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末字词组
围棋敲棋谢安棋楸棋和棋跳棋枭棋斗棋
弹棋奕棋象棋槊棋谢傅棋全国一盘棋斗棋粪棋
残棋下棋国棋死棋盲棋五子棋累棋回棋
枰棋累棋博棋摆棋臭棋骁棋柯烂棋国际象棋
弈棋宫棋一盘棋悔棋走棋平棋活棋绝棋
争棋着棋黑白棋校棋军棋迭棋屎棋矢棋
对棋持棋飞棋儒棋兵棋中国象棋散棋大象棋
覆棋赌棋斗棋行棋叠棋抨棋数棋 

词语解释:围棋  拼音:wéi qí
亦作“ 围碁 ”。 棋类的一种,古代叫弈。传为 尧 作。 春秋 战国 时代即有关于围棋的记载, 汉 墓殉葬物中曾发现有石制棋盘。 隋 唐 时传入 日本 ,近已流传至 欧 美 各国。早先棋盘上有纵横各十一、十五、十七道线几种, 唐 以后为纵横各十九道,交错成三百六十一个位。双方用黑白棋子对着,互相围攻,吃掉对方棋子,占据其位,占位多者为胜,故名“围棋”。《方言》第五:“围棋谓之弈。”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有围棊樗蒲而废政务者矣。”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围棊鬭白黑,生死随机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日长无事,我便和 继之 对了一局围棋。”参阅 晋 张华 《博物志·佚文》、 宋 张儗 《棋经》
词语解释:弹棋  拼音:dàn qí
亦作“ 弹棋 ”。亦作“ 弹碁 ”。
(1).古代博戏之一。《西京杂记》卷二:“ 成帝 好蹴踘,羣臣以蹴踘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棊以献。帝大悦。”《后汉书·梁冀传》:“﹝ 梁冀 ﹞性嗜酒,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踘、意钱之戏。” 李贤 注引《艺经》曰:“弹棊,两人对局,白黑棊各六枚,先列棊相当,更先弹之。其局以石为之。”至 魏 改用十六棋, 唐 又增为二十四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弹棊始自 魏 宫内用妆奩戏。 文帝 於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棊,妙踰於帝。”
(2).称弈棋为弹棋。 清 顾景星 《〈楝亭诗钞〉序》:“弧骑、剑槊、弹碁、擘阮,悉造精诣。”《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渐次学到手谈、象戏、五木、双陆、弹棋。”
词语解释:残棋  拼音:cán qí
中断的或将尽的棋局。 唐 温庭筠 《寄岳州李外郎远》诗:“湖上残棋人散后, 岳阳 微雨鸟来迟。” 宋 秦观 《阮郎归》词:“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刼迟。” 明 王民 《虎丘守岁杂意》诗:“敝舌谁能视,残棋不用完。”
词语解释:枰棋  拼音:píng qí
谓棋局。喻局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相寿词》:“ 陈惟善 合寳鼎词云:‘……算当日枰棊如许,争一着吾其衽左’。”
词语解释:弈棋  拼音:yì qí
亦作“ 弈碁 ”。 下棋。《墨子·号令》:“无敢有乐器,弈棋军中,有则其罪射。”《后汉书·孔融传》:“二子方弈棊, 融 被收而不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当是之时,变置社稷,盖甚於弈碁之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无定输赢似弈棋,书空 殷浩 欲何为?”
