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末字词组
韫椟棺椟轊椟买椟木椟案椟籯椟笔椟
箧椟匮椟几椟匣椟还珠买椟松椟筐椟玉椟
故椟金椟蕴椟珠椟鸿函钜椟帑椟竿椟 
槥椟阖椟蕴椟籝椟龟玉毁椟密椟笥椟 

词语解释:韫椟  拼音:yùn dú
亦作“ 韞櫝 ”。
(1).藏在柜子里;珍藏,收藏。《论语·子罕》:“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韞,藏也;匵,匱也,谓藏诸匱中。沽,卖也。得善贾寧肯卖之邪。” 邢昺 疏:“此章言 孔子 藏德待用也……言人有美玉於此,藏在匵中而藏之,若求得善贵之贾寧肯卖之邪。”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载欢载笑,欲罢不能,谨韞櫝玩耽,以为吟颂。” 唐 李德裕 《通犀带赋》:“析以为带,加之盛服,御之则祔身,褫之则韞櫝。”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兄作战计划原稿,乃遭回禄,此弟所引为至憾者。日记一册,弟当韞櫝藏之,断不会再失也。”
(2).比喻怀才珍藏,待价而沽。《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久处闺闈,粗通经史,非不知钻穴之可丑,韞櫝之可佳也。” 清 顾炎武 《又与公肃甥书》:“世有 孟子 ,或以之劝 齐 梁 ,我则终於韞匵而已。”
(3).怀藏;包藏。 汉 蔡邕 《释诲》:“覃思典籍,韞櫝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晋 左思 《吴都赋》:“伊兹都之函弘,倾神州而韞櫝。”
词语解释:箧椟  拼音:qiè dú
竹箱与木柜。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天子藏於四海之内,诸侯藏於境内,大夫藏於其家,士庶人藏於篋櫝。” 唐 韩愈 《与袁相公书》:“诚不忍寄宝横弃道侧,而閤下篋櫝尚有少闕不满之处,犹足更容。” 宋 苏轼 《谢馆职启》:“知宝玉璵璠难得而易毁,故篋櫝以养其全。”
词语解释:故椟  拼音:gù dú
原先的旧木匣。 宋 苏轼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二:“请归视故櫝,静夜珠当反。”参见“ 买櫝还珠 ”。
词语解释:买椟还珠  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 人有卖其珠於 郑 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 人买其櫝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櫝矣,未可谓善鬻珠也。”后以“买櫝还珠”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楚 珠鬻 郑 ,为薰桂之櫝, 郑 人买櫝而还珠。若文浮於理,末胜其本,则 秦 女 楚 珠,復在於兹矣。”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希夷易说》:“盖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行,圣人於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一著其辞,便谓《易》止於是,而 周 孔 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此之谓‘买櫝还珠’。”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师 玉田 而不师其沉鬱,是买櫝还珠也。”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因为我要尽我的心力,把在国外所见到的,或所感想的,陆续地写出来,在本刊上向诸友报告。当然,以我的浅陋的眼光,恐怕‘买椟还珠’,没有什么好报告。”亦省作“ 买櫝 ”。 吴梅 《〈南柯记〉跋》:“世之持买櫝之见者,徒赏其节目之奇,词藻之丽。”
词语解释:槥椟  拼音:huì dú
小棺材,亦泛指棺材。《汉书·成帝纪》:“其为水所流压死,不能自葬,令郡国给槥櫝葬埋。” 颜师古 注:“槥櫝,谓小棺。”《新唐书·令狐楚传》:“ 楚 以新诛大臣,暴骸未收,怨沴感结,称疾不出,乃请给衣衾槥櫝,以敛刑骨,顺阳气。” 宋 司马光 《启殡祭文》:“旅宦飘颻,家无常所,槥櫝未瘞,久寓西郊。” 明 宋濂 《谢节妇传》:“及舅姑卒,鬻所居庐,以易槥櫝,行丧治葬,务合仪则。”
词语解释:棺椟  拼音:guān dú
粗劣的小棺。《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今京师及天下囚未判,在狱至死,无近亲者,给衣衾棺櫝葬之,不得暴露。”
词语解释:匮椟  拼音:guì dú
盛衣物文件等的箱柜。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君今转移重增媿,无君笔札无君才。心烦收拾乏匱櫝,日畏撦裂防婴孩。”
词语解释:金椟  拼音:jīn dú
外面用金绳捆束的木柜。《国语·鲁语下》:“使求,得之金櫝,如之。” 韦昭 注:“櫝,匱也;金,以金带其外也。”
词语解释:阖椟  拼音:hé dú
《论语·子罕》:“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后以“闔匵”比喻隐居。《晋书·束晳传》:“鳞翼成而愈伏,术业优而不试。乃欲闔匵辞价,泥蟠深处。”
词语解释:轊椟  拼音:wèi dú
棺柩。 北周 庾信 《伤心赋》:“藤缄轊櫝,枿掩虞棺。” 宋 上官融 《友会谈丛》卷下:“寻火化轊櫝,值雷雨大作,涉旬不止,暴露野外,靡能致焚。”
词语解释:几椟  拼音:jǐ dú
几案匣柜。泛指日用器具。 清 唐甄 《潜书·五形》:“ 邳 兵围三盗,立弰如林,几櫝充閈,盗斩围而出。”
词语解释:蕴椟  拼音:yùn dú
