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止酒 拼音:zhǐ jiǔ
戒酒。 晋 陶潜 《止酒》诗:“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宋 陆游 《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诗:“杜门復出叹习气,止酒还开惭定力。”词语解释:止水 拼音:zhǐ shuǐ
静止的水。《庄子·德充符》:“ 仲尼 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成玄英 疏:“止水所以留鑑者,为其澄清故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邃若凝云,洁如止水。”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渊如止水之不波,断若精金之能割。”词语解释:止渴 拼音:zhǐ kě
解渴。 汉 王逸 《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飢。”《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絶咽喉,岂可为哉!”词语解释:止足 拼音:zhǐ zú
谓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贪得无厌。语出《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隽疏于薛等传赞》:“ 疏广 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絫。” 唐 白居易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诗:“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人若存一止足之心,则贫贱而衣食粗足,可以止矣。” 严复 《论世变之亟》:“物不足则必争,而争者人道之大患也,故寧以止足为教。”词语解释:止戈 拼音:zhǐ gē
停止干戈,平息战事。《后汉书·种拂传》:“为国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兇贼兵刃向宫,去欲何之!”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杀贼表》:“况我乘破竹,彼继覆车,止戈之期,翘足可待。” 明 吴承恩 《平南颂》:“时属胜残,止戈戢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故不惮星霜,爰有止戈之意。”参见“ 止戈为武 ”。
词语解释:止戈为武 拼音:zhǐ gē wéi wǔ
“武”字从“止”从“戈”。意谓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左传·宣公十二年》:“ 潘党 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 楚子 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汉书·武五子传赞》:“是以 仓頡 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今陛下抚养苍生,将士勇鋭,力有餘而不取之,所谓止戈为武者也。”《花月痕》第四七回:“止戈为武,穷寇勿追。”词语解释:止止 拼音:zhǐ zhǐ
(1).犹止之。止于其上。《庄子·人间世》:“瞻彼闋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郭象 注:“夫吉祥之所集者,至虚至静也。” 王先谦 集解:“案下止字或‘之’之误。” 唐 权德舆 《与道者同守庚申》诗:“吉祥能止止,委顺则生生。”
(2).停止;止住。《法华经·方便门》:“止止不须説,我法妙难思。” 唐 窦参 《湖上闲居》诗:“止止復何云,物情何自私。”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谁要卿料理,欲説且止止。”词语解释:止可
只能;只可词语解释:止息 拼音:zhǐ xī
(1).休息;住宿。《楚辞·离骚》:“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史记·儒林列传》:“﹝ 伏生 ﹞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 宋 苏轼 《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 惠州 嘉佑寺 ,纵步 松风亭 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
(2).停止;停息。《史记·孟尝君列传》:“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汉书·循吏传·龚遂》:“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自是灾厉止息,百姓遂大事之。” 清 刘大櫆 《〈郭昆甫时文〉叙》:“余观 昆甫 特立之志,方进取於古人,而未有止息。” 冰心 《山中杂记》九:“这声音直到黄昏才止息。”