词语解释:争棋  拼音:zhēng qí
亦作“争棋”。 下棋争胜。 宋 梅尧臣 《雪中赴宿怀邻几原甫》诗:“ 刘郎 与 江叟 ,相对定争棊。” 宋 陆游 《春晚书怀》诗:“疏雨池塘鱼避钓,晓鶯窗户客争棋。”
词语解释:对棋  拼音:duì qí
相对下棋。 唐 杜甫 《别房太尉墓》诗:“对棋陪 谢傅 ,把酒觅 徐君 。” 唐 白居易 《池上二绝》之一:“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有盗发 蜀 先主 墓,见两人张灯对棋,惊惧。”
词语解释:覆棋  拼音:fù qí
(1).指棋下过后,重新按原来下的顺序逐步演布,以验得失。《北齐书·河南王孝瑜传》:“﹝ 孝瑜 ﹞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2).泛称下棋。 唐 许浑 《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诗:“僧舍覆棋消白日,市楼赊酒过青春。” 宋 陆游 《闲趣》诗:“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参见“ 覆局 ”。
词语解释:覆局  拼音:fù jú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观人围棋,局坏, 粲 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失一道。”后谓棋局乱后,重行布棋如旧为“覆局”。亦用以形容聪慧。《陈书·陆琼传》:“ 琼 时年八岁,於客前覆局。由是都下号曰‘神童’。”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啼猿落雁之奇,鸞惊凤翥之妙,泻水悬河之辨,背碑覆局之精。”
词语解释:敲棋  拼音:qiāo qí
亦作“ 敲棋 ”。 着围棋。以每一举棋必斟酌推敲之,故云。 清 秋瑾 《思亲兼大兄》诗:“敲棋徒自谱,得句索谁和?” 王德钟 《渔村消夏》诗之二:“晚雨乍停风又寂,敲棋催月上疎帘。”
词语解释:奕棋  拼音:yì qí
亦作“ 奕碁 ”。 下棋。古代多指下围棋。《梁书·柳恽传》:“ 惲 善奕棊,帝每敕侍坐,仍令定棊谱,第其优劣。”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问道 长安 似奕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 巫峡 半云雨,清簟疎帘看奕碁。”
词语解释:下棋  拼音:xià qí
弈棋,着棋。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不韵·宣水》:“村子言吹簫,必曰品簫;言弹琴,必曰操琴;言着棋,必曰下棋。”《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前日南门外 张举人 家请我同你去下棋,你怎么不到?”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于是他们俩各各拿着木片,象下棋一般,开始斗起来了。”
词语解释:累棋  拼音:lèi qí
见“ 累棊 ”。
词语解释:宫棋  拼音:gōng qí
亦作“宫棋”。 又称逼棋。古代棋艺的一种。 唐 王建 《夜看美人宫棋》诗:“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唐 赵光远 《咏手》之二:“象床珍簟宫棊处,拈定文楸占角边。”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宫棋,﹞今人先以棋子黑白杂布局中,各认一子为标,左右巡拾,拾竟,以所得多寡较胜负。有挨三、顶四、擦七、驮八等罚例,谓之逼棋,盖即此耳。”
词语解释:着棋  拼音:zhuó qí
下棋。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不韵·宣水》:“今村子言吹簫,必曰品簫;言弹琴,必曰操琴;言着棋,必曰下棋……务学雅言,反呈俗态。”《红楼梦》第四回:“﹝ 贾政 ﹞素性瀟洒,不以俗事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
词语解释:持棋  拼音:chí qí
围棋双方成相持的棋势。持,围棋术语。黑白相围,彼此不能相害,如一方于成持处先下子,则被另一方吃尽。《艺文类聚》卷七四引 汉 应瑒 《弈势》:“持棊相守,莫敢先动。”
词语解释:赌棋  拼音:dǔ qí
亦作“ 赌碁 ”。 比赛棋艺。 唐 姚合 《答友人招游》诗:“赌棋招敌手,沽酒自扶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昼锦》:“赌棋折屐,喜见 谢玄 。” 清 郑达 《野史无文·永历皇帝兵败入缅甸土司纪事》:“你等要收门生,把国宝作人情,与各无耻之辈,其如连日打牌赌碁,输则出钱痛饮。”
词语解释:谢安棋  拼音:xiè ān qí
