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七感上声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上声
 韵 上声
 韵 平声

拼音:qiàn 繁体或异体字:感韵,另见

槧 qiàn
〈名〉
  • (形声。从木,斩声。本义:书板,古代削木为牍,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叫椠)
  • 同本义
  • 椠,牍朴也。从木,斩声。谓未书之版长三尺,其小者曰札曰牒。——《说文》
  • 怀铅握椠。——《西京杂记》
  • 又如:椠工(刻字工);椠刻(刊刻);椠匠(刻字匠人)
  • 书的刻本 。如:椠铅(指读书、作诗文);宋椠;元椠;椠人(读书而有见识之人)
康熙字典

  • 《唐韻》慈染切《集韻》疾染切,𠀤𦾶上聲。 (俭韵)
  • 《說文》牘樸也。《徐》曰始削麤樸也。《王充·論衡》斷木爲槧。《釋名》槧,漸也。槧板長三尺,言漸漸然長也。《揚子·法言》叔孫通,槧人也。《西京雜記》揚雄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俗之語,作方言。
  • 又《癸辛雜識》𥳑槧古無有也,始於王安石,其後盛行,淳熙閒𥳑板幾廢。
  • 又《唐韻》才敢切《集韻》在敢切,𠀤音嵌。 (感韵)
  • 《玉篇》削板牘。
  • 又《唐韻》《集韻》《類篇》𠀤七豔切,塹去聲。 (艳韵)
  • 又《韻會》七廉切,音僉。 (盐韵)
  • 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