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鱼平声 [jū][yú,我也][动词][yú,同欤][jū][详注1][jū][jū][jū,拮据][详注2][yú][详注3][qú][详注4][xū][shū][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详注5][音如。水名,在南郡。]


注1:涂 《广韵》直鱼切《集韵》陈如切,音除。水名。与滁同。《晋书·宣帝纪》王淩诈言吴人塞涂水。涂水即滁水。
注2:沮 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自土沮漆。《水经》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县北,东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即洛水也。《诗·地理考》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东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别。诗漆沮入于渭之上流。书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经注》肥如县,故肥子国,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吴志》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中。 又《广韵》侧鱼切《集韵》臻鱼切,音菹。姓也。黄帝史官沮诵,三国沮授。
注3:屠 《广韵》直鱼切《集韵》《韵会》音除。休屠,匈奴王号。休音朽。
注4:衙 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
注5:鐻 音渠。《集韵》金银器名。《山海经》青要之山,䰠武罗司之,穿耳以鐻。《郭璞曰》鐻,金银器名。《后汉·张奂传》遗金鐻八枚。《注》鐻,音渠。食器名。未详形制。《左思·魏都赋》鐻耳之杰。
末字词组
欷歔歊歔长歔歍歔吹歔   

词语解释:欷歔  拼音:xī xū
叹息声;抽咽声。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百姓欷歔,婴儿号慕。”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每当春秋时饗,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惸惸然欷歔惴惕,恐此事便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説时不住的欷歔叹息。” 茅盾 《昙》三:“她几次从梦中欷歔醒来,泪痕尚挂在眼角。”
词语解释:歊歔  拼音:xiāo xū
气蒸发貌。 唐 韩愈 《南山诗》:“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词语解释:长歔  拼音:cháng xū
犹长叹。《北史·元顺传》:“ 顺 鬚鬢俱张,仰面看屋,愤气奔涌,长歔而不言。”
词语解释:歍歔  拼音:wū xū
叹词。犹呜呼。《隶释·汉北海相景君铭》:“歍歔哀哉!”
词语解释:吹歔  拼音:chuī xū
奖掖;汲引。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仪令》:“贤从中庶( 刘遵 ),奄至殞逝……其生也,﹝吾﹞不能揄扬吹歔,使得骋其才用。今者为铭为集,何益既往!”参见“ 吹嘘 ”。
词语解释:吹嘘  拼音:chuī xū
(1).呼气。《隋书·儒林传·王孝籍》:“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返魂奇事》:“众仙女见 朱 某在侧,趁势吹嘘,如柳絮漾入晴空,飘扬无定。”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有海蛇一条,傍岸游泳,吹嘘吐沫,久而始隐。”
(2).指喘气急促。《水浒传》第十六回:“那十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嘆气吹嘘,对老都管説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我们直恁地苦。’”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 女娲 ﹞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呼吸吹嘘着,汗混和着。”
(3).比喻用力极小而成大事。 南朝 陈 徐陵 《檄周文》:“叱咤而平 宿豫 ,吹嘘而定 寿阳 。”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骄》:“吹嘘定 鲁 齐 ,谈笑平 吴 楚 。” 娲石女氏 《吊国民庆祝满政府之立宪》:“今我国民,不费吹嘘之力,汗血之劳,立宪幸福,拱手以得。”
(4).吹气使冷,嘘气使暖,吹冷嘘热可使万物枯荣。《后汉书·郑泰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李贤 注:“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谈论有所抑扬也。”
(5).比喻寒暖变化。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序:“故知柔条朽榦,吹嘘变其死生;落叶凋花,剪拂成其光价。” 清 秋瑾 《春草》诗:“吹嘘须着意,莫使感荣枯。”
(6).指风吹。 唐 孟郊 《哭李观》诗:“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风偃四方,吹嘘猛厉,悠然作云,雨下空际。”
(7).比喻奖掖,汲引。《宋书·沉攸之传》:“卵翼吹嘘,得升官秩。” 唐 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 扬雄 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宋 叶适 《哭郑丈》诗之四:“泉蒙烦濬达,槁质费吹嘘。” 师陀 《李贺的梦》:“经过 韩愈 的吹嘘, 李贺 已经是名满京城了。”
(8).吹捧;夸口;说大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老舍 《四世同堂》十:“他自己呢也很会吹嘘,一提到身家,他便告诉人家他是世袭基督徒。”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也好吹嘘,总爱夸显过去他如何的阔绰豪放。”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 美国 人吹嘘,说这个师有一百七十五年建军的历史。”
(9).谓吹竽。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昔早滥於吹嘘,藉《文言》之庆餘。” 倪璠 注引《韩子》:“ 齐宣王 使人吹竽。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粟食与三百人等。 宣王 死, 文王 即位,一一听之,处士乃逃……吹嘘,谓吹竽也。”参见“ 吹竽 ”。
(10).道教语。导引吐纳。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僕少时授吹嘘之术於 郑先生 ,病嬾不就。”
词语解释:吹竽  拼音:chuī yú
(1).吹奏竽。竽,管乐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后亦用作自谦之词。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復与吹竽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