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九效去声 [jiào,教训][shào][jiào,寤也][音教。与校通。比较也。][详注1][pào,枪炮][鱼教切。《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详注2][喚也,呼也][bào]


注1:踔 敕教切。《说文》踶也。《注》徐曰:踶亦当蹋意。又《前汉·扬雄传》踔夭蟜。《注》踔,走也。《文选·李善注》踔,踰也。《后汉·蔡邕传》踔宇宙而遗俗兮。《注》踔犹越也。又《集韵》陟教切,音罩。义同。 又《集韵》他吊切,音粜。《史记·司马相如传》踔稀閒。《注》踔,县蹢也。
注2:爆 音豹。《说文注》徐铉曰:本蒲木切。今俗音豹。火裂也。《白虎通》卜赴也。爆见兆。
末字词组
一棹鼓棹烟棹别棹江棹枉棹千里棹朱棹
短棹弭棹发棹击棹离棹反棹暗棹征棹
归棹纵棹小棹泛棹春棹楫棹宫棹命棹
倚棹轻棹急棹买棹雨棹枕棹刺棹羽棹
征棹理棹鸣棹引棹惊棹雾棹青翰棹王猷棹
兰棹飞棹返棹进棹战棹骛棹植棹 
回棹放棹整棹野棹玉棹促棹还棹 

词语解释:一棹  拼音:yī zhào
一桨。借指一舟。 唐 杜牧 《送薛种游湖南》诗:“怜君片云意,一棹去 瀟 湘 。” 宋 辛弃疾 《洞仙歌·开南溪初成赋》词:“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箇、 五湖 范蠡 。”
词语解释:短棹  拼音:duǎn zhào
亦作“ 短櫂 ”。
(1).划船用的小桨。 五代 阎选 《定风波》词:“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 宋 朱敦儒 《好事近·渔父》词:“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 元 张宪 《赋松江渔者》:“短櫂轻舟白髮翁,往来常在 泖 西东。” 清 侯方域 《与阮光禄书》:“僕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
(2).指小船。 唐 戴叔伦 《泛舟》诗:“孤尊秋露滑,短櫂晚烟迷。”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词:“平生 太湖 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词语解释:归棹  拼音:guī zhào
亦作“ 归櫂 ”。指归舟。 唐 王勃 《临江》诗之二:“去驂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唐 徐彦伯 《采莲曲》:“春歌弄明月,归櫂落花前。”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留宴罢,催归棹。”
词语解释:倚棹  拼音:yǐ zhào
亦作“ 倚棹 ”。 靠着船桨,犹言泛舟。 唐 卢照邻 《葭川独泛》诗:“倚櫂春江上,横舟石岸前。” 唐 宋之问 《渡吴江别王长史》诗:“倚櫂望兹川,销魂独黯然。” 唐 张说 《江路忆郡》诗:“倚棹攀岸篠,凭船弄波月。” 唐 刘长卿 《赠别严士元》诗:“春风倚櫂 闔閭 城,水国春寒阴復晴。”
词语解释:征棹  拼音:zhēng zhào
见“ 征棹 ”。
词语解释:兰棹  拼音:lán zhào
兰舟。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玉牕之归步愁举,兰棹之移声忍闻。” 唐 张松龄 《渔父》词之八:“兰棹快,草衣轻,只钓鱸鱼不钓名。”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书房私会》:“谁料渔人冲波使兰棹,雄向沙头困,雌向溪边遶。”参见“ 兰舟 ”。
词语解释:兰舟  拼音:lán zhōu
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 宋 李清照 《一剪梅》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清 龚自珍 《过扬州》诗:“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 江 南半点愁。”
词语解释:回棹  拼音:huí zhào
亦作“廻棹”。
(1).驾船返回。 唐 裴铏 《传奇·孙恪》:“艤舟六七日,携二子而迴棹。”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明日 李公 迴棹,言归 惠林 。” 明 何景明 《雪夜九梅翁园同苍谷宴集》诗之一:“乘兴寧廻棹,宽愁数倒尊。”
(2).指归舟。 唐 白居易 《杭州迴舫》诗:“欲将此意凭迴棹,与报 西湖 风月知。”
词语解释:鼓棹  拼音:gǔ zhào
亦作“ 鼓櫂 ”。划桨。《晋书·陶称传》:“鼓棹渡江二十餘里。” 隋炀帝 《遗陈尚书江总檄》:“山川共有,我据上游,鼓櫂之能, 吴 楚 不异。”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头队皆小船,无篷桅,鼓櫂直下。”《解放日报》1942.7.4:“而抗战巨舟之能经历风浪鼓棹前进者,亦有赖于国内团结。”
词语解释:弭棹  拼音:mǐ zhào
