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檐楹 拼音:yán yíng
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羣鸟巢庭树,乳雀飞簷楹。”词语解释:前楹 拼音:qián yíng
殿堂前部的柱子。 唐 李白 《秋夕抒怀》诗:“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宋史·礼志五》:“前楹施帘,设东阁殿后之左右。”《金史·礼志五》:“大乐署设登歌之乐於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词语解释:轩楹 拼音:xuān yíng
(1).堂前的廊柱。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呼儿具纸笔,隐几临轩楹。”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势压苍崖险可惊,攀云半日到轩楹。” 清 盛锦 《空舲峡》诗:“爱此民居壮,凌空驾轩楹。”
(2).借指廊间。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宋 沉辽 《春日中和堂》诗:“春风迎我咲,宛转入轩楹。”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议婚》:“帘幙捲东风,翔集迁鶯贺燕;轩楹敞南岳,争看起凤腾蛟。”词语解释:两楹 拼音:liǎng yíng
(1).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礼记·投壶》:“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賔就筵。”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戚 宋万 於两楹兮,废 周 邵 於遐夷。”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 况 与二三子,列坐分两楹。”
(2).《礼记·檀弓上》:“ 殷 人殯於两楹之间。”后亦以“两楹”借指停放棺柩、举行祭奠之所。《公羊传·定公元年》:“正棺於两楹之间,然后即位。” 晋 陆机 《挽歌》之一:“舍爵两楹位,启殯进灵轜。”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3).《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因以“两楹”。表示人之将终。《北史·薛辩传》:“ 裕 曰:‘近梦,恐有两楹之忧。’”
(4).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两楹告兆,万乘兴哀。”词语解释:山楹 拼音:shān yíng
(1).用山石凿成的石柱。《楚辞·哀时命》:“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於水渚。” 王逸 注:“言己虽穷,犹凿山石以为室柱。”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方被霜露,裹粮洲岛,凿山楹为室,永与黿鼉为邻。”
(2).指山中房屋。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 钱振伦 注引《卓氏藻林》:“山楹,山房也。” 唐 寒山 《诗》之六九:“有人兮山楹,云卷兮霞缨。” 元 马祖常 《姚左司墨竹为贾仲章尚书赋十韵》:“江渚春生雨,山楹夜宿云。”词语解释:丹楹 拼音:dān yíng
(1).用朱漆涂柱。《穀梁传·庄公二十三年》:“秋,丹 桓 宫楹。礼,天子诸侯黝堊,大夫仓,士黈。丹楹,非礼也。”《汉书·货殖传》:“及 周 室衰,礼法堕,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节藻棁。”
(2).朱漆的楹柱。借指华丽之居。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茅茨艶於丹楹,采椽珍於刻桷。” 唐 李绅 《过吴门》诗:“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剪灯馀话·至正妓女行》:“丹楹陡峻栖鳷鹊,华表玲瓏鏤角端。”词语解释:倚楹 拼音:yǐ yíng
靠在柱上。《后汉书·卢植传》:“ 植 闻嫠有不恤纬之事, 漆室 有倚楹之戚,忧深思远,君子之情。”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词语解释:雕楹 拼音:diāo yíng
饰有浮雕、彩绘的柱子,装饰华丽的柱子。 汉 张衡 《西京赋》:“雕楹玉磶,绣栭云楣。”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当昔全盛之时,金舖玉砌,鏤槛雕楹,想称杰构。”
彫楹:刻绘文采的屋柱。词语解释:画楹 拼音:huà yíng
有彩绘的堂柱。 唐 吴融 《和严谏议萧山庙十韵》:“老狖寻危栋,秋蛇束画楹。” 唐 李洞 《龙州韦郎中先梦六赤后因打叶子以诗上》:“红蜡香烟扑画楹,梅花落尽 庾楼 清。” 宋 杨亿 《宣曲二十二韵》:“莲的沉寒水,芝房照画楹。”词语解释:奠楹 拼音:diàn yíng
《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后因以“奠楹”为死亡的婉词。 唐 薛稷 《润州刺史王美畅妻长孙氏墓志》:“ 圣历 元年, 王府君 止坐挻灾,奠楹俄及。” 明 袁宗道 《挽周老师》诗之一:“奠楹期已迫,曳履忽无声。” 清 赵翼 《六哀诗·故傅文忠公》:“公竟染危疾,还朝遽奠楹。”词语解释:百楹 拼音:bǎi yíng
楹柱极多,借指广厦。 宋 黄庭坚 《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诗:“百楹书万卷,少子似翁贤。”词语解释:旅楹 拼音:lǚ yíng
众多的楹柱。《诗·商颂·殷武》:“松桷有梴,旅楹有闲。” 朱熹 集传:“旅,众也。” 晋 左思 《魏都赋》:“旅楹闲列,暉鉴抰振。”词语解释:桓楹 拼音:huán yíng
(1).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柱上有孔,穿索悬棺以入墓穴。《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孔颖达 疏:“桓,大也。楹,柱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桓楹,天子、诸侯葬时下棺之柱,其上有孔,以穿繂索,悬棺而下,取其安审,事毕即闭壙中。”
