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殃拼音:yāng 属阳韵
殃 yāng 〈名〉
- (形声。从歺(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 殃,咎也。——《说文》
- 殃,败也。——《广雅》
- 殃,禍也。——《释言》
- 众以为殃。——《礼记·礼运》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坤》
- 伍子逢殃兮。——《楚辞·屈原·涉江》
- 又如:殃煞(骂人话。祸害;灾星祸祟);殃榜(丧亡榜书);殃人货(骂人话。给人带来灾祸的东西);殃咎(灾祸);殃毒(祸害);殃祸(灾祸);殃孽(奸邪);遭殃;灾殃
〈动〉
-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孟子·告子下》
- 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国语》
- 又如:殃流妻女(灾祸波及妻子女儿身上);殃及(连累;请求);殃及池鱼(比喻无端受祸);殃民(使百姓受祸害)
殃古文:𥙏
-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於良切,音央。
- 《說文》咎也。一曰禍也,罰也,敗也。《書·伊訓》作不善,降之百殃。《周禮·天官·女祝》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 又《集韻》於郞切,音鴦。
- 義同。
|