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欧阳 拼音:ōu yáng
复姓。词语解释:欧苏 拼音:ōu sū
宋 散文大家 欧阳修 和 苏轼 的并称。 金 王若虚 《送吕鹏举赴举序》:“故必探《语》《孟》之渊源,擷 欧 苏 之菁英。”词语解释:欧冶 拼音:ōu yě
(1).即 欧冶子 。 春秋 时著名铸剑工。《吕氏春秋·赞能》:“得十良剑,不若得一 欧冶 。”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 公输子 以规矩, 欧冶 以熔铸。”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虽有拟断之剑,犹谓之不及 欧冶 之所铸也。”
(2).借指铸剑工。 唐 裴夷直 《观淬龙泉剑》诗:“ 欧冶 将成器, 风胡 幸见逢。”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因此上向炉边 欧冶 ,早成就匣里纯鉤。”词语解释:欧虞 拼音:ōu yú
唐 代大书法家 欧阳询 与 虞世南 的并称。《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后人论书, 欧 、 虞 、 褚 、 陆 ,皆有异论。” 宋 陆游 《唐希雅雪鹊》诗:“我评此画如奇书, 颜 筋 柳 骨追 欧 虞 。” 清 吴嘉纪 《赠汪秋涧》诗:“ 欧 虞 及 颜 柳 ,生气盈丈尺。”词语解释:欧梅 拼音:ōu méi
宋 诗人 欧阳修 和 梅尧臣 的并称。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七:“讳学 金陵 犹有説,竟将何罪废 欧 梅 。”词语解释:欧褚 拼音:ōu chǔ
(1).唐代大书法家 欧阳询 与 褚遂良 的并称。 宋 梅尧臣 《观宋中道书画》诗:“ 钟 王 真蹟尚可睹, 欧 褚 遗墨非因模。”
(2).指 欧 褚 的书体。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丁巳夏日寿吴静安太史》词:“楸枰茗椀,笛牀书幌,棐几閒摹 欧 褚 。”词语解释:欧冶剑 拼音:ōu yě jiàn
春秋 时著名剑工 欧冶子 所铸的剑。相传他曾为 越王 铸五剑,为 楚王 铸三剑。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子 、 干将 凿 茨山 ,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唐 章孝标 《思越州山水寄朱庆馀》诗:“还将 欧冶 剑,更淬 若耶 泉。”词语解释:欧书 拼音:ōu shū
指 唐 代书法家 欧阳询 的书体。 唐 孙棨 《北里志·王团儿》:“何事 博陵 崔四十 , 金陵 腿上逞 欧 书?”词语解释:欧刀 拼音:ōu dāo
古 欧冶子 所作之剑。后泛指刑人之刀或良剑。《后汉书·虞诩传》:“狱吏劝 詡 自引, 詡 曰:‘寧伏欧刀,以示远近。’” 李贤 注:“欧刀,刑人之刀也。”《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元年》:“赐以欧刀。” 胡三省 注:“古 欧冶子 善作剑,故谓剑为欧刀。” 柳亚子 《吊刘丙生烈士》诗:“沧海波填精卫石,欧刀梦断 楚 江潮。”词语解释:欧曾 拼音:ōu zēng
宋 散文大家 欧阳修 与 曾巩 的并称。 清 黄宗羲 《续师说》:“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輒駡 欧 曾 ; 兔园 蒙师,摇笔即毁 朱 陆 。”词语解释:欧人 拼音:ōu rén
(1).瓯人。欧,通“ 甌 ”。古 越族 的一支。《逸周书·王会》:“ 欧 人蝉蛇。” 孔晁 注:“ 东越 , 欧 人也。比 交州 。”
(2). 欧洲 人。 林纾 《村先生》诗:“强国之基在蒙养,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陵驾 欧 人上。”词语解释:欧攘 拼音:ōu rǎng
打击。欧,通“ 殴 ”。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全 蜀 虽定,羣凶未败。帝命我公,欧攘怀柔。”词语解释:欧墨 拼音:ōu mò
即 欧 美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 欧 墨 ,欲采掇其文化,而纳之宗邦。” 马和 《变雅楼三十年诗征题词》:“文明开发真吾事, 欧 墨 新潮尽向东。”参见“ 欧美 ”。
词语解释:欧美 拼音:ōu měi
指 欧洲 和 美洲 。泛指西方国家。 章开沅 林增平 等《辛亥革命史》第四章第一节:“还有部分青年留学 欧 美 ,远赴 英 、 德 、 美 、 比 、 法 、 奥 、 俄 等国,但人数不多,而且大多是官派留洋者。”词语解释:欧风 拼音:ōu fēng
指 欧洲 传来的思想、风俗、习惯、制度等。 宁调元 《感怀》诗:“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 欧 风唱自由。”词语解释:欧轧 拼音:ōu zhá
象声词。推门声。 唐 司空图 《冯燕歌》:“故故推门掩不开,似教欧轧传言语。”词语解释:欧文 拼音:ōu wén