(3).古琴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鸡》《游弦》。” 李善 注:“《广陵》等曲,今并犹存,未详所起。”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 韩太保 皋 生知音律,尝观客弹琴为《止息》,乃叹曰:‘妙哉! 嵇生 之音也!为是曲也,其当 魏 晋 之际乎?《止息》与《广陵散》同出而异名也。其音主商。’” 元 耶律楚材 《弹〈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清旦炷幽香,澄心弹《止息》。”词语解释:止观 拼音:zhǐ guān
(1).停下来观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王 与 齐 仇也,筑 武宫 。謳 癸 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
(2).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国 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智顗 著有《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法苑珠林》卷一○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 齐 鄴 西 龙山 云门寺 释 僧稠 姓 孙 ,元出 昌黎 ……初从 道房禪师 受习止观。” 唐 杜甫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师亲受三种《止观》。”词语解释:止是 拼音:zhǐ shì
只是。 南朝 梁 沉约 《答庾光禄书》:“忌日制假应是 晋 宋 之间,其事未久。制假前止是不为宴乐,本不自封闭,如今世自处者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以臣观之,止是猝死耳。”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语缓例》:“ 襄 三十一年《左传》‘缮完葺墙以待宾客’,急言之,则止是‘葺墙以待宾客’耳。”词语解释:止宿 拼音:zhǐ sù
(1).住宿。《汉书·王尊传》:“ 尊 亲执圭璧,使巫策祝,请以身填 金隄 ,因止宿,卢居隄上。”《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常独止宿臺上,昼夜不离省闥,帝闻善之。”《三国演义》第八回:“本欲留将军止宿,恐太师见疑。”
(2).指止宿之处。《宣和遗事》后集:“ 五国 城至 均州 又五百里,路极艰恶……狐狸悲啸林麓间,微风细雨,殆不类人,鬼火纵横,终无止宿。”词语解释:止竟 拼音:zhǐ jìng
毕竟;究竟。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怀》诗:“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三:“爱憎止竟须关分,莫把微才望所知。” 前蜀 韦庄 《多情》诗:“止竟多情何处好,少年长抱长年悲。”词语解释:止居 拼音:zhǐ jū
安居;定居。《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 汉 郑玄 注:“行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词语解释:止留 拼音:zhǐ liú
停留。《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止留戊己校尉城,遣人与 匈奴 南将军相闻。”词语解释:止道 拼音:zhǐ dào
指军事上的失败之道。与“起道”相对。语出《六韬·明传》:“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兵失》:“兵见善而怠,时至而疑,去非而弗能居,止道也……行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词语解释:止遏 拼音:zhǐ è
阻止;抑制。《晋书·华谭传》:“后为 纪瞻 所荐,而为 顾荣 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唐 白居易 《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竞渡》:“竞渡相传为 汨罗 ,不能止遏意无他。” 宋 范仲淹 《奏为契丹请绝元昊进贡利害》:“臣窃见 契丹 来书,称朝廷曾请 契丹 止遏 元昊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宰 止遏不住,惹恼性子,夺过一根棒来,打得众人四分五落,不敢近前。”词语解释:止泊 拼音:zhǐ bó
停息。 晋 陶潜 《杂诗》之五:“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唐 贾岛 《黎阳寄姚合》诗:“ 魏 都城里曾游熟,才子斋中止泊多。”词语解释:止法 拼音:zhǐ fǎ
宋 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宰相爵邑》:“是时, 婺相 以(国公)食邑过二千户为辞。 寿皇 遣中使至 迈 所居宣示,令具前此有无体例,及合如何施行事理,拟定闻奏。遂以邑户无止法復命,乃竟行下。”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入仕》:“﹝止法﹞:谓如文臣转中大夫,直候职及侍从格,方许转太中大夫。若执政,转至金紫光禄大夫,直候拜相,方许转行特进。又如武臣,转至武功大夫,若有军功,方许转行右武。餘人以三官比转一官。又如捧香只转至训武郎,年劳只转至承直郎之类。”词语解释:止善 拼音:zhǐ shàn