(2).华表。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桓楹者,即今之华表也。”词语解释:层楹 拼音:céng yíng
指高楼大厦。 南朝 宋 鲍照 《咏双燕》:“意欲巢君幕,层楹不可窥。” 唐 王勃 《临高台》诗:“朱轮翠盖不胜春,叠榭层楹相对起。”词语解释:连楹 拼音:lián yíng
(1).楹柱一根接一根。形容建筑物华美宽敞。 唐 李绅 《东武亭》诗:“緑波春水湖光满,丹槛连楹碧嶂遥。” 明 高道素 《上元赋》:“若夫通衢广肆,大邑都城,层楼叠观,复柱连楹。”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寺院》:“郡人神之,乃度地立庙,连楹曲廊,有庭有堂。”
(2).充满房室。喻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吴会 、 金陵 ,擅名文献,刻本至多,鉅帙类书,咸会萃焉……虽连楹丽栋,蒐其奇秘,百不二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词语解释:榱楹
椽子;柱子。楹:厅堂的前柱词语解释:凿楹 拼音:záo yíng
见“ 凿楹纳书 ”。
词语解释:凿楹纳书 拼音:záo yíng nà shū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晏子春秋·杂下三十》:“ 晏子 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亦省作“ 凿楹 ”。 南朝 梁 吴均 《边城将》诗之二:“留书应凿楹,传功须勒社。”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徐渊子 诗:‘……过庭遗训在,凿楹故书存。’”词语解释:九楹 拼音:jiǔ yíng
言柱之多。形容建筑宏伟。 唐 李贺 《公莫舞歌》:“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甖。”词语解释:栋楹 拼音:dòng yíng
梁柱。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於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甎之破缺者……治之则已。”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亙为栋楹,齐为閫閾。” 宋 苏辙 《光州开元寺重修大殿记》:“栋楹峻峙,瓦甓緻密。”词语解释:金楹 拼音:jīn yíng
金色华丽的屋柱。《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金楹齐列,玉舄承跋。” 刘良 注:“金楹,金饰柱。”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四:“朱霞拂綺树,白云照金楹。” 唐 李商隐 《为李贻孙上李德裕启》:“金楹假荫,望同相贺之禽;珠岸回光,庶及不枯之草。”词语解释:凤楹 拼音:fèng yíng
雕有凤凰的厅柱。 南朝 宋 鲍照 《拟青青陵上柏》诗:“孚愉鸞阁上,窈窕凤楹前。”词语解释:岩楹 拼音:yán yíng
高大的房屋。 唐 王勃 《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巖楹左峙,俯映玄潭;野径斜开,旁连翠渚。”词语解释:门楹 拼音:mén yíng
指两楹上方的横木。《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可怜这妇人忍气不过,寻了两条脚带,拴在门楹上,自縊身亡。”词语解释:梁楹 拼音:liáng yíng
梁柱。比喻身负重任的人。《新唐书·韦皋等传赞》:“ 皋 、 建封 、 弘 本诸生, 震 兴田亩间,未有以异人,及投隙龙驤,皆为国梁楹,光奋一时。”词语解释:櫩楹 拼音:yán yíng
屋檐及柱子。泛指廊屋。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櫳。” 宋 陆游 《雨中作》诗:“空濛初喜洒櫩楹,忽听空阶点滴声。”词语解释:午楹 拼音:wǔ yíng
殿堂正门的前柱。 清 曹寅 《谒孟庙》诗:“殿陛肃乔木,鑪烟开午楹。”词语解释:彫楹
刻绘文采的屋柱词语解释:东楹 拼音:dōng yíng
厅堂东侧的柱子。《仪礼·聘礼》:“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左传·成公六年》:“ 郑伯 如 晋 拜成, 子游 相,授玉于东楹之东。 士贞伯 曰:‘ 郑伯 其死乎!自弃也已。’” 杜预 注:“《礼》:授玉两楹之间。 郑伯 行疾,故东过。” 孔颖达 疏:“《传》言‘东楹之东’,以讥 郑伯 行速。”词语解释:株楹 拼音:zhū yíng
树株作的屋柱。形容房屋简陋。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序》:“ 孟献 高宇以美室, 原宪 蓬门而株楹。”词语解释:弥楹 拼音:mí yíng
布满厅堂。楹,厅堂前部的柱子,借指厅堂。《楚辞·刘向〈九叹·思古〉》:“ 西施 斥於北宫兮, 仳倠 倚於弥楹。” 王逸 注:“弥,犹徧也。楹,柱也。言 西施 美好,弃於后宫,不见进御, 仳倠 丑女,反倚立徧两楹之间,侍左右也。”词语解释:楯楹 拼音:dùn yíng
栏杆和楹柱。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南楯楹,景怪烛。” 岑仲勉 集解:“楯楹,阑杆楹柱之类。”词语解释:絜楹 拼音:jié yíng
比喻圆滑谄谀,善于揣度人之所好。《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一本作“洁楹”。 王逸 注:“顺滑泽也。” 朱熹 集注:“絜楹未详,或疑如《大学》‘絜矩’之‘絜’谓围束之也;楹,屋柱,亦圆物,又以脂灌韦而絜之,是以突梯滑稽而无所止也。” 姜亮夫 校注引 吕向 曰:“絜楹,谓同諂諛也。” 蒋天枢 校释:“楹,屋柱。絜,围而度之。絜楹,喻善能揣度权贵者之所好。”词语解释:刮楹 拼音:guā yíng
刮削摩擦过的柱子。《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刮,刮摩也。” 孔颖达 疏:“刮楹者,刮,摩也;楹,柱也。以密石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