(robertowen,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合作社运动的创始人,英国职工会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还创办“新协和村”,作为实现他政治理想的示范,结果失败。著作有《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等。词语解释:欧泄 拼音:ōu xiè
亦作“ 欧洩 ”。 上吐下泻。《汉书·严助传》:“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唐 韩愈 《谴疟鬼》诗:“求食欧洩间,不知臭秽非。”词语解释:欧血 拼音:ōu xuè
吐血。《史记·张丞相列传》:“ 嘉 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 错 ,乃先请之,为 错 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北齐书·杨愔传》:“悲感慟哭,欧血数升,遂发病不成行。”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杂耕心未已,欧血事辛酸。” 宋 苏轼 《墨宝堂记》:“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拊心欧血,几死而仅存。” 清 曾国藩 《〈欧阳生文集〉序》:“ 桐城 沦为异域,既克復失, 戴钧衡 全家殉难,身亦欧血死矣。”词语解释:欧洲 拼音:ōu zhōu
欧罗巴洲的简称。东半球西北部的一个洲,北边是北冰洋(主要的细分部分是喀拉海、巴伦支海、白海);东边是亚洲(有时把欧洲和亚洲当作一个大陆——欧亚大陆),以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为界;南边是亚洲的伊朗和土耳其、黑海、地中海(主要的细分部分是爱琴海、爱奥尼亚海、亚得里亚海、第勒尼安海、利古里亚海);西边是大西洋(主要的细分部分是比斯开湾、北海、挪威海)。面积1,04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属岛屿),是仅大于大洋洲的世界第六大洲词语解释:欧美 拼音:ōu měi
指 欧洲 和 美洲 。泛指西方国家。 章开沅 林增平 等《辛亥革命史》第四章第一节:“还有部分青年留学 欧 美 ,远赴 英 、 德 、 美 、 比 、 法 、 奥 、 俄 等国,但人数不多,而且大多是官派留洋者。”词语解释:欧母 拼音:ōu mǔ
宋 欧阳修 早岁丧父,母 郑氏 督教甚严,家贫无纸笔,尝以荻画地教子。事见 殴阳修 《泷冈阡表》。后因以“欧母”为称颂贤母之词。词语解释:欧捶 拼音:ōu chuí
殴打。欧,通“ 殴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疑其不信,欧捶服之。”词语解释:欧打 拼音:ōu dǎ
殴打。欧,通“ 殴 ”。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律上説欧打平人,因而致死者抵命。”词语解释:欧歌 拼音:ōu gē
讴歌,歌颂。欧,通“ 謳 ”。《隶释·汉三公山碑》:“百姓欧歌,得我惠君。” 洪适 释:“碑以‘欧’为‘謳’。”词语解释:欧杖 拼音:ōu zhàng
殴打。欧,通“ 殴 ”。《后汉书·薛包传》:“ 包 日夜号泣,不能去,至被欧杖。”词语解释:欧恶 拼音:ōu è
恶心欲吐。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人有病而啜粥者,於吐下之后可也。未吐下时而先啜粥,非直滋病,亦欧恶不能下噲咽。”词语解释:欧吐 拼音:ōu tǔ
呕吐。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驭吏嗜酒,醉,欧吐 吉 车茵。”《北史·李士谦传》:“事母以孝闻,母曾欧吐,疑中毒,因跪尝之。”词语解释:欧姆 拼音:ōu mǔ
电阻单位。在直流电路中,电路电压为1伏特,电流为1安培时,电路电阻即为1欧姆。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 德国 物理学家 欧姆 (GeorgSimonOhm)而命名的。词语解释:欧击 拼音:ōu jī
殴打。欧,通“ 殴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於是连加欧击,復夺所执箠,箠之百餘。”《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 杨志诚 过 太原 , 李载义 自欧击,欲杀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宣州孟郎中》:“便为摔着地上,加欧击,驱令荷担行。”词语解释:欧化 拼音:ōu huà
模仿 欧洲 的风俗、习惯、制度等。 黄质 《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佉卢旁行竞 欧 化,变色风云惊叱咤。”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文法有些 欧 化……何况体式更奇于 欧 化。”词语解释:欧剑 拼音:ōu jiàn