阻止别人做好事。《吕氏春秋·乐成》:“中主以之哅哅也止善,贤主以之哅哅也立功。” 三国 魏 曹操 《杨阜让爵报》:“ 子贡 辞赏, 仲尼 谓之止善。”词语解释:止哭 拼音:zhǐ kū
将祭时止住哭声。古代祭礼中的仪节。《仪礼·士虞礼》:“升,止哭。” 胡培翚 正义:“升者,俟主人入室,乃从入也。止哭,为将祭也。”《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但尊极所临,礼有变革,权去杖絰,移立户外,足表情敬,无烦止哭。”《南齐书·文惠太子传》:“望拜止哭,率由旧章。”词语解释:止戾 拼音:zhǐ lì
(1).安定。《诗·小雅·雨无正》:“ 周 宗既灭,靡所止戾。” 毛 传:“戾,定也。” 郑玄 笺:“是时诸侯不朝王,民不堪命,王流于 彘 ,无所安定也。”
(2).确定。 宋 苏轼 《祭欧阳伯和父文》:“斯文日化,躡风繫景,安所止戾。”词语解释:止驻 拼音:zhǐ zhù
停下来。《汉书·丙吉传》:“ 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 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词语解释:止疑 拼音:zhǐ yí
安定。《诗·大雅·桑柔》:“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毛 传:“疑,定也。” 朱熹 集传:“居无所定,徂无所往。”词语解释:止监 拼音:zhǐ jiān
亦作“止鉴”。 以止水为鉴。谓使心境平静纯洁。《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战胜臞者肥,止监流归停。” 李善 注引《文子》:“莫监於流潦,而监於止水,以其保心而不外荡也。” 明 陈子龙 《下信安江至龙丘》诗:“止鉴情已悟,疲津理未超。”参见“ 止水 ”。
词语解释:止水 拼音:zhǐ shuǐ
静止的水。《庄子·德充符》:“ 仲尼 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成玄英 疏:“止水所以留鑑者,为其澄清故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邃若凝云,洁如止水。”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渊如止水之不波,断若精金之能割。”词语解释:止禁 拼音:zhǐ jìn
禁止。《汉书·武帝纪》:“秋,止禁巫祠道中者。” 颜师古 注:“今此总禁百姓巫覡於道中祠祭者耳。”词语解释:止血 拼音:zhǐ xuè
局部应用能止住渗血的。例如:止血剂。
治疗各种出血症。 据出血的原因和机理, 治疗上可分清热止血、 祛瘀止血、 补气止血等词语解释:止暴 拼音:zhǐ bào
谓制止暴戾行为。《庄子·盗跖》:“使 子路 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於子,天下皆曰:‘ 孔兵 能止暴禁非。’”《大戴礼记·用兵》:“圣人之用兵也,以禁残止暴於天下也。”《陈书·后主纪》:“詔曰:‘惟刑止暴,惟德成物。’” 明 李东阳 《送邵国贤还治许州》诗:“息争止暴是君事,百姓方赖太守贤。”词语解释:止托 拼音:zhǐ tuō
寄居。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託。”词语解释:止雨 拼音:zhǐ yǔ
使雨停止。《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 最为暴,莫能伐” 张守节 正义引《山海经》:“ 黄帝 令 应龙 攻 蚩尤 。 蚩尤 请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 黄帝 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止雨》:“阴雨太久,恐伤五穀,趣止雨。”词语解释:止谤 拼音:zhǐ bàng
止息谤言。 汉 徐干 《中论·虚道》:“语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脩身,疗暑莫如亲冰’,信矣哉!”《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脩。’”词语解释:止措 拼音:zhǐ cuò
(1).犹废置。
(2).举措,行动。 明 何景明 《进舟赋》:“推是术而处之兮,虽夷险而同情。嗟世俗之止措兮,胡兹技之不侔!”词语解释:止极 拼音:zhǐ jí
终极;尽头。《归藏·启筮》:“滔滔洪水,无所止极。”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是故自 明 及我朝之兴,至今日五百年间,成学治古文者,综千百计,而未有止极。”词语解释:止衣
只穿词语解释:止谈风月 拼音:zhǐ tán fēng yuè
《南史·徐勉传》:“尝与门人夜集,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谓只可谈风月之事。后以“止谈风月”为劝阻他人勿谈公事或政事之典。词语解释:止跸 拼音:zhǐ bì
犹驻跸。指帝王止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皇居创徙,宫极未就,止蹕於此。” 宋 谢翱 《宋铙歌鼓吹曲·上临墉》:“投於燎,甘所即。皇仁閔,下焉止蹕。”词语解释:止齐 拼音:zhǐ qí