东晋 谢安 临危不惧,强敌压境之时,仍与客从容对弈。见《晋书·谢安传》。后遂以“谢安棋”形容为人具有雄才大略和从容镇定的风度。亦用为咏棋之典实。 唐 温庭筠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二:“坏陵 殷浩 謫,春墅 谢安 棋。” 元 张可久 《梧叶儿·鉴湖宴集》曲:“背写 兰亭 字,熟读《秦望碑》,懒对 谢安 棋。”
词语解释:象棋  拼音:xiàng qí
亦作“象碁”。
(1). 先秦 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 王逸 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 洪兴祖 补注引 鲍宏 《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2).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相传 战国 时已有之。 汉 刘向 《说宛·善说》:“ 燕 则鬭象棋而舞 郑 女。”其后 北周武帝 制《象经》,集百僚讲说。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 周武帝 撰,书亦不传。 宋 司马光 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
(3).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 唐 牛僧孺 所制。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两人对弈,一方以帅统士、相及车、马、炮各二,卒五;一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砲各二,兵五。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一方之将帅围死为胜。现在又称中国象棋,以区别于国际象棋。
词语解释:国棋  拼音:guó qí
谓一国棋艺最高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一行公 不解弈,因会 燕公 宅,观 王积薪 棊一局,遂与之敌,笑谓 燕公 曰:‘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傅相生日壬戌》词:“低局从头错。解危机,除非唤取、国棋来著。”
词语解释:博棋  拼音:bó qí
指围棋子。 宋 陆游 《暴雨》诗:“黑云如龙爪,白雨如博棋。”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僧绰采蜡烛作凤凰》:“ 僧虔 累十二博棋,既不坠落,亦不重作。”
词语解释:一盘棋  拼音:yī pán qí
(1).棋一局。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您那人间千古事,俺只松下一盘棋,把富贵做浮云可比。”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把我支使出去,你俩头顶头,下一盘棋。”
(2).比喻全局,整体。《新华月报》1973年第十一期《当代愚公战海河》:“辽阔的沿河工地上,到处呈现着‘百万愚公一条心,天南海北一盘棋’的生动局面。”
词语解释:黑白棋  拼音:hēi bái qí
指围棋。因其分黑子白子,故称。 唐 元稹 《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 韩紫石 是一位爱国老人, 陈毅 同志住屋悬有他八十以后的赠联:‘天心已厌玄黄血,人事难平黑白棋。’”
词语解释:飞棋  拼音:fēi qí
不拘常规的出奇的棋艺。《南史·循吏传·虞愿》:“帝好围碁,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 王抗 围碁,依品赌戏。 抗 饶借帝,曰:‘皇帝飞碁,臣 抗 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篤。”
词语解释:斗棋  拼音:dòu qí
亦作“鬪碁”。 见“ 斗棋 ”。
词语解释:楸棋  拼音:qiū qí
指围棋。 明 唐寅 《题画》诗之二:“日长来此消闲兴,一局楸棋对手敲。”
词语解释:槊棋  拼音:shuò qí
古代的一种博戏。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不但槊棋夸妙手, 管城君 亦自无勍敌。”参见“ 槊 ”。
词语解释:死棋  拼音:sǐ qí
棋局中救不活的棋子。常比喻必败的局面。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六章:“要看到 胡宗南 的主力被我们吸引到这里,成为一步死棋,这对全国战局是大有用处的。” 杨朔 《百花山》:“敌人的残兵败将早被各路解放大军团团围住,乘下的无非是收场的一步死棋了。”
词语解释:摆棋  拼音:bǎi qí