亦作“ 弭櫂 ”。停泊船只。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弭棹薄枉渚,指景待乐闋。” 唐 陈子良 《入蜀秋夜宿江渚》诗:“我行逢日暮,弭櫂独维舟。” 宋 贺铸 《拥鼻吟·吴音子》词:“别酒初销,憮然弭櫂蒹葭浦。回首不见高城,青楼更何许。” 元 卢挚 《黑漆弩·晚泊采石》曲:“记朝来黯别 江 滨,又弭棹娥眉晚处。”
词语解释:纵棹  拼音:zòng zhào
划桨行船。 晋 张协 《七命》:“纵棹随风,弭楫乘波。” 唐 李频 《及第后归》诗:“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二:“能纵櫂,惯乘流, 长江 白浪不曾忧。”
词语解释:轻棹  拼音:qīng zhào
指小船。《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晋 王叔之 《舟赞》:“弱楫轻棹,利涉济求。”
词语解释:理棹  拼音:lǐ zhào
亦作“ 理櫂 ”。整治船桨。谓行船,启航。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理棹遄还期,遵渚騖修坰。”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先是内外使臣自 江陵 理棹,则缘境数州皆弊控舟之役,公举奏条约,给官緡,以僦水工。” 宋 陆游 《鹊桥仙》词:“潮生理櫂,潮平繫缆,潮落浩歌归去。” 明 袁袠 《同诸文学避暑石湖》诗之一:“理棹泛湖阴,停橈占水心。”
词语解释:飞棹  拼音:fēi zhào
(1).飞快地划桨。 唐 张说 《游洞庭湖湘》诗:“飞棹越溟波,维舟恣攀陟。”《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玄德 ﹞分咐毕,即与 云长 乘小舟,并从者二十餘人,飞棹赴 江 东。”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县令往见之,飞棹入菰蒲。”
(2).飞快划动的船。
(3).水军名。《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乃训练兵甲,阴有王 蜀 之志。益置义胜、定远驍鋭、义寧、飞棹等军七万餘人,命 李仁罕 、 赵廷隐 、 张业 等分将之。”
词语解释:放棹  拼音:fàng zhào
乘船,行船。 清 龚自珍 《己刻杂诗》之一二二:“六朝古黛梦中横,无福 秦淮 放棹行。” 郁达夫 《游金马仑之作》诗:“三年放棹 西溪 梦,忽见芦花似梦中。”
词语解释:烟棹  拼音:yān zhào
亦作“烟棹”。 指烟波中的小舟。 唐 司空图 《淅川》诗之二:“从他烟棹更南去,休向津头问去程。” 宋 苏轼 《僧圆泽传》:“﹝牧童﹞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 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 瞿塘 。’”
词语解释:发棹  拼音:fā zhào
开船。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扬子 钱塘 二江,则乘两潮发棹。舟船之盛。尽於 江 西。”
词语解释:小棹  拼音:xiǎo zhào
亦作“ 小櫂 ”。 短桨。常用以指小船。 宋 周邦彦 《长相思·舟中作》词:“沙棠舟,小棹游。池水澄澄人影浮。” 宋 朱敦儒 《沁园春》词:“ 莲社 轻舆,雪溪小櫂,有兴何妨寻弟兄。”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此体(指 李 杜 七言絶句)最难, 宋 明 人学之,则如急流小棹,一瞬而过,无意味也。”
词语解释:急棹  拼音:jí zhào
谓船急行。 唐 张说 《岳州观竞渡》诗:“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词语解释:鸣棹  拼音:míng zhào
开航;开船。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连橈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词语解释:返棹  拼音:fǎn zhào
亦作“ 返櫂 ”。乘船返回。泛指还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刘老 ﹞办了些牲醴酒饌,重到墓间浇奠一番,哭了一场,返棹归 淮安 去了。”《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使君曰:‘贤壻放心前去,不必多忧,若得充囊之利,早图返棹。’言罢,分别而去。”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诗:“南天初返櫂,东阁正留宾。”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道光廿六年》:“弁勇返棹,官亦回城上详各宪。”
词语解释:整棹  拼音:zhěng zhào
驶船。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白幽求》:“与徒侣数十人,为风所飘,南驰两日两夜,不知几千万里。风稍定,徐行,见有山林,乃整棹望之。”
词语解释:别棹  拼音:bié zhào