即 欧冶 剑。 明 李东阳 《傅日全举进士次汝贤文敬韵》之一:“曾听 干将 跃冶声,又看欧剑发精英。”参见“ 欧冶剑 ”。
词语解释:欧冶剑 拼音:ōu yě jiàn
春秋 时著名剑工 欧冶子 所铸的剑。相传他曾为 越王 铸五剑,为 楚王 铸三剑。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子 、 干将 凿 茨山 ,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唐 章孝标 《思越州山水寄朱庆馀》诗:“还将 欧冶 剑,更淬 若耶 泉。”词语解释:欧侯 拼音:ōu hòu
复姓。 汉 有 欧侯氏 。见《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词语解释:欧体 拼音:ōu tǐ
以唐代欧阳询、欧阳通的书法作品为范本的一种字体,其主要特点为笔划刚劲有力,结构谨严词语解释:欧亚大陆 拼音:ōu yà dà lù
欧洲和亚洲连在一起的大陆词语解释:欧阳予倩 拼音:ōu yáng yǔ qiàn
(1889-1962)演员,戏剧家。湖南浏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春柳社。回国后倡导新剧运动。1926年任民新影片公司编导。1929年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1932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时期任广西艺术馆馆长。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和中国舞协主席。有话剧剧本《桃花扇》、《黑奴恨》;电影剧本《玉洁冰清》、《天涯歌女》;论著《自我演剧以来》、《电影半路出家记》等。词语解释:欧诟 拼音:ōu gòu
打骂。欧,通“ 殴 ”。 唐 元稹 《叙奏》:“ 徐 帅邮传其柩,柩至 洛 ,其下欧詬主邮吏。”词语解释:欧逆 拼音:ōu nì
呕吐。《急就篇》卷四:“消渴欧逆欬懣让。” 颜师古 注:“吐而不下食也。”词语解释:欧越 拼音:ōu yuè
即 瓯越 。古 越 人聚居之地。今 浙江 永嘉 一带。欧,通“ 甌 ”。 明 张煌言 《寄纪石青》诗:“ 欧越 玄云自卷舒, 勾吴 落月空分剖。”参见“ 甌2越 ”。词语解释:欧阳尚书 拼音:ōu yáng shàng shū
汉 欧阳生 所传的今文《尚书》。《后汉书·孙期传》:“ 济南 伏生 传《尚书》,授 济南 张生 及 千乘 欧阳生 。 欧阳生 授同郡 儿宽 , 宽 授 欧阳生 之子,世世相传,至曾孙 欧阳高 ,为‘尚书欧阳氏学’。”《东观汉记·杨震传》:“受《欧阳尚书》於 桓郁 。”词语解释:欧虞法 拼音:ōu yú fǎ
唐 欧阳询 和 虞世南 的书体法式。 清 钮琇 《觚賸·石经》:“按六朝以前用分隶,今石经皆正书,且多仿 欧 虞 法,知其 唐 人书无疑。”词语解释:欧阳修 拼音:ōu yáng xiū
(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水(今属江西)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早年曾支持范仲淹的改革,但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政治上比较保守。他是北宋文坛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列为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词语解释:欧洲美元 拼音:ōu zhōu měi yuán
存放在美国境外的美元。因最初由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银行从事这类美元的交易业务,故称。后境外美元的业务扩展到欧洲以外地区,存放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美元称为“亚洲美元”。这种美元的交易不受美国和交易所在国的国内银行法规的管制。词语解释:欧洲共产主义 拼音:ōu zhōu gòng chǎn zhǔ yì
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潮。主张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应该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但不提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实行多党制。同时强调,要严格尊重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独立自主,各党之间应完全平等。词语解释:欧阳山 拼音:ōu yáng shān