方言。下棋。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假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 北海 的莲塘里去划船,或在 太庙 与 中山公园 的老柏树下品茗或摆棋。”
词语解释:悔棋  拼音:huǐ qí
棋子下定后收回重下。
词语解释:校棋  拼音:xiào qí
切磋棋艺。《南史·到溉传》:“ 溉 弈棊入第六品,常与 朱异 、 韦黯 於御坐前校棊比势,復局不差一道。”
词语解释:儒棋  拼音:rú qí
古代棋类之一,行于 北魏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象经》:“ 后魏 侍中游艺,肇制儒棋。其名智一、礼二、仁三、义四、信五、善六、敬七、德八、忠九、顺十。以投子二,视彩而行。盖其制类於握槊打马,而其义类於 周武 《象经》,皆以退让为节,不先鬭争。今俱泯弗传。”
词语解释:行棋  拼音:xíng qí
下棋。《说文·竹部》:“行棋相塞谓之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画字行棋》:“又弈棋,古亦谓之行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委巷儿戏,则有行棋,或五或七,直行一道,先至者胜。”
词语解释:和棋  拼音:hé qí
双方不分胜负
词语解释:谢傅棋  拼音:xiè fù qí
同“ 谢安棋 ”。 唐 殷文圭 《中秋自宛陵寄池阳太守》诗:“郡楼遐想 刘琨 啸,相閤方窥 谢傅 棋。”
词语解释:盲棋  拼音:máng qí
(1).喻指围棋对局时随手应的子。 宋 洪咨夔 《和黄伯渊见寄》之一:“穷里埋头倾哑酒,凉边趁手应盲棋。”
(2).指眼睛不看棋盘而下的象棋。下这种棋的人用话说出每一步棋的下法。
词语解释:臭棋  拼音:chòu qí
不高明的棋术和着数。例如:臭棋篓子。
词语解释:走棋  拼音:zǒu qí
下棋。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 生宝 在解放前逃抓兵的那些年月里,早学会了走棋。”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二章:“人家走棋走得好的主儿,闭着眼能看出三步棋去。”
词语解释:军棋  拼音:jūn qí
棋类游戏。有陆军棋,棋子共五十枚,按照军职和军器定名。有陆海空军棋,棋子共七十枚,除陆军外,另加各式军舰和飞机。玩法大致相同。两人对局,另一人作公证人。弈时,双方棋子背向竖立,按照规定走子吃子。当吃子时,公证人根据实力大小,决定弃取。最后以夺得对方军旗者为胜。
词语解释:兵棋  拼音:bīng qí
特制的军队标号图型和人员、兵器、地物等模型。供各级指挥员在沙盘上研究作战和训练等情况时使用。
词语解释:叠棋  拼音:dié qí
堆迭棋子,高则易倒,比喻形势危险。《文选·左思〈魏都赋〉》:“顾非累卵於叠棊,焉至观形而怀怛。” 李善 注:“言其危惧易见,不俟观形也。”
词语解释:跳棋  拼音:tiào qí
棋类游艺的一种。棋盘是六角的星形,上面画着许多三角形的格子。可供多人对局,游艺各方的棋子各占满一个犄角,根据规则,或移动,或跳越,先把自己的棋子全部走到对面的那个犄角的为胜。
词语解释:全国一盘棋  拼音:quán guó yī pán qí
下棋要从全盘着眼,比喻全国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我说,别处有种粮食的嘛,全国一盘棋哩,早已不是小国寡民老古时了,一个小村子什么也得齐齐全全。咱队不种棉,不是可以买布吗
词语解释:五子棋  拼音:wǔ zǐ qí
棋类游戏,用围棋子在围棋盘上对下,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
词语解释:骁棋  拼音:xiāo qí
古代一种博戏。《列子·说符》“ 虞氏 者……击博楼上” 张湛 注引《古博经》:“博法,二人相对坐向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碁十二。故法,六白六黑……二人互掷采行碁,碁行到处即竪之,名为驍碁。”
词语解释:平棋  拼音:píng qí
即今之天花板,古代也叫做“承尘”。 宋 李诫 《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三》:“造殿内平棊之制,於背版之上,四边用桯,桯内用贴,贴内留转道,缠难子。分布隔截,或长或方,其中贴络华文。”
词语解释:迭棋  拼音:dié qí
1.堆叠棋子,高则易倒,比喻形势危险。
词语解释:中国象棋  拼音:zhōng guó xiàng qí
中国 传统棋种。由古代博戏发展而成。《楚辞·招魂》即有“象棊”一语。 唐 宝应 年间(762--763)出现的宝应象棋,与现行的体制已经接近,至 南宋 便完全相同。 宋 刘克庄 有《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叙述象棋各子的弈法特点和战略战术。 明 清 两代名家辈出,有大量棋谱刊印。解放后,列为我国体育运动比赛项目。