整顿队伍,使行列整齐。《书·牧誓》:“今予 发 ,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勗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郑玄 注:“始前,既敌,六步、七步当止齐,正行列;及兵相接,少者四伐,多者五伐,又当止齐,正行列也。”词语解释:止鉴 拼音:zhǐ jiàn
见“ 止监 ”。
词语解释:止监 拼音:zhǐ jiān
亦作“止鉴”。 以止水为鉴。谓使心境平静纯洁。《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战胜臞者肥,止监流归停。” 李善 注引《文子》:“莫监於流潦,而监於止水,以其保心而不外荡也。” 明 陈子龙 《下信安江至龙丘》诗:“止鉴情已悟,疲津理未超。”参见“ 止水 ”。
词语解释:止水 拼音:zhǐ shuǐ
静止的水。《庄子·德充符》:“ 仲尼 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成玄英 疏:“止水所以留鑑者,为其澄清故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邃若凝云,洁如止水。”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渊如止水之不波,断若精金之能割。”词语解释:止顿 拼音:zhǐ dùn
停留。《三国志·吴志·潘璋传》:“征伐止顿,便立军市,他军所无,皆仰取足。”词语解释:止节 拼音:zhǐ jié
(1).犹阻塞。《朱子语类》卷七三:“‘説以行险’, 伊川 之説是也。説则欲进,而有险在前,进去不得,故有止节之义。”
(2).节制,抑制。 章炳麟 《校文士》:“规法 宋 人,而能止节淫滥,时以大言自卫,亦不敢过其情,如 姚鼐 、 梅曾亮 ,则其次也。”词语解释:止泻药 拼音:zhǐ xiè yào
一种制止腹泻的药物词语解释:止畜 拼音:zhǐ chù
制止,控制。《易·大畜》“六五,豶豕之牙,吉” 宋 程颐 传:“六居君位,止畜天下之邪恶。”词语解释:止痒 拼音:zhǐ yǎng
有助于制止或减轻骚痒词语解释:止痛药 拼音:zhǐ tòng yào
缓解疼痛的药物词语解释:止汗药 拼音:zhǐ hàn yào
止汗的药剂词语解释:止碍 拼音:zhǐ ài
犹阻碍。《易·大畜》“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宋 程颐 传:“何以谓之天衢?以其无止碍,道路大通行也。”词语解释:止渴思梅 拼音:zhǐ kě sī méi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三折:“便似止渴思梅,充飢画饼。” 孙雨林 《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参见“ 望梅止渴 ”。
词语解释: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吴 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这廝他不知死飞蛾投火,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却那里得这银子来!只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茅盾 《路》七:“骗谁呀?你是在那里望梅止渴!”词语解释:止艮 拼音:zhǐ gèn
停止。语出《易·艮》:“《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 唐 李程 《蒙泉赋》:“宜习坎以为德,胡止艮而莫前!”词语解释:止沸益薪 拼音:zhǐ fèi yì xīn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明 李贽 《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词语解释:止渴望梅 拼音:zhǐ kě wàng méi
见“ 止渴思梅 ”。
词语解释:止渴思梅 拼音:zhǐ kě sī méi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三折:“便似止渴思梅,充飢画饼。” 孙雨林 《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参见“ 望梅止渴 ”。
词语解释: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吴 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这廝他不知死飞蛾投火,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却那里得这银子来!只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茅盾 《路》七:“骗谁呀?你是在那里望梅止渴!”词语解释:止痛 拼音:zhǐ tòng
减轻、缓解疼痛词语解释:止绝 拼音:zhǐ jué
禁绝。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仙法欲止絶臭腥,休粮清肠。” 宋 王溥 《五代会要·刺史》:“今后刺史、县令,显有政能,观察使审详事状,闻奏朝廷,当议奬擢。百姓、僧道不得举请,一切止絶。”词语解释:止血剂 拼音:zhǐ xuè jì
指缩短凝血时间使停止出血的药剂词语解释:止舍 拼音:zhǐ shè