指离去的船。 唐 王勃 《临江》诗之一:“归驂将别棹,俱是倦游人。”
词语解释:击棹  拼音:jī zhào
打桨。谓驾船。 宋 范成大 《龙门峡》诗:“不辞击棹更深入,万一龙惊雷破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汪士秀》:“父子聚喜,中夜击棹而去。”
擊櫂:打桨。《汉书·严助传》:“会天暑多雨,楼舩卒水居击櫂,未战而疾死者过半。” 汉 王粲 《为荀彧与孙权檄》:“今皆击櫂若飞,回柁若环。”
词语解释:泛棹  拼音:fàn zhào
亦作“泛櫂”。泛舟。 唐 杨衡 《送孔周之南海谒王尚书》诗:“泛櫂若流萍,桂寒山更青。” 清 缪艮 《泛湖偶记》卷二:“丁未夏,予泛棹 西泠桥 畔。”
词语解释:买棹  拼音:mǎi zhào
亦作“ 买櫂 ”。雇船。 明 袁宏道 《王百穀书》:“明日遂行,买棹恐亦无及,野人誓守丘壑不出矣。” 清 查慎行 《沉客子索余补作仍次原韵》:“翻身买櫂竟南下,野性终近深山麛。” 清 唐才常 《上父书》之十四:“十二、十三,便当买棹南旋,归家之期,屈指在五月中旬矣。”
词语解释:引棹  拼音:yǐn zhào
指行船。 唐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诗:“ 楚 客醉孤舟, 越 水将引棹。”
词语解释:进棹  拼音:jìn zhào
划船前行。《太平广记》卷七四引《慕异记·陈季卿》:“此夕谓其妻曰:‘吾试期近,不可久留,即当进棹。’” 宋 张耒 《后涉淮赋》:“始进棹于 正阳 兮,睨 下蔡 之穷城。”《百城烟水·吴江·平望》引 元 王恽 《平望驿》诗:“仓皇不少住,进棹如飞梭。”
词语解释:野棹  拼音:yě zhào
借指野船。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诗:“名园当翠巘,野棹没青苹。” 仇兆鳌 注引 左岘 曰:“ 堋口 水急,不可通舟,野棹,乃泊於小溪者。”
词语解释:江棹  拼音:jiāng zhào
指江船。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海标传信使,江棹认妻孥。”一本作“ 江櫂 ”。
词语解释:离棹  拼音:lí zhào
指载客离去的船。 宋 孙光宪 《上行杯》词:“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
词语解释:春棹  拼音:chūn zhào
春日的小舟。 唐 李频 《送吴秘书归杭州》诗:“是处通春棹,无村不夜舂。”
词语解释:雨棹  拼音:yǔ zhào
指雨中的行船。 宋 王安礼 《潇湘忆故人慢》词:“疏帘广厦,寄瀟洒、一枕南柯。引多少、梦中归绪, 洞庭 雨棹烟簑。” 宋 许月卿 《次韵程愿》:“二 李 歌行醉里歌,君溪雨棹我烟簑。”
词语解释:惊棹  拼音:jīng zhào
指风浪中的船。 唐 柳宗元 《惩咎赋》:“御长辕之无橈兮,行九折之峩峩;却惊棹以横江兮,泝凌天之腾波。”
词语解释:战棹  拼音:zhàn zhào
战船。《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癸丑,詔:在京诸军选 江 淮 习水卒,於 金明池 按试战棹,立为水虎翼军。”
词语解释:玉棹  拼音:yù zhào
船桨的美称。亦借指船。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怀四十韵上歙宣崔中丞》:“迴塘排玉棹,归路拥金羈。”
词语解释:枉棹  拼音:wǎng zhào
犹枉驾。棹,指船。 唐 刘长卿 《将赴江南湖上别皇甫曾》诗:“ 潯阳 如枉棹,千里有归潮。” 明 高启 《期袁卿见过因出失值寄诗谢之》:“非关远出负幽期,自是江边枉棹迟。”
词语解释:反棹  拼音:fǎn zhào
一般指回船,驾舟返航。 清 潘高 《忆幼子》诗:“我意欲反櫂,遇事苦迍邅。怀乡方竚立,东望惟云烟。”
词语解释:楫棹  拼音:jí zhào
亦作“檝櫂”。亦作“檝棹”。
(1).船桨。短桨称楫,长桨称櫂。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櫂,观者为之寒心。”《南史·儒林传·王元规》:“ 元规 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姑姪入船, 元规 自执檝棹而去。”《汉书·元后传》“辑濯 越 歌” 唐 颜师古 注:“令执楫櫂人为 越 歌也。”
(2).指船。 晋 潘岳 《西征赋》:“凡厥寮司,既富而教,咸帅贫惰,同整檝櫂。” 宋 姜夔 《湘月》词序:“ 长溪 杨声伯 典 长沙 檝櫂,居濒 湘江 。”
词语解释:枕棹  拼音:zhěn zhào
同“枕櫂”。
谓乘船。
词语解释:雾棹  拼音:wù zhào
同“雾櫂”。
雾中的行船。
词语解释:骛棹  拼音:wù zhào
急速行进的船。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隐汀絶望舟,騖棹逐惊流。”
词语解释:促棹  拼音:cù zhào
谓催舟速行。 宋 徐铉 《赋石送钟员外诗序》:“公足以忘私,子当促棹;诗所以言志,我当分题。”
词语解释:千里棹  拼音:qiān lǐ zhào
犹千里船。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感节良已深,怀古亦云思。不有千里棹,孰申百代意?”