词语解释:抨棋  拼音:pēng qí
弈棋。 宋 赵叔向 《肯綮录·抨棋》:“弈棋谓之抨棋。抨,普耕切,弹也,其字从手。”
词语解释:枭棋  拼音:xiāo qí
亦作“ 梟棋 ”。 古代博戏中的一种贵彩。《战国策·楚策三》:“夫梟棊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棊佐之也。夫一梟之不胜五散亦明矣。今君何不为天下梟,而令臣等为散乎?” 鲍彪 注:“《正义》云,博头有刻梟鸟形者。”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招魂》:“彩在口中喊,琼在手中投,枭棋得胜有报酬。”
词语解释:斗棋  拼音:dòu qí
亦作“鬭棋”。 见“ 斗棋 ”。
词语解释:累棋  拼音:lèi qí
亦作“ 累碁 ”。 堆迭棋子。比喻形势危险。《战国策·秦策四》:“臣闻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碁是也。” 汉 刘向 《新序·善谋》:“致高则危,累棊是也。” 南朝 宋 傅亮 《司徒刘穆之碑》:“迴累棊之危,成维山之固。”
词语解释:柯烂棋  拼音:kē làn qí
指仙人所下的棋。典出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復时人。”后亦泛指下棋。 元 张可久 《柳营曲·包山书事》曲:“吟几篇絶句诗,看一局柯烂棋。飢,不採 首阳 薇。”
词语解释:活棋  拼音:huó qí
围棋中指至少有两个真眼的一片棋
比喻使事情顺利的某一环节
词语解释:屎棋  拼音:shǐ qí
低劣的棋艺。亦指棋艺低劣者。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四折:“呀,这和尚不老实,你只好关门杀屎棋。”《儒林外史》第五三回:“ 邹泰来 因是有彩,又晓的他是屎棋,也不怕他恼,摆起九个子,足足赢了三十多着。”
词语解释:散棋  拼音:sàn qí
一般的棋子。与“梟棋”相对。因以喻辅佐之人。《战国策·楚策三》:“夫梟棊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棊佐之也……今君何不为天下梟,而令臣等为散乎?” 鲍彪 注:“散,谓众棊。”
词语解释:数棋  拼音:shù qí
弈棋。《晋书·祖纳传》:“ 纳 好弈棊, 王隐 谓之曰:‘ 禹 惜寸阴,不闻数棊。’”
词语解释:斗棋  拼音:dòu qí
亦作“鬭棋”。亦作“鬪碁”。
(1).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使棋子自相斗击。《史记·封禅书》:“於是上使验小方,鬭棊,棊自相触击。” 司马贞 索隐引 顾氏 曰:“《万毕术》云‘取鸡血杂磨鍼铁杵,和磁石棊头,置局上,即自相抵击也’。”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四:“鬭棋小试行军法,撒豆频夸却敌方。”
(2).下棋。 宋 秦观 《奇兵》:“奕者之闘碁也,諦分审布,失其守者,逐而攻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凡作诗文书画、饮酒斗棋与百工技艺之事,无一不具夙根,无一不本天授。”
词语解释:粪棋  拼音:fèn qí
低劣的棋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逋 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棊,尝谓人曰:‘ 逋 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著棊。’” 清 翟灏 《通俗编·艺术》论及此事,谓“以棋比粪。今嘲低棋曰粪棋,此其出典”。
词语解释:回棋  拼音:huí qí
悔棋。棋子下定后收回重下。如:同他下棋没意思,老回棋。
词语解释:国际象棋  拼音:guó jì xiàng qí
国际棋类游戏。相传起源于古 印度 ,在流传中,几经变革,形成现制。棋盘为正方形,黑白相间,纵横八格,共六十四方格。黑白棋子各十六个,分成六种:一王、一后、两象、两车、两马、八兵。两人对弈,各子走法不同,以先“将死”对方为胜。子路运行全盘,战术相当复杂。有国际性的联合组织和比赛活动。
词语解释:绝棋  拼音:jué qí
无法挽回败局的棋
词语解释:矢棋  拼音:shǐ qí
鄙薄之词。谓低劣的棋艺。《儒林外史》第五五回:“ 王太 大笑道:‘天下那里还有个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那里还喫的下酒!’”
词语解释:大象棋  拼音:dà xiàng qí
一种巨大的木制象棋模型。进行棋赛时,将大象棋盘悬挂于壁,通过移动和悬挂棋子,反映双方走子的情况,供观众观看。常用于表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