉 崔寔 《政论》:“无赏罚而欲世之治,是犹不畜梳枇而欲髮之治也。”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和尚置梳篦,亦俚语言必无用也。” 鲁迅 《二心集·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他们在磨坊里打风磨,他们在 常州 玩梳篦,又见美女,何幸如之。”
(2).梳理头发。《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 西门庆 於是坐在一张醉翁椅上,打开头髮教他整理梳篦。”词语解释:梳头妈子 拼音:shū tóu mā zǐ
为女主人梳妆的女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待媳妇也十分和气。又替媳妇用了一个年轻梳头老妈子。”《广陵潮》第六九回:“只有一个母亲,原是在 扬州 一个乡绅家当梳头妈子。”词语解释:梳洗床
放置梳洗器具的架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梳洗牀、火炉牀家家有之,今犹有高镜臺,盖施牀则与人面适平也。”词语解释:梳栉 拼音:shū zhì
(1).梳理头发。《隋书·礼仪志四》:“光禄卿盥讫,诣太子前梳櫛。”《东周列国志》第三四回:“公子偶有微恙,尚未梳櫛,不能往也。”
(2).比喻修理,修整。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虽然,世之操纵方圆,雕琢技能,梳櫛缴绕以赴绳墨,磨错椎钝以就锋鋭,死往生来,不能絶也。”词语解释:梳妆打扮 拼音:shū zhuāng dǎ bàn
见“ 梳粧打扮 ”。
亦作“ 梳妆打扮 ”。 对容颜衣着进行修饰。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二折:“ 张龙 ,将那 李四 的浑家,梳粧打扮的赏与 张珪 便了。” 李淑一 《忽报人间曾伏虎》:“ 开慧 平时生活朴素,从不讲究梳妆打扮。”词语解释:梳妆台 拼音:shū zhuāng tái
(1).置放梳洗用具供妇女梳妆打扮的台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 小云 听説,便起身走向梳妆臺的抽屉里,一阵乱翻,却翻不出来。” 曹禺 《日出》第三幕:“近床有一张破旧梳妆台,上面放一只破脸盆,一两个花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二章:“ 晓燕 对着梳妆台梳理好了头发,又对着自己发烧的脸颊笑了笑。”
(2).古迹名。在今 北京市 景山 附近。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辽 金 及 元 皆都 燕 ,而制度文物, 金 为最盛。今禁中 梳妆臺 、 琼花岛 及 小海 、 南海 等处,皆 金 物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煤山梳妆台》:“又有 梳妆臺 ,与此山相近,予幼时往游……相传为 耶律后 萧氏 洗粧之所。”
(3).古迹名。在昔 江苏省 宜兴县 善权寺 内。 清 陈维崧 《倾杯乐·善权寺火》词:“ 三生堂 后, 梳妆臺 左, 李唐 遗殿。”
(4).古迹名。在今 三门峡 。 贺敬之 《三门峡歌·梳妆台》:“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 梳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