(1908- )小说家。湖北荆州人。1926年在北伐军中做宣传工作,并主编《广州文学》。1933年参加左联。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文委常委。建国后曾任广东作协主席、《作品》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高干大》、《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等。词语解释:欧秦 拼音:ōu qín
宋 词人 欧阳修 和 秦观 的并称。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三三:“ 美成 词深远之致不及 欧 秦 。”词语解释:欧碧 拼音:ōu bì
一种浅绿色的牡丹花。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碧花止一品,名曰欧碧。其花浅碧而开最晚,独出 欧氏 ,故以姓著。”词语解释:欧罗巴人种 拼音:ōu luó bā rén zhǒng
也称“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居住在地中海周围的种族群。共同特征是:皮肤浅色,身材较高,面部较狭,直发或波发,眼睛从浅蓝到暗褐色,鼻子常有一高嵴,体毛发达。词语解释:欧洲联盟条约 拼音:ōu zhōu lián méng tiáo yuē
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词语解释:欧歍 拼音:ōu wū
呕吐。 汉 扬雄 《太玄·灶》:“脂牛正肪,不濯釜而烹,则欧歍之疾至。” 范望 注:“欧歍,吐逆之声。” 司马光 注:“欧,吐也;歍,心有所恶而吐也。”词语解释:欧詈 拼音:ōu lì
打骂。欧,通“ 殴 ”。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郑生夫妇》:“数欧詈厥妻,无復平时欢意。”词语解释:欧西 拼音:ōu xī
泛指 欧洲 及西方各国。 清 马建忠 《巴黎复友人书》:“当 回 人之灭 东罗马 也,辟疆展土, 欧 西为之重足而立。” 林纾 《〈闽中新乐府〉序》:“闻 欧 西之兴,亦多以歌诀感人者。”词语解释:欧骆 拼音:ōu luò
指 越王 。欧,通“ 甌 ”。《文选·张协〈杂诗〉之五》:“行行入幽荒, 欧骆 从祝髮。” 李周翰 注:“ 欧 , 越 名。 骆 , 越王 姓也。”词语解释:欧风美雨 拼音:ōu fēng měi yǔ
(1).喻 欧 美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一讲:“乃天不弃此优秀众大之民族,其始也得 欧 风 美 雨之吹沐;其继也得东隣维新之唤起。” 鲁迅 《南腔北调集·〈总退却〉序》:“‘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因为他们是首先觉到了在‘ 欧 风 美 雨’中的飘摇的,然而总还不脱古之英雄和才子气。”
(2).喻 欧 美 的侵略。 清 秋瑾 《自拟檄文》之二:“嗟夫! 欧 风 美 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黑籍冤魂》第三回:“坐使黄种飘流,白人猖獗。 欧 风 美 雨,日夕惊惶,赤县神州,演出弱肉强食的惨剧。”词语解释:欧瞻 拼音:ōu zhān
奔走惊视。欧,通“ 敺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猛兽欧瞻, 江水 折扬。”词语解释:欧脱 拼音:ōu tuō
匈奴语。即瓯脱。欧,通“ 甌 ”。 匈奴 筑以守边的土室。亦借指 匈奴 。 唐 李邕 《逸人窦居士神道碑》:“欧脱连头而受诛,穷庐屈膝而请命。”参见“ 甌脱 ”。
词语解释:瓯脱 拼音:ōu tuō
(1).古代少数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史记·匈奴列传》:“﹝ 东胡 ﹞与 匈奴 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边为甌脱。” 司马贞 索隐:“ 服虔 云‘作土室以伺 汉 人’。又《纂文》曰:‘甌脱,土穴也。’” 张守节 正义:“境上斥候之室为甌脱也。” 明 唐顺之 《度潮河》诗:“几处穹庐移就草,数家甌脱曲依泉。” 清 揆叙 《鹰坊歌》:“地偏寂寞少人住,但作甌脱供鹰坊。”
(2).指屯戍之人。《汉书·匈奴传上》:“其君长以下数千人皆驱畜产行,与甌脱战,所战杀伤甚众,遂南降 汉 。”
(3).边地;边境荒地。 宋 陆游 《送霍监丞出守盱眙》诗:“空闻甌脱嘶胡马,不见浮屠插霽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诗:“如何甌脱区区地,竟有违言为小球。” 王国维 《〈国学丛刊〉序》:“歷代开疆,尚多甌脱。”
(4).指两国分界的缓冲地带。 罗惇曧 《中法兵事本末》:“如彼提及,须由我措置,分界应於关外空地,作为甌脱。”词语解释:欧隅 拼音:ōu yú
房屋的角落。欧,通“ 区 ”。 汉 王充 《论衡·解除》:“昔 顓頊氏 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 江水 为疟鬼,一居 若水 为魍魎,一居欧隅之间,主疫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