词语解释:暗棹  拼音:àn zhào
指夜里航行的船。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急时促暗棹,恋月留虚亭。”
词语解释:宫棹  拼音:gōng zhào
指皇室的船。 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之十五:“晓来宫櫂去如飞,掠髮鬟云浅画眉。”
词语解释:刺棹  拼音:cì zhào
划船。 宋 苏舜钦 《水调歌头·沧浪亭》词:“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词语解释:青翰棹  拼音:qīng hàn zhào
即青翰舟。 宋 贺铸 《望湘人·春思》词:“青翰棹艤,白苹洲畔。儘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参见“ 青翰舟 ”。
词语解释:青翰舟  拼音:qīng hàn zhōu
舟名。刻饰鸟形,涂以青色,故称。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君独不闻夫 鄂君 子晳 之汎舟於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 唐 皮日休 《太湖诗·初入太湖》:“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 宋 贺铸 《玉连环·一落索》词:“青翰舟稳绣衾香,谁禁断、东流水。”
词语解释:植棹  拼音:zhí zhào
犹言停船。 唐 温庭筠 《上宰相启》之二:“某闻 仁祖 乘流,先知 彦伯 ; 张凭 植棹,正值 刘惔 。”
词语解释:还棹  拼音:huán zhào
乘船返回。 王闿运 《莫姬哀词》:“还棹东洲,桃蕡桂实。”
词语解释:朱棹  拼音:zhū zhào
指华美的船只。 南朝 齐 王融 《采菱曲》:“朱櫂泊安流,金华壮翠羽。”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朱櫂丽寒渚,金鍐映秋山。”
词语解释:征棹  拼音:zhēng zhào
亦作“ 征櫂 ”。 指远行的船。 北周 庾信 《应令》诗:“浦喧征棹发,亭空送客还。” 唐 张旭 《清溪泛月》诗:“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 前蜀 李珣 《菩萨蛮》词:“捻得宝筝调,心随征櫂遥。” 宋 赵抃 《初入峡》诗:“险磧恶滩各几许,晚停征棹问渔翁。”
词语解释:命棹  拼音:mìng zhào
指乘船。 清 钮琇 《觚賸·王价人》:“ 价人 欣然命棹,至 瑞洪镇 。”
词语解释:羽棹  拼音:yǔ zhào
飞舟,快船。 晋 陆云 《九愍·修身》:“运羽櫂以涉江,浮 鄂 渚而驾言。”
词语解释:王猷棹  拼音:wáng yóu zhào
指 晋 王徽之 (字 子猷 )雪夜乘小船访 戴安道 事。棹,船桨,借指船。后用为友人雪天过访的典实。 清 孔尚任 《二月五日大雪喜汪半亭王植夫过访》诗:“献岁椒花还剩酒,荐新生菜未登盘。偏来乘兴 王猷 棹,拨我乡愁大半宽。”参见“ 王子航 ”。
词语解释:王子航  拼音:wáng zǐ háng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用“王子航”为雪夜访友的典实。 明 唐龙 《有怀两厓》诗:“湖光秋黯淡,树色晓苍茫。月掛 陈蕃 榻,雪摇 王子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