(1).驻扎宿营;安顿休息。《史记·淮阴侯列传》:“未至 井陘口 三十里,止舍。”《汉书·循吏传·召信臣》:“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2).止息的屋舍。《梁书·吕僧珍传》:“ 高祖 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餘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以为止舍。”词语解释:止结 拼音:zhǐ jié
结尾;终点。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法微二》:“ 唐 初多於首二句言景对起,止结二句言情,虽丰硕,往往失之繁杂。” 清 桂馥 《答周书昌论山东地脉书》:“凡大龙行经 河南 、 山东 之地,皆得游览,乃能审其行度,按其形势,定其止结。”词语解释:止付 拼音:zhǐ fù
中止付款词语解释:止境 拼音:zhǐ jìng
终点,尽头。 清 方东树 《昭昧詹言·通论五古》:“且学无止境,道无终极。” 清 薛福成 《枪炮说下》:“凡物生长,各有止境。” 徐迟 《牡丹》二:“是剧本给演员以生命,以永无止境的创造的天地。”词语解释:止守 拼音:zhǐ shǒu
留守。《史记·高祖本纪》:“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词语解释:止箸 拼音:zhǐ zhù
器名。供放置筷子。 元 孔齐 《至正直记·止筯》:“ 宋 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筯瓶查斗,或银,或漆木为之,以筯置瓶中。遇入座,则僕者移授客,人人有止筯,状类笔架而小,高广寸许,上刻二半月弯,以置筯,恐坠於几而有污也。以铜为之。”词语解释:止唾 拼音:zhǐ tuò
桂的别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吴氏本草》曰:‘桂,一名止唾。’”词语解释:止壁 拼音:zhǐ bì
顿兵扎营。《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 得 淮阴侯 兵,欲渡 河 南。 郑忠 説 汉王 ,乃止壁 河内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 文忠 至 杭州 , 元明 等奉 士诚 所授诸印,并执 蒋英 、 刘震 出降,伏謁道左,以女乐导迎, 文忠 麾去之,止壁 丽譙 ,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词语解释:止于至善 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郑玄 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陈澔 集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词语解释:止约 拼音:zhǐ yuē
抑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这对眼儿,泪珠儿滴了万颗;止约不定,恰纔淹了,扑簌簌的又还偷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泪点儿盈盈如雨,止约不住。”词语解释:止动 拼音:zhǐ dòng
停止运动。例如:止动阀。词语解释:止军 拼音:zhǐ jūn
让军队停止前进。《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 乃追 项王 至 阳夏 南,止军。”《晋书·苻坚载记下》:“诸将请乘胜入城, 坚 惧为 冲 ( 慕容冲 )所获,乃击金以止军。”《资治通鉴·汉高帝三年》“﹝ 韩信 军﹞未至 井陘口 三十里,止舍” 元 胡三省 注:“止军而舍息也。”词语解释:止塞 拼音:zhǐ sāi
阻止,堵塞。《韩非子·三守》:“三守不完则三劫者起,三守完则三劫者止,三劫止塞则王矣。”词语解释:止戈为武 拼音:zhǐ gē wéi wǔ
“武”字从“止”从“戈”。意谓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左传·宣公十二年》:“ 潘党 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 楚子 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汉书·武五子传赞》:“是以 仓頡 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今陛下抚养苍生,将士勇鋭,力有餘而不取之,所谓止戈为武者也。”《花月痕》第四七回:“止戈为武,穷寇勿追。”词语解释:止戈散马 拼音:zhǐ gē sàn mǎ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词语解释:止步 拼音:zhǐ bù
止住步子,驻足不前;禁阻通行之词。例如:闲人止步。词语解释:止憩 拼音:zhǐ qì
歇息,休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水南有层臺,号曰 景升臺 ,盖 刘表 治 襄阳 之所筑也。言 表 盛游於此,常所止憩。”词语解释:止戛 拼音:zhǐ jiá
椎名。用以击柷止乐。 汉 叔孙通 《汉礼器制度》:“击柷之椎,名为止戛。”词语解释:止次 拼音:zhǐ cì
驻扎。《史记·陈涉世家》:“ 周文 败,走出关,止次 曹阳 二三月。”词语解释:止吐 拼音:zhǐ tǔ
有助于制止呕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