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橦布 拼音:tóng bù
橦花织成的布。 唐 王维 《送李员外贤郎》诗:“鱼牋请诗赋,橦布作衣裳。” 唐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诗:“ 汉 女输橦布, 巴 人讼芋田。” 清 郑鉽 《送族弟瀛洲之官安县七十韵》:“芋田收每倍,橦布美莫嫓。”词语解释:橦花 拼音:tóng huā
见“ 橦华 ”。
词语解释:橦华 拼音:tóng huá
亦作“ 橦花 ”。 木本棉花。《文选·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麪有桄榔。” 刘逵 注引 张揖 曰:“橦华者,树名橦,其花柔毳,可绩为布也。出 永昌 。” 唐 韩翃 《送李明府赴连州》诗:“春服橦华细,初筵木槿芳。” 宋 孙光宪 《和南越诗》逸句:“晓厨烹淡菜,春杼种橦花。” 锺遐 《从兰溪出土的棉毯谈到我国南方棉纺织的历史》:“橦华就是棉花,直到 元 代还有人称棉花为橦花的。”词语解释:橦末 拼音:tóng mò
见“ 橦末之伎 ”。
词语解释:橦末之伎 拼音:tóng mò zhī jì
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文选·张衡〈西京赋〉》:“百马同轡,骋足并驰,橦末之伎,态不可弥。” 薛综 注:“於橦末作其形状。”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彀中时落羽,橦末乍升猱。” 清 赵翼 《岁暮宴集梨园小部纵饮追欢即席有作》诗:“凭他橦末 都卢 戏,演出人间傀儡塲。”词语解释:橦橦 拼音:tóng tóng
象声词。鼓声。 三国 魏 缪袭 《尤射·志服》:“榜人击鼓,其声橦橦。”词语解释:橦华 拼音:tóng huá
亦作“ 橦花 ”。 木本棉花。《文选·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麪有桄榔。” 刘逵 注引 张揖 曰:“橦华者,树名橦,其花柔毳,可绩为布也。出 永昌 。” 唐 韩翃 《送李明府赴连州》诗:“春服橦华细,初筵木槿芳。” 宋 孙光宪 《和南越诗》逸句:“晓厨烹淡菜,春杼种橦花。” 锺遐 《从兰溪出土的棉毯谈到我国南方棉纺织的历史》:“橦华就是棉花,直到 元 代还有人称棉花为橦花的。”词语解释:橦棚 拼音:tóng péng
古代攻城的战车。《孙子·形》“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唐 李筌 注:“夫善用兵者:守则深壁,多具军食,善其教练;攻其城,则尚橦棚、云梯、土山、地道。”词语解释:橦末之伎 拼音:tóng mò zhī jì
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文选·张衡〈西京赋〉》:“百马同轡,骋足并驰,橦末之伎,态不可弥。” 薛综 注:“於橦末作其形状。”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彀中时落羽,橦末乍升猱。” 清 赵翼 《岁暮宴集梨园小部纵饮追欢即席有作》诗:“凭他橦末 都卢 戏,演出人间傀儡塲。”词语解释:橦车 拼音:tóng chē
古代的冲锋车。《旧唐书·李光弼传》:“贼恃众直逼其城,以车二乘载木鹅、蒙衝、鬭楼、橦车随其后。”《资治通鉴·宋营阳王景平元年》:“﹝ 竺夔 ﹞作四重堑, 魏 人填其三重,为橦车以攻城。”词语解释:橦竿 拼音:tóng gān
古代杂技中的爬竿。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仁庙 初即位,秋宴百戏有缘橦竿者,忽坠地,碎其首死。”参见“ 橦末之伎 ”。
词语解释:橦末之伎 拼音:tóng mò zhī jì
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文选·张衡〈西京赋〉》:“百马同轡,骋足并驰,橦末之伎,态不可弥。” 薛综 注:“於橦末作其形状。”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彀中时落羽,橦末乍升猱。” 清 赵翼 《岁暮宴集梨园小部纵饮追欢即席有作》诗:“凭他橦末 都卢 戏,演出人间傀儡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