亦作“薀匵”。 《论语·子罕》:“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朱熹 集注:“韞,藏也;匵,匱也。”韞,通“ 藴 ”。后以“藴櫝”、“藴匵”指包容,含藏。《后汉书·周兴传》:“藴匵古今,博物多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布衣入馆》:“尔学有师承,亲闻道要,藴櫝既久,声实自彰。”
词语解释:蕴椟  拼音:yùn dú
见“ 藴櫝 ”。
词语解释:买椟  拼音:mǎi dú
见“ 买櫝还珠 ”。
词语解释:买椟还珠  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 人有卖其珠於 郑 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 人买其櫝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櫝矣,未可谓善鬻珠也。”后以“买櫝还珠”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楚 珠鬻 郑 ,为薰桂之櫝, 郑 人买櫝而还珠。若文浮於理,末胜其本,则 秦 女 楚 珠,復在於兹矣。”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希夷易说》:“盖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行,圣人於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一著其辞,便谓《易》止於是,而 周 孔 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此之谓‘买櫝还珠’。”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师 玉田 而不师其沉鬱,是买櫝还珠也。”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因为我要尽我的心力,把在国外所见到的,或所感想的,陆续地写出来,在本刊上向诸友报告。当然,以我的浅陋的眼光,恐怕‘买椟还珠’,没有什么好报告。”亦省作“ 买櫝 ”。 吴梅 《〈南柯记〉跋》:“世之持买櫝之见者,徒赏其节目之奇,词藻之丽。”
词语解释:匣椟  拼音:xiá dú
匣子和柜子。泛指盛物的器具。椟,木匣;木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断圭碎璧,足为匣櫝之珍。博识君子,或有取焉。”
词语解释:珠椟
盛放珠宝的匣子
词语解释:籝椟
籝和椟。泛指存放珍宝的器具
词语解释:木椟  拼音:mù dú
即棺椟。一种薄板小棺。《新唐书·回鹘传下》:“死以木匵歛置山中,或系於树,送葬哭泣,与 突厥 同。”
词语解释:还珠买椟  拼音:huán zhū mǎi dú
同“ 买櫝还珠 ”。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送尉》:“篇成各自观,笑还珠买櫝、胠篋探丸,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
词语解释:鸿函钜椟  拼音:hóng hán jù dú
指丰富的藏书。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詎意零落异时,遽同草木,鸿函鉅櫝,散若晨星。”
词语解释:龟玉毁椟  拼音:guī yù huǐ dú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语出《论语·季氏》:“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櫝中,是谁之过与?” 邢昺 疏:“言是典守者之过也,以喻主君有闕,是辅相者之过也。”《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且授任分忧,叨荣冒宠,龟玉毁櫝,谁之咎歟!俯閲指陈,不胜惭恧。”
词语解释:案椟  拼音:àn dú
案卷。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先朝臣僚,有得罪谴謫者,乞下御史台、审刑院、刑部、大理寺,据实録院所要案櫝,画时供借。”
词语解释:松椟  拼音:sōng dú
古兵器名。属矛类。《释名·释兵》:“松櫝,长三尺,其矜宜轻,以松作之也。櫝,速櫝也,前刺之言也。”一说即矛。参阅《释名疏证补》
词语解释:帑椟  拼音:tǎng dú
钱柜。 唐 陆贽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是以务鳩敛而厚其帑櫝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词语解释:密椟  拼音:mì dú
密藏于匣中。 唐 独孤郁 《上权侍郎书》:“有照乘之珍而密櫝之,有切玉之利而谨橈之。”
词语解释:籯椟  拼音:yíng dú
亦作“籝櫝”。 籯和椟。泛指存放珍宝的器具。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原序》:“媲夫良金美玉,籝櫝一啟,而观者必知其寳也。”
词语解释:筐椟  拼音:kuāng dú
竹箱木柜。《金史·章宗纪二》:“己酉,詔自今筐櫝床榻之饰毋以金玉。”
词语解释:竿椟  拼音:gān dú
犹竿牍。 宋 戴埴 《鼠璞·中涓》:“今人通竿櫝言典籤,王府官也。”
词语解释:笥椟  拼音:sì dú
竹匣,竹箱。 清 唐孙华 《再哭姜西溟》诗:“畴昔所著书,笥櫝犹缄藏。”
词语解释:笔椟  拼音:bǐ dú
犹信函。櫝,函。凡缄藏物件者称櫝。 元 吴莱 《严陵应仲章自杭寄书至赋此答之》:“门垣成隐逸,笔櫝到畊樵。”
词语解释:玉椟  拼音:yù dú
玉匣。《左传·昭公七年》:“ 燕 人归 燕姬 ,赂以瑶罋、玉櫝、斝耳,不克而还。”《史记·龟策列传》:“王独不闻玉櫝隻雉,出於 昆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