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橐拼音:tuó 繁体或异体字:槖属 药韵
 
 
槖 tuó〈名〉 
(形声。从槖省,石声。)同本义槖,囊也。——《说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宁子职纳槖饘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乃裹糇粮,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卬家将军以为(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簪笔者,插笔于首。”橐金数千。——清·张廷玉《明史》鼓风吹火器具炉橐,橐以牛皮。——《墨子·备穴》 
橐 tuó〈象〉
〈动〉 
通“托”,依附重争士橐。(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韩非子·五蠹》 康熙字典橐古文:𡇈
 《唐韻》《集韻》𠀤他各切,音拓。 《說文》囊也。《唐韻》囊無底。《詩·大雅》于橐于囊。《毛傳》小曰橐,大曰囊。《左傳·宣二年》趙盾見靈輒,爲簞食與肉,置諸橐而與之。又冶器也。《老子·道德經》天地之閒,其猶橐籥乎。《註》橐者外之櫝,所以受籥也。籥者內之管,所以鼓橐也。《淮南子·本經訓》鼓橐吹埵,以消銅鐵。又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又橐橐,杵聲也。《詩·小雅》椓之橐橐。又橐駝,獸名。言其負囊橐而駝物也。《揚雄·長楊賦》敺橐駝,燒𤑺蠡。又橐臯,吳地。《春秋·哀十二年》公會吳于橐臯。《漢書》屬九江郡。又《唐韻》章夜切,音柘。 義同。又《集韻》都故切,音妒。 木名。按:《說文》別立橐部,今倂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