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阮(半)[yuǎn,远近][fàn][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地名][详注1][xuǎn]


注1:鄢 音偃。地名。在郑。《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
[sǎn sàn,散布][动词][音旱。《集韵》性急也。][音管。悹悹,无依也。][dǎn][详注1][详注2]


注1:酇 《广韵》《正韵》作管切《韵会》祖管切,音纂。《集韵》聚也。《周礼·地官·遂人》四里为酇,五酇为鄙。又《礼·乐记》缀兆。《注》缀,谓酇舞者之位也。又《奔丧》乃为位。《注》位有酇列之处。
注2:棵 音緩。《廣韻》斷木也。《類篇》一曰新蒸束。
愿(半)[yuàn,动词][详注1][详注2]奿


注1:圈 《唐韵》巨万切《集韵》《韵会》具愿切,韏去声。地名。《公羊传·文十一年》楚子伐圈。《注》求阮反,一音卷。《字林》臼万反。
注2:畹 《集韵》纡愿切《正韵》迂绢切,音怨,田亩。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jiàn,间开][详注1][《广韵》乌患切,音畹。钩系也。亦作綄。][màn,动词][详注2][shān]


注1:栈 《广韵》《集韵》《韵会》士谏切《正韵》助谏切,輚去声。木栈道也。
注2:刬 又《韵会》初谏切,铲去声。攻也,平治也。《韩愈诗》活计以锄刬。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kuǎn 繁体或异体字:旱韵

欵 kuǎn
〈形〉
  • (会意。从欠,塞。省。本义:真诚;诚恳)
  • 同本义
  • 款,诚也。——《广雅·释诂一》
  • 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传》
  • 欲效其款款之愚。——《汉书·司马迁传》
  • 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后汉书·江革传》
  • 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荀子·修身》
  • 又如:款服(诚心归服);款款深深(亲切;恳挚);款交(至交);款语(亲切谈话);款语温言(真诚而柔和的话);款心(诚心);款迎(热情、殷切地欢迎);款住(殷勤地留住);款洽(诚恳接待;亲切交谈)
  • 通“窾”。空;空洞,不真实
  • 款启寡闻之民。——《庄子·达生》
  • 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汉书·司马迁传》
  • 款言不听,奸乃不生。
  • 又如:款言(空话);款空(空洞,空疏);款足(中间空的鼎足)
  • 缓,慢
  • 吴宫夜长官漏款,纻幕四垂灯焰暖。——元稹《冬白纻》
  • 点水晴蜒款款飞。——杜甫《曲江》
  • 又如:款段(从容徐缓的样子);款慢(慢慢地);款踏(缓缓地走,慢走)
款 kuǎn
〈名〉
  • 事项,条款
  • 现今暴骨停尸,是坐着那一款罪犯招因。——《元曲选·神奴儿》
  • 又如:条约的第六条第三款;款状(记录罪行的文件);款目(条款);款项(项目;条目)
  • 样子;样式;格式
  • 又劣弱不中于款。——《聊斋志异·促织》
  • 又如:不中于款(不合规格。中,符合。款,款式,规格);款制(式样);款儿(样子;式样。引申为“架子”)
  • 架子
  • 今儿当着这些人,倒做起方子的款儿来了。——《红楼梦》
  • 钱 。如:汇款;公款;筹款
  • 落款,书画上的题名 。如:上款;下款;款书(落款书写);款字(落款)
  • 款识,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 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汉书》
  • 条理
  • 不然,雷雨乱了,显得大圣无款也。——《西游记》
〈动〉
  • 款待,殷勤招待
  • 以款人事。——·李朝威《柳毅传》
  • 又如:款延(款待);款迓(殷勤接待);款宴(设宴款待);款遇(款待);款谢(款待答谢)
  • 敲,叩
  • 款关请见。——《史记·商君列传》
  • 海外殊俗,重泽款塞。——《史记·太史公自序》
  • 一旦款门来告。——柳宗元《钴鉧潭记》
  • 又如:款打(敲打);款塞(叩塞门);款关(叩关);款徼(叩塞门)
  • 求和;议和
  • 顾战款异局也,远近异势也。——王家桢《王少司马奏疏》
  • 又如:款局(和议的局面);款计(议和之计);款议(和谈)
  • 招供 。如:款占(供词);款辞(供词);款状(供状)
  • 留;歇息
  • 湖山有意留侬款。——杨万里《诚斋集》
  • 又如:款玩(逗留玩耍)
  • 到 。如:绕黄山而款牛首(绕道黄山而到牛首山)
  • 归顺
  • 辄屈膝叩首迎款。——·周容《芋老人传》
康熙字典

  • 《唐韻》《韻會》《正韻》苦管切。 (旱韵)
  • 《集韻》苦緩切,𠀤音窾。 (旱韵)
  • 《說文》意有所欲也。《徐鉉》曰𡪡塞也。意有所欲而猶塞,款款然也。《謝靈運詩》語往實款然。《註》款然,謂如其所欲。
  • 又《博雅》誠也,愛也。《楚辭·卜居》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註》悃悃款款,志純一也。《後漢·卓茂魯恭傳贊》卓魯款款,情慤德滿。《註》款款,忠誠也。
  • 又叩也,求通也。《晏子·雜篇》前驅款門。《史記·商君傳》由余聞之,款關請見。《太史公自序》重譯款塞。
  • 又至也。《張衡·西京賦》繞黃山而款牛首。
  • 又留也。《謝靈運詩》斷絕雖殊念,俱爲歸慮款。
  • 又款曲,猶委曲也。《後漢·光武紀》諸母相與語曰:文叔少時謹言,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謝靈運詩》辛勤風波事,款曲洲渚言。
  • 又科也。今章疏言列款,謂科條列之。
  • 又誌也。《史記·封禪書》汾陽得鼎,鼎大異於衆鼎,文鏤無款識。《前漢·郊祀志》鼎細小,又有款識。《註》師古曰:款,刻也。識,記也。《張世南·游宦記聞》款謂隂字,是凹入者。識謂陽字,是挺出者。《博古圖》款在外,識在內。夏器有款無識,商器無款有識。
  • 又空也。《莊子·達生篇》款啓寡聞之夫。《註》款,空也。啓,開也。如空之開,所見小也。《爾雅·釋器》鼎款足者謂之鬲。《疏》款,闊也。謂鼎足相去疎闊也。索隱曰:款者,空也。言其足中空也。而郭氏云鼎曲脚者,以款訓曲,故云曲脚。
  • 又與窾同。《史記·太史公自序》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窾言不聽,姦廼不生。《前漢·司馬遷傳》作款。
  • 又緩也。《後漢·馬援傳》乗下澤車,御款段馬。《註》款,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杜甫詩》點水蜻蜒款款飛。
  • 又水名。在宜陽。《水經注》款水有二源,並發而川逕引,謂之大款水也,合而東南入於洛。
  • 又款冬,花名。《董仲舒·答雨雹問》葶藶死於盛夏,款冬花於嚴寒。《急就篇註》款東卽款冬,亦曰款涷,以其凌寒叩冰而生,故爲此名。
  • 又《集韻》許斤切,音欣。 (文韵)
  • 人名。曹有公子款時。杜預讀。《說文》作㱁。或从柰作歀。《玉篇》俗作𣢾。
  • 按:舊註引款乃櫓聲,不知欸乃之欸本从矣从欠,音倚亥切,乃相應之聲,與款無取義,乃俗誤書耳。今訂正。詳七畫欸字註。𡪡字原从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