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七感上声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末字词组
欿欿       

词语解释:欿欿  拼音:kǎn kǎn
(1).同“ 坎坎 ”。象声词。《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 清 马瑞辰 通释:“《汉石经》‘欿欿伐轮兮’, 汉 刘表 、 京房 并以‘欿’为‘坎’……《广雅》:‘欿欿,声也。’鼓声为坎坎,伐木声亦为坎坎。”
(2).不自满足貌。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天子之毗縉绅大夫之师,而乐善无穷,谦谦焉,欿欿焉,常若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