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七感上声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首字词组
榄香榄酱榄糖榄仁    

词语解释:榄香  拼音:lǎn xiāng
即橄榄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橄榄》:“其木脂状如黑胶者,土人採取爇之,清烈,谓之欖香。”参见“ 橄欖香 ”。
词语解释:橄榄香  拼音:gǎn lǎn xiāng
用橄榄木脂等做的香料。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香》:“橄欖香,橄欖木脂也。状如黑胶飴, 江 东人取黄连木及枫木脂以为欖香,葢其类出于橄欖,故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格在黄连枫香之上。”
词语解释:榄酱  拼音:lǎn jiàng
指橄榄肉捶碎干放后出现的霜状物。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橄榄》:“又有緑欖色緑,乌欖色青黑,肉烂而甘,取肉捶碎乾放,自有霜如白盐,谓之欖酱。”
词语解释:榄糖  拼音:lǎn táng
即橄榄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橄榄》﹝集解﹞引 苏颂 曰:“其枝节间有脂膏如桃胶,南人採取和皮、叶煎汁,熬如黑餳,谓之欖糖。用泥船隙,牢如胶漆,着水益乾也。”参见“ 橄欖糖 ”。
词语解释:橄榄糖  拼音:gǎn lǎn táng
用橄榄树脂和皮叶熬制的胶脂。可以涂补船只。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橄欖﹞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採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餳,谓之橄欖糖,用泥船损,乾后坚于胶漆,著水益乾耳。”
词语解释:榄仁  拼音:lǎn rén
橄榄核内柔软的部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橄榄》:“惟乌欖仁最肥大,有文层迭如海螵蛸状而味甘美,谓之欖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