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末字词组
豫樟香樟钓樟     

词语解释:豫樟  拼音:yù zhāng
见“ 豫章 ”。
词语解释:豫章  拼音:yù zhāng
(1).亦作“ 豫樟 ”。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左传·哀公十六年》:“ 子期 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樟, 宋 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 张守节 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唐 杜甫 《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清 钱芳标 《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斵樗散全。”一说,指樟木。《后汉书·王符传》:“今者京师贵戚,必欲 江 南檽梓豫章之木。” 李贤 注:“豫章,即樟木也。”
(2).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南史·王俭传》:“ 丹阳 尹 袁粲 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栢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系》:“儿呵,他风流顿折豫章材。”
(3).古台观名。《文选·班固〈西都赋〉》:“集乎 豫章 之宇,临乎 昆明 之池。”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上林 有 豫章观 。”《文选·张衡〈西京赋〉》:“ 豫章 珍馆,揭焉中峙。” 薛综 注:“皆豫章木为臺馆也。”《文选·张衡〈西京赋〉》:“登 豫章 ,简矰红。” 薛综 注:“ 豫章 ,池中臺也。”
(4).指 宋 黄庭坚 。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 豫章 一人。”按, 黄 为 江西 人。 豫章 ,古郡名,治所在今 江西 南昌 。
词语解释:香樟  拼音:xiāng zhāng
樟树的俗称。因全株有香气,故称。
词语解释:钓樟  拼音:diào zhāng
树木名。又名乌樟。落叶亚乔木,高丈馀,叶长椭圆,花色黄。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钓樟》:“樟有大、小二种,紫、淡二色。此即樟之小者。按 郑樵 《通志》云:钓樟亦樟之类。即《尔雅》所谓‘棆,无疵’是也。又 相如 赋云:楩、楠、豫、章。 颜师古 注云:豫即枕木,章即樟木。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别。观此,则豫即《别録》所谓钓樟也。根似乌药香,故又名乌樟。”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钓樟》:“钓樟为落叶亚乔木,山地自生, 杭州 有之。高丈餘,皮表有黑斑,叶作长椭圆形,背有赤毛,互生。春月开花,花小而色黄,形如繖。实黑大如碗豆。一名乌樟,或作为鉤樟者误。其叶……类榆,有香似樟脑,可避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